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是因為被畫醜,才去和親的嗎?別再被民間故事忽悠了

2021-03-05 文史天下

我國「古代四大美女」的傳說故事,早已耳熟能詳。這些美女們,之所以能名垂千載,無不與家國大事牽扯到了一起。今天來說說王昭君的生前身後故事。

王昭君是今天湖北秭歸人,漢元帝時選入皇宮,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和親,元帝以後宮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入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到了西晉時期,以王昭君為名的樂曲和有關昭君的故事,流傳甚廣。司馬炎為避其父司馬昭名諱,下令改昭君為明君,一稱明妃。

東晉時期,有位隱居深山煉丹修仙的葛洪,道號抱樸子,忽然大動凡心,提筆替王昭君續傳。他以輯校西漢末經學家劉歆所著且早已散佚的《西京雜記》為名,寫下了王昭君的傳奇故事。漢元帝後宮眾多,很多妃子都見不到他。這位漢元帝也挺會玩的,讓畫師毛延壽把後宮美女都畫在布帛上,根據畫像召幸女子侍寢。

一些宮女為了能獲得漢元帝的召見,紛紛賄賂畫師毛延壽,多者送十萬錢,少的也不低於五萬錢。唯獨王昭君不肯賄賂,毛延壽懷恨在心,在給她畫像時,故意在額上加了一顆痣,此痣又被稱「喪夫落淚痣」,非常的不吉利,因此漢元帝雖看過昭君的畫像,並未召見她。一晃三年,王昭君一直默默生活在掖庭裡,依然是個待詔女。

後來匈奴入朝,請求娶個漢家女子為妻。漢元帝就把昭君的畫像給了匈奴使者,匈奴人看後竟也答應了下來。當昭君向漢元帝辭行,漢元帝才算親眼見了昭君本人。不但沒有痣,且容貌為後宮第一。言語得體,舉止閒雅,漢元帝非常後悔,但是已經答應了匈奴人,又不好反悔。一怒之下,把當初給昭君畫像的畫師毛延壽砍了頭。

其實,這不過是小說家之言,穿鑿附會隨處可見。在西漢諸帝中,漢元帝稱得上是不喜女色的皇帝。據《漢書・元後傳》載,元帝為太子時,他寵幸的司馬良娣病死,從此不願接觸任何年輕女子。其父宣帝和皇后特地從後宮佳麗中選出五個姿容出眾、明豔動人的美女,令太子入朝選擇,太子竟興趣索然。

還是皇后將坐在太子身邊的一位宮女送到東宮,洞房一夜,一幸有身,生下一男,這位官女就成了王妃,即後來權震朝野的王太后。一個在年青時對成群美女無動於衷的人,怎麼到了晚年竟會為一個宮女而「窮案其事」,殺盡畫工呢?毛延壽實在是蒙受了兩千年的不白之冤。

到了元朝時期,馬致遠又將王昭君出塞的改寫成戲曲《漢宮秋》,以抒發內心深處的民族感情。《漢宮秋》與史書所載的王昭君又有了有明顯的差異。它將西漢後期南匈奴歸順漢朝的歷史,改成匈奴強漢朝弱,隱喻南宋亡國前的政治形勢;將王昭君改成漢元帝新婚一月的愛妃,在強敵壓境之下,被迫分離;將王昭君寫成深明大義並有民族氣節的烈女,和親行程到漢匈交界的黑水河,她投河自盡。

《漢宮秋》將《西京雜記》中記載的漢宮被殺畫工毛延壽,改寫成漢朝中大夫,是個奸佞狡詐、愛財如命、賣國求榮的奸臣,隱喻南宋末大臣中的權奸。

當時,沒有人深究《漢官秋》是否符合歷史真實,人民只感到它唱出了自己所受的苦難,唱出了內心積鬱已久的民族感情。而且自這以後的數百年間,每當國家民族存亡的危急之秋,戲劇臺上都會自發地上演《漢宮秋》,王昭君一度成為民族精神之象徵。

