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比「天問一號」更激動人心的是背後的「青春...

2020-12-17 太陽鳥時評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成績背後,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矢志不渝的執著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團隊並肩攜手的頑強奮戰。在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青年人是重要參與者。一批「80後」「90後」投身其中,懷凌雲志、做務實事,在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7月24日光明日報)

天文一號發射成功,讓國人自豪,讓世界驚喜,不過,筆者認為,最激動人心的還是「天文一號」背後悄然唱響的「青春之歌」。

個人奮鬥融入國家驕傲的青春之歌,點亮時代。他們說,我們用四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完成了人生中最驕傲的一段歷程。我不知道自己今後還會遇到什麼樣的任務,但這段火星探測之旅絕對會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習近平總書記說,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個人奮鬥能融入國家的驕傲,是我最大的幸福。樸實的話語,清新的青春幸福之歌,給人啟迪,點亮時代。個人的奮鬥融入國家的驕傲,不僅應該是青春之歌,應該是所有公民之歌。當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奮鬥融入到讓國家驕傲的事業中的時候,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就是我們人生最大的價值。這樣的「青春之歌」點亮時代,值得我們所有炎黃子孫放聲歌唱。

奮力奔跑必勝的青春之歌,激蕩中國。在發射場有一條標語「強者,都是含著淚奔跑的人」, 這是連續24小時的試驗,毅然頂上來的最好寫照。測試主任設計師說:「這一聲『探測器好』,一定要喊出必勝的決心!」,於是,每天除了在宿舍練習這個口號,還會來到海邊,對著大海高聲練習。這就是我們航天青年的青春之歌,這裡的青春之歌,有堅強的淚水,有堅持的辛苦,有奮力的追求,有必勝的信念,激蕩在中華大地,讓人震動,激蕩起我們幹事業的雄心壯志。

燃燒青春奉獻事業的青春之歌,引領青年。出差、開會、做試驗變成了家常便飯,回家反而成了出差,常常一天十多個小時奔波在路上。未來的路很長,我們必須迎難而上。燃燒青春、築夢火星、奉獻航天,是我們這代年輕人的使命。燃燒青春是為了奉獻為祖國,為人民的一項偉大事業。這樣的燃燒,熠熠生輝;這樣的奉獻,光彩奪目。這樣的青春之歌,彰顯了時代青年的風採,樹立了時代青年的標杆,必然引領中國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昂首闊步。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包括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三部分,目標為一次發射實現「繞著巡」三個探測任務,這在國際上尚屬首例。成功發射,只是天問之旅「萬裡長徵第一步」,接下來,天問一號還要經過7個月左右的飛行,才能抵達火星。前景讓人激動,徵程需要奮鬥。我們充滿自信,我們滿懷豪情,因為我們的青春之歌很嘹亮,有力量,必然響徹太空,必然戰無不勝。

