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FBI僱華人舉報華裔科學家,76人被判刑、驅逐出境!華裔神經科學家...

2020-12-10 醫師報

來源:CC周刊 ID:cancer-weekly 作者 黃絨

核心提要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突然發起針對華裔科學家的秘密調查,多名前沿學者被開除、辭退甚至被起訴;《時代周刊》認為這侵犯了公民權利,並可能間接促使科學家回國就業美國國立衛生院的調查可能存在預設立場,廣泛針對與中國有關的機構和個人;實際上,HIN提出最多的兩個指控並不構成犯罪耶魯、哈佛等一眾常青藤高校也未能在審查中倖免,被要求披露與國外聯繫;華為中興、及俄羅斯與伊朗的實驗室與組織在重點監測範圍HIN和FBI在進行相關情報活動時,專門僱傭一批華人當眼線來搜集中文情報但學術圈也有人認為,這是美國大學與行政機構的衝突,意味著「排華潮」的回落

近400名華裔科學家被秘密調查?24人被起訴?

一份關於美國正在掀起的科研排華清查黑名單,最近突然在美國華裔科研界流傳,這使仍處在疫情威脅中的許多華裔科學家人心浮動。

5月11日,著名華人生物學家、前美國埃默裡大學終身教授李曉江被指控參與外國的人才項目未如實披露個人稅收,因而被判重罪,緩刑一年。在不到三個月時間裡,包括阿肯色大學電氣工程學華裔科學家洪思忠、癌症研究員鄭早松(Zaosong Zheng)、機器人學研究員葉延慶(Yanqing Ye)、阿肯色大學的工程學教授洪思忠及克利夫蘭醫學中心遺傳學與心血管疾病專家王擎(Qing Wang)、堪薩斯大學的華裔化學家陶豐等6位著名華人科學家在美被逮捕、判刑。截止6月18日,美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發起的調查,使包括MD安德森癌症中心、埃默裡大學和莫菲特癌症中心在內的至少54名教授、學者被開除與辭退。24人被起訴判刑,還取消了77名研究者的補助、或贊助資格,有10多名與這些科學家有關係的研究人員被驅逐回國。

但NIH在疫情期間發起的訴訟並不限於華裔科學家, 6月16日,哈佛大學化學系主任查爾斯·利伯(Charles M. Lieber)教授,這位在納米科技領域廣受尊敬的美國頂尖學者,被指控沒有匯報自己獲得武漢理工大學"戰略科學家"稱號,以及沒有匯報因參與武漢理工大學工作而被指控,如果承認有罪,他將被判5年罪行。但利伯教授明確拒絕認罪,並認為HIN和FBI的獵巫行動,將使科學家們失去為美國奮鬥的信心,產生離意。

近期因涉及中國被起訴的美國科學家,不止是查爾斯·利伯一人。3月份,西維吉尼亞大學物理系終身教授詹姆斯·劉易斯博士(Dr. James Patrick Lewis)因在中國全職工作而被指控有罪。但法庭至今仍未宣判。

目前在美國有大約將近數10萬中國人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其中大約近百名科學家在自己的領域屬頂尖領軍人物。《紐約時報》6月的文章,稱近1/3美國頂尖AI科學家來自中國,88%中國籍博士會留下建設美利堅。這份報紙認為,在中國受過教育的科學家,幫助美國公司和高校等機構主導了前沿領域的優勢。但現在美國政府正在把這些傑出人才趕回自己的祖國。

目前,這種拉網式審查的規模以及黑名單上不斷被起訴的華裔科學家,讓生物醫學在內的眾多研究人員不寒而慄。《時代周刊》的消息認為,它們針對華裔科學家展開的一系列調查有種族歧視和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的嫌疑。這項發起於2018年,由NIH和FBI聯合啟動的針對生物醫學領域研究人員與中國關係的調查的後果是,他們至今無法以可信的罪名起訴這些科學家,往往最後是在一些稅務問題上來結束自己的尷尬。但現實是,這些被調查的後果就是把一些傑出的華裔科學家們,直接逼他們回到了國內,並在一些重要項目上重新獲得新生。

