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富豪圈子中,能讓我們脫口而出的老一輩企業家非常多,「香港四大富豪」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了,除此之外,莊世平、霍英東等愛國企業家,也是企業家群體中的代表人物。不過,現在很多老一輩的企業家要不已經是離開了人世,要不就已經上了年紀,不在商界中打拼了。
這時候,花了一輩子打拼出來的事業,就要看子孫後代們怎麼大展身手了。可是,眾所周知,很多富豪子女的經商天賦其實並不強,而富豪們也是非常擔心自己的家產可能會「付諸東流」。
很多香港富豪在發覺不能身體力行地繼續接管公司職務的時候,都會早早就開始著手將公司交接給「下一棒」了。但是,富豪們往往不能保證自己的孩子能否繼續將家族資產發揚光大。所以,很多富豪在「退位」之前,為了家族財富的傳承,往往會做著降維式經營。
簡單來說,很多富豪會擴大房地產、金融等產業,就是因為這些產業的運營還算簡單,後代就算靠著每月的收租或者是大樓的市值,就能「躺賺」了。
舉一個例子,許愛周曾經是我國縱橫四海的航運巨子,他靠著貿易起家,在香港經營航運業務。在許愛周去世之後,他的兒子許世勳將大部分資產都投在了房地產行業中。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因為許世勳的兒子許晉亨根本就沒什麼才幹,現在的許晉亨,每年也只是從家族基金中支取生活費使用。
其實,有關家族繼承一直都是老一輩富豪們最擔心的事情了。而香港富商李嘉誠的兩個兒子,其實要比大多數香港「富二代」好多了。
最近一段時間,李嘉誠的小兒子李澤楷在資本市場中一直都是動作頻頻。據報導稱,在不久之前,李澤楷才剛剛聯手了美國傳奇投資人彼得·蒂爾,成立了「Bridgetown公司」,最重要的是還在美國上市了。
據進一步了解,這家公司其實是一家空殼公司,也就是說沒有任何的實際業務。但是,李澤楷居然能將其先上市融資,看來李澤楷在資本市場中還是頗有手段的!而光是憑藉著這一番操作,李澤楷就用2.5萬換來了5.5億元資產!
說起來,李澤楷對經商還是頗有自己的一番覺悟的,他不太想要跟著父親李嘉誠的經商腳步。為此,李澤楷也被人們稱作是「小超人」,這也是內行人士對他投資經商的認可。
現在,「Bridgetown公司」上市之後,李澤楷還打算將自己電訊盈科旗下的流媒體服務平臺「Viu」分拆上市。據了解,這家公司之前就已經拿到了淡馬錫、弘毅投資等多家企業的投資,估值48億港元。
在李嘉誠分家產的時候,當時有很多人為李澤楷抱不平,不懂李嘉誠為何將大部分公司資產分給了大兒子李澤鉅,而是給了小兒子現金。當時,人們都覺得「李嘉誠偏心」。其實,正是因為平等看待,李嘉誠才將資產這樣劃分。
李嘉誠很尊重李澤楷的創業想法,於是才用現金支持兒子的生意。而李澤楷其實一直都對內地投資很關注,騰訊還沒發展起來的時候,李澤楷就擁有著騰訊20%的股份。只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賣掉了騰訊股份。
現在的騰訊市值為5.99萬億港元!若不是李澤楷選擇失誤的話,他的身價說不定早就超過父親李嘉誠,成「香港首富」了!
不過,就算在騰訊身上的投資「失算了」,但是李澤楷現在的生意做得也算不錯。他的保險生意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都有布局,就算比較青睞外國市場,但是李澤楷在近些年中也開始瞅準了國內市場。
和弟弟李澤楷不同,李澤鉅繼承了父親的大部分公司,所以也繼承了父親的經商策略。他一直隨著父親的步伐,套現國內資產投資英國的行為也沒有停下來過。
兩個兒子有著不同的經商道路,一個一直關注國內市場,差點能超越自己的父親。另一個又跟著父親的腳步,大力投資國外。雖然不能確定到底是誰的生意經更「精明」一點,不過說回來,商人肯定是逐利的嘛!而李澤鉅和李澤楷深耕的行業也不同,當然是哪裡賺錢往哪裡走了,也沒有「誰更聰明」的定論。
但是,說到最後,李澤楷倒是更自由點,有父親「撐腰」做自己喜歡的事業,關鍵是做得還不錯!
李嘉誠的兩個兒子,算是眾多老一輩香港富豪中,比較有經商想法的後輩之一了。而李嘉誠現在的身體也依舊是倍兒精神,雖然退休了,但是也還能在背後指點指點孩子們的生意。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