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應該是影帝。
昨天晚上,他正像往常一樣,積極地經營著推特公關。
最新一條是,祝賀受困的泰國少年足球隊全體被救出。
幾天前,為了幫助救援,馬斯克擼出了一條原創的mini潛水艙「野豬號」送到泰國。結果被媒體群嘲,營救隊長吐槽說技術先進歸先進,一點不實用;最後,也沒用上。
此刻,他正在BBC的推文下認真敲打著,「報導錯誤地將前泰國某省官員描述為營救隊長,此人並不是專家。真正的專家是這麼說的:吧啦吧啦……」
你完全看不出,哥們兒其實在中國上海,適才親切地和上海市市長握了鄭重的手,存了影,留了念——
他終於親眼看到自己的銷售總裁和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籤下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
特斯拉將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規劃年生產50萬輛。
根據此前陸續透露出來的消息,這家特斯拉海外第一工廠將命名為「無畏艦」,生產Model 3和Model Y,在中國市場銷售,也可能會出口到亞洲其他地區/國家。
然而截止我看完法國隊和比利時的球賽,他的推特仍舊沒有半點關於此事的消息。
作為佛系外圍,講真已經被之前三番五次「呼之欲出-沒有下文-烽煙再起-屁也沒有」的循環套路蹉跎過800遍了,現在看到「特斯拉建廠」這五個字,菊花都不會緊一下。
廣大群眾也早已失去了第一次聽到建廠傳聞那樣,仿佛下一秒就要去下定般的激動。
特斯拉效應遭遇性冷感,是有理可循的。
這一大部分是緣自新關稅調整之後,讓不少人重新認識了自己和特斯拉之間的社會階層差距。
從7月6日開始,中國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汽車加徵25%的關稅,這使得特斯拉或要扛上40%的關稅。
特斯拉已經相應提高了全系的價格:Model S/X普遍漲超過10萬,最高漲了25萬多。最便宜的Model S,售價要約85萬起;最便宜的Model X,售價也上漲至接近93萬元;大部分車型價格都突破了100萬。
什麼概念啊朋友?就是階級上,從豪華升華到奢華,從X5升華到卡宴,從中產升華到土豪;然而產品上,和其他人的特斯拉並沒區別。
並不是所有買特斯拉的中產都是腦殘鐵粉,可以為了歐巴不差錢。十幾萬的差價,多囤一臺思域都夠了,買個愛馬仕也是幸福的;
而買卡宴的土豪也不都欣賞得來「科技是一種豪華」的概念。好比你硬要向一個喜歡勞力士的人推銷Apple Watch,不對標啊。
受眾走錯位的後果就是掉粉。據悉,特斯拉銷量顯著走低。有銷售對媒體表示,到店看車的人數銳減,甚至出現了銷售掛零的情況,相比之前真的是不好賣了。
馬斯克一定是壓力山大的。
中國是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場,去年特斯拉在中國銷量約2萬輛。關稅上調至40%,較之先前的15%,一輛特斯拉的成本將上漲22%左右。
而彭博社指出,其實在新關稅之前,特斯拉在華銷售表現已經呈現出衰相。今年一季度,中國市場在特斯拉總銷售佔比降至15%,對比前三個月為30%。
為了挽救利潤,為了穩定股價,也要儘快把中國建廠敲定下來。被吐槽了的一年,總算把Model 3的周產能搞到5000輛,不能讓關稅荒廢掉這喜大普奔的收割時刻。
然而按照現行法律規定,即便在自貿區獨資建廠,也是無法減免進口關稅的。如果要儘快解決,恐怕需要更高級的「白名單」。
這也是馬斯克此行來中國的另一個目標,今天他將去往北京徘徊兩日。或許,他正是裹挾著辦廠之功,去商談減免稅務的可能性。
要對希望抱有殘念。法國都能幹掉比利時,還有什麼不可能呢?
