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植物學家發現了阿爾卑斯山脈的一個奇怪現象:最近100年來阿爾卑斯高山上的植物品種正在增加,許多山底牧場上開放的花已經開到了海拔2000米的高山雪帶上,而原先雪帶上的植物則超過雪帶向更高處攀登。植物學家通過研究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阿爾卑斯山地區的氣溫逐漸升高,這些適宜在低氣溫環境裡生長的植物為了尋找適宜的溫度不得不向更高的山上「攀登」。其實,許多植物自身都有對自然界靈敏的反應,並且不斷調整自身的生存狀態。如乾旱可讓植物的根深扎於泥土中;風力大的地區的植物長勢更牢固:生長快的植物材質鬆軟,生長慢的植物材質堅硬……植物的生命如此,人也一樣。
請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含義寫一篇作文,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詩歌除外,題目自擬,字數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
識時務者為俊傑,我們應該學會適應環境。當所處的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時,個人的觀念、處事方式等也應隨之變化。如果無法適應這一新的環境,且又沒有能力去改造它,那麼就只有調整自己的心態去適應它,否則就只能因為堅持所謂的個性和原則而被淘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能屈能伸的人,往往是意志堅強的人,是能成大事的人。
為了生存而一味順應環境,放棄自己的原則,磨滅自己的個性,也就是放棄了自己的獨立人格。一味順應環境的人,可能會成功,但將要忍受精神的折磨,而且還可能會成為壞環境的維護者;堅持自己的個性和原則的人,可能會失敗,但心中坦然,而且可能會成為好環境的創造者。都去順應環境,則環境難以改變,真理無法堅持,社會難以進步。(言之有理即可)
範文展示
1、《扉頁人生─超越逆境》
雨燕銜來初春,驕陽照亮盛夏,飛鴻馱走金秋,晨霞牽引寒冬。年年歲歲,逝者如斯。在人生旅途中,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超越。
海子的生命行走在冰涼的鐵軌上,然後嘎然而止;顧城的夢幻行走在沉寂的小路上,然後隨風而逝;秦始皇的威武行走在萬裡長城上,然後被孟姜女的眼淚擊潰……
人的一生總在行走,不停地行走,直至生命隨高山流水飄然而去。
可是就像音符地跳動一樣,人的一生並不總是直立的行走,生命也需要起伏,成長也需要跳動。
是的,成長中的跳動便是超越逆境。
超越,是一種愛,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一種無畏無限的愛。
生命無極限,所以生命需要超越。超越讓我們在一次次的夢想中感受失敗的苦澀;超越讓我們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品味勝利的喜悅;超越讓生命在行走中感受激情;超越讓生命在一步步路途中感受生活的樂趣。
在一次次的超越中,生命走向成熟;
在一次次的超越中,生命走向穩健;
在一次次的超越中,生命走向多姿多彩;
張海迪憑著堅強的毅力超越自我,在《生命的追問》中,她這樣描述超越:「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保爾柯察金用意志鑄就鋼鐵,他這樣詮釋超越:「我已把我的一切全部獻給了偉大的事業一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
哈佛女孩劉亦婷終於圓了多年的夢想,她用這樣的話來回贈超越:「哈佛是我的夢想,超越自我是無悔的選擇」。
而海子的生命,顧城的夢幻,秦始皇的威武只因在行走的最後沒有超越而煙消雲散。
哥倫布每天的航海日記上都有這樣的一句話:「我們繼續前行!」正是靠著超越的信念和勇氣,他在人類航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讓深邃的天空升起一輪明月,讓峻峭的山間拂過一縷清風,讓炙熱的沙漠出現一片綠蔭,讓我們共同超越,擁抱夢想的信念與執著。生命無限,願如飛的超越一生伴你。
人的一生不遇到島嶼和暗礁就難以激濺起美麗的浪花,而超越逆境方可書寫扉頁人生。
[簡評]
古人云:「文以氣為主」。王璇同學的這篇作文,如行雲流水,汪洋恣肆,一氣呵成,無斧鑿雕琢之感。內容豐富多彩,海子、顧城、秦始皇、張海迪、柯察金、劉亦婷等古今事例信手捻來,為己所用糅為一體;語言上多用修辭,句與句排比,段與段排比,使文章讀來極有氣勢。對偶、比喻的運用更顯示了作者靈活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總之,這是一篇考場作文中不可多得佳作。
