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記筆記,就不能不提筆記大師託馬斯·愛迪生
縱觀整個美國發明史,愛迪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發明大王。他一生發明無數,其中1,093項發明和專利至今仍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包括發電機、電筆(從而催生了油印機和電針紋身)、燃料電池、蓄電池和發報機等等。
而在他的發明過程中,伴隨始終的就是筆記,愛迪生把所有的發明細節都記錄了下來,他用筆記來管理自己的實驗室。
愛迪生的筆記數量眾多,是一位多產的筆記大師,他一生寫下了約 500 萬頁筆記,這些筆記中還包括跟他的公司和業務相關的信息,比如信件、法律文書、備忘錄等,這些筆記詳細的記錄了他的海量發明,以及財務狀況和專利的法律細節。
有一個團隊,在過去的三十年裡細緻的研究了愛迪生的筆記本,如果說愛迪生是筆記專家,那麼他們就是研究愛迪生筆記的專家了。
我們採訪了Paul Israel,他是託馬斯·愛迪生筆記研究項目組的負責人和總編,該項目位於新澤西州新不倫瑞克的羅格斯大學。
跟我講講你們這個項目都在研究什麼吧?
我們已經同位於託馬斯·愛迪生國際歷史公園檔案館的國家公園管理局(NPS)達成協議,這一項目會在羅格斯大學進行。我們現在做的就是詳細整理這500萬頁文件,對其進行編輯、研究和轉錄,幫我們弄明白愛迪生都在研究什麼、他的業務又包括什麼,同時其他學者和大眾也能更方便地接觸這些資料。
這一項目在羅格斯大學已經進行了三十年。我們開始的時候以為只有150萬頁,但到現在預估已有500萬頁,我們還了解到,仍有約 3 萬頁散落在其他資料館和私人收藏館。我們已經往線上上傳了三大本愛迪生的家庭文件和信件。其中包含了很多信息。我們提供的都是一手信息,並會不時回過頭來核對原始筆記和文件,以確保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準確無誤的。
在羅格斯大學,我們有五位全職的編輯審校這些文件,以確保它們的準確性,讓人們通過它們,來理解創新以及科技和商業的歷史。
在研究這些文獻的時候,你從愛迪生的高效生產力中學到了什麼?
這些材料之所以龐雜是因為愛迪生有許多個實驗室和商業公司。愛迪生最後20年間的文檔大多與1911年公司合併有關。他把所有的公司都合併在一起,這無疑會催生更多的文書。
我們首先把19世紀80年代這些資料中最重要的文件都放進一個微縮膠捲中,之後對其進行掃描並上傳到網上。迄今為止我們已經處理完該檔案館中19世紀的所有材料,在未來的十年,我們會加入20世紀的一些重要文件。此外,我們正在掃描從其他資料室和私人收藏的成千上萬份文件,這部分工作也快要完成了。
19世紀是愛迪生創造發明的巔峰,我們選出了一些文檔轉錄並添加注釋出版。到了20世紀,愛迪生的很多發明仍然十分重要,但彼時他年歲已高,他的身份更像是一個時代文化的象徵。
你認為我們現在記筆記的方式是學習愛迪生的筆記法嗎?
我認為有些是,但並不直接。的確有一些人可以從自己記筆記的習慣中找到和愛迪生的相似之處。
在我看來,無論愛迪生何時開始一個新的項目,他最看重的一點就是經濟,他對科技發展的認知最核心的就是這一點。他會想到市場、用戶成本、生產成本以及製造的難易程度。經濟因素總是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愛迪生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整個發明階段僅僅是發明的開始,而不是發明的終結。一旦科技進入市場,那麼研發就會變成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不斷解決出現的問題,並不斷改善,使得產品的操作更加優化,更易於使用並且降低成本。當商業引入科技之後,科技就變成一個持續創新的階段。從一個發明靈感的產生,到在實驗室中發明出來放進商店,這一漫長的過程對愛迪生來說,僅僅是發明的開始。
還有其他生產力跟愛迪生一樣高的發明家嗎?
我不認為還有其他人會比愛迪生更具生產力,比如他的幾項主要發明,鮮有人能達到他的影響力。在他的發明過程中,比同期的競爭者有更多的優勢。從愛迪生全盛期起,沒有一個人甚至沒有一個公司,能有像他那樣持續的創造力,他已經成為了行業的標杆。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史蒂夫·賈伯斯可與之媲美,賈伯斯在某些領域是相當成功的:個人電腦、iPod 和 iPhone,以及後來的 iPad。在改變市場方面,他同樣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愛迪生是如何整理筆記的呢?