相關焦點

  • 王昭君為什麼被毛延壽畫醜
    昭君出塞,曾牽連到一人,就是西漢元帝的宮廷畫師毛延壽,並為後世留下一段歷史公案: 漢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朝廷徵集天下美女,當時南郡秭歸(今湖北省)王昭君入選其中。從全國徵集的美女數以千計,皇帝無法逐一親視,便由宮廷畫師畫成肖像以供御覽。宮女們為早日得到皇帝寵幸,爭相向畫師行賄,以求將自己畫得更美些。
  • 長安城風波,王昭君出塞,漢元帝怒殺毛延壽,是真是假?
    「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戶曉,但當年的長安城風波真相到底是如何?其實,畫師毛延壽不該為王昭君出塞而背鍋,然而世人大多誤會他了。且聽真假歷史回聲道來:為了改善父母生活環境,明眸皓齒的她於公元前38年以民間奇女子的身份入選掖庭,成為了一名宮女。她的命運,就這樣改寫了;她的故事,就這樣展開了;她的風波,就這樣上演了。此時的歷史大環境可以說是實行民族和睦政策,大漢天子刻意與匈奴交好,而和親就是其中的一項政策。很多人覺得是長安城裡的風,從來就沒有停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而把王昭君卷了進來。
  • 專家還原美人王昭君的容貌,網友:怎麼這麼醜?專家:最真實的她
    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人們常用來形容美女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等詞,便來自於她們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排行第二的王昭君。 古代的畫像難以一窺她的真容,好在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們已經可以復原出王昭君的樣子了,復原圖一出,一位絕世美女,竟然成了笑柄。 據史書記載,王昭君是一位普通的民間女子,公元前52年出生於湖北興山縣的平民家庭。從小聰明伶俐、長相水靈的她,在14歲那一年被選入宮中,成為一名宮女。
  • 高科技復原王昭君的真實容貌,網友看後:這麼醜?專家說:這就是她
    所以太監在為她畫像的時候就特意添油加醋把她畫的很難看,而皇帝又是根據她的畫像來寵幸美人的,所以在宮中一直沒有得到皇帝 的寵信。恰巧當時漢朝與匈奴和親,漢元帝一看這女的這麼醜,直接把她嫁給匈奴了。 直到送王昭君出嫁的那一天,漢元帝才看到王昭君的容貌——那是真的神仙姐姐啊!可是這時候後悔已經不行了,畢竟匈奴那邊已經說好了。
  • 【907 | 經典】纖腰不復漢宮寵,雙蛾長向胡天愁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王昭君
    當時,漢元帝的後宮佳麗非常多,漢元帝看不過來,便想了一個辦法,讓宮廷的畫師把待詔者的畫像一一畫出來,他再按圖上的美醜選擇召幸。於是這些畫工就有了一條生財之道。給錢的宮人就畫漂亮些,不給錢的就畫醜些。王昭君到京城長安後,和其他待選的秀女一樣,先到畫師毛延壽那兒畫像。有的女子為了得到皇帝的青睞,就重金賄賂毛延壽,多的達到了十萬錢,少的也有五萬多錢。
  • 有關王昭君故事的三個不同版本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是其中最為具有健康美的一個,據說其美貌能使大雁驚落。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宮女,後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她和呼韓邪單于過了兩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 王昭君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入宮待御 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以民間女子身份被選入宮,成為了一名宮女。傳說畫工毛延壽趁機勒索宮女。宮女們為了自己能被皇帝選中,送給毛延壽很多錢財。雖然王昭君相貌出眾,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種手段以謀求皇帝的寵愛,毛延壽得不到賄賂,便故意醜化她。 昭君進宮多年,得不到皇帝臨幸,心生悲怨。
  • 王昭君被迫和親,嫁父子二人命運太悲慘?不,其實是匈奴人救了她
    史書上最有名的與親事件大概是王昭君出獄,王昭君出身貧寒,漢元帝時期,以民間女子身份入宮,成為宮女,史書上記載王昭君長得非常漂亮,但在宮裡,王昭君卻一直得不到皇帝賞識,甚至根本沒有機會認識他。根據目前一致認為,漢元帝時期後宮美女眾多,皇帝沒有時間一一去觀察每一位女子的樣子,於是就命畫師將新入宮的女子畫出來供皇帝觀賞。很多人都趁機賄賂畫師讓自己畫得更好一些,昭君因為天資出眾,人品清高,不願做這樣的事,所以得罪了畫師,故意把她畫得很醜,等到皇帝看見後自然就提不起興趣,所以就失去了見君王的機會,從此獨守清宮漫漫長夜。
  • 中國古代十大美女:王昭君
