【黃河頌歌—中原迴響】第六站:八朝古都芳菲「汴」

2020-12-27 澎湃新聞

《鄭州日報》版面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開封多次依水建城,數度因水興衰。

黃河自古有「鐵頭銅尾豆腐腰」之說,開封正好處於黃河「豆腐腰」最脆弱的位置。有記載以來,黃河開封段決口338次。

九曲黃河十八彎,最後一道彎「彎」在蘭考東壩頭,黃河流域最長險工「險」在開封黑崗口。黃河開封段治理與保護的成效,關係黃河治理與保護的全局。

2019年9月,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鄭州報業集團、鄭州日報社「黃河頌歌——中原迴響」沿黃實地探訪活動採訪團了解到,開封市牢牢把握這一戰略機遇,正奮力譜寫新時代開封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黃河幹流在開封市境內總長約88公裡,流經四區一縣12個鄉鎮,流域面積264平方公裡。其間河道多變,「地上懸河」特點突出。讓「豆腐腰」成為生態保護示範區,保證黃河開封段高質量發展,開封錨定發展目標——

堅持生態修復、保護為先。以轄區內87.5公裡黃河大堤堤內和堤外100米範圍為核心區,科學選取適合本地生長的泡桐、雪松、柳樹、國槐等樹種,構建水林田草溼地坑塘共生的有機整體。

堅持統籌「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市域外注重與鄭州段、菏澤段對接,市域內以黃河幹流為主,統籌支流水系,將黃河大堤、飲用水源地、城市水系統籌規劃,形成「黃河為源、四橫五縱、十湖聯通」的大水系格局。

堅持複合型廊道功能帶動高質量發展。開封市將生態廊道建設和綠色產業、文旅融合產業、研學產業、高效農業、群眾增收融為一體,以黃河文化、宋文化為主線,沿途增設旅遊休閒配套、研學基地、溼地公園、千座採摘大棚、萬畝菊園等,讓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2020年,開封立足開封文化資源優勢、紅色基因轉化優勢、鄭汴一體化先發優勢和黃河研學資源優勢,制定了打造開封黃河文化核心展示區、開封水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開封黃河流域大都市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新時代弘揚焦裕祿精神傳承基地「三區一基地」的戰略定位,建設「黃河明珠、八朝古都」,同時圍繞生態軸、文化軸、發展軸三個軸帶的重要節點,主動謀劃推動黃河文化重點項目,打造沿黃生態廊道示範帶、黃河懸河文化展示館、宋都古城、黃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蘭考東壩頭中國共產黨治黃故事講述地等「一帶、一館、一城、一中心、一講述地」,讓黃河岸邊群眾時時感受到母親河的滋養,讓黃河真正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開封堅持生態修復、保護為先,以轄區內87.5公裡黃河大堤堤內和堤外100米範圍為核心區,構建水林田草溼地坑塘共生的有機整體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裡地無山。」

作為黃河岸邊四大古都之一,「八朝古都」開封有著四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兩千多年的建都史。

歷史長河中,汴梁城,屢屢因水而興,一汪黃河水,助推其成為歷史上的繁華大都市,也帶來北宋的盛世繁榮;

煌煌史書裡,東京城,也多次因水而衰,先後七次被黃河淹沒毀城又原址重建,留下了無盡慘烈傷痛的歷史記憶;

如歌歲月間,開封城,正沿著「黃河明珠、八朝古都」的建設目標,以實際行動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的「開封強音」。

