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啟示錄 (二十四)舒服

2020-10-04 盧曉平

終於要摸到舒服的邊緣了。站樁一年半,每天按照1.5個小時計算,大概站了821個小時,個人覺得至少有1000個小時。有了這些積累,終於,要摸到舒服的邊緣了。

站樁舒服,是一種境界,更是身體要素的綜合反饋。表現在:一是不會一想到站樁,覺得是種任務和壓力;二是站的過程中,酸麻疼痛反應固然還是有,但重點不是這些,而是逐步地承接和接受;三是對站樁時間的感覺由慢變快。儘管我還沒有達到一晃就是2個小時的境地,但已經在過程中了;四是能夠體會到自己身體內部的細微變化。甚至能夠體悟、心悟關於「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內涵;五是內心安靜,朝著安定的境地進行緩慢移動。

舒服不僅體現為人與自己,也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記得幾年前,一位睿智者告訴我,人與人相處就是要達到舒服的境地。字面上肯定是理解了,但深層次內涵,也是到現在才摸到邊緣。反思自己的笨拙和愚昧,找到理由以減輕自己的負疚感:一是這種思維模式更替需要時間過程,養成一種接人待物方式,需要積累;二是需要眼界和眼光;三是需要內生性動力;四是需要能量支撐。這幾種要素,我想根子還在於能量。沒有這種能量,即便是認知到了,也吼不住,管不了。看著職場上遊刃有餘的高手,也只有仰慕的份了。

一個人沒有心靜,最好是心定的狀態,不僅待人接物上凹凸不平,且在投資上也很難取得可持續發展的業績。

換個角度,看看股票市場本身,也能看得出心態的重要性。不要說每家上市公司的屬性和發展階段,以及發展的外圍環境完全不同,且每隻個股背後都有各種資金在攪動,各種資金的性質不同想法不一樣,進場和出場的時機把控也不相似。但無論如何,一隻個股的走強,總是各種指標集體表現形態向好。無論是日線圖、周線圖、月線圖甚至是年線圖,還是各種技術指標的聚集向上,盤面上的感覺會讓你感覺非常舒服。資金背後是人,上市公司管理者也是人,具有人性化的舒服盤面,讓各路人馬看著都很舒服。股價豈有不上行的道理。

當然,讓人感覺舒服的盤面個股不少,選擇誰?

和你的性格秉性一樣的股票,就是你的最佳候選個股。疊加形成共振!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人性是擾動市場操作的最大因素。只有找到你最喜歡的股票,屬於你的才拿得住。否則,要麼狗尾續貂被深套,要麼看見還沒嘗到味道就戛然而止,剩下的就是遺憾和悔恨。但股市不相信眼淚,只有認清楚自己,認清楚大勢,認清楚情況,才能舒服地笑到最後。

舒服,是我未來一直追求的目標和方向。儘管醒悟的太晚,但總比一輩子不開竅要好點。

(2020年4月14日)

