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愛好者在觀看高等級比賽時,往往會看到這樣一幕:比賽開始前,選手會拿起對方選手的球拍看一看、摸一摸,這是什麼舉動?是在給對方球拍施法術嗎?不是!那是選手在看對方球拍用了什麼膠皮,對手膠皮不同,自己的打法也要調整。好多初學者在選用和購買球拍時,也會問「我該用什麼的膠皮」?的確,與不同膠皮選手對陣,不但選手打法不同,作為觀看比賽的桌球愛好者來說,效果也完全不同。如反膠選手碰到長膠選手,作為內行觀眾,就看反膠選手將長膠選手的快速進攻球能不能打回去而不下沉,能不能有效對抗飄忽不定的短球。
桌球愛好者出去打比賽,也經常會遇到使用不同膠皮的選手。對膠皮的熟悉和了解往往更有利於在比賽中適應對手打法。
桌球拍中最重要的就是膠皮或者(膠皮+海綿)的套膠,這是決定選手打法風格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選手的膠皮是正膠,那他絕對不可能是以弧圈球為主的打法,一般可能是快攻選手。
接下來,凡哥根據收集到的知識,簡單歸納一下桌球膠皮的種類和性能:
桌球膠皮一般有正貼及反貼兩種方式。顆粒向外稱為正貼膠皮,主要有長膠、生膠和正膠,俗稱「顆粒板」;顆粒向內稱為反膠,主要有反膠和防弧膠皮。這樣一來,普通球拍按照膠皮一共有五種:
1、正膠
膠皮顆粒向外、顆粒短。主要特點是彈性好、出球速度快、擊球穩定、不易吃旋轉,適合近臺快攻型打法。一般中國傳統的直板快攻選手常用的正膠膠皮。我市有「餘姚乒壇常青樹」之稱的謝主席,使用的就是這種球拍。
2、反膠
反貼膠皮顆粒向內、表面摩擦力大。反膠膠皮本身粘性很大、摩擦力強、擊球穩定、容易控制、非常容易製造旋轉,很好地兼顧速度與旋轉,是弧圈型打法或弧圈結合快攻型打法首選膠皮。同時也是初學者入門的首選膠皮,對掌握基本功,形成正確的擊球動作很有幫助。我市乒壇有「常年霸主」之稱的羅毅就是用這膠皮的球拍稱霸20多年了。
3、生膠
這是比較容易與"正膠"混淆的一種,也是膠皮顆粒向外、顆粒較短,但顆粒直徑大於顆粒高度。一般生膠膠皮的含膠量較高,彈性好。主要特點是擊球下沉、摩擦力小、主動製造旋轉能力弱。一般橫拍選手反手採用生膠用來快撥、擺短和彈擊與正手反膠的擊球效果反差很大,易使對手對不上點,從而增加失誤。我市桌球愛好這種也有一些選手偶爾使用此類膠皮。
4、長膠
也是膠皮顆粒向外、與正膠和生膠的區別就是顆粒較長,顆粒直徑小於顆粒高度。長膠膠皮摩擦力弱,幾乎不能主動製造旋轉。回擊來球時基本上會保留桌球原來的旋轉,產生反常旋轉。即對方擊來的下旋球經長膠回擊後變成上旋,對方擊來的上旋球經長膠回擊變成下旋球。如果對長膠不熟悉的選手與長膠選手打比賽,會輸得莫名其妙。當年鄧亞萍就是用長膠和變化莫測的手腕動作,把對手打得雲裡霧裡。我市也有很多選手,特別是積分為1800-1950的選手採用這種球拍。這種膠皮的球拍也得到了很多大年齡選手的喜愛,由於使用長膠後很少發力進攻,減少了體力消耗。用長膠膠皮打球對方失誤雖然多,但是自己也不易控制。中國乒協已經禁止兒童使 用長膠。建議初學者不要使用。
5、防弧膠皮
這是反膠球拍的衍生型,很容易與反膠球拍混淆。膠皮也是顆粒向內,但表面摩擦力小。防弧膠皮是專門對付弧圈球的膠皮。這種防弧膠皮表面光滑幾乎無粘性,擊球與長膠有些類似,不能主動製造旋轉。回擊時會保留原來的旋轉。而且擊出的球運行速度較慢、弧線較短,落臺後下沉,另對手很難連續進攻,是對付弧圈球一種比較有效的手段。我市選手中也有一些反膠選手使用此類膠皮。
除上述5種膠皮外,業餘比賽中還常常碰到一種特殊的膠皮,看起來像反膠膠皮,問使用者,也說是反膠,但特性與反膠有很大區別。這是反膠膠皮在不保養的狀態下,使用5年甚至10年後的狀態,其特性為反膠+正膠+防弧膠的混合體。凡哥把這類膠皮稱作為「老化皮」。因為膠皮老化程度在整個拍面不均勻,老化慢的部分保留反膠特性,老化快的部分變成了正膠特性,其餘部分則有防弧膠皮的特性,擊球後往往會令對方不知所措。正規比賽中是不允許使用這類膠皮,但業餘比賽還是比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