9月3日、4日,鄭州報業集團、鄭州日報社「黃河頌歌——中原迴響」沿黃實地探訪活動採訪團來到汴梁城,走入開封市正在奮力鋪展的「黃河畫卷」——

生態美連著百姓福

最是多情汴堤柳,秋初依舊帶棲鴉。

秋高氣爽宜人天。時隔8年再次來到開封,山東遊客蔣女士一家三口直感嘆「變化真大,景色真美」。在汴西湖,蔣女士一家這裡看看,那裡留個影,驚喜之情溢於言表:「這次的所見所感完全打破了我對開封的固有印象,這裡的水很清、天很藍、人們很熱情。」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良好的生態不僅讓遊客留連忘返,還吸引了畫眉、布穀等20多種鳥類在汴西湖安家落戶,今年更有40多隻白天鵝到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吸引了無數攝影愛好者到此拍攝。

從汴西湖一直向北,便來到了沿黃生態廊道示範帶。漫步開封沿黃生態廊道,仿佛走進了如詩畫卷,道路兩側綠意盎然,焦桐、雪松、金葉榆、國槐等樹種色彩豐富,絢爛鮮花點綴其中,各種飛鳥鳴鳴其間,「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美妙景觀讓人頓感心曠神怡。

開封打造的水系形態,實現了防洪、供水、景觀、旅遊綜合利用功能

沿河堤來到黃河流域下遊著名險工之一的黑崗口險工所在地,站在建成不久的黃河臺上憑欄眺望,雄渾壯麗的大河風光盡收眼底,「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雄渾意境,在這裡有了更直觀的註解。很難想像,在5月7日之前,這美妙的「開封黃河生態廊道的示範點、開封黃河文化的講述地、開封市民了解黃河的打卡地」,周圍還存在鴨棚、養殖場、建築垃圾、飯店。

從昔日的「髒亂差」到如今的「美如畫」,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在沒有設計、沒有圖紙、沒有資金的情況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黃河生態廊道建設,突出主要節點,強化示範帶動,邊設計邊施工,用搶險的速度完成了生態廊道13公裡的景觀綠化及黃河臺、黃河亭等的建造。」開封第一黃河河務局局長潘佳良介紹,如今,這裡已成為公認的「開封黃河之窗」,無數人在這裡領略黃河風光、了解黃河歷史文化。

生態美連著百姓福。沿黃生態廊道的建設,造福了無數岸邊的群眾。

在柳園口險工35—1壩處,黃河水水深浪大,水流湍急,以往一到汛期,原住在壩邊的尚莊村村民便苦不堪言,「逢下雨,便到處都是泥,路上麻袋一鋪就是十幾裡」,是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

而如今,隨著生態廊道的建設以及尚莊村南遷,村民們告別了過去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時時有景、四季皆美的生活環境,築就了村民們的幸福根基。「生活環境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現在的美好幸福生活,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一位村民激動地告訴記者,村裡人都十分關心生態廊道的建設,看著周邊越來越美,心裡甭提有多美了!

黃河,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這條凝聚著數千年中華民族鬥爭歷史的河流,正在以新的姿容、良好的生態環境滋養著兩岸群眾、造福人民。

開封西湖全景圖

文化盛再造輝煌景

一眼千年,東京夢華。

夜間,在開封城內走一圈,只見燈光映射下的河水蕩漾起粼粼波光;精心設計的亮化燈光與月光交相輝映;市民在習習秋風中散步休閒,愜意無比;河上圓形拱橋、宋代廊橋影影綽綽,讓人恍然步入了那個「曾觀大海難為水,除去梁園總是村」的宋時開封。

特別是從悠遠浩蕩的歷史長河中走來的開封城牆,歷經風風雨雨,依然巍峨聳立。「城摞城、牆摞牆、路摞路、門摞門、馬道摞馬道」。開封城牆的歷史傳奇,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遐想——走過唐宋元明清,走過老丘、大梁、汴州、東京、汴京,這裡的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光榮與風流。

抬腳入歷史,低頭攬開封。

開封市委古城保護和旅遊發展委員會秘書科科長朱曉波介紹,開封因河而興,漫漫歷史留給開封璨若星河的文化資源,在與河相伴的過程中,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的宋文化,達到封建時代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巔峰,造就了「汴京富麗天下無」的輝煌。

