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早間,TCL集團(000100,SZ)公告稱,為準確反映公司的業務範圍和經營情況,清晰闡述公司致力於全球領先科技企業的戰略定位,公司擬將名稱變更為「TCL科技(000100)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相應變更為「TCLTechnologyGroupCorporation」,將證券簡稱變更為「TCL科技」,英文簡稱變更為「TCLTECH.」,證券代碼仍為「000100」。
TCL集團指出,公司已剝離智能終端和配套業務,聚焦科技產業發展,由相關多元化轉為專業化經營,原有全稱和簡稱不再適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TCL集團公告當日,公司股價上漲2.14%,1月14日,股價再度上漲2.1%。實際上,不止是TCL集團一家,之前,「青島海爾」更名為「海爾智家(600690)」,「創維數碼」更名為「創維集團」,「海信電器」更名為「海信視像(600060)」。這些家電企業改名的背後,折射出不同企業戰略方向的調整。
重組後TCL集團擬更名
2018年12月底,TCL集團拋出了一份重磅重組方案,擬合計以47.6億元向TCL控股出售8家公司的股權。2019年4月,TCL集團完成重組並剝離智能終端及配套業務,自此TCL集團由多元化經營轉為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產業,並發展產業金融和投資業務以支持和賦能主業發展。
TCL集團指出,「本次擬變更公司全稱符合公司準確反映目前的業務布局及未來的發展戰略」。財務數據顯示,以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為代表的科技業務最近一期經審計的營業收入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57.4%,經審計的營業利潤佔公司總營業利潤的80.6%。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中國企業使用的名稱,大多形成於當時歷史環境之下,隨著後來企業性質、發展戰略以及經營範圍等發生變化,原有名稱實際上已經不能準確反映企業目前的現狀,改名成為不少企業的選項。」
劉步塵說:「以TCL集團為例,該名稱此前涵蓋了TCL所有業務,分拆後只涵蓋華星光電面板及部分投資業務在內,已不再涵蓋TCL終端產品業務,繼續使用TCL集團這個名稱,很容易讓人誤以為終端業務如彩電、冰洗空以及手機業務還在該集團名下的印象。如改名TCL科技,則與TCL集團既有業務及定位較為一致,且不太容易與TCL電子業務發生混淆。」
公告顯示,TCL集團將繼續推進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的產業鏈整合,並擇機在高科技、大資產、長周期領域尋找兼併重組機會,配置科技發展中最基礎的、最核心的、中國企業可以建立持續領先優勢的資產,建立公司業務增長新動能,實現企業高質量成長和股東價值的持續增長。
多家家電巨頭更名
實際上,不止是TCL集團,記者了解到,近段時間很多家電企業都選擇了更名。
2019年12月,海信視像(原為海信電器)公告稱,公司中文名稱由「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簡稱由「海信電器」變更為「海信視像」。
更早之前,2019年6月,海爾智家(原為青島海爾)公告稱,公司中文名稱由「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簡稱由「青島海爾」變更為「海爾智家」。
劉步塵表示:「改名只是表面現象,背後折射的是企業戰略的全面調整。一直以來,中國家電企業無論經營範圍還是經營的產品,看起來都比較相似,很難體現不同企業的差異化個性。現在,企業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我怎麼才能和別人不同?過去大家一窩蜂往一個方向發展,現在他們開始追求差異化定位和產品。」
具體來看,TCL集團選擇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產業,海信視像則將自己定位為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海信視像總經理於芝濤此前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電器」已難以覆蓋當前這家公司業務的內涵和外延,海信早已從單一的電視產品製造企業逐漸發展成為集視像技術研發應用,全場景雲平臺運營為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至於海爾,則選擇聚焦智慧家庭領域。此前的公告顯示,為實現智慧家庭發展戰略,海爾在全球化的產品、技術、品牌、網絡等優勢基礎上,同時構建了物聯網平臺能力:通過打造U+智慧生活雲平臺,研發UHomeOS智慧家庭作業系統,運用IoT+AI等技術,建立軟硬一體的平臺與能力,促進產品從電器向成套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升級,逐步實現從被動控制到主動服務。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