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3名中央部級官員調任地方

2021-01-19 搜狐網

  農業部黨組成員曾一春調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長期在農業系統任職今年——

  13名中央部級官員

  調任地方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決定任命曾一春為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此前曾一春的職務是農業部黨組成員、人事勞動司司長。

  據《法制晚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3位省部級官員由中央部委調任到地方任職,且其中8人為「專業對口」,3人為「65後」官員。

  曾一春在農業系統任職超30年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此次調任到寧夏是曾一春首次赴地方任職。

  曾一春1961年3月在四川古藺出生,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農業大學),所學專業為農學專業。

  大學畢業後,曾一春就進入到農牧漁業部工作,在農業系統任職超過30年。1998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間,曾一春曾在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任職,自2012年8月起擔任農業部人事勞動司司長。調任寧夏之前擔任農業部黨組成員兼人事勞動司司長。

  一直以來,我國都很重視幹部交流的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2009年下半年,中央發布《2010—2020年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綱要》,其中特別強調要「推進黨政領導幹部交流工作」,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將幹部交流逐步規範化和制度化」,「逐步健全黨政領導幹部交流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

  在此背景下,十八大以來,以省部級幹部調整為標誌的幹部交流力度明顯高於往年。

  今年13位中央部級官員空降覆蓋10地

  據《法制晚報》記者統計,曾一春並不是近期首例由中央部委「空降」到地方的官員。今年,已有13名省部級官員從中央調任地方,共計覆蓋10個省份,分別是:天津、吉林、廣西、四川、青海、廣東、安徽、江西以及湖南等。其中,吉林、廣西以及青海三個省份分別有兩人,其餘均為一人。

  從部門來看,來自紀檢監察的人數最多,達到4人;宣傳系統和工信部的人數也較多,都有2人。另外,還涉及到了衛計委、組織部、水利部以及公安部等國家職能部門。

  其中,今年8月有5名中央官員外調地方,分別是水利部副部長李國英調任安徽省委副書記;新華社副社長慎海雄調任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調任江西省委常委;工信部總工程師王黎明調任青海省副省長;公安部辦公廳主任胡家福調任吉林省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並處於轉型期,「中央官員有更寬闊的視野,站位也比較高,對主要大政方針把握得比較準確,所以,讓中央官員到地方任職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轉型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職位六成人事調動「專業對口」

  今年從中央調任到地方的13位官員均來自不同領域的國家職能部門,並且調任後的職務與此前「專業對口」的至少有8位,共佔六成。

  來自紀檢監察系統的4位官員,調任到地方的職務還是原來的「老本行」,均為省委常委、紀委書記,分別是:天津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姚增科,吉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崔少鵬,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於春生和湖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傅奎。以上4人均在紀檢監察系統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

  除紀檢系統外,還有兩位來自宣傳系統的官員調任後,仍然是在宣傳系統,分別是:中宣部原副秘書長張西明、新華社原副社長慎海雄,二人分別調任到青海與廣東,職務均為當地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另外,中央組織部幹部三局原局長喻雲林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公安部原辦公廳主任胡家福任吉林省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

  紀檢系統的大規模「空降」成為十八大以來人事調整的重要特徵。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接受《法制晚報》採訪時表示,外調的紀檢官員比較多,這樣的人事變動是要推進地方的反腐,「從強化地方的反腐力量考慮」。

  他同時認為,官員的調任專業對口也是個趨勢。「現在工業化進程、信息化發展快,使社會的複雜性增強,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社會的專業化管理程度要高,外行來做管理絕對不行。」

  年齡3位為「65後」官員

  記者整理資料發現,這13位省部級官員,有三位「65後」,分別是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西明,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以及吉林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胡家福。其餘10位均為「60後」。

  其中,最年輕的是今年48歲的慎海雄和胡家福,年紀最大的是今年1月從監察部副部長之職調任天津市紀委書記的姚增科,今年55歲。

  汪玉凱對此表示,國家是要培養年輕幹部,「40年代出生的官員基本都退休了,50年代出生的如果不是正部級也會慢慢退休,60後成為領導架構的主力是必然趨勢,所以選拔這些官員,相對年齡比較小,有一定培養前途,同時能在地方接受一些鍛鍊。」

  在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仙芝看來,幹部年輕化是事業發展可持續的一項制度安排,而中央部門的一些優秀幹部長期在中央部門工作,客觀上更需要得到地方工作的鍛鍊,才能擁有更全面的工作能力和更豐富的工作經驗。「所以,央地幹部交流中基本上都選擇同一個層級中具有年齡優勢的中青年幹部。這也是幹部成長的客觀需求和規律性選擇。」

  分析加強地方治理促進地方發展

  被任命為江西省委常委的毛偉明,此前擔任工信部副部長。

  公開資料顯示,毛偉明1982年從浙江大學畢業後,長期在地方一線工作,先是進入江蘇常州絕緣材料廠工作,從最普通的技術工作人員幹起,之後陸續擔任車間副主任、銷售科長、廠長,在工廠幹了近14年。

