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從他開始有自己的自主意識開始,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踐行自己的價值觀。
和一個朋友聊天,談到擇偶,朋友說,擇偶最重要的,就是判斷對方的價值觀,是否與自己有較高的契合度。
何為價值觀?
老司機不喜歡百度百科,也不喜歡背書,此處省略科學定義10000字。用下裡巴人的話,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內心認為: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什麼是次要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一旦人們建立了這種「重要-不重要」的價值觀,人們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遵從這種價值觀。
比如說,很多女生認為,一定要趁自己年輕漂亮的時候,好好享受生活,甚至藉此機會,趕緊找個靠山,或者撈一筆。
這就是她們的價值觀。
在這種價值觀的指揮下, 這些女孩子,就會特別在意自己的身材、容貌,甚至會花很多金錢和精力,在健身、打扮,甚至整容上。並且她們在交朋友的過程中,會極其刻意地尋找目標對象。
再比如說,一個體制內的人,如果他認為,當官,掌握權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在這種價值觀的指揮下,他會自然而然地按照體制內升官的規則,對領導溜須拍馬,無下限服從。
再比如說,有的人認為,權力和金錢都只是工具,不是最重要的東西,而身體和感情,是決定自己是否長久幸福的關鍵。
那麼,在這種價值觀指揮下,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在職場中保持從容和差不多的狀態,會把大多數的精力和時間,用來鍛鍊身體保持健康,用來經營自己的家庭和朋友,甚至會為了婚姻和家庭,心理和行為上,都會做出很大的妥協。
當然了,很多人會有一種錯覺,就是認為自己的價值觀,與自己的行為是不匹配的。
比如說,很多人都認為,我要成功,我要努力,這是我的價值觀。
但實際上,還是喜歡躺在沙發上刷手機。
其實,成功和努力,只是一種表面的,安慰性的偽價值觀,或者只能稱作為「目標」或flag。潛意識裡,性格決定的,真實的價值觀,是得過且過,享受當下,逃避困難。
所以,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被我們的內心的價值觀控制和左右的。而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得到我們價值觀中,認為重要的的東西。
這也是我們窮盡一生,在追求的,也是我們人生的「意義」所在。
但我們的價值觀是會發生變化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我們的價值觀,其實是來源於我們身邊的環境,是由我們生活的環境文化決定的。
環境文化就像父母的基因一樣,決定了我們的價值觀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