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我們為大家盤點了《中國新說唱》四年來的各位回鍋肉選手,沒看的小夥伴可以點擊連結查看《中國新說唱》回鍋肉大全。側重於介紹他們的回鍋經歷和名次,對於回鍋現象本身和對此的看法,我們則選擇了一筆帶過,因為這會是我們今天文章的重點。上一篇文章的結尾,我們放出了回鍋肉的完整名單,這份名單標註了選手參加的屆次和取得的成績,為我們進行相關的數據分析提供了可能。因此,今天的文章將會做到「有理有據」,用精準的數據為我們的論點背書。再次說明一下,我們的「回鍋肉」原則上的標準是:Ta要在參加的每一年都至少拿到金項鍊,個別極有影響力的選手除外。因此,那些在海選階段「屢戰屢敗」的rapper將不會出現在我們的名單裡。為了保持嚴謹,我們將73位選手中的3位未能通過海選的例外(Al Rocco、王浩軒和Giao哥)給剔除掉了,以70位作為歷屆回鍋肉的總數量。
第一個問題:節目辦了四年,按理說從第二年開始每年就會有回鍋肉出現,為什麼之前兩年感受不深,今年卻從海選開始就要強調回鍋肉這個概念?答案是:其實2018年和2019年節目也拿回鍋肉說事了,但畢竟只是少數。而今年的回鍋肉,多到了一種恐怖的程度。數據說話:2018年《中國新說唱》共有4位回鍋肉(小青龍、法老、辛巴、Cola),海選晉級選手是72位,「回鍋肉」的佔比是5%。5%的含量,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上述四位中,只有Cola沒有出現在正片,他們之中的最好成績是1v1淘汰。反而是2017年沒過海選的Al Rocco成了回鍋肉代表,到戰隊4進3才淘汰。
2019年《中國新說唱》共有19位回鍋肉(10位來自2018年,9位來自2017年),海選晉級選手是127位,「回鍋肉」的佔比是15%。15%,已經是一個不會被忽視的比例了——尤其在其中不乏人氣選手的情況下。其中,進入戰隊的回鍋肉共有6位(蜜妞、OBi這2位止步於18進16),進入14進8獲得Solo表演機會的共有4位(王大痣、Cream D、黃旭、楊和蘇)。從這兩個指標來衡量,這屆比賽裡的回鍋肉的質量可以說是非常之高的。總人數20人的4支戰隊裡,他們6人佔到了30%的比例;而到了擁有更大曝光的全國14強,回鍋肉的比例依然接近30%,在觀感上就能引起觀眾的高度注意。不過,顯然大多數觀眾只知道黃旭和楊和蘇是回鍋肉,而很容易把之前沒有鏡頭的Cream D和王大痣認成新選手。
2018年,海選晉級選手的「回鍋肉含量」是5%,大家對回鍋肉沒什麼感覺;2019年,海選晉級選手的「回鍋肉含量」是15%,大家已經明顯感覺到回鍋肉在發揮影響力;而2020年,海選晉級選手的「回鍋肉含量」達到了30%,是去年的整整一倍。換句話說,平均大約每3個選手中,就有1位是回鍋肉。也就是說,我們平均下來每看兩組表演,就知道下一組是「熟面孔」。如此頻繁的「回憶殺」,怪不得節目組要從第一集就開始強調回鍋肉的概念了,這是提前打預防針啊。
第二個問題:既然今年的節目組著重強調了回鍋肉的概念,那他們真的有在刻意照顧回鍋肉們嗎?答案是:確實如此。之前我們已經提過,180位海選晉級選手中有53位都是回鍋肉,這個30%的佔比還不算恐怖的。恐怖的是,這53位回鍋肉在100s的殘酷淘汰後,還能剩下25人,首輪晉級率達到了令人驚嘆的47%。作為對照,剩下的127位今年的新選手首輪只晉級了19人,晉級率是15%,不到回鍋肉選手的三分之一。
你注意到一個有趣的巧合了嗎?去年海選晉級的回鍋肉正好是19人,去年海選晉級的所有選手也正好是127人,和上面這組數據如出一轍。難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更恐怖的一點是,本屆戰隊成員與無戰隊自由人的總數是44人,而這44人裡,有25人都是回鍋肉,回鍋肉含量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57%。換言之,在第一輪100s結束之後,你所看到的剩下的選手,有一半多都是曾經上過節目的老熟人。並且根據他們的實力來看,他們可能會走得比純新人更遠,這個57%的比例或許還將上升。
第三個問題:在今年,對待「生產日期」不同(即來自不同年份)的回鍋肉,節目組的包容程度是否也不一樣?答案是肯定的。在2017年和2020年都拿到鏈子的,共有12人次;在2018年和2020年都拿到鏈子的,共有15人次;而在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拿到晉級項鍊的回鍋肉,共有32人次,而參加本屆比賽的回鍋肉共有53人,回鍋通過率佔比分別是23%、28%和60%。具體到選手個人來說,節目組的戰略是對前兩屆選手「深挖洞」,對上一屆選手「廣積糧」。
「深挖洞」的意思是,對前兩屆回鍋選手裡的明星選手給予更多機會和曝光,例如萬妮達、李佳隆、小青龍等人,而不是選拔名氣較弱的楊舒涵、夫夫等人;「廣積糧」的意思是,對上一屆回鍋選手兼容並包,不管名氣或名次,只要來參加基本都有不小的機會,以人數為重。最後一個問題:前三年那些回鍋肉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嗎?我認為,回鍋選手肯定是要求進步的,他們中的很多人要求更多的「尊重」,「尊重」可以有很多理解,比如更高的名次或更多的鏡頭。由於本次新說唱,回鍋肉們的境遇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那麼我們就需要翻看2018年與2019年回鍋肉的表現。2018年與2019年一共產生了23名回鍋肉,具體名單見下方的表格。