  另一位離京擔任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的慎海雄,1994年獲新華社首屆「十佳」記者,2002年獲第五屆「範長江新聞獎」,歷任浙江分社農村採訪室記者、寧波記者站記者、浙江分社農村採訪室主任。調往廣東之前其為新華社副社長,他曾經在新華社駐浙江分社擔任常務副總編,在上海分社任總編輯、社長、黨組書記等職務。

  對於京官外調的現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領導幹部在今明兩年流動較多,特別是中央官員「空降」地方,是為五中全會或十九大布局,「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來推動地方發展」。

  習近平曾多次強調,「宰相必起於州郡」。「在反腐敗以及經濟新常態的大環境下,對官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地方官員選不好會影響當地的整體發展戰略,所以選調一些經過考驗的、比較廉潔的,有能力的官員到地方任職,對地方的發展意義重大。」汪玉凱說。

  胡仙芝則認為,中央官員調任地方,「既是加強地方治理、促進地方發展的客觀需要,更是幹部人才培養的長遠需求,也是促進央地交流、優化政治環境、預防集體腐敗的有利選擇。」 本版文/記者張瑩

  今年以來從中央調任地方的省部級官員名單

  姓名 出生年月 現任職務 此前職務

  姚增科1960年1月 中紀委常委、天津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中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

  崔少鵬1961年10月 中紀委常委、吉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中紀委常委、秘書長、機關黨委書記

  於春生1961年4月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監察部副部長

  尹力1962年8月 四川省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

  喻雲林1962年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中組部幹部三局局長

  張西明1965年2月 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中宣部副秘書長

  慎海雄1967年4月 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新華社副社長

  李國英1964年1月 安徽省委副書記 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毛偉明1961年5月 江西省委常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王黎明1962年5月 青海省副省長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

  胡家福1967年10月 吉林省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 公安部辦公廳主任

  傅奎1962年 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紀委書記 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