相關焦點

  • 站樁啟示錄(十二)莫忘己
    上周末上山站樁,在崔師父和龔東老師的指點下,站樁水平往前邁了一步。因為,我突然發現自己不會站了。說起來很慚愧,站了一年多,一直抱著初始的舒服感覺,覺得咋舒服就咋來,很多動作要領是完全放棄的。包括提臀,兩膝上提,頭頂藍天腳踏大地的身姿,尤其是兩手摸板的真實程度,都沒有嚴格要求。
  • 站樁啟示錄 (二)入門
    稀裡糊塗上山,跌跌撞撞入門,這是我進入意拳站樁最初的寫照。那麼,先弄清楚什麼是意拳站樁?摘錄百度百科的內容:意拳站樁為中國武術家王薌齋先生所創,是意拳的基本功夫。通過站樁的訓練使人體達到協調統一,肢體間處處連通成為一個整體。在相對靜止中體會「不動之動」的微動,可使精神意志、氣血筋骨都得到鍛鍊。意拳講究神意,神意足具,不太講究形狀。
  • 站樁啟示錄 (二十二)沉覺
    最近這段時間,站樁中伴隨著麻脹疼的感覺,又多出了一個「沉」的感受,即沉覺。體現為沉實、沉重的感覺,尤其是雙腿,如「灌鉛」般。沉覺不僅體現在腿上,也體現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只是,每天反饋的情況完全不同,真是一樁一景、一站一樣,好生奇妙。練習過程中,個人覺得沉覺很爽,相比麻脹疼的不通之感要舒服很多。
  • 站樁啟示錄(五十四)翻病根
    隨著站樁的深入,這些病灶的重新再現,將是被徹底清理出局的開始,也是身體機能重新再造的階段。經過兩年的站樁,現在正處於這個階段,而且,僅僅是開始。這個時期需要多長時間,尚不得而知。我是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了。因為,不打也得打。來了,一時半會就走不了,去不完,清理不乾淨。從某種意義上說,翻病根屬於站樁階段性業績的體現。
  • 站樁啟示錄 (二十三)擇機
    站樁真諦是什麼,就是要用時間去「堆」。時間是守住底線的衡量尺度,只有足夠的時間保障,才能換來喜悅的收穫。哪怕你是天才,也得用功。但是,「堆」是有技巧的,擇機而站收效更佳。 按照中醫的理論,人體氣血運行,在不同的時辰,不同經脈的氣血旺衰是不一樣。因此,嚴格意義上講,任何一種鍛鍊方式,都應該在不同的季節、時辰、方向上有所選擇。站樁也不例外,選擇時機更為重要。
  • 站樁啟示錄 (十八)平衡和整體
    一年多的站樁實踐後,目前的中心任務轉移到尋找平衡和整體感覺上了。此前身體各個部位的酸麻冷熱疼等現象,已經逐步淡出重點範疇,轉為尋找平衡和整體的感覺。這個過程已持續一段時間了,只是,進步太慢、太小、太弱。相比整體感覺,平衡感覺的尋找起來相對容易些,但達到平衡卻很難。首先是身體本身左右各個部分應平衡協調和對等,但這恰恰是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
  • 站樁啟示錄 (六)心力
    站樁過程中,基本上能克服疼痛外,主要鍛鍊的是拿捏的心力。隨著時間積累功夫見長,心力必然會隨之提高。無為而為,不爭而爭,就是這個道理。目前,站樁似乎是到了可以拿捏(或通俗而言為感受)整體力量的境地了。從單一的局部到身體越來越多的面積可以納入整體,這種感受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也是不斷墊高變厚的過程。實踐證明,隨著你越發清晰地感受自己的身體,越能理性看待現實。
  • 站樁啟示錄 (三)堅持
    那麼,意拳站樁的精髓是什麼?在崔瑞彬師傅的啟迪下,我逐步認識到,意拳站樁是通過自然呼吸、全身放鬆、凝神定意,調整姿勢的動靜、虛實、鬆緊,及適當的意念活動,達到思想入靜,身體舒適輕靈。站樁強調「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所以各地所傳授的站樁姿勢不盡相同,但「神圓意方,形屈力直」的精神卻始終如一。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 站樁啟示錄(四十)對應
    站樁時,除了專心致志關注與行為動作一致的意念外,還須注意人體部位之間的相互對應的感覺和知覺。包括兩手指間、手和腳、左右腿之間的對應、呼應、照應的意念和感覺,其效果是能很快進入相對較深的境地,身體的整體感增強。換言之,站樁的質量和效益得以明顯提升。對應,就是有問有答,相互照應,協調一致講究的是整體性。
  • 站樁啟示錄 (七)減肥
    方式很多,最適合我的,就是站樁。一是站樁這種方式可以堅持;二是明顯感覺到身體溼氣逐步減少,人更精神;三是站的時間長了,也是比較累的。儘管沒有像跑800米那麼辛苦,但確實不輕鬆;四是站樁效果比較好的情況下,會有出汗等症狀,不亞於其他運動的效果;五是站樁後氣血充盈,對於食慾的控制,更趨於自然而不是刻意。
