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派、華山派、全真派有什麼區別?一分鐘講清楚道教歷史!

2021-01-19 百家號

道教是唯一一個中國的本土宗教。

道教起源於東漢時期,當時在四川創立五鬥米道的張道陵是西漢開國大功臣張良的第八世孫,五鬥米道這個名字的來源據傳說是因為入道要交五鬥米,還一種說法,是因為教徒崇拜五方星鬥和北鬥之母而得名。我覺得後一種說法更靠譜。

因此,張道陵成了第一代「張天師」,祖庭設立在江西的龍虎山。昨天在講清朝「鐵帽子王」的文章中提到一個詞,叫「世襲罔替」。道教也是這樣,天師的傳承對象,一定要是張氏宗親,不是天師的血統不傳,稱為天師世系,一直承襲至今65代。

張道陵以後,一直到唐代,道教一般尊老子為教主,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長生不老之術,煉長生丹這種事很多帝王都很迷信,煉丹術流行了1000多年也沒搞出個所以然,倒是陰差陽錯搞出了火藥這種東西……除了煉丹,道教也搞一搞「符籙齋醮」,「符」就是畫符,「籙」就是記錄有關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屬,召役神吏,施行法術的牒文,「齋醮」就是設壇擺供,消災祈福。

佛教有八大宗派,道教和佛教一樣,也有很多門派。武俠小說中的道教門派主要以地域劃分,像武當派(湖北)、華山派(陝西)、崆峒派(甘肅)什麼的,但是歷史上道教的派系是在道法道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東晉之後道教受到佛教快速興起的刺激,湧現出很多自成體系的道經,到唐代,道士們開始修不同的道經,但總體還是屬於天師道。但到了宋元時期,道教的新派別層出不窮。

南方的一些道士集團主要以符籙為基礎建立新流派,而北宋末年,陝西王重陽在終南山一帶創立全真道,之後在山東、河南收了很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全真七子」,

即:馬鈺(丹陽子)、丘處機(長春子)、譚處端(長真子)、王處一(玉陽子)、郝大通(太古子)、劉處玄(長生子)和馬鈺之妻孫不二(清靜散人),

他們創立了全真七大派,即:馬鈺遇仙派、丘處機龍門派、譚處端南無派、劉處玄隨山派、郝大通華山派、王處一全真派、孫不二清靜派。其中丘處機的龍門派影響最大,當時天下戰亂,丘處機以74歲高齡而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止殺愛民而聞名世界天下,為南宋、金朝、蒙古帝國統治者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所敬重,百姓為紀念「邱神仙」的無量功德,定其生辰正月十九為燕九節,慶祝至今。

全真七子

在南宋統治地區,還有一個金丹派,他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內丹修煉,簡單說就是把人體想像成丹爐,「身為玉爐,心為金鼎」,通過修煉在體內凝練結丹。我們都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八仙就是這一派的產物。元朝統一中國後,金丹這一流派合併到全真派門下,南方搞符籙的流派歸到龍虎山天師門下,形成了「全真」和「正一」兩大道教門派。

全真的龍門派祖庭在北京白雲觀,現在道教協會的辦公地就在此處。正一道的祖庭就是前文說過的龍虎山,正一派的道士可以娶妻生子,不用出家,而全真除了歷史上的南宗外,都是要出家的。