著名華人生物學家李曉江和妻子李世華在廣州。這對夫婦曾在埃默裡大學工作了20多年。

全美87個科研機構的華裔科學家,251人被定性有問題,72人被查,開除,驅逐出境,並被終身禁止NIH得到研究資助

隨著中美兩國關係日益緊張,整體對抗格局下弱小的美國科技圈,早已感到來自美國各個政府機構的壓力,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正位於這場科研「排華潮」中的前浪。6月12日,就在利伯被正式起訴第二天,NIH發布了一份18頁的文件,總結了由院長顧問委員會組建的「研究完整性外國影響工作組」(ACD Working Group on Foreign Influences on Research Integrity)這兩年來打擊所謂外國智慧財產權盜竊的成果,目標顯而易見是中國。

文件顯示,2018年,NIH和FBI聯合啟動了針對生物醫學領域研究人員與中國關係的調查,399人被列入懷疑名單,251人被定性為有問題,72人還在審查中,不包括被FBI或其他部門調查的人員,NIH自己調查了189人,與中國有關的為175人,佔比93%。所有被調查的研究者來自美國87個科研機構,涉及NIH出資的285個科研項目,項目總資助金額為1.64億美元。目前,調查已導致54名科學家被迫辭職或被開除,同時,在被調查人員中,41%已被NIH從系統中刪除,禁止他們尋求進一步的研究資助。

哈佛大學化學系主任查爾斯·利伯(Charles M. Lieber)教授認為自己在武漢理工大學的工作合法,拒絕認罪。

一方面,這些數據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今年2月20日,美國兩名聯邦眾議員聯合致信NIH和FBI,指出有報導和案例顯示,它們針對華裔科學家展開的一系列調查有種族歧視和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的嫌疑。

這兩名眾議員是來自加州第27選區的趙美心(Judy Chu)和來自馬裡蘭州第8選區的傑米·拉斯金(Jamie Raskin),前者為國會亞太裔委員會(CAPAC)主席,後者為國會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下屬民權與公民自由小組委員會(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Reform’s Subcommittee on Civi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主席。

在給國家衛生院的信中,這兩名眾議員寫道,作為協助FBI大規模反情報行動的一部分,NIH據報為保護生物醫藥研究針對華裔科學家展開了一系列行動,包括發出1.8萬份信件給各級研究機構主管,要求嚴查有外國背景,特別是中國背景的研究人員,發動了180起與「潛在智慧財產權盜竊」相關的調查,24起認為有刑事犯罪嫌疑的移交了上級監察部門。但是,這些行動導致很多無辜個體被捲入,造成了華人社區巨大擔憂,許多人感覺這些做法對公民權利構成嚴重威脅。

為此,他們要求NIH提供自2016年6月1日以來的下述資料:那1.8萬封信的副本,那180起正在調查案件的詳細資料,那24起移交案件的詳細資料,與要求研究機構調查下屬人員國外背景相關的指導文件,與FBI之間關於調查華裔個人的通訊記錄。

另一方面,6月12日NIH發布的文件,也的確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公眾和議員們對其預設立場的擔心不無道理。

按照NIH的說法,調查之初的主要目的是打擊受中國勢力影響的科研人員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但是文件顯示,被NIH調查的189名研究者中,只有4%的人存在涉及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另有9%的人雖無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問題,但隱藏了在國外設立公司的情況。而被調查者出現最多的兩個「罪名」和利伯所受指控一樣,既沒有披露與中國關係、參加中國人才項目。調查報告說,大約70%(133名)的被調查者未披露來自國外的科研經費,54%沒有披露自己參與了國外的人才項目,另有5%的人違背了NIH的同行評議規則。

但這些在美國並不構成犯罪。NIH副主任麥可·勞爾(Michael Lauer)自己也說,問題核心不是美國研究人員在與外國研究人員合作,相反,NIH調查,通常是因為NIH支持的科學家未能披露涉及從其它地方獲取資源的信息,以及可能與NIH有利益和專利衝突的信息。事實上,原本NIH和各家大學、研究機構對所謂國際合作的的披露要求也不清楚。在2月20日給FBI的信中,兩名眾議員指出,FBI與高等院校行政部門接洽,要求它們配合反間諜工作,嚴格審查與中國有關的機構和研究人員,但是高等院校普遍反映,不清楚FBI到底在查些什麼,調查人員給院校所做情況簡述被認為是含混不清的,這給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造成了很大困擾。

