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新型冠狀病毒把我們所有人都困在了家裡,同時也讓我們見識到了病毒的厲害。我們對病毒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病毒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它是由保護性外殼包裹的一段DNA或RNA。它們藉由感染的機制,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但是卻無法獨立的生長和複製。
大家還記得2002年到2003年範圍爆發的非典型肺炎嗎?它也屬於病毒。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既不是新型冠狀病毒,也不是SARS病毒,而是一種更加可怕的,可以稱之為病毒之王,只要感染上基本就會被判定為死亡的病毒——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
伊波拉病毒的可怕程度:
伊波拉病毒也稱作伊波拉病毒,當年的SARS病毒已經非常可怕了,致死率達到11%。而伊波拉病毒的致死率,竟然高達90%,只要感染上基本上就沒有存活的可能了。
艾布拉病毒在進入人體之後,首先攻擊的就是免疫系統。然後操縱著免疫系統,控制其生產更多的病毒並將這些病毒運輸到身體各處。感染後的主要表現首先是高燒、頭痛、咽喉疼、虛弱和肌肉疼痛,症狀與病毒性感冒很相似。緊接著就會出現皮下出血和內出血,壞死的血液傳遍全身,整個身體像融化一樣腐爛,一般病人在24小時之內就會死亡。
伊波拉病毒的起源:
伊波拉病毒由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體,第一例伊波拉病毒的傳染者已經無從考證,法國的科學家在疫情的傳播區捕捉了上千種動物對這些動物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在29種蝙蝠體內都發現了艾博拉病毒的痕跡,所以一般人們認為果蝠是伊波拉病毒的宿主,極有可能是當地的人們誤食了帶有病毒的果蝠,導致了病毒的感染。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舊稱薩伊)的伊波拉河地區存在首先發現了伊波拉病毒的存在,伊波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1976年,伊波拉病毒悄無聲息地出現了,高燒、體外出血、體內出血,最終整個人像融化了一樣,第一個患病的人就在這種痛苦中死去。人們還沒從失去親人的痛苦中出來,緊接著他們發現,只要是當初接觸過患者的人也都出現了同樣的症狀,驚恐、無助、痛苦籠罩著這群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人們。
由於當時的科技不發達,沒有相對應的疫苗,人們對這種病毒的危害也是知之甚少。就這樣,伊波拉河附近的55個村莊的村民,在這種病毒的瘋狂虐殺之下,沒有幾個人能夠活下來,恐懼也像病毒一樣蔓延開來。
病毒行蹤不定:
伊波拉病毒就像是一個心情陰晴不定的孩子,在屠戮完村民之後,伊波拉消失了,剩下的人們原以為逃過了一劫。可誰知三年之後,1979年伊波拉又重新席捲了蘇丹,他的出現就像第一次一樣突然,一時之間屍橫遍野。隨後,伊波拉病毒就銷聲匿跡了15年。
就在人們快要忘卻他的時候,1995年1月起在薩伊及1996年2月起在加彭再次暴發流行,2001到2003年加彭及剛果暴發伊波拉出血熱。
經過幾次艾布拉病毒大規模的爆發,專家們研究發現:艾博拉病毒分為好幾個亞型,有的會危及人類的生命,而有一些是只作用於猴子和猩猩這類靈長類動物的,並不會危及人類自身。
伊波拉病毒的分類:
伊波拉病毒並不像我們以為的只有一種類型,已確定伊波拉病毒分4個亞型。即伊波拉-薩伊型(EBO-Zaire)、伊波拉-蘇丹型(EBO-Sudan)、伊波拉-萊斯頓型(EBO-R)和伊波拉-象牙海岸型(EBO-CI)。
不同亞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和EBO-S對人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對人類不致病,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對人類有明顯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對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伊波拉病毒沒有在中國境內出現,因為中國並沒有攜帶病毒的果蝠的分布,但是,隨著國際之間交流的繁榮,通過攜帶病毒或者通過病人傳入我國的可能還是有的,所以還是要感謝我國如此強大的國防,保護著我們民眾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