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學姐」黃瀞瑩可能投入臺北市第一選區「立委」選舉,在士林、北投經營20多年的北市議員陳建銘分析,第一選區的選民結構基本上年紀偏長,雖年輕選票這幾年逐漸上升,但年輕人投票意願並不高,在整個投票氣氛上還是受政黨影響力比較大,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此區通常是「藍大於綠」,一對一的情況下對國民黨比較有利。
臺北市第一選區的藍綠基本盤約各為35%、30%,不過這次「立委」選舉,會不會產生第三勢力領導人參選人組合,將會影響選票流向。若第三勢力2020人選是偏藍、郭臺銘,很可能分裂國民黨在這一區的整體得票,如果是偏綠、柯文哲,就會分掉泛綠的選票結構。
如果郭柯結盟的話,會先分裂解泛藍選票,未來在這個地區的整體投票行為就會產生去年「棄姚(民進黨姚文智)保柯(柯文哲)」的效應,沒有第三名的空間,誰能取得第二名的民調支持,很可能就當選,因為整個投票行為會產生棄保效應,所以當學姐在這個區塊若能達到第二名,就可能取代代表國民黨的汪志冰,並在泛藍棄保後當選。
郭臺銘出來選2020,學姐投入「立委」選舉能夠裂解泛藍選票,主要是此次國民黨的人選不是很強,不管是專業度、知名度來說,汪志冰都與之前此區代表國民黨的丁守中有點距離,「若在郭柯結盟的情況下,學姊或是郭柯最後派出的候選人就很有機會當選」。
現任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有現任優勢,再加上民進黨目前運用行政資源支持,對吳來說更是如虎添翼,不過這個選區都是藍大於綠,吳思瑤2016年會打敗丁守中當選,是因為柯文哲、蔡英文的站臺效應。但這次這樣的效應並沒辦法產生壓倒性的結果,在一對一上汪志冰會佔有優勢,但若是「三足鼎立」,優勢就會在學姐或是郭柯推出來的人選身上。
學姐雖然是第一次參選,但有中間、年輕選民的票,再加上郭柯結盟泛藍棄保效應的產生,只要民調上盼到第二名,就能夠有機會當選,不過這也要觀察未來學姊跟郭臺銘、柯文哲在選戰中的連結性強不強,如站臺輔選等。
外傳前新北市議員李婉鈺也想參選該區「立委」,形成「4個女人的顏值、世代之戰」,李的戰力如何?李是空降、沒有政黨奧援、跟地方沒有連結,雖然知名度高,但是正面還是負面有待評估,歡迎更多有能力的人參選,但單一席次選舉很現實,如果沒有第二名根本不用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