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熟識的翡翠,前身是翡翠的原石,你想過沒有?我們手上一件件美麗的翡翠是怎麼得來的;翡翠的原石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被開採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翡翠原石背後的歷史吧。
翡翠名稱來源有幾種說法,一說來自鳥名,這種鳥羽毛非常鮮豔,雄性的羽毛呈紅色,名翡鳥(又名赤羽鳥),雌性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又名綠羽鳥),合稱翡翠,所以,行業內有翡為公,翠為母說法。明朝時,緬甸玉傳入中國後,就冠以「翡翠」之名。另一說古代「翠」專指新疆和田出產的綠玉,翡翠傳入中國後,為了與和田田綠玉區分,稱其為「非翠」,後漸演變為「翡翠」。
翡翠是在地質的作用下形成的達到玉級的石質多晶集合體。其結構主要為:纖維狀變晶結構。礦物的形態主要呈針狀、纖維狀和少量的長柱狀。這種纖維狀的礦物形態,一般形成於強大的定向側壓和中低壓強的環境。礦物沿C軸單向發育。
是由以硬玉為主的無數細小纖維狀礦物微晶縱橫交織而形成的緻密塊狀集合體。對於自然界翡翠的形成,主要有四種主要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是巖漿在高壓條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巖中的殘餘花崗巖漿的脫矽產物。
第二種觀點認為是在區域變質作用時原生鈉長石分解為硬玉而形成;或者認為是在板塊碰撞產生的壓扭性應力和低溫作用下,鈉長石先形成變質程度較低的藍閃石片巖,進一步變質成硬玉而成。
第三種觀點認為是在花崗巖脈和淡色輝長巖類巖脈在12~14kPa壓力下,在鈉的化學勢高的熱水溶液作用下發生交代而成。
第四種觀點根據硬玉巖中含水~甲烷~硬玉三相包裹體的發現認為翡翠是由近硬玉矽酸鹽熔體結晶而成,認為這種熔體源於300~400km處地幔中廣泛存在的含鹼輝石層。
一塊翡翠原料從礦山開採出來,都有一層厚厚的皮。在未運往中緬邊境以前,在緬甸境內如翡翠原石礦山,密支那、卡拉洋、洋人街、 曼德勒(瓦城)等地,要經過許多玉石行家譴細研究,精心打磨,他們能把每塊玉石上的綠都找出來。行家的文化可能不高,但在對翡翠原石的研究方面比我們強百倍。他們有幾百年開採翡翠原石的歷史,世代相傳。對在翡翠原石皮上找綠及水好部位,可以說是絕啦!
翡翠原石市場存在的弊端
不管是翡翠的原石還是翡翠的成品,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量的假貨充斥著整個市場,一些非法商販經常利用消費者對翡翠不了解的情況下,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從而牟取暴利。所以喜愛翡翠的朋友們,在選購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在購買之前,我們一定要多多了解翡翠的相關知識,了解翡翠的市場行情以及鑑別方法,只有我們自己多加小心,學會鑑別的方法。但是每年仍舊有一大部分的消費者被假貨給套路了,翡翠的原石也好,翡翠的成品也罷,多加小心為好。
中國有產翡翠嗎
世界上地質構造最為複雜的地區,位於高黎貢山以西,雅魯藏布江的裡嘎、南英以南,印緬邊界的印加山脈以東、八莫以北不大範圍地區。這裡從侏羅紀以來,經歷多次大的構造運動、幾次板塊的碰撞,各種巖漿活動頻繁。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這樣特有的產優質翡翠的地質條件是少有的。幾十年來許多專家預測過翡翠可能出現的地帶,也組織地質人員尋找過,但至今沒有結果。故在目前還未在我國發現翡翠。但在緬甸翡翠礦帶的北延,在進入我國西藏境內,沿雅魯藏布江以南的地區,這裡有相同的地質條件,可望找到翡翠的礦床。翡翠的原石是怎麼形成的,大家應該已經有所了解了,在如此苛刻的條件下,也就能了解到翡翠為什麼會如稀缺了。
我總結了很多問題大家不懂的地方,石頭不會騙人,最怕自己心態經歷不夠,賭心上頭,自己騙自己。賭石學問博大精深,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必須腳踏實地秉著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不斷地通過實踐提高自己的心境,做到不管漲跌與否都能保持以平常心。我會用多年積累的翡翠經驗幫助到,大家的問題,各位翠友對料子不懂或有興趣了解更多翡翠知識可以私信我。我會一一為你們解答!
以翡結緣,以翠交友。 文明交流,誠信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