「全真」和「正一」兩分天下的格局一直延續至今,從清代開始,全真龍門派成為中國第一道派,現在的道教協會副會長中,絕大部分都是全真龍門派。

相關焦點

  • 道教的全真派與正一派
    北宋以後,道教的流派發展為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淨明道等。自明清以來,道教唯存全真、正一兩大派,流傳至今。全真道亦稱「全真教」「全真派」,為道教的主要流派。創始人王嚞,號重陽子,即王重陽。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到山東傳道,以全性返真為宗旨,名其講道處曰「全真庵」,入道者為「全真道士」。全真道教義的特點有:(1)提倡三教合一。
  • 道教全真派的來歷!
    二者雙全,就叫全真。王喆死後,劉處玄、丘處機先後掌教,以山東半島為中心進一步發展全真教。據《北遊語錄》:劉處玄教旨"無為有為相伴",至丘處機則"有為十之九,無為雖有其一,猶存而勿用焉"。經過前後二十餘年的發展,全真教在魯豫秦冀等地已有了相當深厚的基礎,上聞於金廷。大定二十七年(1187),王處一被召至京,金世宗親問養生之道。
  • 笑傲江湖:別說嵩山派,為啥恆山派都比華山派強那麼多 | 文史宴
    據史料記載,自漢末張道陵時起,道教就在泰山有了根基;唐宋時期更是成為道教名山——乾封元年(666年),高宗東封泰山,歸途中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在泰山建老君堂、祀老子。歷史上,「全真七子」中的王處一曾長期隱居山東崑嵛山、孫不二曾在泰山鷹愁澗修煉;丘處機的女弟子訾守慎曾住持泰山長春觀。在金庸歷史譜系中,元末的《倚天》時代,武林中已無全真派名號。
  • 六大派中華山派為何排名最後?和其他五派相比,他們有一最大硬傷
    不過,六大派雖然是名門正派的代表,但他們的實力也是參差不齊的。按照書中的定位,六大派中,少林武當居首,崑崙峨眉次之,崆峒再次之。可見,六大派按照整體實力和江湖地位來看,相互間還是有不小差距的。而且,注意,當面提到的排位,僅僅說了五派,那麼第六派華山派呢?
  • 都是7人組合,武當七俠比全真七子強太多了?
    不過金庸筆下有兩個特別相似的組合:全真七子與武當七俠,他們都有一個非常強勁的師父,都屬於道教,都是七人組合,但是給我們的感覺明顯是武當七俠的整體實力要高於全真七子,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 華山派的前世今生
    華山派是道教的支派。以華山為主要據點而得名,主要可分為兩種,一是唐宋時的華山派,或老華山派,以宋代陳摶為代表人物,與文始派(又稱隱仙派)和樓觀道號為古代三大流派[來源請求]。共同以以「關尹子」尹喜為宗祖。尹喜,字公度,戰國時秦人,生卒年不詳,約與老子同時。
  • 道教全真派「北五祖」和「南五祖」都分別是哪幾位?
    說起道教全真派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自老莊傳經、東華演教,歷經秦漢、唐宋,孕育上千年,至重陽真人時適逢其運,獨具匠心,尊老莊之遺教,集歷代真人達士之至要,冥心參悟,自我修證成真,於是廣開教化,度七真於齊魯,闡道德於終南。
  • 除了天師教、全真教,歷史上還出現過哪些道教流派?
    任何一門宗教在傳承、發展過程中,由於受教之人的認知不同,理解不同,對傳統教義往往產生不同的解讀,從而產生不同的派別。道教也不例外,除了世人皆知的天師、全真兩大派別外,歷史上還出現過大大小小的不同流派,向原先介紹過的于吉、張角的太平道,陶弘景的上清派(後來發展成為茅山派),寇謙之的新天師道等。
  • 道教:齊雲山,被譽為「江南小武當」,見證全真教和正一道的合併
    齊雲山,位於皖南徽州休寧縣城西15公裡,與黃山相望對崎,系黃山山脈向西南延伸的一個隆起部分,因「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而得名,古代又稱「白嶽」。提到安徽,人們常常讚譽黃山是人間仙境,而當地人又將齊雲山比作天上人間。
  • 名山雲丘,跟武當山齊名的道教名山,道教第一大派的開山祖庭
    乘索道抵達祖師頂下端,步行抵達祖師頂,然後下山,至三天門、二天門、一天門、玉蓮洞,最後到達塔爾坡古村,自上而下,吹著山風,一步步感受雲丘山的風景,一點點了解雲丘山的歷史。道教祖庭雲丘山與道教的淵源頗深,老子李耳參禪悟道雲遊天下時便曾在此盤桓下榻;莊子則在《逍遙遊》也曾提及雲丘山「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後世道家紛紛聞名而至,雲丘山成了求仙問道之人的修煉佳境,殿宇、洞觀為數眾多,是全真教龍門派開山祖庭,有「北雲丘、南武當」之稱。
  • 正一派、全真派:這兩道家派別有何不同?
    張天師畫像張天師,本名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道教正一道實際創立者,漢朝東漢時期豐邑(今江蘇徐州豐縣)人。由於張道陵開始煉丹修道於龍虎山,於是龍虎山可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張道陵是正一道創始人,他是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正一派、全真派:有何不同?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根據法術原理,道教可以分全真派(道)和正一派(道),這也是各種道派經過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結果。
