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錶,70年的跌宕起伏,如今路在何方?

2020-12-14 浦江史地

今天的手機,很霸道,經常跨界競爭。

折騰得相機苟延殘喘,電視毫無招架之力。

如果不是工作原因,就連電腦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了。

但是,有一個硬石頭,手機一直沒有完全攻克。

那就是手錶。

手錶在腕,本身使用價值幾無。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中意於它。

越是高端人士,越是超乎尋常的痴迷於它。

手錶,尤其是機械錶,命真的硬。

但是好像國產手錶,似乎好像大概,早就跑到了爪哇國去了。

一個字,慫。

極像籃球場上軟弱無力的中鋒。

產量世界第一。

卻一直紮根低端市場。

中高檔市場喪失幾盡,

淪為國外鐘錶的原材料基地。

輝煌往事

曾幾何時,國人談起來手錶,如數家珍。

北京的「北京」「首都」「雙菱」;

天津的「海鷗」;

南京的「紫金山」「鐘山」;

廣州的「羊城」;

西安的「延安」「紅旗」;

杭州的「杭州」「西湖」;

青島的「金錨」;

石家莊的「紅蓮」;

吉林的「梅花鹿」「吉星」等。

那時,手錶不僅是時尚和地位,還是年輕人結婚的標配。

六七十年代,「三轉一響」又稱「四大件」。

手錶、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

有了這「三轉一響」,就覺得是過上了「小康」般的幸福生活,

同時也是大部分女性擇偶的重要標準之一。

妥妥得不可缺少。

當時一塊「上海」牌手錶。

120元。

什麼概念。

相當於普通家庭的一年的積蓄。

買一塊手錶,也需要咬牙、狠心。

更何況,在計劃經濟年代,

不是有錢想買就能買到的,

手錶也要憑票供應,

能夠分到實屬不易。

手錶是大人的標配。

對於孩子來說看,大人三下五除二,在手腕上畫出來一個。

有溫度,有色彩。

就是如此。

擁有一塊手錶是一種執念,從小就刻在了孩子的心裡。

誰要是買了一塊好手錶。

哪怕是在寒冬臘月也要把衣袖往上扯。

顯擺一下明晃晃的手錶。

一塊手錶,寄託了無數中國人的夢想。

跌落凡塵

如今的中國手錶市場,琳琅滿目的歐美、日本手錶。

歐美貨,諸如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勞力士、歐米茄、雷達、浪琴、天梭。

日本的西鐵城、精工、卡西歐。

這些手錶的價格從數千元到數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不等。

而大多數國產手錶,好像都消失不見,跑到爪哇國去了。

時至今日,曾經鼎盛一時的國產手錶品牌逐漸消失。

唯有「上海」「北京」等老品牌還在苟延殘喘,

但灰頭土臉,仍然支撐著中國鐘錶業的門面。

而「飛亞達」「羅西尼」「依波」等,掛著「洋名」,企圖衝出重圍,無奈敗退而歸。

毫無能力與「洋品牌」博弈,更不用說奪回國內市場。

家有好表

民國時期,鐘錶是舶來品,也是奢侈品。

建國後,國人也只會修表,而不會造表。

買表,去哪裡?

香港。

當時,周總理標配就是「勞力士」

原裝的瑞士貨。

總理不禁感慨:「什麼時候能讓我戴上自己生產的手錶呢?」

為了「填補工業空白」的規劃,天津成立了手錶試製組。

僅憑著100 元經費,

在一間不到 20 平方米的小屋裡,

4 臺一般設備以及一把千分尺和遊標卡尺,

終於在 1955 年3 月 24 日 研製出「中國第一表」。

「五星」牌。

同年9月,上海成功試製第一隻細馬手錶。

從此,中國人能造手錶了。

得知上海生產手錶。

總理很興奮,:我買一塊。按市場價買。我給他們做廣告!

