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先孕的蘇家大小姐蘇淺,消失六年後突然帶著一雙兒女現身,蘇家嫌棄她敗壞名聲,卻又想用她代替金貴的二小姐出嫁給殘廢九王爺……
這是一部改編自米讀網絡小說的古裝短劇《一胎二寶》的故事背景。這部劇短短2分鐘的單集時長裡平均能埋下4-5次轉折,情節遞進堪稱神速。《一胎二寶》目前更新了19集,整個系列在快手已經獲得了超過3億的播放量。不僅如此,在快手上線的首個分帳月內,該劇通過分帳就拿到了破百萬的收益。
這類快節奏的短劇在2020年似乎有了出圈跡象。不僅在快手等平臺上熱度驚人,服化道等質量也與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短劇的「風口」之說其實早在2018年已被提起,但因為視頻平臺們推出的短劇僅有幾部頭部作品得以出圈,短劇「風口」也一度冷淡了起來。不過,新生事物的風口往往是需要一波沉澱的,短劇究竟走向何方,一度沒有定論。
12月18日,快手在青島舉辦了首屆「快手金劇獎,並發布「快手星芒計劃」,對2021年的短劇分帳規則進行了升級。快手方面表示,2021年,快手短劇將與眾多快手短劇創作者、網文和漫畫IP平臺、以及優秀的影視機構一起,投入真金白銀和百億級流量打造1000部快手獨家精品短劇。
誰是演技炸裂的戲骨擔當,任性撒糖的年度CP,一夜躥紅的傳奇神話,引爆流量的霸屏熱劇,奇思妙想的新銳原創,潛力無限的商業黑馬……12月18日,快手「金劇獎」頒獎盛典為你揭曉!來這裡,擁抱你的劇星夢!
視頻號
迅速升級分帳規則,提出更高規格的扶持計劃,快手顯然釋放出了看好短劇行業的信號,短劇的第二波真風口要來了嗎?對此,讀娛君試圖通過復盤短劇在不同渠道的發展路徑進行深入探討。
1
豎屏短劇的「第一陣風」為什麼反響不大?
2018年底出現的第一波短劇風口以《生活對我下手了》等作品為代表,這些短劇由長視頻平臺精心打造,被視為長視頻平臺競爭未來視頻內容市場的重要方向。
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短視頻用戶規模為7.73億,較2018年底增長1.25億,佔網民整體的85.6%。短視頻在「用戶時間爭奪戰」中呈現了極為迅猛的態勢。頭部短視頻平臺佔據了大量的用戶碎片化時間,短視頻行業也迅速成為了紅海。讀娛君認為,加碼短劇是長視頻平臺的應對舉措,是平臺主導的、「自上而下」的內容佔位。
豎屏短劇可以視為短視頻與劇集甚至綜藝的「中間態」。對長視頻平臺而言,短劇既有「劇綜」基因,也區別於其他的豎屏UGC內容,是非常合適的切入口。
從商業化角度考慮,短劇也有著與劇綜不同的空間潛力——在傳統影視劇中,植入、冠名品牌廣告往往都存在問題,越是高質量的、讓用戶高度沉浸的影視劇,廣告的「打斷」感越重,越容易冒犯用戶。而短劇本身就是為碎片化時間而生的,自然不存在這個問題;不僅如此,在行動裝置上「豎屏」形態反而能放大植入產品在畫面中的比重,強化傳播的效果。
有這些內外因素的影響,第一波短劇風口的出現也就不難理解了。但從實際效果來看,短劇風口的內容熱度卻不盡如人意,除了《生活對我下手了》《通靈妃》等寥寥可數的頭部作品收穫頗豐外,其他大量踏著「風口」來的短劇都迅速「涼涼」,此後竟沒有一部能達到《生活對我下手了》的知名度。
為何這波短劇「風口」最終形成的內容生態是幾顆高聳的孤木,而非茂盛的森林?
一方面,前期創作者從零開始,往往很難把控短劇的節奏和劇情安排,導致部分短劇變成了「看劇情不如劇,看碎片娛樂不如短視頻」的四不像成品,沒有揚長避短,反而成了處處露短;
另一方面,對綜合視頻平臺而言短劇內容創新非常依賴平臺各類資源的投入,但長視頻平臺仍以主流劇綜內容為主,且幾乎全是公域流量推廣,創作者無法形成私域流量沉澱,也很難獲得足夠的導流資源。這影響商業變現的效率,也缺乏短視頻平臺海量UGC、PUGC創作者的創意海洋。讀娛君認為這是更深層次的原因。
2
題材多元化、商業化潛力放大,快手短劇的「重定義」
據12月18日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0快手短劇生態報告》數據顯示,快手小劇場從2019年8月上線至今短短一年多時間內,收錄短劇已超20000部。其中播放量破億的短劇超2500部,近1200位短劇作者粉絲數超100萬,超30位短劇作者粉絲數突破1000萬。
快手的短劇數量規模如此之大,顯然一開始更多是由平臺用戶所帶動的。快手用戶御兒古風就是其中代表。截至目前,御兒古風已經在快手積累了超過1600萬粉絲,《這個王爺我想退貨》奠定了她在快手古風短劇領域的第一人地位,2020年快手對短劇版塊加力扶持推廣之後,《錦瑟華年》在快手的播放量已經超過了3.8億,《一胎二寶》單集最高點讚突破120萬……