開封又處於「豆腐腰」最脆弱的位置,由於泥沙大量沉積,河床平均高出開封市區7~10米,形成了獨特的「黃河行舟如天墜」的懸河奇觀,曾經給開封帶來深重災難,甚至多次造成城毀人亡的人間慘劇。但這裡的人們一次次就地重建他們的家園,書寫了「開封城,城摞城,城下埋著幾座城」的滄桑,也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治黃故事。

最能代表黃河中下遊自然特徵的懸河奇觀;最能代表河與城興衰關係和中原人民堅韌不拔鬥爭精神的城摞城遺址;最能代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彪炳世界的大宋文化……擁有這些文化珍珠的開封,將如何利用它們,使得開封在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大合唱中繪就出彩篇章?

對此,開封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薛志勇介紹,開封梳理了自己的優勢,制定了打造開封黃河文化核心展示區、開封水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開封黃河流域大都市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新時代弘揚焦裕祿精神傳承基地「三區一基地」的戰略定位。

圍繞著生態軸、文化軸、發展軸三個軸帶的重要節點,開封主動謀劃推動黃河文化重點項目,打造沿黃生態廊道示範帶、黃河懸河文化展示館、宋都古城、黃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蘭考東壩頭中國共產黨治黃故事講述地等「一帶、一館、一城、一中心、一講述地」,實現開封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復興。

如今,依託黑崗口險工建設的黃河懸河文化展示館,即將開工建設;東漢王景、元代賈魯、明代于謙、清代林則徐、當代焦裕祿繪就的壯麗治黃詩篇,將更直觀地呈現給世人;「雅致宋都,黃河之城」全域大遺址公園,正在全城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將來,開封將形成處處是景、步步留人、項項有故事、鏈鏈蘊文化的新格局。

鄉村興帶動群眾富

黃河自古有「鐵頭銅尾豆腐腰」之說,而蘭考東壩頭黃河正處於典型的「豆腐腰」地段。薄暮之下,站在東岸西望,「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美景色展現在眼前。

就是在這裡,我們的母親河——奔騰咆哮的九曲黃河完成了她那最後一彎,直奔大海。1952年,毛主席首次出京巡視就親臨東壩頭視察了黃河,發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

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曾是蘭考縣最大的風口。歷史上,黃河水患為這方土地留下了深重災難,縱橫境內的黃河故道風沙、鹽鹼、內澇「三害」肆虐,1963年的春天,焦裕祿在這裡打響了治理「沙害」的第一槍。

重點發展紅色鄉村旅遊,如今的張莊村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的張莊村,修葺一新的房屋整齊排列,農家小院鮮花吐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幸福路遊人如織,村民家家花果飄香……昔日風沙地,今朝紅色遊。近兩年,張莊村重點發展紅色鄉村旅遊,將自然資源優勢和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動員村民將閒置房屋改造成民宿、農家樂,打造了一個「夢裡張莊」。

幸福路上,匯集著張莊布鞋、紅晴天老醋坊、春光農副產品加工店、奧吉特蘭考褐菇等眾多「張莊特色」。張莊布鞋店員告訴記者,店裡的鞋全都是村民們一針一線純手工製成,計件付薪,村民可自由決定工作地點和時間。而幸福路上的講解員,也都是張莊村的村民,每月兩千四五的工資,「不用背井離鄉就能掙到錢,還能照顧老人孩子,很知足,很幸福。」

幸福路匯集著張莊布鞋、老醋坊等眾多「張莊特色」

通過發展紅色旅遊,張莊村群眾切切實實嘗到了甜頭,人均收入從2014年3000多元達到現在的1.1萬元。壩頭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兩年,該鎮深挖壩頭旅遊資源,藉助黃河文化、紅色旅遊、鎮村旅遊的引力作用,做活紅色遊、生態遊、鎮村遊,相繼落戶項目7個。隨著張莊和東壩頭黃河灣風景區等紅色旅遊點相繼運營,九曲黃河的最後一道彎,變成了群眾遊玩休閒的網紅打卡地。