120元,總理買了一塊上海的手錶。

隨後,北上廣、南京、西安、丹東、青島等地建立手錶廠。

這一段時間,國產手錶技術提升的很快。

到了70年代,

國產機械手錶最重要的機芯製造工藝,

幾乎與瑞士不相上下。

1973年,上海手錶二廠還批量生產石英電子手錶。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的鐘表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當時上海日產「寶石花」手錶一萬隻,月銷售款1000萬元,而且供不應求。

中國的手錶業從無到有,從仿製到自行設計,路子越走越寬。

時不我待

但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70年代以後,石英表的流行,機械錶開始沒落。

80年代,瑞士機械錶逐漸走到了低谷,高檔機械錶又重拾江山,瑞士表便成了奢侈品中名表的代表。

改革開放之後,大批石英表和電子表流入內地市場,

其款式時尚、功能多種、走時準確、價格便宜,

讓國產表幾無立錐之地。

上海手錶在上海本地都賣不動。

此刻中國鐘錶業元氣大傷。

機械製作工藝和技術上裹步不前,

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悲慘境地

國產老品牌光環的暗淡始於,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

國產手錶企業紛紛破產、改制。

諸多的知名中國手錶品牌也漸漸隕落了

不得不以貼牌、組裝、零配件為主的生產來維持生存。

同時,以飛亞達為代表的新生力量,

由於技術與品牌資源的匱乏,也無法與外表抗衡。

1981年,我國進口機械錶的關稅是180%,

石英電子表的進口關稅是110%。

在政府保護之下,中國鐘錶業得以發展壯大。

在中國加入WTO後,隨著關稅的大幅度下調,

從2005年開始,進口手錶關稅下調至11%。

瑞士等進口手錶開始趁機湧入國內市場。

除此之外,國產手錶產業問題太大了。

不注重鐘錶文化的開發,

國產手錶科技含量低。

更不用說培育的國產品牌,

一門心思想賺快錢。

這才是失敗的關鍵。

2018年中國世界第一大手錶的生產國家。

而出口金額只有可憐的16億美元,僅佔全球市場的10%,居世界第四。

而瑞士手錶產量2780萬隻,數量只佔世界的3%,出口金額卻高達到66.5億美元。

瑞士手錶出口中國數據

中國手錶在歐洲均價為12歐元,而歐洲手錶在中國市場基本都超過1200歐元。

我國鐘錶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低,品牌影響力微弱。

只能憑藉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佔領國際的低端市場。

而在國內市場,國產手錶雖佔有70%的市場份額,

但銷售收入僅佔市場銷售額的30%。

6000元以上的高檔產品,基本上是瑞士知名品牌的天下。

1000元以下的低檔產品大部分被國產品牌佔領。

1000元~6000元產品範圍是歐美、日韓、香港和國產品牌爭奪的主要戰場,

目前比較暢銷的品牌主要有日本的精工、西鐵城和美國的蓋斯等。

毫無疑問,國內未來將成為奢侈產品最主要的消費國。

進入中國並躋身高檔鐘錶市場的瑞士品牌將超過50個。

中國鐘錶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技術不是唯一中國鐘錶業的低落的原因歸結起來,

目前,我國生產的鐘表都採用國際標準,在實物質量水平上,

與瑞士、日本同類產品基本一致,材質和加工精細度也不相上下,幾乎可以說是同質同源。

70年代後期,瑞士機械錶遭到電子表和石英表的衝擊而跌入低谷。

為此,許多機械錶生產設備和磨具轉讓到新興電子工業尚未勃興的中國、東德和蘇聯等國家。

今天,德國的鐘表已經崛起,

我國,只成為瑞士高檔手錶零配件供應商。

急功近利

其實,中國制表業已然掌握了瑞士鐘錶技術,

並不等於掌握了瑞士鐘錶的精髓,

大多數國產手錶太急功近利,喜歡把錢放在看得見、摸得著、見效快的項目。

七八十年代流行石英表、電子表,大家一窩蜂就馬上引進電子表生產線。

結果供大於求,為了生存大家窩裡鬥。

國際市場上流行什麼我就模仿什麼;