設在馬裡蘭州的NIH和FBI聯合發起針對生物醫學領域對外合作(中國)的調查。

NIH竟然僱傭無良華人做眼線提供情報?華裔神經科學家李曉江、吳息風博士等12人已回國工作

轟動一時的「李曉江」案其實就是這種預設立場進行調查的結果。2019年,NIH調查美國艾默裡大學領導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的終身教授、華裔神經科學家李曉江與同為教授的妻子李世華,罪名是「沒有完全揭露來自國外的研究資金,及其為中國研究機構與大學的工作範圍」。兩人雙雙遭解聘,實驗室也被關閉,實驗室數10名研究員被驅逐出境,其中還有一名孕婦。

但今年5月,「李曉江案」 結束,法庭認為,上述披露問題和加入外國的人才項目都不能判罪,最後李曉江認了一項偷稅漏稅的罪名,法官也以此判李曉江1年監禁,緩刑1年,罰款數萬美元。

從判決結果看,以美國司法慣例,這一看就是控方沒道理、當事人也不願糾纏時間的了事做法。有消息說,李曉江得到美國法官允許後已回中國繼續從事研究工作。埃默裡大學醫學院麻醉科教授於山平則沒有任何潛在過錯的情況下,也因聲援李曉江及其他華裔教授,而被辭退。

在清查風暴之下,不斷地有華人學者遭到調查、指控甚至解僱。6月12日NIH發布的相關報告中,被調查的研究者中82%為亞裔,勞爾表示,這並不意外,因為這些人主要參與了來自中國的人才項目。但是,在2月20日給FBI和NIH的信中,兩名眾議員指出,此類所謂反情報行動早就被懷疑有專門針對華裔科學家的嫌疑。自2009年以來,FBI根據《經濟間諜法》(Economic Espionage Act)逮捕和起訴的人中52%有中國血統。其中許多人是無辜的,遭到錯誤指控。與名字中不含中文要素的被告相比,具有中國血統的被告,出現最後被宣判無罪或撤銷全部指控情況的可能性是前者兩倍以上。這給許多華裔科學家造成了巨大傷害。

2019年11月,FBI把辦公室設在了MD安德森這家全美排名第一的癌症醫院,華裔醫生與學者們傳說,幾乎所有人都被進行了統一調查。最終,MD安德森的五名科學家上了FBI的黑名單。

五名接受調查的科學家中,三名已辭職,一名已退休。著名的癌症分子流行病專家吳息鳳博士離開了MD安德森中心,現任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但顯然這些指控有時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之前在MD安德森就職的胃腸腫瘤方面的知名專家謝克平,在歷經近一年波折、失去工作和名譽受損,陷入「兒童色情案」後終獲清白,被宣布無罪。

接二連三的出現一些傑出華人科研人員面臨懷疑和調查,但又沒有正式的違法指控。在這種令人沉悶和恐懼的氣氛下,從2017年開始,MD安德森已經有至少20名華人科學家陸續離開,其中至少有10位從中國來的資深研究者或者行政官員被行政解職(administrative leave),或者被退休,以及情願或者不情願地辭職。

而全美範圍的對於醫學生物學的調查,幾乎蔓延到全美所有重要的研究型醫療機構。他們涉及到了更廣泛的華裔學者。而且,這些調查手段是否合法,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據報導,為了展開調查,NIH搜索被調查者個人或單位伺服器存檔的電子郵件,還專門僱傭一批華人敗類當眼線來搜集中文情報。這就是眾議員要求NIH和FBI必須提交相關通訊紀錄供國會審查的原因,他們在信的末尾說,根據國會相關法案,國會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有廣泛授權在「任何時候」就「任何問題」展開調查。

哈佛和耶魯也因涉資金捐贈被調查,頂尖科學家不論是否華裔,凡與中國往來者均受監控?