  曾一春1961年3月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農業部人事勞動司司長

相關焦點

  • 省部級人事調整:年齡梯隊更新 專家型官員赴地方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3日電(記者 闞楓)近期,省部級官員迎來密集的人事變動,多個中央政府部門負責人完成新老交接,地方要員調整頻繁。  觀察近來省部級官員調整特徵,「60後」、「65後」和「70後」的年齡梯隊更為完善,另外,一批專家型官員赴地方履新,地方黨政領導班子的知識結構更優化。
  • 省部級人事密集調整:60後、65後和70後年齡梯隊更加完善
    以今年履新的省級黨政主要負責人為例,從今年2月應勇由上海調任湖北算起,半年時間內,8名省級黨政「一把手」履新,包括湖北省委書記應勇、上海市市長龔正、山東省省長李幹傑、福建省代省長王寧、遼寧省代省長劉寧、陝西省委書記劉國中、陝西省代省長趙一德、青海省代省長信長星。
  • 3月以來8名70後副部履新,最年輕省部級官員紀錄刷新
    新京報訊(記者 王俊)「70後」副部級官員接連湧現,3月以來,已有7名「70後」幹部躋身副部級,還有1名「70後」副部半年內兩度履新。最年輕省部級官員紀錄也被刷新。「70後」高官的增加在提速,去年一年共有8名「70後」升任副部,今年不足兩個月內,「70後」副部便與去年持平。
  • 3月以來8名70後副部履新 最年輕省部級官員紀錄刷新
    新京報訊(記者 王俊)「70後」副部級官員接連湧現,3月以來,已有7名「70後」幹部躋身副部級,還有1名「70後」副部半年內兩度履新。最年輕省部級官員紀錄也被刷新。「70後」高官的增加在提速,去年一年共有8名「70後」升任副部,今年不足兩個月內,「70後」副部便與去年持平。
  • 中組部19名外派廳官回京 11人確定升任副部級(表)
    他也成為2010年秋中組部選派到地方任職的66名廳局級官員中「回爐」北京的最新一例。  【特別報導】中組部5年前選派任職地方的66名廳官,19人已回京  學者:估計有三分之一的人會被提拔至副部級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導  2015年7月,50歲的辛國斌從青海省副省長任上調回工信部出任副部長,目前在工信部黨組成員中排名第7位。
  • 仕途5年5變 前任升省長 專職改革的中央官員補位-陳一新 中央政策...
    前任升省長 專職改革的中央官員補位  上調中央一年多後,陳一新又重回地方。  1月3日下午,武漢市召開領導幹部大會,宣布了武漢市委主要領導任職的決定:中央批准,陳一新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和武漢市委書記。  2015年12月1日,陳一新卸任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赴京履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
  • 於春生空降廣西,中央紀檢監察部門官員赴地方任職漸成趨勢
    又有一位中央紀檢監察官員調任地方。        據《廣西日報》3月26日消息,中共中央批准,於春生同志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委員、常委和自治區紀委書記;鄧衛平同志不再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委員和自治區紀委書記職務,另有任用。同時,自治區委組織部部長周新建也不再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委員職務,另有任用。
  • 媒體:1個半月至少90名副省級以上幹部履新
    法制晚報記者(微信公眾號:觀海內參guanhaineican)發現,今年的省級地方兩會上,至少有90位副省級以上官員履新。其中包括4名省長、3名副省長,2名人大常委會主任和36名副主任,3名政協主席、28名副主席,省高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各7人。
  • 一個月內9名70後晉升副部,全國70後副部級幹部至少29人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注意到,自今年3月下旬以來,一些省級政府和副省級城市政府陸續發生人事變動,已有9名70後幹部晉升為副部級。其中,出生於1976年5月的任維履新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是目前最年輕的省部級官員。在他之前,最年輕的是生於1973年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楊晉柏。 上觀新聞梳理發現,近兩年,越來越多「70後」幹部升任副部級。
  • 已有29人,「70後」省部級官員都是誰?
    其中,出生於1976年5月的任維履新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刷新了目前最年輕的省部級官員紀錄。這個數字也超過去年全年「70後」幹部晉升省部級總數。截至4月21日,全國「70後」省部級幹部至少已有29人。他們現任何職,有何特質?越來越多的年輕幹部走上重要工作崗位,釋放出哪些重要信號?
  • 實名舉報官員的官員下場盤點:被調任、吃官司或丟性命
    近兩年來,算上這起舉報,引起社會較大關注的社會各界人士實名舉報官員案例至少已有29起,而「官員實名舉報官員」是其中一部分,他們成了官場的另一道風景。  河南商報梳理新世紀以來官員舉報官員情況,發現舉報者結果各異,他們有的達到舉報目的,有的因舉報吃了官司,有的為此丟了性命。
  • 7位博士官員密集履新:林尚立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兩位女博士任...
    中央宣講團成員,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秘書長林尚立作宣講報告。上述官方消息顯示,林尚立已經出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上觀新聞梳理發現,最近4天至少披露7名博士學歷官員履新,高學歷官員任職已逐漸常態化。
  • 省部級高官配秘書的「玄機」
    違規選用秘書之外,中央紀委還曾通報過「違規配備秘書」。今年8月,武漢鐵路局黨委書記宋強太、局長汪亞平雙雙因「違規配備秘書」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當時,這屬於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不準違規配備秘書」。  有秘書跟領導一跟就是20年  規矩是一套,實際做是另一套,秘書選用也是如此。
  • 反腐劍指退休官員調查 5個月至少14名副廳級以上被查
    這25人中,有11人是2013年被查的,包括4名副部級幹部,如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四川省原副省長郭永祥、江西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安眾、湖北省政協原副主席陳柏槐等。2014年前5個月,包括王光榮在內,至少已有14名副廳級以上的退休官員被查處,其中不乏陽寶華這樣的部級官員。從被查處的退休官員人數看,今年力度超過以前任何一年。
  • 副部級企業的總經理什麼級別?
    副部級企業名單在我國副部級的企業只存在央企,地方國企(含省屬國企)最多就是廳局級的企業,所以要看副部級的企業,只能在央企中搜尋。按照產業屬性以及管控的主體,目前我國的央企一共分為四大類:1、實業類央企:截止2019年末,實業類央企一共有96家,具體名單如下,96家企業均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職責,其中序號1-49的49家央企為中央管理的副部級單位,領導班子由國務院國資委企幹一局管理,其中正職由中央組織部任命;序號50-96的47家中央企業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廳局級單位,領導班子由國務院國資委企幹二局管理
  • 20位前副部級官員任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年薪5至20萬元
    根據部級官員退休後任職的慣例,絕大部分省部級正職官員65歲屆齡退休後,一般會進入全國人大或全國政協專門委員會任職,出任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各專門委員會主任、副主任等職務。這些職務一般在70歲之後全部卸下。部分副部級官員退休後也有安排進入全國人大或全國政協任職的情況,但很大一部分不再做任職安排。
  • 正部級掛帥,中央再派小組巡視地方
    繼中央巡視組、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中央掃黑除惡督導組之後,又一個正部級掛帥的小組誕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央指導組。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截至目前,第六組組長為湖北省政協原主席宋育英,已帶隊進駐上海;第九組組長為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杜德印,已帶隊進駐廣東、海南。
  • 李晟:地方官員中「晉升錦標賽」是否真實存在?
    為了簡化分析,本文在統計中所指的晉升是指這樣幾種情形:1、由省(市)長調任書記,無論調任哪一個省市;2、由不進入政治局的省市書記調任其它省市書記,調任時並未直接進入政治局,但是從此前慣例看該省市的書記將會進入政治局,此後也確實進入了政治局;3、不兼任政治局委員的省市書記直接成為中央領導人。除此之外均視為平調。
  • 政府公務員「相當於」清朝時期什麼品級官員?
    1、大學士(正一品):副國級人大政協副主席等2、都察院督御史(從一品):副國級紀委書記3、尚書(從一品):正部級中央各部部長4、總督(正二品):正部級幾省主官(暫無)5、巡撫(從二品):正部級省委書記6、布政使(正三品):正部級省長7、按察使(從三品):副部級省紀委書記8、道臺(正四品):類似副部級副省長9、知府(從四品):正廳級市委書記、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