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當地時間11月2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下,由經濟日報社和中國駐希臘大使館主辦,藝術與設計雜誌社、中希時報承辦的「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在雅典扎皮翁宮開幕。展覽集中展示了漢字在中國人生活中的使用場景,充分展現了漢字對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並向希臘觀眾講述了以漢字為圓心的中國故事,以漢字為連接點的中國與希臘間的故事。
——編者按
漢字與中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它像是握在中華民族掌心裡的紋路,循著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觸摸到所有觀念由來的秘密;也是筆尖下流淌的鄉土,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即血脈。除了應用於口語交流或書面表達,漢字隨著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滲入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選取「家」、「文」、「福」、「壽」、「喜」五個關鍵詞,展現了漢字與中國人的家國情懷、中國古代文人生涯、以及春節、祝壽、結婚等節慶活動,生動地再現了中國人記家書、守家訓、寫家書、揚家風、寫對聯、貼福字、吃壽桃、喝喜酒等生活形式,這些內容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因而豐富多彩、深入人心,熱鬧喜慶,中國味兒十分濃鬱,為希臘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家譜、家訓、家書、家風
家譜、家訓、家書、家風板塊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是一種特殊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情況的歷史圖籍,家譜告訴我們,每個中國人從哪裡來;「人必有家,家必有訓」,中國人的家訓是先輩留給後人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智慧結晶,對個人的教養、處世原則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家訓告訴你,我們將成為什麼;所謂「家書抵萬金」,家書是在他鄉的人與家裡人互相來往的信,是中國人民主要的溝通方式之一,家書質樸純真的話語中,貯藏著濃濃的親情。家書告訴你,遊子萬千,家是唯一的歸處;家風又稱門風,一般指由父母或祖輩提倡並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範家庭成員的風尚與作風;家風是一個家庭長期培育形成的一種文化和道德氛圍,具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倫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體現,家風告訴你,有所為,有所不為。
中國浙江省瑞安市東源村木活字印刷術與編印家譜緊密相連。東源木活字印刷自元朝初年至今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也是中國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家譜、家訓、家書、家風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
活動現場
文房四寶
文房四寶板塊
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是中國獨有的書法繪畫工具
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是中國獨有的書法繪畫工具。在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涯總與文房四寶緊密聯繫,凡有揮毫潑墨、書寫作畫之處,總少不了文房四寶的身影。作為古人必備傳統文房用具的筆墨紙硯,其魅力在於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中國古代書法、繪畫的神韻,藉由這些作品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天人合一」,將文人士大夫的雅趣表達得盪氣迴腸,反映出中華文化的內在精神。文房四寶不僅是文人書者得心應手的行文繪畫實用工具,也是融繪畫、書法、雕刻、裝飾等為一體的藝術品。
瓷版畫,又稱瓷畫,作為一種文化載體,發端於瓷都景德鎮,由景德鎮燒瓷藝術演繹而來,作者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院院長朱樂耕
春節
春節板塊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和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其歷史悠久,由上古農耕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各項節慶活動都與「漢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除夕貼對聯、貼福字等形式內容深入人心,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鬱,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春節的願望,是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組成部分。
起源於西漢的燈籠,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紮、刺縫等工藝,後成為中國人喜慶與團圓的象徵
柿子在中國畫中代表著許多美好寓意,因其諧音「事」,搭配以如意之物,寓意事事如意,心想事成。
祝壽
祝壽板塊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人對於老人的尊敬常體現在為壽星做壽上。做壽是指在生日這一天為「壽星」即過生日的老者舉行慶賀活動。這一天,壽星要吃「長壽麵」、喝「長壽酒」、擺「長壽宴」。
中國傳統祝壽麵食——福袋
中國傳統祝壽麵食——壽桃
在中國很多地區,還要為老人製作好看的壽饅頭,桃子形狀的饅頭上點綴大大的「壽」字,光是看著這饅頭的喜慶勁兒,就足以讓老人家開心,而其中漢字寓意的文化內涵和它的味道一樣值得細細品嘗。
中國傳統書法藝術品《百壽圖》與《百福圖》
除此以外,祝壽中的賀禮中,最容易出現的就是《百壽圖》和《百福圖》了。它們用一百個不同形體的「壽」和「福」字所組成的圖像,有圓形、方形或長方形數種,表達了中國民間對長者長壽的祝福。
結婚
結婚板塊
在中國傳統吉祥符號中,流傳最廣、應用最多,到現在仍然隨處可見的,莫過於一個「囍」字。「囍」字是中國傳統吉祥文字。「囍」字堪稱漢字造字文化中的一絕,雙喜相連,如男女兩人攜手並立,方方正正,和諧對稱,讓人一眼看去就喜不自禁、喜笑顏開。以「囍」字裝飾婚房是中國式婚禮的傳統習俗之一,古今普遍流行。從房中張貼的大紅「囍」字,到喜房中的一杯一盤,甚至蠟燭、暖壺等日常物件,在新人結婚的這天都被「囍」字緊緊圍繞,如果從所有漢字中選出最喜慶的漢字,那便非「囍」字莫屬了。
「囍」字主題茶具、杯具
中國和希臘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文化上的相似性讓兩國人民天然相親。漢字為媒,友誼搭橋,這次從萬裡長城到愛琴海的跨洋文化交流,將成為推動中國和希臘兩大文明古國交流對話,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的親切而富有吸引力的情感紐帶。
漢字的造字原理與意向便來自人類生活,因而在信息記錄層面,漢字也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變遷與日常生活的縮影。無論是提筆書寫或是捧書閱讀,無論是日常用品或是逢年過節,漢字的形象與意象始終是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綿延不絕的精神紐帶。
活動現場
在西方文明的搖籃,看中華文明的精靈,照見漢字獨特的魅力和生命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中國和希臘兩種古老文明的對話交流與相互借鑑,將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努力中引領風潮、煥發光彩。
藝術與設計(理論)歡迎您的來稿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紙坊東街2號
郵編:100054
投稿平臺:
http://ysll.cbpt.cnki.net/EditorEN/Quit.aspx
在微信中回復「投稿」可獲得投稿須知
藝術與設計
微信|微博|APP|抖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