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在嗎?砍一刀?這樣的對話對我們來說簡直太熟悉了。從拼多多通過砍一刀來拉新和轉化用戶開始,不少的產品紛紛效仿起,推出了自己的砍價工具,設計各式各樣的砍價活動。那麼,你知道砍價工具應該如何設計嗎?本文作者為我們分享了他的實操經驗。
1. 常見砍價工具的設計要點對於砍價的玩法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砍價發起人通過分享一個帶自己參數的連結給好友,好友助力成功之後,發起人就可以以對應的底價來獲得這件商品。
目前砍價在市面上已經算是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營銷玩法,幾乎很多大廠都使用過,知名的例如拼多多、Keep、唯品會等等。
底層邏輯無非也就是通過有比較強吸引力的商品或禮品來激勵用戶轉發分享,從而依靠發起人的社交關係鏈帶來新用戶或者是拉活老用戶。
通過體驗市面上大部分的砍價玩法,我總結出了一些用戶視角的砍價玩法的設計要點:
1.1 對於砍價發起人1.1.1 要有發起邀請的動機
這個就比較考驗平臺的選品能力,所選定的商品一定要針對目標用戶,簡單舉個例子就是比如針對男性用戶就儘量少推化妝品這些和目標用戶群差異比較大的商品,不然會收窄砍價活動的用戶群體。
1.1.2 要有相對明確的動作指令
對設計的要求就是頁面要有層次感、主次分明,核心動作及主要信息在排版布局上要更明顯,常見的策略就是增加核心按鈕的動效引導點擊、或者在配視覺上進行突出。
1.1.3 運營氛圍的營造
倒計時、跑馬燈、進度條、激勵話術等等這些信息的視覺衝擊力較強,都是營造氛圍的好幫手。
1.2 對於砍價助力人1.2.1 給足他們進助力頁面的勇氣
砍價這個老套路其實比較消耗好友關係,而且這幾年大家都被某多毒打的差不多了,對這套路實在是太熟悉,所以心裡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抗拒。
在做活動策略的時候,要多從用戶角度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少的消耗好友關係,還能你好我好大家好,有3個常見的路子:
從邀請形式上去拓展,比如海報、小程序、H5、口令等,總有一個方便的形式讓用戶去點擊;從邀請話術上去優化,比如設置一些比較有趣味性的邀請文案,增強好友氛圍;給能吸引到助力人的獎勵,這個還是得根據用戶畫像來進行選品激勵。1.2.2 路徑儘可能的短
現在有很多廠都是基於微信社交關係鏈來做的活動,最終的目的是想把流量引到自己的平臺上,過程當中可能就會涉及到用戶在站外打開頁面、頁面交互、引導下載App、安裝、激活、註冊登錄等這一套.
整個路徑確實很長,如何縮短用戶路徑,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點。
基於市場產品體驗以及自己總結的一些規律,我準備抽象出一套適用於App的砍價玩法。
2. 設計砍價工具2.1 業務流程圖別一上來就畫原型,我們要理清楚砍價玩法的具體業務流程:
業務流程的更側重於玩法本身,在各個環節需要如何開展業務,需要給相關的角色做好分工,彼此形成邏輯上和業務流程上的閉環。
2.2 功能架構圖業務流程圖幫助我們搞清楚了砍價玩法所涉及的端和角色,所以需要再針對端和角色再進行大致的功能結構梳理:
整體會更側重於C端的交互,細節點比較多尤其需要注意。梳理完業務流程和大致的功能框架,我開始動手輸出詳細的產品方案。
2.3 方案設計2.3.1 C端設計
核心點:區分發起人、助力者視角的交互,用戶關係鏈綁定,站外交互等。
1)發起人視角
發起人在APP站內看到對應的活動,點擊即進入砍價活動頁。基於發起人的視角,我們更關心活動狀態、發起邀請以及砍價結果。所以從這幾個角度,我粗略的整理了幾個核心頁面。
