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了解這一系列的新讀者可以閱讀前文熟悉熟悉:
「勝者為王」是否真正義?看《教父》怎麼說(一)
「勝者為王」是否真正義?看《教父》怎麼說(二)
「勝者為王」是否真正義?看《教父》怎麼說(三)
《教父》是影史上經典名片,也是後來導演個個都想超越的標杆,華人導演自然也在此列。
上世紀八〇年代,《上海灘》爆紅,以至於全國都知道許文強與丁力,趙雅芝演的馮程程也成為那個年代的國民女神。從此,許文強被稱作「中國教父」。後來根據此片,又拍了部《再見黃埔灘》,主角是以杜月笙為原型的杜國笙,另一個名字就是《中國教父》。
然而這兩部都是電視劇,從敘事上來講無法與電影相比,終於,1995年,最像《教父》的華語影片——劉偉強導演、牛佬編劇的香港黑幫片《古惑仔》問世了。
這部片子,處處在向《教父》致敬。
《教父》的其中一處經典,即對美國社會的隱喻。而「古惑仔」系列,也是對港澳臺及大陸的社會隱喻,從「洪興社」的龍頭「蔣」姓上就能看出來,一大一小兩位蔣先生兄弟倆,指的是誰,不言而喻。
而貫穿「古惑仔」系列的牧師,似乎處處在指點著山雞、浩南等人的人生,關鍵時刻還能幫他們一把,這裡面的「牧師」就暗指了他們的前輩「教父」。
貫穿「古惑仔」系列的牧師
《教父3》的結尾,舞臺上正演出著「耶穌復活」的歌劇,試圖以宗教的神聖衝淡黑幫的罪惡;而《古惑仔》系列貫穿始終的牧師布道,也是在向這一點致敬。
而當浩南山雞他們最風光的時候,山雞開心的喊出了:我們是中國黑手黨!
這是當時香港矮騾子們的心聲,也是導演向《教父》致敬的心聲。
相對於《教父1》裡維託·柯裡昂在天倫之樂中壽終正寢,在《教父3》中第二代教父麥克·柯裡昂的死就顯得頗為悽涼。親生兒子終於放棄了黑幫的事業,女兒為了掩護自己死在對頭的槍下,妻子離自己而去,孤獨的死在破敗的家裡……
這並不是導演要破壞之前那種「完美」的意境,而是迫不得已。
《教父1》拍攝的時候,被真正黑幫找茬,已經成了影迷們人所皆知的事;而找茬之後發現該片真實再現了黑幫生活,黑幫分子們又大肆宣揚,認為終於有人給他們正名……這段逸聞也被影迷們津津樂道。
然而,有人開心,就會有人不開心。
美國政府。
當初《教父1》拍攝之時,導演就和政府有過激烈的爭執,矛盾焦點在於:不能以正面手法表現有組織犯罪活動。
於是,據傳聞,美國政府要求導演必須拍攝第三部,而且第三部「教父」必須以悲劇收場。
導演一拖再拖,從1974年一直拖到1990年,直到「麥克」的扮演者阿爾·帕西諾由劍眉星目的青年變成兩鬢斑白的老人,才實在拖不過去了。
於是,《教父3》中,「教父」一直在為「洗白」而奮鬥,也正如影片中表現的那樣,與其說「教父」自己想洗白,倒不如說是被所謂的「白道」逼著洗白。
「教父」麥克賣掉了賭場、夜總會等「灰色」產業,企圖通過進軍房地產業等看上去正當的生意來洗白。《古惑仔5龍爭虎鬥》中也很好的致敬了這一點:開頭蔣天養即勸陳浩南,打打殺殺始終會玩完,要做個「穿西裝、打領帶的斯文人」。
聽了老大的話,陳浩南開始考慮做「正當生意」,吸引他的,也是大馬商人「拿督」給他介紹的房地產生意。
麥克參與房地產生意的手段,是傍上了梵蒂岡教廷,認為真正的主教、乃至教皇總不會騙人。然而大主教用「合法」的手段欺騙了麥克,使麥克並沒有得到房地產公司的控制權。
陳浩南也一樣,「拿督」用英文合同等「合法」手段,設計陳浩南陷入房地產詐騙,跟警方反黑組打交道輕車熟路的陳浩南,生平頭一次被經濟犯罪科請去,最後還是老對頭反黑組保了他出來。
大主教不僅在生意上陷害麥克,還和他的對頭幫派勾結,暗殺麥克,麥克的女兒因此喪命。
「拿督」也一樣,勾結洪興社的對頭東星社「扛把子」司徒浩南,不僅要讓陳浩南傾家蕩產,也想把他趕出銅鑼灣。
當然,兩部影片的走向是不同的,麥克仍按傳統黑手黨的路子,展開了血腥的復仇;而陳浩南卻記住了蔣天養的話:打打殺殺,始終要玩完。
所以,當東星社來挑釁的時候,陳浩南做了個違背黑社會原則的舉動:報警。
在第三部《隻手遮天》中,牧師的女兒還說過黑道原則:生不入官門,死不進醫院。
但在第五部中,時代變了。
美國政府希望整部《教父》洗白,至少不能給觀眾留下「殺人放火也能富貴長命」的印象;香港政府也希望「古惑仔」洗白,只要跟警察合作,一定有好果子吃。
而反黑組也樂得跟聰明的一方合作:你在我的轄區不惹事,我幫你抓光你的對頭幫派,你賺錢,我撈政績,何樂而不為?