哪個明星火爆我就請哪個做宣傳……

如果國產品牌不能把握鐘錶的文化,並把這種文化和理念傳達給了消費者。

那麼將很難擁有自己的優秀品牌。

今天,手錶已經不是簡單的計時工具,而被看成奢侈品。

對於價格不菲的奢侈品,人們對它的期待是經久耐用。

產品的設計得太花哨、太時尚,反而難以保持其長久的生命力。

雷達表有一句名言:追求恆久的美麗。

雷達的設計一般是簡單大方,主要是黑白兩色。

錶盤上幾乎只有幾個簡單的數字,設計倡導一種「簡單就是美的觀念」。

雷達表追求不易磨損的材質,力求使雷達表在用了很久很久以後還是跟新的一樣。

雷達還對材質硬度的追求永不止息,不斷地接近硬度最高值,打造「永不磨損」的品質。

真正能達到作品級的手錶幾乎清一色都是限量版,甚至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所謂暢銷款式。

卡地亞設計的具有中國元素的經典表款,全球限量1隻,只能定製。

面對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無論什麼牌子的手錶,要想提高它的附加值,單憑它的外觀設計已難以達到。

如今,一些國產老品牌手錶廠附近,依然能買到十年前出廠的嶄新的手錶,價錢還是120元,甚至更低。

數億國人佩戴同樣「圓臉白面三根針」,

三十年不變的外形設計,

不得不說,當時中國人的審美忍受能力是如此之強大。

那麼今天我們也能明白,為什麼三四十年前的手錶賣120元,現在還賣120元了。

路在何方

有句老話:要賣手錶,先賣表面。

手錶的外部打磨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真正高級的手錶中,但是外部打磨大概只佔到內部打磨成本的10%到15%。