2、《生存因苦難而美麗》
傳說中有一隻鳥,名叫火鳥。在它死後五百年可以重生,但是它必須經受住烈火的燃燒與洗禮,如此的生存真是令人涕流。
陶潛終於回歸自然了,但是他卻經歷了官場黑暗的折磨;李白終於不再摧眉折腰事權貴,但是他卻忍受流落他鄉的冷遇;蘇軾終於解放了,但他卻經歷了「烏臺詩案」的惡夢。
他們都是由失意走入了輝煌,但是他們求生存的經歷都是這般坎坷,這般無奈。於是成就於苦難中誕生,信心於坎坷中增長。
想到千斤巨石下的那顆小小的種子,它在重壓與黑暗中與死神殊死搏鬥,為的是在廣博的世界中尋求它生存的位置,於是千斤巨石被一株嫩綠的小草闖出一條道來,於石縫之間求生存,於是草兒更綠了,腰更挺了。
那麼人呢?僅僅因為我們是高級動物就可以高枕無憂地生存嗎?其實我們面臨的是更為殘酷的生存競爭,因此提高自身能力方能為自己的生存開創一片天地。
在乾旱的沙漠中生長著一些頑強的植物,駱駝刺,胡楊林。於是乾旱讓他們的根深扎於泥土之中,去吸收水分和氧分。殘酷的環境讓它們變得如此堅強和挺拔。
敬畏自然,我們反躬自問:人類是否也可以呢?縱觀華夏文明,文人志士不都是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嗎?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一幕幕歷史的畫卷將古人求生存之艱呈現於眼前,終於在經歷苦難之後獲得了鳳凰涅槃般地重生。
感慨於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行者無疆》。他用一個文人的眼光描述了中華文化幾千年來的沉澱。他用細膩而又尖銳的筆觸抒寫文化珍寶的生存歷程,將他們坎坷的生存狀況寓於優美而深沉的描寫之中。
在困苦不幸之中尋找生存的希望,在逆境折磨之中散發抗爭的光芒,在黃沙漫天的古道之中透出生存的價值。一個文化人的苦旅,一個開拓者的境界,給我們以火鳥重生的啟示。
在逆境中求生存,於是生命更加絢麗多彩,更加堅強不知屈服。
[簡評]
本文準確、深刻地把握了話題「人生哲學」的內涵;圍繞話題進行了豐富的聯想,充分展示了思維的張力;材料切合題意,敘述簡練;字裡行間洋溢著激情熱情,讚美了歷經苦難而美麗的生存形態。(蒙陰一中公丕合)
3、《生存哲學》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然而生存的方式卻有許多,翻開千年的歷史,尋找著曾經的偉人,猛然發現,生存是一種大智慧,一種哲學。
一
楚漢相爭,大小戰役數百,劉邦屢戰屢敗,危急之時一騎遁逃。然而最終,劉邦竟逼得項羽自刎烏江。儘管後人對這位帝王頗有微詞,但我認為他能在一次次失敗中吸取教訓,愈戰愈勇,終成帝王,不失為一代人傑。
——生存就是這樣,退讓一步,會讓你有無盡前進之勇。
二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越王勾踐曾敗到何種地步?為夫差駕車的馬夫!而他卻能夠忍辱負重,回國後,臥薪嘗膽,還令人在宮外每日高喊:「勾踐啊!你難道忘了恥辱了嗎?」
正是這種堅定的決心,使他們打敗吳國,雄霸一方。
——這也是一種智慧的生存,雖然恥辱,但卻對後來的成功蘊藏無盡的潛能。
三
名落孫山,寂寞乘船,想著數年的寒窗艱辛,卻落得孤寂回鄉的下場。行至姑蘇,來到寒山寺,領悟人生,放下心頭陰影,卻揚起了蓬勃的詩——到這裡,大家已知道,說得就是張繼和他的《楓橋夜泊》。
——換一種生存方式,你會發現生活的美麗。正如高考並不是成功的唯一大門。
四
別樣生存,這不能不使我想起李白,這是位浪跡天涯,美酒詩篇作伴的浪漫詩人,雖然幻想達則兼濟天下,但卻為心中自由的詩魂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窮困潦倒的生存,結果留下的是「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千古美名。
夠了,品讀了幾位偉人的生存方式,我悟出他們的生存的哲學,生存環境的改變,生存方式也要隨之改變。有時,用一種退讓,忍辱另類,自由的生存哲學,會讓你的人生綻放
逆境與成才
無論自然還是社會,無論乾旱還是肥沃,(對材料的引入)上天賜予的環境往往逆境多,順境少,如何面對生命中的苦難與挫折,是我們生命中重要的分水嶺。(導入自己想寫的「逆境」主題)正如水可載舟亦可以覆舟,逆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拋出話題)
人生之路漫長,遇到荊棘、沼澤是常態。西班牙著名畫家戈雅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歲就背井離鄉;被稱為「俄羅斯文學之父」的普希金年輕時代就被流放;還有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飛彈之父錢學森,他們作出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他們所受的艱辛也是常人無法想像的。(順序呈現例子)逆境給予他們的是更堅定的決心,更頑強的鬥志。應該說困難絕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鍛鍊人才,它可以創造奇蹟。(正面論證給結論)
