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紹一下,大倫敦城共33個次級行政區劃,包括了倫敦城以及32個倫敦自治市(London Boroughs),其中大家去的比較多的是12個Inner London的自治市。
我住的地方叫做west Kensington,位於倫敦最小的自治市Royal Borough of Kensington and Chelsea (肯辛頓-切爾西區)。
大概在倫敦帥哥比較多比較中心的地方了
這裡人口非常密集,聚集了倫敦主要的博物館、大學和主要的百貨商場,是所謂的「富人區」。這裡的房子長得很傲慢,比如這樣子:
看起來就很有錢,但和我沒啥關係(每天路過的關係)
這裡離我的學校還是有7公裡左右的距離,日常需要乘坐地鐵。那我為什麼會住在這裡呢?因為住在學校附近貴啊!(我們校區對面就是倫敦眼)
說起來也算是幸運,當時我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房子,意外在我們的專業群裡看到有同學找室友,了解之後發現同住的都是kcl的同學,還有一個同專業的。出於「校友」的熟悉感以及安全性的考慮,了解詳情以後我就籤合同了。
我們宿舍有三個kcl的女孩(包括我)以及一個ic的學霸男(經常見不到人,學業太忙了),我們一起share公共空間,包括廚房裡的全套廚具、洗衣機和烘乾機等,而我自己有一個十幾平米的臥室(之後會慢慢介紹),因為我們住的是老房子,所以有一些設施會比較老舊,但總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住在富人區裡的人不代表都很有錢,對我來說只是感覺到相對安全和整潔,因為我的學校在宇宙中心,高昂的房租我是付不起的。每個月190以內的房租的確是一個非常划算的選擇了。
交 通 出 行
出行的oyster地鐵卡和提供學生折扣的young person card
(我也不知道為啥印刷得這麼不清楚)
到了倫敦之後我常常打開地圖搜索出行路線,可以走路我就不會坐公交,可以坐公交我就不會搭地鐵,因為這裡的出行成本真的非!常!貴!
比如從我家到學校可以district line直達,大約是走路+地鐵半小時之內,但是單程就需要花費2.9磅(非高峰期2.4磅),為了省錢,我辦了可以節省路費的oyster學生卡(成本20磅)以及方便火車出行的young person card(成本30磅),才可以享受每個月不超過100磅的出行折扣。
倫敦的地鐵外觀很「復古」,但因為沒有玻璃護欄,所以看著還挺危險的(每天被」mind the gap「洗腦),內部設施其實比較老舊,有一種乘小火車上學的感覺。傳說中的「倫敦地鐵裡大家都在看書」是真的,因為真相是地鐵裡基本沒信號,不過也還好,我獲得了每天一小時的深度閱讀時間。
至於倫敦的公交車,也就是很有名的雙層紅巴士,一次是1.5磅(不限距離)。所以如果不趕時間的話,我就會坐公交去到家附近幾公裡的地方玩,我特別喜歡在車上聽歌或者看書,因為二層的視野很開闊,像一場小小的旅行。日 常 吃 飯
每一個留學畢業之後除了本專業的學位,還應該加一個新東方的廚師證,因為在國外,特別是在英國,就算您的十指從不沾陽春水也會變成中餐西餐蒸炸煎烤十項全能的居家達人。
我某一天自己做的早餐
味道一級棒,太好吃啦!
所以我和舍友經常會去附近的tesco採購,放幾張圖讓大家感受一下物價:
藍莓是最便宜的,兩磅可以買一大盒,水果其實遇上打折也並不貴,還很新鮮!
這邊的大部分食材並不太貴,新鮮、品類齊全並且處理得非常乾淨,可以直接下鍋進行烹飪。因為我們宿舍三個女孩都是南方人,所以經常會用辣椒炒各種肉。最開始只做番茄炒蛋和土豆絲,一個星期之後就開始煲湯和烤牛排了,熟悉了之後大家都是愛做飯的吃貨:
我昨晚的晚餐
如果第二天有課,我都會提前做好飯菜,裝在飯盒裡帶到學校去加熱,一個是很便宜,而且也好吃、衛生。
(挖掘了自己的人妻屬性,此刻正在一邊扒飯一邊寫這篇推送...)
休 閒 娛 樂
平日的娛樂活動其實很豐富,說真的,在倫敦,免費的娛樂方式真的很多,只需要花一點點交通錢,也可以度過一個豐富多彩的周末。
我日常最愛的娛樂方式就是逛博物館、美術館、特展,或者去打卡城中大大小小的市集,帶著相機去隨便拍拍,也會有一種撿到寶的滿足感。
當然,既然去逛街肯定也會剁手,但現在的消費也會很理性,偶爾會為新奇的事物買單。比如近期和朋友去看了《倫敦生活》的戲劇影像,菲比真的是一個很迷人又有才華的女孩啊。NTlive,戲劇影像,有點像《一本好書》那種呈現形式去古著店淘到了喜歡的絲絨面大衣,和古著店主交朋友,還淘到了好看的耳夾:在倫敦的消費大多都是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行,精神消費或者娛樂消費很多時候並不昂貴。
倫敦的晴天是免費的,雨天我不太喜歡,但又像是個贈品,你必須接著,索性就感受這霧蒙蒙的倫敦吧。
留 學 後 的 消 費 觀
在還未留學之前,有朋友問過我是不是中國留學生裡大部分都是家裡有錢不愁工作的富二代,生活混亂奢靡、逃課、戀愛、買奢侈品。我只能說這樣的想法有些狹隘,不能說沒有這樣的人,但我見到的大部分留學生,其實都是來自普通家庭的學生,還有很多是工作幾年之後為了調整工作方向或者學習更多知識,自己賺錢付學費和生活費的前輩。他們想要接受好一點的教育,想要見到更大的世界,抱著對未知的期待和挑戰就來到異國開始完全自立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其實並不光鮮,反而是帶著一些迷茫、無助、孤獨和膽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走到哪,只是努力往前走著。
這些看什麼打折就買什麼的年輕人,其實都沒有po出來的照片那麼光鮮,大部分的時間裡其實也依然是瑣碎的生活:預習、複習、上課、寫論文、做飯做菜做家務、打電話處理各種大大小小的麻煩事兒(比如我家家具壞了天天都要給房東打電話催促人來修理)。
而且還會有各種各樣的現實壓力:
「上課是否聽得懂?論文到底要怎麼寫?是否能融入社交圈子?不想花父母的錢?是否可以留在英國?回國之後要做什麼工作?」
.
別人總會問「你花了多少錢,值不值啊?」,但他們在乎的是:我們的努力有沒有對得起我們花費的時間、金錢、努力和勇氣?
像我自己,來到這邊之後的最大感受就是:「生活可以很簡單,但這樣的簡單來之不易。」,每天給自己做飯、每天預習和複習功課,感受自己和老師要求之間的差距,感受到詞不達意的緊張,感受到自己詞彙的匱乏,感受到孤獨和異地戀的折磨。
要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站住腳,擁抱它以及享受它,需要跨越各個方面的障礙,付出很多付出很多我曾以為不需努力的努力。
這樣的生活快樂嗎?我還需要再多往前走走才能告訴你答案。但能保持一直往前走的狀態,已經讓我很快樂了。WEIANNOTE
依舊是你的維安
🌺下 期 預 告🌺
走出來之後,我開始反思之前自己生活中很多的bug,下一期的倫敦生活系列,來和大家聊一聊「來到倫敦之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小改變」。如果你還有什麼想看的話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準備上課去啦,大家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