內部打磨相對於外部打磨要複雜、昂貴。

手錶裡面沒有不必要的部件,每個部件都有自己的功能。

而對於大部分部件來說,打磨的質量直接影響它們的工作表現和耐久性,從主發條到條盒甚至到表面下的分輪都不例外。

打磨需要的是時間。

而中國手錶師傅卻沒有時間去琢磨日內瓦波紋、鱗紋、旭日紋之間的細微關係,沒有時間去打磨一個精細的零件。

有人說,瑞士的打磨車間算不得潔淨,但國內的打磨車間,三米之外就看到了金屬粉屑。

國內的高檔表常常是外表奢華,但打開後蓋後,大吃一驚,裡面是是讓人無法忍受的粗糙。

世界頂級富豪的標誌是擁有一塊百達翡麗表。

一隻1933年為美國一位銀行家訂製的百達翡麗手錶,以成交價高達1100萬美元,刷新古董表的世界拍賣紀錄。

這隻表有24種功能,設計3年,5年時間才製成。

一隻表共生產了8年。

哪一天,中國的手錶企業能用8年的時間來打造一隻手錶,這一天必將就是中國手錶業復興之日。

但是就今天而言,我國的手錶業的崛起依然遙遙無期。

相關焦點

  • GYbrand發布2020年最具價值國產手錶十大品牌排行榜
    近日,GYbrand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最具價值手錶品牌排行榜,國產手錶十大品牌價值達到336.53億元,較去年下降了1.2%。其中,飛亞達品牌價值86.77億元排名榜首,羅西尼品牌價值70.28億元位居次席,天王表以55.77億元名列第三。
  • 國產手錶質量排名
    手錶儘管遭遇寒冬,但並不妨礙國產手錶品牌百花齊放,國產品牌估計少說上百個品牌了吧。老三樣,海鷗,北京,上海。新四樣,飛亞達,依波,天王,羅西尼。新興手錶代表品牌勞士頓,艾樂,古尊等品牌了。先說說新四樣吧!
  • 國產手錶能買嗎?
    最近這些年國家發展的越來越好了,工業技術也發展得越來越強大,手錶製作水平也越來越高,今天咱們不說老牌的海鷗,上海,北京等手錶,今天咱們要說的是新出的一些國產品牌,這些品牌主要是廣州站西手錶城出的,好多甚至是做jia表的發展而來。
  • 機械錶大師:為什麼國產手錶就沒有能夠抗衡瑞士手錶的品牌?
    關於手錶經常會有表友詢問我,以中國今天的發展難道就沒有實力做一款能夠可以和瑞士品牌手錶抗衡的手錶嗎?我發現類似的問題,也有人會問難道國產品牌汽車就不能做出一款高端豪華車型去抗衡國外的超跑嗎?其實,這兩個問題雖然物件不同,但是性質沒什麼區別!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做出來。但是,提問題的人是絕對不會買的。
  • 2018年賣得最火的10款國產手錶,飛克手錶卻排第六位
    2018年的國產腕錶市場,眾多品牌鬥得的是你死我活,雖然款式上多以傳統設計為主的老牌手錶佔據優勢,但還是有一部分以時尚,個性為主打的腕錶脫穎而出,這些腕錶雖然名聲不顯,但是品質卻還是非常有保證,下面就來一起看看今年賣得最火的國產手錶十大排行榜吧!
  • Apple Pay中國發展路在何方?
    但兩年才拓展兩張交通卡的Apple Pay是不是真的體驗那麼完美,其與國產手機廠商的Pay相比好在哪差在哪?Apple Pay在國內的發展路在何方?今天行動支付網來討論一下這些問題。Apple Pay的優點:順滑的使用感受2016年2月,在與中國銀聯以及商業銀行的合作下Apple Pay入華,Apple Pay的金融支付功能正式落地國內。2018年3月,iOS 11.3上線「Apple Pay快捷交通卡(Apple Pay Transit)」功能,支持添加北京一卡通和上海交通卡。
  • 國潮手錶:張一山代言國產十大手錶勞士頓
    無論是商務場合還是休閒狀態,擁有一塊手錶不僅僅是可以讓大家知道時間,還可以搭配服飾,提升氣質等,勞士頓表是男人最得體的裝飾,不管是時尚達人還是普通白領,都會偶爾的談起手錶。不論你現在的年齡是多大,參與的工作是什麼,都應該有一款男士手錶,這種觀念也逐漸成為了一種生活剛需,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年前開始佩戴腕錶,而勞士頓也成為當下年輕人的首選,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勞士頓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它。
  • 路在何方?
    透過以上的聖經與弟兄姊妹分享一篇信息:《路在何方?》會從幾個方面來分享。下面就看擺在大衛面前的三條路。一、顧惜自己的路大衛救了百姓脫離了仇敵的手,成為了民族英雄,卻招來了掃羅王的嫉妒與追殺,從此過上了逃亡的生活。掃羅王只要一聽說大衛逃到了哪裡,他就會帶領軍兵追捕大衛,誓不除掉大衛不罷休。面對這樣的處境,大衛何去何從呢?
  • 要客指數 | SWATCH集團業績下滑,瑞士手錶巨頭直面智能手錶衝擊,路在何方?
    SWATCH集團公布業績數據,受香港零售環境惡化2019財年銷售額同比下滑2.7%至82.4 億瑞士法郎,面對智能手錶衝擊,SWATCH集團該如何出招。(三) 智能手錶對整個腕錶行業產生衝擊,Apple Watch成為低端腕錶的主要競爭對手毋庸置疑,智能手錶已經對整個手錶製造行業產生衝擊,Apple Watch 對SWATCH 集團的低端手錶業務產生影響。
