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曦科創板掘金:雲從科技核心技術營收佔比不足50% 盈利無期

2020-12-15 和訊科技

  12月3日,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作為「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成員,雲從科技此次遞表,給「AI第一股」花落誰家增添了更多想像空間。但事實上,相較於同行而言,較低的毛利率空間、遙遙無期的盈利時間表,雲從科技流血上市背後到底還有多少待解難題?


  報告期內巨虧23億 綜合毛利率遠低於同行


  雲從科技流血上市背後始終繞不過持續虧損的難題。招股書顯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營收達0.65億元、4.84億元、8.07億元、2.20億元;相對應的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達1.06億元、2.00億元、17.08億元、2.86億元,報告期內累計虧損達23億元。

  但云從科技的錢的確是花在了刀刃上,招股書顯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0.59億元、1.48億元、4.54億元和2.47億元,佔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2.06%、30.61%、56.25%和 112.00%。只不過,持續的研發投入是否會拖垮自身,成為外界猜疑的原因之一。

  招股書中,雲從科技顯示出對盈利遙遙無期的擔憂,雲從科技表示,「由於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內存在無法盈利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雲從科技綜合毛利率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招股書顯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綜合毛利率達,36.79%、21.70%、40.89%、53.35%,而同行業綜合平均毛利率達69.28%、68.72%、63.47%、66.61%。


  其中,雲從科技對政府補助金較為依賴。招股書顯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政府補貼達368.61萬、2828.66萬、5616.72萬、828.66萬。

  此外,雲從科技還面臨客戶和供應商集中的問題。2017至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合計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59.77%、62.26%、51.83%和 31.23%;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合計佔當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9.24%、66.65%、37.36%和 29.04%。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客戶財務出現問題亦或是供貨渠道不穩定都會對雲從科技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估值「不及格」 核心技術營收佔比未過半

  目前「AI四小龍」都在搶奪「AI第一股」稱號,只不過這條道路似乎並不通暢。曠視科技、依圖雖已披露上市文件,但曠視的港股IPO一再被擱置,依圖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而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

  據統計,自2015年成立以來,雲從科技共進行10輪融資,融資總額超30億元。今年5月,雲從科技完成18億元C輪融資。融資上雖然步步緊逼,但云從科技的融資規模和估值在「AI四小龍」中卻並不突出。

  《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估值分別為500億元、300億元、200億元、140億元。 雲從科技的估值位列「AI四小龍」第三名。


  不可否認, 人工智慧未來「錢景」廣闊,以圖像語音、智能識別、知識問答、無人駕駛等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大踏步式提速,信息鴻溝正在被逐個突破。賽迪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達到1291.4億元,同比增速為30.8%。預計到 2022 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達到 2621.5 億元,增長率為 28.8%。


  今年11月5日,雲從科技創始人兼CEO周曦曾公開表示,雲從科技是技術立身的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還是技術——人機協同。但從招股書來看,報告期內,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營收佔比卻始終不及人工智慧解決方案。2017至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營收佔比為27.73%、6.41%、23.48%、46.61%,人機智能解決方案營收佔比,72.27%、93.59%、76.52、53.39%,前者低於後者44.54%、87.18%、53.04%、6.78%。

  綜合來看,雲從科技核心技術營收佔比未過半,其核心技術的競爭力以及產品落地「造血」能力更是始終受到外界質疑。隨著傳統巨頭自研組建團隊湧入AI賽道,當部分賽道面臨封閉期在即,未來留給雲從科技的時間並不充裕,周曦不僅要在研發上提速,更應該有現金儲備,上市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責任編輯:鄭希 )

