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發展中,與歐洲國家有哪些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一帶一路」不斷拓展的貿易邊界與當下「逆全球化」的聲音如何協調?面對外界對「一帶一路」的質疑我們該如何處理?「一帶一路」的未來發展路徑又是什麼?這些話題受到各國政府層面、學界、業界的積極關注。
面對「一帶一路」建設上的現實問題,中國一帶一路網邀請到對中歐關係、「一帶一路」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專家,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清華大學智庫中心副主任史志欽教授進行了深度訪談。
從「中歐」到全球——全球化需要反思嗎?
現在我們處於全球化當中,大家在反思,全球化本來是一件好事情,為什麼有人反對?全球化出了什麼問題?
全球化在過去二三十年,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紅利,形成了新的全球產業分工。但是,全球化在促進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不平衡問題。世界發展的不平衡,一個國家內部的不平衡。這個世界是不平衡的,有些國家可能得到紅利比較多,而另外一些國家可能得到比較少,那麼這樣自然就引起有些(國家)高興,有些(國家)不滿意。同樣在一個國家內部也有窮的和富的,這些差距在擴大。這應該是西方世界逆全球化非常重要的原因。
今年的新冠疫情暴發,更使得全球化雪上加霜,一些反全球化的人就認為,如果沒有全球化,疫情不會傳播這麼快。這種影響讓人們對全球化產生疑問,但這些只是全球化進程當中小的波折,因為全球化發展趨勢是不可扭轉的,就像中國領導人反覆強調的,逆全球化或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可能成功的。
那麼為什麼現在提出「一帶一路」?這是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一帶一路」本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大家一塊商量搭建經濟合作平臺,強調命運共同體意識,權、責、利是一致的。
反思過去的全球化,如果不受社會的控制,不受政府的控制,如果整個社會都不管它,那麼這樣肯定會帶來問題。過去發生戰爭,尤其兩次世界大戰,從某種程度上,是因為資本的爭奪,市場的爭奪,資源的爭奪。二戰後,為避免世界大戰再次發生,建立了現在的戰後秩序。但戰後秩序半個世紀了,蘇東劇變兩極格局解體之後,社會主義陣營不存在了;原來劃分的兩個平行市場,社會主義市場沒了,全部變成資本主義市場了。
資本在全球自由流動,這是發展好的方面。但一些負面問題也出現了,這就是我們提出要反思全球化的原因。中國提出來包容、共贏、普惠的全球化。全球化本身是好東西,讓大家都要參與進來,分享全球化帶來的紅利,而不只是有利於少數資本、少數人的全球化。這次反思中需要迎接「新」的全球化,就是中國提出用「一帶一路」參與全球治理,從這個角度理解,整個全球化將來還會發展,只不過應該是不同於過去版本的全球化。
全球化幾百年,有高歌猛進的時期,也有受挫折的時期,是在曲折中取得前進,這種情況也符合規律。逆全球化是一種暫時現象,因為整個全球分工的體系基礎還存在,不可能因為疫情,使得全球再重新分工。但是我們也看到現在某些國家短期內為了應對疫情,採取防禦性措施,這個也可以理解。
兩個「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現在用來形容中國和美國,西方許多知識分子認為,中美之間難以逃脫這樣的現象。實際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政府非常理智,主張要避免陷阱。
為什麼要避免?就是說我們始終強調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的,我們不願意改變當今這個世界的秩序,不願意挑戰美國的地位,我們的目標就是中國要發展,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所以說用過去的陷阱來形容中美關係,我覺得假設本身就是錯誤的,這個是不對的。
中國的歷史表明,我們沒有對外侵略擴張,那麼現在我們用同樣的行動,向世人證明不會有擴張的野心,不會向國外滲透。
我們提出的「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不是為了地緣政治,不是為了另起爐灶,而是搭建一個大家都要參與的平臺。它起源於中國,但屬於世界。我相信通過時間的檢驗,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暴發後以及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我們能夠力所能及地幫助歐洲、幫助美國,幫助許多需要幫助的國家,提供防疫物資、醫療人員進行支援,從某種程度上也證明,我們本著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
第二個「陷阱」,是指債務陷阱這個問題。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借錢人、債權人這種關係,這種矛盾自古都有,有經濟行為自然就會有債務的現象。當然,有一些國家出現還不起債的情況,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出現,更加重這種可能性。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盡大國的責任,進行減免。我們從來沒有逼迫任何國家,對那些確實困難國家我們也會給予減免債務。
關於未來:可持續性、自貿區與世紀工程
我們在「走出去」的時候,始終都重視環境問題。因為我們知道中國在這方面吃了很大的苦,過去是先發展再治理。所以我們不希望這種情況在「一帶一路」走出去過程再次發生。
實際上我們在第一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當中,明確提出來,把「一帶一路」變成綠色之路、生態之路,要讓「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我們有這樣一個要求,有這樣一個目標。在金融貸款當中也提出了綠色金融,對那些嚴重汙染環境的企業、投資項目基本都卡住,把住這個關。除了可持續的問題,經貿合作是重中之重。最近的一件大事情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
RCEP已經談了8年的時間,是漫長的談判過程。我覺得籤署的意義非常大。在逆全球化反全球化背景之下,這十幾個國家能夠走到一起來籤署這樣一個區域性的全面合作協議,證明我們還是希望一個開放的經濟,希望能夠相互合作,相互交往,做貿易做生意的,這一點釋放的信號,我覺得是積極的。針對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反全球化,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這一協議的籤署對中歐投資協定從某種程度上會起到推動作用。我看到歐洲一些評論,像德國的一些報導,認為現在RCEP的籤署是中國的勝利,歐洲不能置身事外,應該積極參與進去,這實際上對西方國家有一定的壓力,有助於推動中歐投資協定的籤署。
「一帶一路」我們叫「project of the century」,世紀工程。一開始大家不太容易理解這個世紀工程,它是中國的一個偉大倡議,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依賴,同樣也要相互合作。中國搭建這樣一個經濟平臺,本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大家一同發展經濟,來維護世界的和平,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隨著對「一帶一路」研究的深入,我覺得這確實是中國的一個百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