先從整體瀏覽一下頁面的元素,分為:活動圖片的展示、砍價進度的展示、發起邀請的按鈕以及邀請記錄的展示。由於本方案是基於活動視角,不是從電商商品的角度出發,所以活動圖片這部分一般是需要在後臺去配置的,過於細節的地方,方案裡就不過多闡述。
砍價進度:就是一個單純的已砍金額和剩餘金額的計算結果的呈現。
已砍金額:好友幫砍的合計金額;剩餘金額:可砍金額減去好友幫砍的合計金額 (註:可砍金額=商品原價 – 商品底價);進度條&百分比:已砍金額/可看金額*100%。邀請助力btn:需要根據不同活動狀態,進行操作引導。
活動未開始:不可操作;活動進行中:引導發起邀請,點擊直接調起分享控制項,支持分享到其他渠道;砍價成功:引導可以以商品底價購買該商品(例:0元領),點擊需跳轉至對應商品詳情頁,並且頁面顯示當前砍後的底價,走支付流程;砍價失敗:一般也是在活動結束時呈現該結果,給與砍價失敗的提示。邀請記錄:展示已助力的好友及對應所幫砍的金額信息。
活動未開始&無數據:展示暫無數據即可;活動進行中:展示已助力的好友及對應所幫砍的金額信息,列表默認僅展示5條數據,支持展開/收起查看數據;展示已助力的好友頭像、暱稱、助力成功的時間。2)助力人視角
助力者的鏈路可能比較長,畢竟從站內分享到站外,需要助力人從站外進入他人的邀請頁面,並且有所操作才能引導回至站內。
這裡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點在於,需要判斷助力人是否安裝了客戶端,如果安裝了的話可以直接調起App;但是如果沒有安裝的話,則需要引導下載安裝,做好設備追蹤和好友關係鏈的綁定就變得至關重要。
助力人實際的助力動作不複雜,但也需要考慮到下面幾個場景:
活動未開始&已結束:助力人看到的助力按鈕是置灰不可點的(這樣的交互會更簡潔直觀);活動進行中:給好友進行助力,操作結果有兩個,即成功或失敗;助力結果:助力成功:彈窗展示幫砍的金額,並且引導該助力者也去發起砍價;助力失敗:也需要區分更細緻的場景,如圖所示,這裡不過多贅述。最核心的C端交互已經說完了,關於砍價成功去購買的流程和邏輯主要是偏電商角度,這裡也不過多闡述,再來看看B端配置。
2.3.2 後臺設計
核心點:砍價規則配置
因為是要抽象出一套純活動配置工具使整個砍價鏈路都串起來,所以後臺我會相對簡單闡述。最核心功能就是選定商品設置砍價規則:
設定砍價區間:商品原價、底價設定砍價人數/每個人砍價區間:幫砍人數這塊兒的處理邏輯類比微信的拼手氣紅包:讓固定的人數去隨機分固定一筆金額。其他次要信息我就不再囉嗦。
後臺監測的核心數據我沒有著重寫,大概列舉幾個:
砍價活動頁面的PV、UV,助力頁面的PV、UV砍價發起人數、助力人數砍價成功人數、獎勵領取人數站外拉活人數、站外拉新人數其他的數據項可以根據各自的業務指標來監測。
3. 重要的兩點上面主要是純C端和後臺的配置說明,還有比較重要的:
3.1 用戶關係鏈的綁定我們都知道分享的頁面要帶上活動ID、分享者userID、助力人的userID,但涉及到站外引導下載App的操作,過程中可能追蹤不到拉新數據。所以我們的策略是基於設備ID再來綁定好友關係鏈,這個以後抽空展開講。
3.2 風控搞活動一定要做好風控,避免被薅羊毛。比如在一個活動周期內,只能給一個好友砍價助力一次、不能給自己砍價助力、要對接用戶黑名單系統等等,各位小夥伴在實操過程中一定要特別注意。
4. 拓展思路篇幅有限,其實還有很多細節值得推敲的:
根據分群設置砍價金額:比如老用戶可以助力的少一些,新用戶可以助力幫砍的多一些,這樣刺激發起人去多邀請新用戶;根據分群設定獎勵:比如新用戶幫助力成功之後,可以獲得平臺的會員體驗權益等,一方面給與新註冊用戶一定的激勵,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新用戶後續的關鍵行為轉化;消息提醒要到位、及時:給即將砍價成功的用戶配置消息提醒,文案上多給與一些激勵等等,對用戶也是有一定影響的。…很多精細化的策略都是可以嘗試的,歡迎大家一起分享。
本文由 @因幡晃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