相關焦點

  • 雲從科技科創板上市獲受理,業績曝光,實控人周曦為80後四川人
    擬發1.12億新股募資37.5億元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獲悉, 雲從科技營收呈現快速增長,但尚未實現盈利,今年上半年虧損2.86億元,也是設置了特別表決權的企業,為科創板第5家同股不同權「考生」,實際控制人為80後博士周曦,系四川內江人。
  • 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半年虧3億 創始人周曦持股為24%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雷建平來源:雷帝觸網(ID:touchweb)雲從科技今日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準備募資37.5億元。雲從創始人周曦說,雲從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是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基於全鏈的核心技術閉環,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智能交互體驗;同時在系統之上,雲從將行業知識模塊化,形成相應的應用,讓使用者可以在實踐中快速掌握。
  •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加速上市 已有7家登陸科創板
    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有澤璟製藥、君實生物、康希諾、前沿生物、神州細胞、艾力斯、百奧泰等7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此前,美股納斯達克市場是中國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最主要的上市通道。科創板的第五套上市標準的特點是放棄了營業收入、利潤與現金流的硬性要求,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 雲從科技的正反面
    到2021年,AI獨角獸公司雲從科技就6歲了。對於這家「獨角獸」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微妙的節點。近日,繼寒武紀、雲知聲之後,科創板又迎來這一位人工智慧領域的「報考生」。第一代網際網路人才和「科學家」合力雲從科技的核心創業團隊均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也是其被視為「AI國家隊」的主要原因。其中,創始人周曦,80後的AI大牛,受教於中科大,創業前是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專家。核心技術團隊中,也多是中科大、中科院系統出身的專家。
  • 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資本持幣觀望,平臺型公司需要更多耐力
    繼曠視科技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之後,11月4日,依圖科技的IPO申請正式在科創版受理;同為AI獨角獸的商湯科技也屢次被媒體報導,正考慮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雲從科技,也已於今年8月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中信建投擔任輔導機構。作為四家企業中較為低調的一家,雲從科技一直帶著「低調務實」「全內資」的標籤。
  • AI公司雲從科技叩響科創板大門 擬募資37.5億元
    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AI頭部企業中成立時間最晚的一家,雖然成立時間短,但據《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雲從科技近三年的營收複合增長率達到253.70%,超過同樣正在衝擊科創板AI公司依圖科技(最近3年營收複合複合增長率為222.97%)和雲知聲(最近三年營收複合增速為89.37%)。
  • ...尚未盈利便謀求上市,AI「獨角獸」雲從科技業務快速擴張但存...
    公司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的要求,並結合企業自身規模、經營情況、盈利情況等因素綜合考量,選擇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二十四條第二款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
  • 科創板日報: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尚處虧損狀態
    43隻科創板股票躋身百元股陣營  統計顯示,科創板股今日上漲的有91隻,下跌的有107隻,以收盤價為基準測算,科創板平均股價為51.76元,其中,收盤價超過100元的有43隻,股價在50元至100元之間的有59隻,股價在30元至50元的有57隻。
  • AI獨角獸雲從科技欲虧損上市
    李華清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 雲從衝刺科創板IPO,3年營收15.77億淨虧23億,中科大校友創辦
    原創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楊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那一個,現在也要IPO上市衝刺科創板了。沒錯,雲從科技。
  • 雲從科技提交招股書 創立5年營收8億 融資額或達37.5億元
    雲從科技就是其中之一。1、科創板有望迎來人工智慧賽道業績第一的上市公司12月3日,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成為科創板又一家公開招股的AI公司,也是目前為止科創板業績最好的AI公司。募集資金所得淨額將全部圍繞其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展開,以持續提升人工智慧方面的技術實力及產品能力,具體包括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雲從科技於2020年8月18日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中信建投擔任輔導機構。此次公開披露招股書意味著雲從科技在經歷短短3個多月的輔導期後,已經準備好面對二級市場的考驗。
  • 雲從科技招股書:上半年營收2.2億元,擬募資37.5億元
    12月3日,國內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成為科創板又一家公開招股的AI公司。 雲從科技的核心創業團隊均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在業內有「AI國家隊」之稱。
  • AI獨角獸成立僅5年 雲從科技IPO是突圍還是涅槃?
    12月初,AI明星企業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也在科創板正式提交了IPO招股書。不出意料的是,招股書披露後,雲從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研發投入,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從2019年曠視嘗試赴港IPO、今年12月雲天勵飛科創板IPO獲受理,到如今雲從科技招股書披露,敏感的大眾似乎早已留下「AI公司都是吞金獸」的印象。
  • 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 擬募資37.5億元加碼人工智慧業務
    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的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雲從科技」)日前對外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公司擬募資不超過37.5億元,募集資金所得淨額將全部圍繞其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展開。   近年來,AI「獨角獸」掀起上市潮,此前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均披露了上市文件。
  • 電商SaaS企業「光雲科技」今日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4.33億元
    36氪獲悉,電商SaaS公司光雲科技今日科創板上市,股票代碼688365,發行價10.8元/股,本次募集資金總額約為4.33億元。光雲科技於2009年在杭州成立,其核心業務是基於阿里等電商平臺為商家提供SaaS產品和增值服務,幫助實現精細化運營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 衝刺上市的雲從科技在布希麼局?
    雲從科技是做什麼的?答:「一家提供高效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 日前,AI 獨角獸雲從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在招股書中,重點提到的 「人機協同作業系統」 刷新了外界固有認知。
  •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擬募資37.5...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人工智慧行業尚處於早期階段,研發難度高,業內企業也需要高研發投入以建立技術上的競爭壁壘。作為業內頭部企業,最近三年雲從科技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為48.8%。雲從科技將自身的業務分為兩大板塊,一是人機協同作業系統,二是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 雲從科技獲受理 科創板迎來第五名同股不同權「考生」
    摘要 【雲從科技獲受理 科創板迎來第五名同股不同權「考生」】科創板連續兩日迎來同股不同權「考生」。繼匯宇製藥2日獲得「準考證」之後,人工智慧「獨角獸」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雲從科技」)也正式獲受理。
  • 代表科創板核心資產 科創50指數獲機構關注
    今年以來,作為科技股投資新陣地,科創板受到市場持續、高度的關注,近期推出的首個科創板指數——科創50指數也引發新一輪熱議。8月11日,不少機構表示,看好科創板長期發展前景,並認為科創50指數作為科創板核心資產的代表,將成為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的指數化投資標的。
  • 硬核科技來了!人工智慧「獨角獸」雲從科技衝擊科創板
    近日,「AI四小龍」之一雲從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經獲上交所受理,不久的將來,A股資本市場將迎來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硬科技「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