  • 站樁啟示錄 (四十五)鬆緊適度
    於我而言,站樁時保持鬆緊適度,在當下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偽命題。因為,根本松不下來。「緊」,成為目前站樁的最大問題。不僅體現在各個關節和神經末梢的緊張,更表現在身體內部的糾結。有時,甚至緊到懷疑程度——是不是出現方向性的錯誤。為了解決此問題,辦法也想了很多:包括祖師兄善意提醒,想像指尖由細線牽引向無限遠方。
  • 站樁啟示錄 (四十一)肌肉若一
    而站樁練功,是通過調動內在本能力量,達到氣血旺盛,實現肌膚溫婉柔美。個人理解,「肌肉若一」境地是在放鬆時,肌體柔和鬆軟,一旦發力,就會變成鋼強有力的利劍。曾有人與一位高僧握手,感覺對方的手柔軟無骨式的,根本不像70多歲老人的手。他試圖用力捏捏,意念剛一冒頭,對方的手頓時變成利刃,一股壓力擒拿住他的手,動彈不得,嚇得他出了身冷汗。
  • 我的站樁之路(十八)
    2005年12月2日臨晨3點10分鐘開始站樁,至4點25分結束,歷時1小時25分鐘。樁間氣感弱,「氣化」現象明顯,因樁位較低,兩腿肌肉有明顯的酸脹感,快結束站樁時,兩大腿有一些較輕微的抖動,持續了三分多鐘。練了5分鐘的《撞牆松體操後》上床休息,5點40分鐘起床重新站樁至6點整。
  • 站樁啟示錄(四十九)與時間為伴
    距離2年前的十月開始接觸學習站樁,2周年了。2年相對人生旅途,真是瞬間。但這兩年,不僅改變的自己些習性,也改變了心性。悟出來的道理就一個,與時間為伴,將站樁與生命的下半場糅合在一起。以時間為伴,意味著這項鍛鍊方式是合適的。
  • 我的站樁之路(九)
    從13點55分鐘開始站樁至14點55分鐘結束,歷時1個小時。今天站樁雖然只有一個小時,但在站樁過程中卻似乎經歷了「春、夏、冬」三個季節,呵呵。從胯骨以下至整個腿的部分,始終感到不溫不火,較為舒適;腹部涼氣嗖嗖,尤其是左邊小腹比較明顯;上半身熱氣「騰騰」,但雙肩似乎壓著一副擔子,沉重如山,雙手小臂及十指僵硬如鐵,右肩患有肩周炎處,不時出現陣痛,胸腔內及整個後背僵硬的似乎連成了一塊,連打一個「咯」都很困難(這就是由於食管有問題
  • 站樁啟示錄 (八)再說減肥
    之所以禮讚站樁,是因為過程中,不僅修身還修心。長時間的修為,可以讓心神穩穩盤坐在自己的身體裡,不會因為外界的風吹草動就麻溜地跑出去。安安靜靜地在自己的房間裡面住著,可以清晰地看見內外的浮雲翻滾,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該吃什麼不應吃什麼,一目了然。要達到上述境地確實很難。
  • 站樁啟示錄(三十九)時間是把殺豬刀
    站樁需要時間熬製,只有一點一滴打磨,時間的光澤才會不斷地刻錄在身心裡,才能真正不負光陰。站樁急不得,欲速則不達。著急,很容易失去每次練功的機會成本,降低站樁質量,使得本來需要用文火餵出來的成效大打折扣。結果是更慢,更不如意。與此同時,時間絕對不負你所下的功夫,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穫。哪怕是瞬間的一剎那的異樣,在時間的疊加下,也會不斷推出精品。似乎跑題了。
  • 我的站樁之路(二)
    2005年10月12日臨晨3點15分,無量邁開了站樁的第一步。第一次站樁就站了四十五分鐘,站到30分鐘左右時,兩小腿不由自主地抖得很利害,用意念控制不讓他抖,但隨後又抖了幾次,不過抖過之後,人卻感覺到較舒服。
  • 站樁啟示錄 (九)合適是最好的
    我並不反對站樁以外的其他活動。相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到現在,世面上流行的運動方式,我幾乎都涉獵過。只是,沒有一種能夠堅持下來。生命在於運動,只有合適的運動方式才是最好的,也才能堅持下來,並產生效果,帶來可持續的成績單。每一種運動方式都有其特點和適合人群,盲目跟風,很難堅持下來。記得瑜伽剛流行時,沒有現在市面上到處都有的瑜伽墊,只好把棉被放在地上,權當瑜伽墊。
  • 我的站樁之路(五)
    2005年10月24日中午12點至12點45分,站樁45分鐘。 在這次站樁中有二個明顯的反應:一是動作擺好後,整個身體好象格外的輕鬆,上下似乎連成了一個整體,隨著練功時間的增加,這種整體感越明顯,感覺自己就像一座雕像一樣。這也是第一次出現了「整體」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