曾經,開封是詩,「汴京富麗天下無」;曾經,開封是畫,《清明上河圖》,集大宋的繁華於方寸之間;曾經,開封是書,《東京夢華錄》,讓人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

在國家戰略利好的加持下,開封這座以「古」聞名、以「新」出彩的歷史文化名城,必將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大合唱中,奏響汴梁城的黃河之歌。

鄭報全媒體記者 魏書傑 尚穎華 秦華 王佔龍 開封報導 丁友明 圖

相關焦點

  • 八朝古都——開封,新添不少景點,遊客絡繹不絕
    近年來八朝古都開封,在鞏固傳統旅遊資源基礎上,大力開發建設新的旅遊景點,現新開十個景點,吸引了大量的八方遊客,成為開封的一大名勝。鄭州市,又稱「汴」,古代稱為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策馬濮上踏歌行
    策馬濮上踏歌行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沿黃實地探訪活動第7站:河南濮陽新臺有泚,河水瀰瀰。新臺有灑,河水浼浼。《詩經·邶風·新臺》摹繪的就是濮陽一帶河水盛大充盈、湍急豐沛的盛景。河南濮陽地處黃河河南段最下遊,黃河過境167.5公裡,佔河南省的23.6%。
  • ...打造「黃河明珠、八朝古都」生態名片讓黃河成為造福開封人民的...
    高建軍調研「一渠六河」工程建設時強調 打造「黃河明珠、八朝古都」生態名片讓黃河成為造福開封人民的幸… 2020-07-06 14: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八朝古都展新姿,開封新增多處新景點,吸引眾多遊客慕名打卡
    近年來,八朝古都開封在鞏固傳統旅遊資源的同時,大力開發新的旅遊景點,目前已有十處新近建成開放的旅遊風景區,吸引著八方遊客紛至沓來,成為開封著名的網紅打卡地。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中原城市群核心區的中心城市之一。
  • 河南開封,八朝古都,一座不輸鄭州的城市
    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汴梁、汴京,有沒有感覺開封的幾個古稱特別的熟悉,對,開封作為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第一站:天鵝高吟安瀾曲
    8月31日至9月1日,鄭州報業集團、鄭州日報社「黃河頌歌——中原迴響」沿黃實地探訪活動採訪團隊來到第一站——三門峽市,觸摸這座「黃河明珠」的發展脈搏,感受「天鵝之城」 的生態魅力。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說,而「豆腐腰」正處於中原河南,存在「二級懸河」、主流遊蕩多變等安全隱患。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三門峽市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這些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的科學判斷,深入實施「四水同治」。
  • 曾是「八朝古都」、「世界級」城市,現淪為四線
    位於黃河中下遊、中原核心腹地的河南開封市,至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夏朝、戰國時代的魏國、五代時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金朝等王朝先後在這裡定都,素被稱為八朝古都,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有影響力的「宋文化」, 當然開封也是世界上唯一城市的中軸線不變之都,城市束城遺蹟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史上很少見
  • 八朝古都,古城開封的特色美食小吃
    開封(簡稱:汴),古稱老丘、汴京,隸屬河南省,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為中國五大古都之一、八朝古都,有「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八荒爭湊,萬國鹹通」等美譽。
  • 河南的一個城市,是著名的八朝古都,如今卻成為四線
    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各方面建設得越來越好了,很多城市也迅速站了起來,但一個城市迅速站了起來,因此,一個城市被超越了,因此,經濟的發展是緩慢的。今天小編要說的是這樣的城市,河南省開封市,可以說是河南最狹窄的城市,雖然是有名的八朝古都,但現在卻變成了四線城市,開封,大家都知道這個名字吧,知道最經常在電視劇中出現,那也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在4000年多的歷史,更有八朝古都的,而且那一年也很繁華的大城市很優秀的城市。