疫情防控鬥爭中的「青春之歌」,讓人感動;防汛鬥爭中的「青春之歌」,讓人激動;「天問一號」的「青春之歌」讓人震動。這樣的中國「青春之歌」讓人崇敬!青年興,國家強,讓我們一起與青年高唱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作者:殷建光)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金牌銷售」背後,是對扶貧的用心與堅定
    的確,正如鐵路部門追求的讓旅客出行體驗更美好的目標一樣,高品質的服務貴在周到,而一切的周到都藏於細微。通過自己與班組的積極籌劃,對扶貧商品的認真研究,把旅客信息反饋收集梳理,以及與廠家的有效溝通,將飛馳的列車為平臺,這些扶貧商品已然變成連接多方的紐帶,在提升銷貨量的同時,也打響了貴州扶貧產品的知名度,助力了「黔貨出山」。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推動「馬上就辦」回歸本位
    推動信息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在基層的運用,幫助基層工作事務更快、更透明、更高效運轉。二要改變基層問責泛化問題。在當前脫貧攻堅收官之際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階段,基層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搞問責排名,只能讓幹部縮手縮腳、疲於應付。因此,針對具體問題要區別對待,形成容錯機制。比如,在幹事創業中發生的探索性失誤,可以免責或者從輕處理,讓更多幹部放下包袱、甩開膀子幹事創業。三要規範基層考核機制。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新型城鎮化建設給美好生活添動力
    數字提升的背後,是更多人夢想重新揚帆起航的開始。公共服務不斷提速,精準對接人們幸福感。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一步加速,也加快了公共服務的完善,讓人們不僅能夠留在城市裡,更能夠收穫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在浙江嘉善縣大雲鎮,村民張金觀只需坐到衛生院「雲診室」裡,就有全國18萬醫生可供問診。在江蘇崑山澱山湖鎮雙護村,過去村口的省際「斷頭路」變成了對接上海青浦區崧澤大道的寬闊大路,車輛川流不息。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平安中國建設,是提升「中國自信」的有力支撐
    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社會安全環境的需要、社會穩定發展的需要以及更舒適更休閒的生活需要等等。無疑,改革開放以來,經過系列的艱苦奮鬥,使得我國的經濟有了大跨越性的發展。今年已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經濟積累方面也有了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即將邁入小康社會的中國人民,生理需求上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滿足感。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致敬人民英雄,爭做新時代民族脊梁
    年輕幹部更要「低下身子」,紮根基層,要把基層一線作為年輕幹部成長成才的「磨刀石」,要在和群眾打交道的過程中,始終不能忘記「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宗旨,與人們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同喝一壺茶,同商一件事,加強與群眾之間的聯繫,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用我們真心的服務贏得民心;要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始終做好人民群眾的「勤務員」,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我們服務是否到位的「試金石」,想群眾所想、憂群眾之憂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在基層治理中將黨建一沉到底
    ( 騰揚陽)原標題: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在基層治理中將黨建一沉到底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讓更多非高學歷的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長期以來,人們對高學歷與高技能哪個更重要的爭議從未間斷,人社部近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對這一爭議給出了明確答案,其強調進一步破除"四唯"傾向,淡化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審的學歷要求,具備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的技能人才,均可參加職稱評審,不將學歷、論文、外語、計算機等作為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把好「三關」,讓「消費扶貧」行穩致遠
    謀定而後動,不打無準備之仗,翻山越嶺之時,更需用勁邁前。消費扶貧因極具優勢所以「備受青睞」,黨員幹部要以非常之力、非常之策、非常之功把消費扶貧做到底、做到位、做到家,用活這把「金鑰匙」,開啟「脫貧致富門」。(淦宇)原標題: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把好「三關」,讓「消費扶貧」行穩致遠
  • 太陽鳥時評:不一樣的春運 一樣堅守的逆行者
    太陽鳥時評:不一樣的春運 一樣堅守的逆行者 2020-01-27 18:17:39 參與互動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不一樣的春運
  • 太陽鳥時評: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
    太陽鳥時評: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 2020-04-20 20:21:07 參與互動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
  • 【地評線】中安時評:九天攬月凱旋歸,續寫航天新傳奇
    【地評線】中安時評:九天攬月凱旋歸,續寫航天新傳奇中安在線  作者:徐向東  2020-12-17 嫦娥五號任務反映航天技術攻關和創新的努力
  • 新華時評:從「東方紅一號」開始……
    原標題:新華時評:從「東方紅一號」開始…… 50年前的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開啟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為這一開創性工程奉獻出青春和力量的功勳人員始終被銘記。他們創造了令全國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 「天問一號」發射背後的湖北航天人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華社發)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婧 通訊員 何玲 實習生 陳迪7月23日,長徵五號拔地而起,託舉著「天問一號」,直奔寰宇。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地評線】燕鳴時評:眾志成城,一心戰「疫」
    【地評線】燕鳴時評:眾志成城,一心戰「疫」千龍網  作者:  2020-02-07 防控疫情是一場阻擊戰,也是一場全民行動,每個人都應該自覺投入其中
  • 13年前寄人籬下,也曾敗給印度,如今看「天問一號」的復興之路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8月2日7時0分,「天問一號」完成了首次在地球通往火星的軌道的第一次中途修正,離火星越來越近。
  • 天問一號正以每秒17.4公裡的對地速度飛向火星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給出的信息,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飛行...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給出的信息,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飛行狀態良好。1億公裡相當於2499個地球赤道長度。
  • 【地評線】東方時評丨青年的姿態決定未來與希望
    【地評線】東方時評丨青年的姿態決定未來與希望 編輯:劉佳旎    來源:東方網    2020-05-03 16:19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科普來了
    據人民日報,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在分享了「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視頻集錦後,張榮橋以「一條簡訊和一個電話」「記者的一句問候」「指揮員的一句感嘆」「登機前的一個報告」四個故事為引,分享了中國火星探測的發展歷程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