  • 同為道家大派,為何全真教風頭能蓋過少林而武當卻不行?
    而我們今天話題的主角便是兩大道家門派——全真教和武當派。相信看過《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的讀者都知道,在這兩部小說中全真教可謂是貫穿始終,在此期間中原武林皆以全真教馬首是瞻,武功以全真武學為正宗。若說江湖中門派起起落落,還有哪一家風頭蓋過了少林寺,那答案就只有一個全真教。
  • 全真派戒律的形成
    全真派指的是金代初年由王重陽創立的道教新宗派,與元代大德年間形成的正一派同稱為道教的兩大教派。
  • 道教協會領導班子中,哪些是王重陽的徒子徒孫?
    全真道與正一道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全真道,什麼是正一道。大家知道,道教是發源於我國的唯一一個本土宗教,從春秋戰國的「方仙道」而來,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 道家弟子入門常識之正一派和全真派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道士,當年香港道士電影風靡一時,大部分朋友都知道了茅山道士九叔,但貧道今天要和大家真正的介紹一下道士是幹什麼的,又有哪些門派之分。諸位看官瓜子飲料備好,且聽小道一一道來。 道教在中國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按照道歷來算,距今是已經4717年了,為什麼呢?
  • 走近道教|全真派在崑嵛山的興起
    在他悵惘迷茫之際,得高人指點,得知膠東崑嵛山一帶興儒崇道,人才輩出,是創教立派的好地方,於是欣然前往,短短三年之內便收取了馬丹陽、邱處機、譚處端、王玉陽、郝大通、孫不二、劉處玄等七位真人,並先後在文登、寧海、福山、登州、萊州等地創立了「三教七寶會」、「三教金蓮會」、「三教三光會」、「三教玉華會」、「三教平等會」等五大法會,從此正式創建了「中國道教全真派」。
  • 全真派不能結婚?
    此事又一次引發道教界對全真派的不婚的爭議。在世人眼裡,貌似道教的兩大派系,全真不婚、出家、吃素。正一可婚不出家不禁葷腥。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印象,還是說有歷史原因的,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全真派是王重陽在宋朝失去中國北方領土的情況下,開啟的北方新道派。後來尊北五祖而立教。北五祖為: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後來新尊南五祖,即:張紫陽、石泰、薛式、陳楠、白玉蟾。
  • 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最高信仰」是什麼?也有不能吃的東西?
    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最高信仰」是什麼?也有不能吃的東西?一說起宗教,大家都會想到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仍然很少人說起中國的道教,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本土的宗教就是道教,但是不了解其中更深層的內容,道教是以「道」為最高的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到家思想為理論為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神仙方術衍化而成的,其實道教的常念聖號很簡單就分了三個,第1個是度人無量天尊,福生無量天尊和功德無量天尊。
  • 【揭秘】紫霄宮的武當坤道
    道士也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區別,不出家的又稱居士。金元以前,都是不出家的道士,沒有必須出家的道士。 金代全真教等創立後,制定了出家制度。和道派一樣,道士分全真和正一兩大派。     全真派和正一派在教法和科儀上有許多不同。比如:全真派修煉內丹,正一派道士經懺中用符咒。在科儀、所做法事的側重點和所敬祖師上更差異。
  • 從《七真傳》看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北宗七子的修道趣事
    南宋金元時期在中國大江南北分化出較多道教教派。元朝後期逐漸歸為南北兩派。金朝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流傳於北方;北宋張伯端創立正一派,流傳於南方。南宗正一教的前身是產生於漢末的天師道,由天師道以"治"為單位,天師為最高領袖。北宗全真教被奉為「太上玄門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