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是那種只要看一眼就放不下的作品,該片疑雲密布、懸念重重,牢牢地牽住了觀眾的鼻子使之非一口氣看完不可。同時,該片在電影語言方面也做出了有益探索。
整個電影主要是圍繞克拉麗絲克拉麗絲、漢尼、比爾三人。
作為FBI實習探員的史達琳,也就是電影的女主,收到上級委派的任務去精神病院找曾經是一名心理學博士的食人魔漢尼拔做一份心理問卷調查,希望能通過對漢尼拔的變態行為分析,來幫助破解更多的變態殺人犯罪。而片中另一個變態殺人魔水牛比爾綁架了美國議員的女兒凱薩琳,史達琳為了救出她便與漢尼拔合作,交換自己童年隱私換得漢尼拔對水牛比爾的心理分析,最終幫助女主成功找到水牛比爾救出了凱薩琳,而漢尼拔也在自己的精心籌劃下殺死了聯邦監獄的守衛,最後逃出監禁獲得了自由。
和漢尼博士的交談,讓她明白自己在這個殺人犯魔面前毫無遁形。
隨著劇情的推進,當議員女兒凱薩琳被水牛比爾綁架後,女主渴望拯救這個可憐女孩的欲望更加強烈,漢尼拔也因此對女主有了新的期望,尤其是當女主告訴他自己的童年經歷後,他更加篤定這個女人可以帶給他自由,同時他對女主也第一次有了移情。
在故事裡,女主對漢尼拔的情感是十分複雜的,他身上既有自己理想化的特質,如專業,冷靜,克制,敏銳的洞察力,也有對他作為殘暴攻擊者的懼怕。所以女主對漢尼拔更多的是一種理想化移情,而非俄狄浦斯戀父情結。
再來要說一下整個故事裡最可怕的吃人狂魔——漢尼,剛才我看了譯釋原著的譯者評論,說漢尼是一個心理方面的頂級專家,又是一個心理變態的吃人狂魔,他聰明、驕傲又愛炫耀。從他對克拉麗絲說出的她的自卑和倔強時,便已經開始享受自己的得意和別人的恐懼。說實話,這些東西我在看的時候並沒有發現,如果不是譯者的分析,我還看不到這一層。
本劇的整個故事都是被女主的創傷需要所推動的,拯救議員女兒是拯救喪失客體的需要,與漢尼拔合作是對於理想化的需要,殺死水牛比爾是戰勝攻擊者的需要,而這三個人都完美的扮演了女主實現這些心理需要的角色。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史達琳心中的那隻羔羊沉默著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