  • 國產良心品牌推薦——雷諾手錶
    近幾年,隨著消費者對高品質手錶需求不斷增多,各手錶品牌加大了對產品設計和選材的投入,推出了很多高顏值、高品質手錶。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手錶,消費者犯了難,什麼品牌的手錶值得買?很多人以為,買手錶一定要買國際大品牌,其實不然,國內也不乏性價比高又值得收藏的手錶品牌。
  • 北京機械手錶怎麼樣?北京表70周年潛水手錶使用體驗
    北京表品牌成立於1958年,這個品牌的成立時間在中國的手錶品牌中算是比較早的了。在眾多的重大場合中都曾經出現過北京表,可見這個手錶品牌影響力十分廣,而在眾多的北京表系列中,這一款全自動的防水機械錶不管是性能還是代表的意義,都是一款有很深意義的腕錶。
  • 國產概念款軍用手錶推出!中國第一軍表締造者向英雄致敬
    軍用手錶,顧名思義就是適合軍事用途的特殊手錶。實際上,手錶最開始的流行和普及,就是源於戰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軍方意識到"免手提"腕錶的重要性。為了避免時間誤差給戰爭勝敗帶來影響,當時作戰人員命令鐘錶匠將日常家用的擺鐘迷你便捷化最後精製成我們現在手錶的雛形。
  • 男籃,路在何方?
    男籃,今後的路到底在何方?總結了5點建議與大家討論。這個時候,段子和調侃真不適合,出主意想辦法才是關鍵!一、改革聯賽,培養優秀人才聯賽是我們的立足之本,大幅削減外援數量和上場時間,確保球權掌握在我們球員手中!別一到大賽就拉稀,淨犯低級錯誤!二、搞好青訓,苦練基本功罰球差咋回事?基本功差,體能跟不上;三分投不進咋辦?
  • 我為什麼放棄Apple Watch,卻要等土曼國產智能手錶
    今天和大家聊聊伴隨智慧型手機的火爆,一起火起來的一款周邊產品——智能手錶。去年開始VR虛擬穿戴設備的異軍突起,火爆程度超過了智能手錶,在此之前最火熱的手機周邊智能設備非智能手錶莫屬。各大廠商都在走馬圈地,希望在這個龐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為什麼智能手錶會如此火爆?因為隨著手機屏幕的加大,功能越來越多,電池發展這個瓶頸越來越明顯。
  • 大俠請從新來過 國產單機遊戲路在何方
    12月8日,另一家名為「目標軟體」的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緊隨金山之後走上了國產遊戲自主研發之路。    1997年4月27日上,這一天,尚洋電子推出《血獅》。1997年下半年,國產遊戲的大環境急轉而下,大批中小公司甚至尚未有產品問世即宣告解體。這一年退出者遠遠超過了進入者。而在產業的最底層,還有更多原本就沒有資金支持的製作組在苦苦掙扎。但這一切似乎只是朝霞即將步入黑夜的前兆。
  • 曾經輝煌的裕隆集團,在嚴凱泰去世後,造新能源汽車的路在何方?
    裕隆集團1953年成立,2009年創辦納智捷,納智捷是裕隆旗下品牌,而嚴凱泰是裕隆集團董事長。曾經裕隆在國內市場也是輝煌過一段時間,如今嚴凱泰的去世,正準備大力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裕隆集團,今後路在何方?
  • 中國男籃,未來路在何方?
    2019年男籃世界盃就這樣結束了,對於中國男籃來說,又是一屆失敗的世界盃。中國男籃,未來路在何方?王治郅、姚明等世界頂級內線,外線又擁有陳江華、孫悅這樣的好手,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可自從姚明退役之後,中國男籃便開始走下坡路,儘管之後也重奪亞洲杯冠軍,可始終無法走向世界,中國男籃的未來路在何方
  • 網際網路風口下的醫療產業,騰訊退出,平安正興,到底路在何方?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看到可以隨叫隨到的共享護士,看到了手機、手錶通過APP實時管理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也看到了網際網路醫療帶給我們的便利,甚至看到了國家的對網際網路醫療的大力提倡和扶持。然而,就當大家都覺得一片大好的時候,網際網路醫療的「噩耗」卻又接二連三的傳來。前赴後繼帶來的必然是有血有淚,風口難道就這樣過去了?
  • 自甘墮落的小丹尼斯史密斯,未來路在何方?
    自甘墮落的小丹尼斯史密斯,未來路在何方? NBA作為籃球水平最高的舞臺,始終都吸引著無數球員的加盟,有很多落選秀默默打拼就是希望能得到一個進入NBA的機會,像如今的範弗利特和小庫裡等等,無一不是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站穩腳跟。
  • 馬裡奧·格策——未來的路究竟在何方?
    將時光的指針撥回到2010年,克洛普治下的大黃蜂多特蒙德以格策、萊萬和羅伊斯為核心在德甲賽場颳起了一場舉世矚目的青春風暴,多特蒙德連續兩個賽季獲得德甲冠軍,並且成功闖入歐冠決賽。也許是為了尋求挑戰,也許是拜仁慕尼黑的號召力,2013年夏天格策加盟拜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