目前,關於NIH和FBI給國會調查回復的情況還不得而知,但在美國極右翼勢力製造的反華氛圍中,這樣的調查是否有效,本身就令人懷疑。事實上,美國情報部門主導的科研排華不僅針對了大量知名教授,這些名單中不僅只是華人和華裔,只要和中國沾邊都在目標範圍內。除了利伯案,還有一起著名的劉易斯案。今年3月10日,西維吉尼亞大學(West Virginia University)物理系終身教授詹姆斯·派屈克·劉易斯博士(Dr. James Patrick Lewis)就對聯邦項目欺詐的指控認罪。他於2017年7月與中國籤訂了僱傭合同,連續三年在中國全職工作,且每年不少於九個月,獲得總計約80萬美元的工資和補貼。但是主辦此案的FBI也承認,這一行為不能構成犯罪,劉易斯認罪是瞞著學校去中國上班,同時拿了美國大學的薪水,共20189美元。作為認罪的一部分,劉易斯需要退還這筆錢,此案法官目前還沒有設置宣判日期。

2019年12月,美國司法部也起訴了範安德研究中心(Van Andel Research Institute),因它未向美國政府申報來自中國的資金,最終,範安德研究中心以支付550萬美元罰款和解。

就連哈佛和耶魯這樣的頂級名校,也難以獨善其身。美國教育部2月12日發布聲明,對這兩所常春藤名校展開調查,動因是涉嫌沒有依照法律規定,向政府瞞報總額數億美元的外國贈送禮物和相關合同。其中,美國商務部發現,耶魯大學過去4年從未上報此項事宜,涉嫌瞞報至少3.75億美元,利伯教授就職的哈佛大學同樣涉嫌瞞報,且缺少對適當機構監管外國來源的捐贈資金。

聲明說,美國《高等教育法》( Higher Education Act)第117條規定,符合《美國法典》第五卷中所定義的高等院校,凡收到價值超過25萬美元的外國贈予禮物,必須上報情況及相關合同,公開披露其國外所有者或控制者身份,報告周期為一年兩次。美國聯邦參議員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認為,由於美國高校普遍不遵守這一法律,外國對美國學校的資金支持已成為「黑洞」,而且這些外國資金可能「帶有損害學術自由的附加條件」。

美國商務部自2019年7月1日期,便開始就《高等教育法》第117條展開執法行動督促各大學開始依法報告,結果發現涉及此前未披露的資金約65億美元。其中10所學校,包括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波士頓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報告了以前未報金額約為36億美元。自2019年6月28日以來,美國商務部已開展了八項民事合規調查,並向國會報告了初步調查結果,包括:這些院校積極地向外國政府、公司和國民募集資金,儘管一些捐助者對美國懷有敵意,並可能竊取敏感的專業研究成果、數據及其他智慧財產權,使外國政府受益。

在美國教育部給哈佛校長勞倫斯·巴科(Lawrence S.Bacow)的信中,與前者要求哈佛披露與中國、伊朗、俄羅斯、卡達和沙特政府有關的捐贈合同和相關信息。同時,教育部還要求哈佛提供與一些外國公司和實體相關的所有記錄,它們中包括,中國的華為和中興,俄羅斯的卡巴斯基實驗室和斯科爾科沃基金會(Skolkovo Foundation),伊朗Alavi基金會,中國武漢工業大學和其他組織。

就此事,福克斯電視臺評論說,這是美國大學與「聯邦官員聯盟」(a coalition of federal officials)新一輪衝突。後者指聯邦執法部門、一些政府背景的研究資助機構和國會中兩黨議員組成的意見共同體,他們對高等教育機構依賴外國資金感到憂心忡忡,特別是擔心來自中國的資金。所以,學術圈有人認為,6月中旬的NIH的報告可能意味著這股「排華潮」的回落,而結果恐怕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醫師報超能團# #超能健康團# #健康科普排位賽#

