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英國殖民統治者將克什米爾問題遺留給印度,也就是因為克什米爾,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紛爭永不停歇。克什米爾有什麼特別之處嗎?豐富的礦產資源真的這麼誘人嗎?印巴分家,迎來最奇葩的分界方式,國家大事豈能兒戲?
關於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發生過三次重大的印巴戰爭。1947年6月,「蒙巴頓方案」公布,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由當時的王公來決定。最終在6月2日迎來了印巴分治的會議,地點定於印度總督蒙巴頓的書房中。當時印度出席的代表正是總理尼赫魯,巴基斯坦代表則是真納,會議的公證人當然是英國人。
在6月3日晚上印巴分治的內容已經全部完結,並通過廣播的方式告知,但是廣播只是告訴民眾兩國分治達成協議,但是具體的分治時間並未公開。其實經過兩天會議的討論,其中並沒有說到關於分治時間的問題,看似十分嚴謹的會議卻十分鬆散,將人們最關注的時間問題也拋諸腦後,未免太過於兒戲和不負責任!更加奇葩的是,在6月4日,當記者詢問印巴分治的具體時間時,印度副王蒙巴頓突然憑空說出一個日期:8月15日,也就是當天的72天之後的日子。時間聽起來還比較吉利,在中國農曆這個時間是家人期待團圓的中秋節,陽曆的日子也最終成為印巴分治的具體時間。
但是這個時間並沒有經過兩國的商討,所以很明顯是蒙巴頓個人的想法。分家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都是十分不光彩的事情,其中懷揣著不同複雜的心情,而印巴分家要在短短的72天之內完成,可想而知是一個無比混亂而緊湊的時間點。在72天之內完成所有的政治、軍事等分治,如果一個小家很輕鬆,但是放在國家中卻難以置信。
蒙巴頓設定的分治時間僅有兩個多月,宗教問題在分治中是一個複雜而且嚴重的問題。最終,西部地區的旁遮普和東部的孟加拉被印度以及巴基斯坦分割。劃分界線的工作由完全不了解的英國人進行,從而確保公平性。由於旁遮普在歷史中從未發生過被分割的問題,所以混亂依舊在這個地方發生了。大多數人因為強制遷移最終淪落成難民,短時間內進行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引發巨大混亂。教徒之間發生的衝突最終引發暴動和戰亂甚至是屠殺。
分治的結果是印度在1947年8月15日獨立,而巴基斯坦則在8月14日就宣布獨立。雖然兩國經歷長久的紛爭之後結束了分治,但是各自獨立後的兩國在發展道路上並沒有一帆風順,兩國的衝突依舊存在,推至今天兩國依舊戰亂不休。始終圍繞克什米爾的問題爭論紛紛,戰火不停,硝煙不止。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奇葩分家方式著實看著十分兒戲,上升為國家級別的「分家」竟被兩國如此對待,如果商討中針對時間問題更加重視和嚴謹的話,最終的戰亂也不會發生,簡單而美好的分家卻弄得如此糟糕。民生在他們眼中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