在這23人中,名次提升的有10人;名次沒有變動的有5人;其餘8位的名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名次進步的回鍋肉,佔前三屆所有回鍋肉的比例是43%。再說鏡頭,它其實不完全與名次掛鈎,雖然可以給出一個具體數據,比如某人出現了多少幀,但實在太麻煩了。因此,我就憑個人感覺來列了:鏡頭多到發生質變的人只有王大痣、楊和蘇、蜜妞、黃旭和Cream D,勉強還能再算上何美延和孫旭。所以這個比例是30%,30%的「鏡頭增多率」。總結上面兩個指標,回鍋選手如果只是求「名次進步」,那麼概率還是不小的,因為有將近一半的人都取得了更好的名次;但如果要求「鏡頭增多」,那就不僅僅是要靠幸運女神眷顧了,必須還要有強勁的實力。像王大痣、楊和蘇、黃旭和Cream D,都是闖進了全國14強的好漢。當然,反過來說,如果你能有闖進全國14強的實力,就完全不用擔心鏡頭,因為solo賽是無論如何都要播出的。
最後,談談關於回鍋現象的一些看法。說唱歌手不應該在地下餓死,所以他們以參加節目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曝光,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畢竟,你不能要求每個rapper都像Ice Paper一樣,能寫出火遍大街小巷的《心如止水》(多說一句:魏然上過節目,Ice Paper沒上過)。但是這些想法都是從rapper本人的角度出發的,觀眾有選擇同情他們、支持他們的權利,自然也有討厭他們、抵制他們的權利。反覆在觀眾面前刷臉,對口碑的影響很可能是負面的,像蜜妞和小青龍,就已經讓觀眾們開始感到審美疲勞了。就我個人而言,我對那些有實力但是卻沒鏡頭展示,或者是經過一兩年時間沉澱,再次選擇證明自己的回鍋肉是非常期待的。反之,對那些已經走起來的,已經掙到了錢的,還年年都來,擠佔新人空間的回鍋肉,是比較厭煩的。
節目不禁止回鍋肉參賽,甚至很多時候還去主動聯繫一些熱門選手,讓他們回來比賽,這也說明了當今說唱圈大部分的知名rapper,除了不想來的以外,大部分已經都被愛奇藝收割了。而當選手星味兒不足的時候,自然需要一些此前吸足了節目粉的rapper再次歸來。但他的弊端也是相當明顯的,新人在節目裡的機會越來越小,去年的冠亞軍就都被回鍋肉選手楊和蘇與黃旭霸佔。我認為,如果節目還有下一季,真的應該認真考慮限制一下回鍋肉的數量。如果晉級兩次以上,就不要再來參賽了,我覺得這也相對公平。您都晉級了兩次,還沒證明自己,那就甭管自己實力多強,自己可能真的沒那個命了。
另外一些rapper也需要去反思:為什麼有的人上一次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了,你去個兩三次還不行呢?這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首先在於風格,並不是所有風格都適合參加節目。比如硬核這種風格,在節目裡註定是沒有什麼市場的,大量的改詞也會讓這種風格失去它原本的意義,所以可以看到昔日的硬核之王早就轉行當了B站up主,對說唱的興趣越發淡泊;或者就直接像核彈叔叔一樣,死都不去節目,堅持underground,也能保持硬核的純粹。
其次在於選手本身的性格或外型。有的人天生就吃這口飯,比如GAI和PG One,典型的和節目互相成就;有的人就不是太適合,比如王大痣只能打暖男牌、法老只能像個憨憨。綜藝節目要求選手敢於表現自己、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黃旭是最能詮釋這個變化的人,從第一季被嘲「感情牌」到第三季的大魔王,黃旭吃透了綜藝節目的需求。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音樂水平,沒有真功夫遲早是要露餡的。楊和蘇與黃旭兩人分別帶著《加冕》和《太陽與鐵》這兩張質量上佳的專輯,一路過關斬將拼到最後,就是最好的證明。GAI和艾熱兩人的曲庫之深,大家在節目上也都見識過了。音樂人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該拿作品說話。
屢屢在說唱節目上回鍋,也說明rapper們除了上節目之外,並沒有太好的變現方式。在今年之前,渠道的單一一直是說唱圈有識之士所憂心的問題。今年三檔節目齊開花,選手有了選擇的權利,但很難說回鍋現象會就此消失,因為已經有人在《說唱聽我的》中表達了回鍋的意願。所以,看待回鍋肉們,還是多一份理解、少一分嘲弄吧。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rapper和你我,實際上並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