其實不止第五部,在第二部《猛龍過江》中,臺灣三聯邦老大雷功,就透著強烈的「洗白」的願望。
但同樣,雷功父子,也算是被「白道」擺了一道,雷功死在野心勃勃的女人丁瑤手上,也倒罷了,他兒子雷復轟,認為有官員支持,便可萬事大吉。可他忽略了幫內老成員「忠勇伯」的忠告:這群政治人物,翻臉比翻書還快。
同樣,《教父》系列中,維託·柯裡昂善於利用背景,保護了他的事業。但當麥克要用這些背景洗白的時候,卻實實在在的著了他們的道兒。
在《古惑仔6勝者為王》中,表面上看,陳浩南帶領的洪興幫勝了;但實際上,他失去了兄弟、愛人,孤老一生。
這豈不和麥克一樣,最後一戰,雖然取得翻盤,但身邊再也沒有信得過的人。
同樣,他失去了大哥桑尼、二哥弗雷德、他的愛女,兩任妻子也都離他而去,最後孤老終生。
起碼,在面向最廣大的普羅大眾時,是不允許讓罪犯有幸福人生的。
《古惑仔》系列的創作人們,很聰明,一開始就注重表現黑幫大佬的悲劇。
從第一部《人在江湖》中靚坤死時,露宿街頭衣食無著的老人,就已暗示著,混黑道的沒有好下場。
而陳浩南的老大B哥說的,幹這一行,早已做好準備,一隻腳在監獄,一隻腳在鬼門。但當真的踏進「鬼門」的時候,B哥的表現卻是怯弱、後悔。
殺了B哥的靚坤也一樣,臨死都不相信自己會死。
在第二部《猛龍過江》中,更是由黃秋生飾演的大飛親口說出:做混混的,戴著勞力士,開著奔馳,看上去風光無限,可實際上呢?實際上……鏡頭又轉到了第一部裡那露宿街頭的老人身上……
這個滿頭白髮的老人,豈不就是致敬《教父3》中,在老宅的院子裡,孤獨死去、滿頭白髮的麥克?
之後第三部的蔣天生、東星老大駱駝、在荷蘭連房租也交不起的八指叔……第四部的韓龍、黎胖子、生番、雷耀揚……
同樣,在《教父》中喪命的桑尼、卡洛、弗雷德……以及幾大家族的老大們……
維託中槍受傷不死是電影,死於亂槍之下才是現實。
因此,整個教父三部曲,說的是麥克的「勝」,可是對於麥克的人生來說,真的是「勝」嗎?
而且影片中,教父家族每一代,都有人想洗白。
包括最初的麥克。
維託為麥克規劃好了人生:上大學,讀法律,回來幫他做事。
可是當年年輕氣盛的麥克,執意要去參軍。
也許麥克的內心深處,盼望著哪怕是死在戰場上,也比回家做個罪犯要強。
而第三部,從某種意義上說,麥克「勝」了。
因為他的兒子,終於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完全合法的事業了,儘管這事業看上去不那麼風光。
大多數人,都認為《教父3》是水平最差的一部。那是因為作為這個犯罪家族,一代比一代更加趨於平靜。
雖然少了激烈的衝突,但更加真實。
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導演的春秋筆法:既給該系列設了一個完整的結局,又滿足了政府的要求,還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
能做到這些,實屬不易。
然而,同樣是《古惑仔》第五部中,又通過陳浩南的嘴說了這麼一句話:這個世界,有光明面,就有它的反面;賭場、酒吧、桑拿……這些總得有人去經營,因為有人需要;銀行有人欠了債,總得有人去追債;而所謂「精英」人士,是不屑於幹這些行業的……也就是說,並不是黑社會帶動了不正確的價值觀,而是有價值觀不正確的人,才產生了黑社會。
作為電影,只能做到在傳遞正確價值觀的基礎上,儘量真實的還原社會本來面貌,但是再優秀的影片,也很難勸某些執迷不悟的浪子回頭;同樣,一部影片,即使將黑幫內幕表現的再真實,也不會撼動三觀正確的人那堅定的內心。
《教父》系列完結,下周將開啟新的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