相關焦點

  • 華裔在美國的地位到底如何?400萬華裔與華人在美國的生存現狀
    華裔在美國的地位到底如何?400萬華裔與華人在美國的生存現狀對於在美國的華裔,有人說,華裔的地位還沒有黑人高,有人說,華裔的歡迎程度和印度人相差甚遠,還有人說,華裔正在逐步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和社會地位,但是華裔在美國到底是什麼樣的生存現狀,值得我們深入了解。
  • 美華裔科學家起訴FBI探員 曾被指控向中國洩密
    資料圖:郗小星  美國天普大學華裔教授、世界知名超導專家郗小星10日就2015年的「烏龍間諜案」提起聯邦訴訟,起訴主導此事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探員歪曲核心證據,多次忽視外界對其錯誤判斷的警告。郗小星的律師魯多夫斯基表示,他們想弄清楚,FBI在調查間諜的行動中,是否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亞裔科學家,郗小星提供給中國學者的材料根本不是什麼秘密。郗小星案不是個案,近年,還有另外兩名華裔科學家被FBI懷疑並調查,但案件後來也是被撤銷。
  • 美國10大華裔科學家:他們是黃皮膚的美國人,卻不再是中國人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1956年,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中國人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意義重大。
  • 美籍華人、華裔如果不按規定返美,被取消美國國籍怎麼辦?
    美籍華人、華裔如果不按規定返美,被取消美國國籍怎麼辦?華人、華僑、華裔,是三個不同的概念,華人和華裔是外籍人士,是外國公民。華僑則是居住在異國他鄉的中國人,是中國公民!疫情期間,我國的最新入境管制措施規定,外籍人士暫停入境,歡迎中國人回家!也就是說,華人和華裔暫時不能入境!
  • 華人、華僑或者華裔,應該如何區分?到底哪個才是中國公民
    於是就會有很多中國人在海外,他們就會有不一樣的身份,有些人成為了華人,有些人成為了華僑,而有些人是華裔,那如何區分華人、華僑、華裔呢?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中國人?一、華人在中國,人們自稱「炎黃子孫」,也自稱為「華夏兒女」,華人、華僑、華裔中的華在古羌語中是「英雄」的意思。
  • 華人·華僑·華裔及中國人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觸及到這樣的概念,如『華人』,『華裔』。甚至如何區分到底什麼是中國人,有時也會出現認識上的錯誤。什麼是華人或者海外華人呢:就是對我們華夏子孫或者說具有華夏血統的人的總稱。華人的歷史淵源是,是源於遠古時期的黃河上遊,華族部落和夏族部落的聯合後的總稱,近代意義的華人已經擴大為華夏大家庭的56個民族,所以華人就是具有華夏民族血統的人,與國籍無關。
  • 「華人、華僑、華裔」有區別,不能混為一談
    最近,相信很多人都砸關注國家新發布的「限薪令」和「限籍令」,隨著這兩個政策的發布,很多網友也是紛紛拍案叫絕。這些年來,娛樂圈明星薪酬水漲船高,天價片酬讓很多普通人瞠目結舌,這兩個新令的發布,也讓很多網友紛紛點讚。
  • 美國北卡首位華裔市議員顧泓彬:華人在美地位靠爭取
    美國北卡首位華裔市議員顧泓彬:華人在美地位靠爭取
  • 在美華裔遭種族攻擊屢見不鮮 意識覺醒奮起反抗
    中國僑網10月13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近日,《紐約時報》華裔記者被斥「滾回中國」的事件引發了華人的共鳴,一時間美國種族歧視留在華人心中的鬱結隨之翻出。  華裔遭辱屢見不鮮   女生坐火車講中文遭暴打:滾回中國!
  • 國僑辦主任裘援平:目前尚未考慮出臺「華裔卡」
    國僑辦主任裘援平:目前尚未考慮出臺「華裔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14 15:46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3日召開第三次全體會議,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在「部長通道」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目前還沒有考慮出臺「華裔卡」。此前關於「中國將發放『華裔卡』」的報導受到關注。對此,裘援平近日表示有關報導不屬實,可能是把近期推出的便利入出境及居留政策試點解讀為發放「華裔卡」。
  • 華人、華僑、華裔的概念區別與由來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海外華人紛紛要求回國,但有一些人得以順利回來,有些人則被拒之於國門之外,甚至還有些美籍華人的孩子因無法回國避疫,家長怒斥「孩子只是美國籍,但他還是中國人」!這是為什麼呢?在這裡我們就需要弄清楚華人、華僑、華裔的概念區別。我國第一部國籍法是頒布於1909年3月的《大清國籍條例》。該條例對於國籍採用了採用血統主義原則。