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後,現在的快手短劇已經形成了題材多元化、製作精品化的趨勢。以古風為例,相較於2018年的初期作品,《一胎二寶》《河神的新娘》在服化道、配音、特效層面上已經大大拉近了與常規網劇的距離,評論區能經常看到「這是什麼電視劇?」的疑問;近期播出的《破戒》則與快手音樂人陳逗逗合作推出主題曲上線QQ音樂等平臺,短劇也慢慢有了專門打造的OST。
在「快手小劇場」裡,製作水平越來越高的短劇已經涵蓋了都市、古風、懸疑、喜劇等多個類型,也有大量專業影視製作團隊選擇加入快手小劇場。在第一批的精品短劇項目中,快手就引入了開心麻花,哇唧唧哇,引力傳媒,融創文化等優質的短劇合作夥伴。
今年9月份,快手短劇聯合愛奇藝迷霧劇場發起了#迷霧劇場戲精大賽,短短20天,播放量已經突破了9.4億。這也說明,用戶對類型劇的喜愛是不分長劇短劇的。
在短視頻海洋中,短劇憑藉什麼佔得一片天地?讀娛君認為,如果說短劇天生是劇和短視頻的中間態產品,那麼現在的快手短劇逐漸找到了「取兩者之長」的良性發展路徑——
短視頻基因賦予短劇的,是服務於用戶需求的創作理念,也是快節奏、爽點、劇情轉折高頻出現的內容密度。快手上有大量劇情號,本就具備了一定的短劇創作基因,快手創作者用完全2C的內容生產邏輯對標用戶需求,更合理地發揮了短視頻形態的長處;
但短劇仍然是劇。因為短劇是豎屏,相比一般劇集「畫面資源」更緊張,其實更考驗創作者的技術實力。在短劇內容數量大幅增長後,大眾一定會對製作有更高要求,如特效、演技、臺詞配音、服化道,剪輯水平、鏡頭設計等。快手短劇在2020年逐漸走向精品化,是提前順應了這一趨勢。
從商業化角度來看,快手短劇的發展速度也大大超出了預期。一方面分帳規則再次升級,另一方面更多元的品牌冠名、內容付費的商業化嘗試已經開始:快手和開心麻花聯合出品的短劇《真想在一起》從一開始就是品牌定製劇,由蒙牛臻享獨家冠名,除了短劇內容本身,快手還通過打造「品牌劇場」、徵稿活動擴散熱度,話題總播放量達到15.1億;正在熱播的快手短劇《破戒》則以30快幣/單劇售賣的形式試水付費市場。
快手上線「快手小劇場」至今不過一年多,今年10月才首推分帳政策,但卻在短時間內湧現了大量內容題材豐富的短劇內容,商業化也進展迅速。讀娛君認為,快手短劇的發展,大有重新定義短劇,引領短劇真正「風口」到來的態勢。
3
分帳規則升級釋放行業紅利,短劇「真風口」來了?
除了御兒古風這樣更專業的製作團隊外,快手上還有大量「草根」短劇創作者,用其中一位創作者「龍二」的話來說,「我不是演員,我是在本色出演」。他所創作的劇情短視頻在快手上很受歡迎,粉絲從三月份的40多萬漲到了到現在的300多萬。「喜歡就做,不要瞻前顧後。」在談到心得體會時龍二說道。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樣,讀娛君認為此前的許多短劇大都是「由上而下」的平臺主導佔位,快手的短劇則更像是「自下而上」的自然發展——用戶需求主導內容創作,短劇在快手社區文化中自己找到了自洽的出路,是先有這股短劇創作活力存在,快手再用平臺資源其引向壯大和精品化、多元化。
這就意味著,快手的短劇爆發其實有前後兩個階段。讀娛君認為,在快手平臺的一系列動作之前,是快手的內容生態特徵、私域流量特徵引發了創作者自發的短劇風潮。大眾對於短劇內容的消費需求早已存在,在快手上劇情短視頻一直佔有不可忽視的比重,有形成更專業的短劇內容生態的肥沃土壤。更重要的是,在前期分帳規則不成熟的情況下,快手的私域流量特徵意味著創作者能夠將用戶的喜好沉澱成為自己的資源,這是長視頻平臺從產品邏輯上難以做到的。
同時,快手也不再是前幾年那個「佛系」的快手了。快手在近兩年加大了運營的主動性和力度,這在二次元、音樂、直播、電商等多個領域都有所體現。
看到短劇的不俗潛力後,快手迅速主動強化了運營。其一,通過「高甜劇場」等集中化輸出,建立用戶的追劇心智;其二,與米讀,喜馬拉雅,鳳凰聯動,中文在線共同打造了快手短劇IP內容庫,為平臺短劇創作豐富創意源,也提前重視了版權問題;其三,推出分帳政策,10月首推、12月就再次迅速升級,從流量、收益、招商多角度激勵更多新興創作者,建立短劇創作的「汪洋大海」。
在原有的分帳基礎之上,快手星芒計劃規定有效播放量達標的製作方每月可獲得額外10-20萬元不等的現金激勵,優質作品還可獲得快手補貼,達人和官方聯合出品的短劇還可進入官方的合作IP庫中進行IP選擇。
此次快手發布星芒計劃,意味著對短劇進一步加大了投入。快手短劇勢必在內容、商業化兩方面進一步升級,《真想在一起》《一胎二寶》等現在的標杆內容很可能會是以後的常態,進一步突破也不會太久。
2018年出現了豎屏短劇第一波風口,也被不少人視為短劇「元年」。但從直播帶貨、短視頻等種種行業歷史來看,網際網路新生事物往往都要至少經歷一次波折——風口出現後一擁而上,行業再自我沉澱出更符合市場規律的模式。快手短劇的探索初見成效,在平臺加碼布局形成規模化效應後,2021年或許才是短劇風口真正到來的「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