但逆境對於每個人的作用不盡相同。確實有人因無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棄了,確實有人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而最終失敗了,甚至有人還感嘆命運的不公。對於他們,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對於他們,困難的確是一件壞事。(換角度—從反面簡短論述)
這也許就是事物的兩面性。但究其本質,逆境對於一個人產生怎樣的影響並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本身。(開始提出思考後的結論—「人是決定因素」)對於一個有著崇高理想的人,一次次的挫折只會使他的意志更堅定,逆境對於他只是一劑強心劑。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說的,種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力的種子決不會悲觀和嘆氣,因為有了阻力才有磨鍊。(論述1-逆境的積極作用)我認為所謂人才,不應該只指有多高的學問,多大的才能,還應包括他承受壓力,承受打擊的能力。倘若沒有這一點,則不可稱之為人才。溫室中的花只能用來觀賞,一遇風雨就會夭折,而真正能支撐和帶動整個生態的是經受過風雨洗禮依然挺立的大樹,他們才是真正的棟梁之才。(論述2-逆境所代表的抗壓能力是評價人才的重要因素)
逆境僅僅是一個環境要素而已,也許在順境與常境裡更易成才。(換角度—從反面簡短論述)但只要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條件,甚至去改變外因,使之為成才服務的。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鮮有機會經受一些大風大浪,這也許是我們的幸運,但也使很多人缺乏與困難鬥爭的勇氣和毅力。因此,正確認識逆境與成才的關係很有現實意義。從現在開始,接受所處的環境,正視困難與挫折,做經風雨的大樹而非溫室中的花朵,這將是我對生活的態度與選擇。(給結論—方法論:如何正確的對待逆境—成才的磨練)
點評:
一、概述
生存,是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也是個富有激情的話題,值得細細品味和咀嚼,她不僅能啟發學生對自身、對社會現狀的反思,也能引起對歷史往事的思考,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此話題命題,考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米可炊」,應該說,這是一個好題。
二、存在問題
1.扣提不嚴。不少考生(約佔15%)缺乏審題意識,內容上偏離「生存哲學」,寫的是「追求」、「理想」、「交友」等,達不到「符合題意」的要求。
2.文體意識差,不倫不類;內容平淡如水,缺乏激情;語言欠文採。記敘文大多平鋪直敘,採用「交代式」話語,缺乏刻畫人物的具體描寫(語言、動作、心理、肖像),也沒有相應的環境描寫,從結構上看,首尾照應也明顯不足;議論類選材陳舊,少數考生仍然運用一些「陳年老醋」,不能與時代同脈搏,沒有鮮活力。
3.思路展不開,材料不新。不少同學的文章寫的看似內容豐富,實則為同一性質材料的重複羅列,並且只是簡單的堆砌,沒有分析。同一性質的材料再多,也只能體現在同一個層面上,不能夠層層深入。
4.題目不亮。
5.字數不足,不成篇幅;卷面潦草,達不到「整潔」要求,更談不上「美觀」。
三、整改建議
1.面向多數學生,進行基本的、規範的訓練,大面積提高學生成績。本次考試,儘管湧現出大量優秀作品,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多數考生的作文沒有亮點,內容上沒有新意,泛泛談談生活中存在的困難,並戰勝了它,而不是表達「適應環境」,「通過努力,改變環境」;語言表達平鋪直敘,文學手法不足,句式僵硬。所以,練好基本功仍然是一項重要任務,包括審題(不可輕視)、選材、謀篇、卷面等。
集中進行審題、擬題專項訓練。
2.針對不同文體,分項訓練。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足(不陳舊),論證充分,層次清晰;記敘文要求語言生動簡練,強調描寫手段尤其是細節描寫的運用,主題深刻。
3.不能放棄閱讀,這是獲取新鮮材料乃至打開新思路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