    畫像漢朝 欲與匈奴聯姻王昭君自願去匈奴和親後在元帝的主持下嫁與 呼韓邪單于 為妻隨單于定居匈奴成為漢匈的和平大使為兩國交流作出了極大貢獻王昭君成了民族團結的象徵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裡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 歷代和親都是公主,為什麼只有王昭君,卻以宮女的身份出嫁
    原本,需要花費點力氣,付出點犧牲,可現而今,人在家中坐,美味的餡餅就從天而降,端端正正落到嘴裡,試問這樣的好處上哪兒找去。於是呢,和親、歲貢就成了漢匈兩國交往的慣例、故約,如果偶爾不小心忘掉怎麼辦?漢文帝時,就有右賢王很不小心地襲擾了一下河套,鬧得兩國很是緊張了幾天,後來呢,漢文帝和冒頓單于「復故約」,還打算按以前的章程辦。
  • 傳言王昭君嫁給祖孫三代,為何依然能受世人所敬仰?
    古時候沒有照相機、攝像機,一個人的容貌除了靠文字描述,就是用筆畫下來,畫出來的輪廓自然和本人會有一些出入,歷史上因為一幅畫像改變了一個美女的人生,這樣的故事看官應該不陌生吧?而這個畫中人她最後的結局如何?是否真的如傳說中那樣嫁給了匈奴祖孫三代呢?
  • 王昭君被計算機還原長相,拋開她的功績談顏值,有些過於狹隘!
    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按理說應該被皇上選中,但她為何被派去和親?和親之後幸福嗎?為何會有三嫁單于服毒自盡的說法?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揭開王昭君的神秘面紗。據悉王昭君這批宮女,只有她沒給錢,天生麗質的王昭君就算正常畫也很漂亮,於是毛延壽就在王昭君的臉上點了一顆痣,普通的位置也就算了,他偏偏畫在眼角,眼角上的痣在古代並不討喜,有傷心落淚的意思,有的人家還說這樣的女孩子「克夫」呢,因此王昭君入宮後就一直被冷落。
  • 王昭君長啥樣?容貌復原後,網友炸鍋:這麼醜?專家:這就是原貌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王昭君的容顏實在是太美了,連大雁看到了都羞愧不如,於是便紛紛不敢高傲飛翔。作為中國人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留給後人的故事有很多,比如說跌宕起伏的回國故事,還有昭君出塞故事,昭君再嫁故事等等,不絕於耳。
  • 李彩樺版《昭君出塞》美化了故事?感覺「童年濾鏡」都快破掉了
    可今天看到《母儀天下》中,王政君三人送別王昭君的時候,我才反應過來,昭君出塞這個故事背後,其實是個悲劇啊! 真正的昭君,離開大漢,前去和親。嫁的,可是一個老頭子!後來,呼韓邪單于死後,又嫁給了他的兒子。 昭君遠離家鄉,為漢朝和親。在匈奴那邊,境遇悽涼。這才是昭君出塞這個故事的本質!
  • 王昭君,絲路上的最美大使
    這就是2048年前美人出塞的故事,而這位美人,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 王昭君。漢匈間的和親傳統昭君為什麼要出塞呢?這還得從西漢的大形勢說起。秦漢時期,對中原政權威脅最大的,就是北邊的匈奴。
  • 王昭君千年後的容貌復原圖,定睛一看,這麼醜?專家:這是事實
    「沉魚落雁」,「畫工棄市」的典故出自一些關於王昭君描寫的文獻之中。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人。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而我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為王昭君,與貂蟬、西施、楊玉環。
  • 昭君出塞的故事後續,昭君嫁到匈奴之後過得還好嗎?
    其實這一個問題的答案也不難去揣測,一個姑娘背井離鄉,遠嫁到匈奴,在生飲食、生活習俗這些方面都需要去改變和適應。王昭君和親後的生活一定是孤單的、思鄉的,甚至是無奈的。以下就從匈奴的生活環境以及王昭君的婚姻狀況,兩個方面來看看王昭君的婚後生活是怎麼樣的。
  • 王昭君容貌復原圖曝光,網友看後炸鍋了:這麼醜?專家:這是事實
    王昭君 「畫工棄市」出自葛洪的《西京雜記》,原文是漢元帝的宮女已經夠多了,所以他就讓畫工畫像,從而根據面貌來召見。因此所有宮女都賄賂畫工。而當匈奴來朝拜,皇帝讓王昭君去和親。結果在臨去時召見她時,發現她是皇宮中最美的,而且舉止沉靜文雅。皇帝因為後悔,下令查明行賄,因此畫工都被在市中斬首,並且都有億萬巨額。而古詩中的:「隊中虔誠祈君側,誰知帝王擇畫觀。本色不必冗修飾,囊中羞澀不與錢。」就是描寫的這件事。
  • 悠悠一曲漠北歌:古代四大美女之王昭君
    這是昭君在和番路上填的一闕《怨詞》。道盡了昭君獨去漠北的孤寂、悽婉、幽怨。昭君和番演繹了一段悽怨迷離,令人哀傷,更令人敬佩的故事,昭君的美麗因為和番,更多了幾分悲壯和悽美的內涵。一庭院深深,深幾許?宮廷深深,深似海。漢元帝時期,王昭君被皇帝選美選進深宮。
  • 一襲紅袍立天下,任憑他人空笑我——琵琶美人王昭君
    而畫工更是得罪不得,因為秀女人多,皇帝見不過來,那時又沒有照相機,可以拍一些寫真供皇帝挑選,所以畫工就成了皇帝的眼睛,把誰畫得漂亮,就有機會侍候皇帝。問題在於,畫畫是一種手藝,好與壞,美與醜,有時只取決於畫者的心情。一些腦瓜活絡的待詔很快就搞懂了這裡的奧妙,於是便傾其所有,賄賂掖庭令和畫工,才有了通往皇宮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