  • 第六屆關公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2020年10月26日,由河南關公協會主辦、世界關公文化聯合發展總會協辦、多家國內外媒體支持的「第六屆關公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八朝古都、菊花之鄉開封成功舉辦。  中原孔子書院焦金鵬院長、世界關氏宗親63代傳人關源嶺先生、中國嵩山佛教禪宗禪易堂主持法師、嵩山易經聯合學會張建德會長、河南關公協會畢瑞靜理事長分別講話,精彩的演講和分享得到與會嘉賓們的一致叫好和鼓掌稱讚!
  • 跟著宋詞 樂遊「宋潮」——全媒體記者來汴開展深度體驗式採訪活動...
    跟著宋詞 樂遊「宋潮」——全媒體記者來汴開展深度體驗式採訪活動側記 2020-10-20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歡迎您】河南之四大古都
    河南是我國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這裡擁有著非常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我國的八大古都之中的四個就位於河南省。    在河南的四大古都中,洛陽和開封大家比較熟悉,但其他兩個城市就比較低調了。     洛陽古稱雒陽、豫州,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遊,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 駐豫全國人大代表來開封開展集中視察 點讚黃河明珠出新彩 喜看八...
    駐豫全國人大代表來開封開展集中視察 點讚黃河明珠出新彩 喜看八朝古都換新顏 2020-12-18 1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跑男來開封,曾是世界第一大城市的八朝古都,值得打卡的5個景點
    新一期的跑男來河南了,這座中原腹地的省份,有著太多的歷史等著人們去探秘,鄭州的現代化大都市,洛陽古都歷史悠久,而在河南省還有一座城市,曾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八朝古都,而且還是一座名副其實城摞城的城市,而如今千年過去,曾經的那座古都汴梁城現在是怎樣的,有哪些值得打卡的地方?
  • 黃河,河南段到底有多美?
    一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鄭州主持召開座談會,明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重大國家戰略。一錘定音,風動中原。而今,一年過去了,黃河沿岸的河南各市交上了怎樣的答卷?
  • 中國最有名的城市,曾經是八朝古都,地處中心但卻和省會無緣
    中國最有名的城市,曾經是八朝古都,地處中心但卻和省會無緣現在城市建設越來越完善,居住在城市的人們都有明顯的感覺,無論是高層建築的改善還是交通線路的增加,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善,人們也享受著變化,對於祖國的發展只有佩服。
  • 這個省會曾是20多個朝代的都城,八大古都它有四個,且名人輩出!
    《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國、中原、中州、中土、神州之稱。因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遊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甲骨文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 河南為什麼會把省會定在鄭州,而放棄洛陽、開封兩大古都
    省會無疑是一個省的政治、文化、經濟、科教等的中心,至少也是政治的中心,在中國的許多省的省會定文化是相對的,也有歷史的古老城市,省的古都,省的省會,江蘇省的南京、浙江杭州、四川成都等,但是,一個省,是特殊兩大古都,放棄選擇相對一個新興城市,這是河南省,河南省是華夏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是中原的核心地區
  • 曾經的八朝古都,繁華無比,現淪為「養老院」處境十分尷尬
    在我國就有一座這樣的城市,他曾是八朝古都,繁華無比,如今卻發展得不盡人意,甚至被稱為是"養老院",處境非常的尷尬,這座城市就是河南的開封。01開封的歷史及當時的繁華開封歷史悠久,開封曾經擁有許多的光輝,它有著厚度的歷史文化。
  • 黃河落天 文鼎中原
    省委、省政府深切領悟黃河文化的千鈞分量,認真思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蘊含的時代價值,深刻認識到,處於黃河文化「心臟」地帶的河南,必須充分挖掘這條根脈之河巨大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努力推動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快構築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共創新時代「黃河大合唱」。黃河落天,澤潤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