  • 美國華人、僑團紀念挺梁遊行周年:華裔維權先參政
    參與去年芝加哥220挺梁遊行的華人及團體,於當地時間19日晚舉行了遊行周年紀念,與會者回顧華人百年維權過程與團結覺醒之際,更呼籲華人攜手強化推動「參政」與促進「投票」,共同邁向下一個百年維權裡程碑,  這場由華人維權同盟發起,並與亞裔共和黨聯盟、科工專協會及華埠更好團結聯盟共同舉辦的「220挺梁遊行周年紀念會」中,由律師丘巖首先回顧在美華人的百年維權歷史,他提到,遠在1882年美國施行
  • ...美華裔社區組建巡邏隊自保!美國人眼中的唐人街到底什麼樣?
    2020年10月下旬,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前夕,美國紐約州的唐人街華裔社區,曾出現過這麼一群人——他們身著統一的橙色制服,在社區附近早晚巡邏。起初,只有三三兩兩的志願者組成巡邏隊,後來增加至四十多人。儘管華裔在美國歷史上一直面臨種族主義問題,但研究人員和活動人士認為,由於美國總統川普的煽動性言論,恐華症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川普及其政府官員屢屢將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國扯上關係之後。這次華人志願者自發巡邏事件引發了許多人對美國唐人街的關注。作為世界範圍內最具代表性的華裔社區群,為何唐人街有此遭遇?
  • 華裔春節後返美綠卡遭吊銷,律師支招如何避免
    中國僑網3月2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許多華裔民眾在農曆新年期間回國探親。但是,在返回美國時,卻遭到入境籤證官的質疑,甚至綠卡被當場吊銷,面臨遣返的可能。當地一律師事務所於日前分享了部分需要注意事項,提醒廣大持有美國綠卡的永久性居民,為了順利入境,需要根據自己的移民身份提供適當的相應證明檔案,例如在美的住址,並且需要充分了解再入境時會有被拒籤或被遞解出境的風險。 作為綠卡持有者,出國時你需要攜帶哪些相關檔案?
  • 顧泓彬當選美國北卡首位華人市議員 冀維護華裔權益
    顧泓彬當選美國北卡首位華人市議員 冀維護華裔權益
  • 匹茲堡大學華裔科學家在家中被殺害,有三種推論,事件正在調查
    美國華裔科學家Bing Liu在取得疫情突破性進展之前卻被在家中殺害,而通知在離其家不遠處的停車場卻發現了一個男子疑似在汽車裡自殺,這一切看似那麼巧合。對於一個科學家的犧牲,內心崩潰,並且對這個疫情背後考驗出的人性問題難以接受,都說疫情是一面鏡子,在這鏡子下,有的人扮演的是天仙,而有的人而在演著丑角。對於這件事有太多的猜測,而我自己也只是想表述一下過程,從客觀角度談談看法。被殺害的華裔科學家名為Bing Liu音譯劉冰,37歲,死於家中,發現頭部、頸部和軀體都有明顯的槍傷。
  • 韓裔在美國受到尊敬,華裔卻受到歧視:忍無可忍華人拿起了槍!
    大家都知道,海外的華裔非常多,國內一些人有了點錢就紛紛移民,變成了外國國籍,成為了華裔。其實很多華裔在國外生活的並不是很舒心,特別是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的華裔,不僅受到當地白人的歧視,甚至還受到了當地黑人的歧,一些華人女子在美國被黑人女子毆打。
  • 華裔候選人少且無身份者多 美華人對政治興致缺缺
    中新網8月31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對於眾多生活在美國的華人來說,參政和議政的意識與關注度一直相當平淡。不少華人新移民在取得美國合法居住身份後,更關注的是工作、賺錢。在美國,各種遊行活動中,例如移民遊行雖是一道當地亮麗政治風景線,但是華人的身影卻是寥寥無幾。除此之外,華裔們成為美國主流政治活動家的數量相教育其他族裔,如越南裔,墨西哥裔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 熱評:川普間諜言論 危害全美500萬華裔
    川普汙名化所有中國留學生,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太不公允。引起在美華人移民的不滿,認為這是針對中國留學生的仇中偏激看法。歐巴馬政府時期勞工部副部長盧沛寧(Chris Lu)推文稱川普「過分」(outrageous);
  • 美國華人看大選丨美華裔社團負責人:美國社會撕裂超乎想像
    除了加州47號法案,加州近年來推出的一系列在性別方面的法案,也都引起了華裔群體的不滿。比如2014年的AB1266法案,也稱「男女同廁法案」。該法案認為,一名男生只要他「自認為是女生」,就可堂而皇之地進入男女共用廁所。邵聞認為,這些極具激進自由派理念的法案,很難獲得思維相對傳統的中老年華裔群體的支持,但在年輕人中卻獲得了不少人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