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6日發表題為《美國首都經歷過的10次暴力》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從暴力襲擊政治人物到點燃熊熊烈火再到爆炸和不分青紅皂白的開槍,華盛頓特區也曾經歷過黑暗。
1. 華盛頓大火
根據美國參議院的歷史記錄,在1812年的美英戰爭中,侵略軍進入華盛頓特區並在1814年8月24日點燃了美國國會大廈。英國士兵還焚燒了總統官邸和美國的其他地標性建築,使這座首都成為廢墟。那麼,是什麼救了特區呢?一場特大暴雨。
2. 政治打鬥
政客們煽動的政治暴力事件不勝枚舉。例如,1856年,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眾議員普雷斯頓·布魯克斯用一根棍子痛毆了廢奴主義者、來自麻薩諸塞州的參議員查爾斯·薩姆納。此前,薩姆納就堪薩斯州是蓄奴州還是自由州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講。
3. 參議院炸彈爆炸
1915年7月2日,哈佛大學前德國籍教授埃裡克·明特爾溜進參議院接待室,並留下炸彈。炸彈在午夜前爆炸,無人受傷。在寫給《華盛頓明星晚報》的一封信中,明特爾使用假名稱自己這樣做是為了「呼喚和平」。
4. 一戰老兵向華盛頓進軍
一戰結束後,約2.5萬名美國老兵於1932年聚集在國會外,試圖領取承諾給他們的獎金。根據法律,獎金原定於1945年發放,但大蕭條期間老兵們急需用錢。
1932年,眾議院通過了一筆加急獎金,但參議院沒有通過。遊行者們感到失望,但和平地解散了,但有些人在國會山附近豎起了帳篷。根據參議院的記錄,到了次月,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德懷特·艾森豪和喬治·巴頓領導聯邦軍隊「燒毀了帳篷,造成多人死亡,多人受傷」。
5. 「地下氣象員」組織爆炸案
據《大英百科全書》,20世紀70年代初,一個反越戰組織「地下氣象員」組織在華盛頓特區周邊埋設了一系列炸藥。該組織還在美國其他大城市引爆了炸彈。1970年,他們的三名創始成員在紐約市製造炸彈時意外引爆炸彈身亡。
6. 波多黎各分離主義分子
1954年3月1日,四名波多黎各分裂分子在即將舉行投票時闖入眾議院。作為波多黎各民族黨的他們希望波多黎各獨立。當天下午,配備了手槍的波多黎各民族主義者不分青紅皂白地向屋內開槍,造成五名國會議員受傷。
7. 國會大廈炸彈
1983年11月,一枚炸彈在國會大廈北翼爆炸。就在爆炸發生前,一名自稱「武裝抵抗部隊」成員的來電者說,放置炸彈是為了抗議美國在格瑞那達和黎巴嫩的軍事行動。炸彈造成25萬美元的損失,但無人受傷。
8. 在國會遇襲導致兩人死亡
1998年7月,一名武裝襲擊者突破安檢,衝向德克薩斯州議員湯姆·迪恩的辦公室。為了阻止行兇者,兩名國會山警察在執行任務時死亡。槍手拉塞爾·韋斯頓現在被關押在一處聯邦醫療中心。
9. 「9·11」事件和炭疽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商業飛機並撞毀紐約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第四架聯合航空93號航班在抵達預定目標——很可能是美國國會大廈——前在賓夕法尼亞州墜毀。此後不久,國會山發現致命的炭疽菌,包括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南達科他州的湯姆·達施勒的辦公室裡。
10. 暴徒闖入國會大廈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2021年1月6日,川普總統在一次集會上敦促支持者向美國國會大廈進軍。在混亂中,一名女子被槍擊中,後來身亡。(編譯/塗頎)
1月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舉行示威遊行。(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