刨去關稅,按照馬斯克早先的說法,在中國建廠可以將特斯拉的售價減少三分之一。僅僅只是算在地生產,至少能免去3600美元的運輸費,並通過國產供應鏈和中國勞動力,降下不少成本。僅以勞動力為例,在美國裝配廠工人的平均工資是每小時29美元;而中國則為4.20美元。
只是什麼時候能等到,恐怕還是個度日如年的虛數。
據《財經》消息,特斯拉目前尚未拿地。據接近項目的知情人士透露,選址大方向已定,並非特斯拉在臨港的註冊地址,而是會位於泥城鎮南面,在蘆潮港一帶。
我們參考Gigafactory 1號店的情況,那是一個規劃到2020年要達到35萬兆電池、6500名員工、20萬輛整車產能的製作。
2013年宣布建廠,到2016年開張,三年時間只完成了2020規劃的1/7,並且還沒有開始生產整車,整車都在加州工廠在馬斯克的督工下日以繼夜地艱難生產著。
當然,中國速度是遠超美國的,我們的工人都以勤勞勇猛為特色、還以加班加點為榮。在這樣的情況下,目前最樂觀估計也要到2020年投產。
所以,對於熱愛特斯拉的朋友來說,與其等待購買特斯拉,不如期待成為特斯拉。
50萬產能,將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同時,昨天上海市政府還和和特斯拉籤署合作備忘錄,同步揭牌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和特斯拉(上海)電動汽車研發創新中心。
對你來說,最實惠哪是降關稅、降成本、降車價?滿滿的工作機會才是重點啊。參考一下資本主義的腐朽:在2017年,特斯拉的員工的平均薪酬在將近9萬美元。
所以特斯拉建廠,如果將造成什麼立竿見影的變化,也就是從人才流動開始。
從消費的角度,三年之後才有譜買得起的產品,無法撼動我貧窮的餘額寶。我的極限是預定一年後1280元的HT手辦,加兩個零可就給跪了。
然而仔細想一想,特斯拉建廠,仍然是個值得你熱淚盈眶的故事。
劃重點,「獨資」。
你以為我要說,這是對國內不求上進的大自主一記警鐘,獨資的號角已經吹響?
不,這是車壇老人們的論調。
我才十六啊,出生的時候,不上進的傢伙們已經一副無藥可救的樣子了,沒給我剩什麼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品質。
特斯拉(或許)作為中國汽車製造業歷史上的第一個外商獨資項目,是值得佩服的。
早在2014年,馬斯克首次造訪中國時,他就說過一定將在中國建廠,到了2015年就有了建廠的計劃,然後是不斷地傳出cp緋聞,合資對象從臨港、到上電、到上汽。
這就好比三姑六婆都在擺事實講道理,特斯拉啊,你看結婚很好啊,搭夥過日子,單車變摩託了啊。
力證就是獨資政策開放之後,外資車企也沒有一邊倒的獨資了。他們還在堅持與中國企業組建50:50的合資電動工廠,比如二條中的長城寶馬。
因為組團打天下是輕鬆的啊。固然有對現實的妥協,但你獲得了渠道,獲得了資金,有技術經驗+成本控制的組合拳,有了雙積分和共同研發的互惠互利。
然而特斯拉總有各種不情願,所以才總是沒談攏。可以說它的獨資之心自始至終都沒改變過。
你可以說是傲嬌。因為他不希望核心技術外流,不希望獨立的決定受到其他人的約束,不願意為了利潤放棄我完全自主的堅持。我還挺喜歡這種不與自己和解的執著。
所以確切來說,這還是一個單身狗的勵志故事。
狗有「注孤生」的空虛寂寞冷,但他也有你羨慕不來的獨立和自由,可以在這世上,艱難地活得像個貴族。這大概是我沒錢買特斯拉,仍舊喜歡馬斯克的理由。
可怕的是,這個道理,我竟然是從行業新聞裡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