愛迪生是這樣整理實驗室記錄的:在早期出於申請專利的目的,他需要完整地記錄他正在做的工作。他使用一些標準尺寸的筆記本來記錄,這些本子每本285頁左右。
最初,只記錄工作相關的內容。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可以隨手拿起一本然後在裡邊寫寫畫畫。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三到四本記錄的都是同一個實驗。我們對此很不解,儘管這些信息對愛迪生而言並不算多,但在維護版權的時候,這種方式就略顯混亂。還有一些筆記本是關鍵詞索引表,他們將寫進筆記本的內容編成索引表。隨後在19世紀90年代,當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西屋公司成為美國兩大主導電力公司的時候,他們達成許可協議,打算攜手打敗那些想與之抗衡的小公司。他們還成立了一個專利控制委員會,並使用了愛迪生的筆記本,在這些筆記本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用來索引的小紙條。
記錄材料是很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愛迪生從1880年起就在自己的辦公室僱用了一個員工來記錄實驗室的工作日常,當時許多研究人員都在進行電子系統研發方面的工作,這項工作細分給了每一個人。這個工作日誌還對不同筆記本以及某些記錄了信息的材料進行了引用。隨後,愛迪生讓其他研究人員也來記錄筆記。這是記錄研究過程的一個好方法。
愛迪生還會用小型的口袋筆記本,尤其在他事業的後期,他常常用來記錄實驗室數據和工作情況,以及業務方面的情況。
愛迪生是用什麼體系來檢索自己的筆記內容呢?
這是個好問題。這些信息是如何檢索的呢?我們發現在這些筆記本中,有時會記錄下試圖檢索特定信息的痕跡。通常是在專利爭奪戰,愛迪生需要尋找筆記本中的重要信息的時候。我認為,愛迪生能記住每天實驗室裡發生的情況,因此他能很好地追蹤工作的進程。
愛迪生是待辦事項清單的鼻祖嗎?
這一點我們並不清楚。不過我知道的是,他確實會列待辦事項清單。當他在紐瓦克成立第一個實驗室的時候,他和他的助理們都會使用待辦事項清單。當他在西奧蘭治開實驗室的時候也是這麼做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鼻祖,但是我們會經常發現他各式各樣的清單。
這是最有名的一張:
這份清單共有四頁,這是其中第一頁。這一頁記錄了愛迪生在西奧蘭治實驗室時正在進行的項目和即將進行的項目。
他很認真地記錄了所有實驗項目 。在西奧蘭治的每一個項目加上了編號。在他的所有實驗室裡,你都可以發現帳目記錄和實驗記錄。他記錄了很多東西。他會管理成本,並找出那些耗費較高的項目。
他是如何利用生產力來進行創新的?
愛迪生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他能組織很多人進行同一個項目。他能同時進行多個不同項目。這也使得他在電氣照明方面比其他競爭者更勝一籌。同樣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什麼事情可以順利進行,什麼不能順利進行。這需要思考整個過程,系統化你正在做的事情,想辦法加以改善,並從你沒做過的事情中汲取經驗。這可以通過回顧曾經的筆記記錄來實現,每回顧一次你就會刷新對這一過程的理解。
你個人是如何使用印象筆記的?
我是那種如果不記下來就不會去行動的人。或者不記下來就會一直拖延的人。我會記下我要做的事情,瀏覽網頁的時候我會剪藏下來。有些人喜歡添加標籤,但是之後你很難再找到它們。而且,你想記下的也並不是這個網址,而是網頁中的內容。所以我只需要記下那些我之後可能會用到的東西。
我並不光是在寫東西的時候記筆記,其它讀到或正在研究的東西我也會記筆記,有一些是將來的項目可能會用到的,還有一些其他的私人用途。
如果愛迪生也生活在技術發達的現代,並且可以使用移動端記筆記,他會怎樣看待現在的筆記?
如果要我說的話,愛迪生一定會驚訝於人們竟然可以用筆記來交流互動。年長的人大多喜歡用紙來記筆記,年輕人更喜歡用iPad。我認為他如果想走在科技的前沿的話,一定會用平板電腦或者iPad,安裝一些跨平臺的筆記應用,一邊記筆記,一邊加標籤,這樣以後檢索起來非常方便。我想他一定會非常喜歡這種筆記方式,還可以隨時隨地查看筆記。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些信息轉換成數字模式後會變得更加方便,比如我們可以在屏幕上同時並排瀏覽這些筆記。
愛迪生給矽谷留下了什麼遺產?
我認為從根本上講,愛迪生的遺產就是他搞清楚了如何把發明過渡到研發,並把它變成一種革新,這一改變不僅發生在實驗室和商店,還影響了市場。我想我們現在做的很多事,都是對愛迪生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所做之事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