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彼岸花開果果,今天要說的是語言,是某一層次的語言,不是現代意義是的什麼英語、日語、漢語這些語種,而是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
書面語言是受教育者所使用的語言,而口頭語言則是未受教育者使用的語言,選自清末怪傑辜鴻銘的說法,當然只是一個層次,其中主要講的是中國語言的深奧,我們今天探討的是受教育者和未受教育者的語言使用。
在我而言在中國,尤其是北方的語言普通話和書面語言幾乎是無縫銜接了,畢竟你說一句話都能以書面語言書寫出來。而不像南方的語言,例如粵語按照他們的說法你書寫出來,北方人依舊是一頭霧水,相反北方人的口頭語言書面化南方人大部分是看得懂的。
我作為一個北方人身在廣州,又寫了這篇文章,上面又說南方人的口頭語言書面化依舊不能交流,不是諷刺南方語言,也不是貶低其有「未受教育」嫌疑。而是想表達一個趨勢,大眾化的一個趨勢。從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從方言到普通話。
從文敏發展的歷程上看也是一樣的,從口語言到書面語言,不可能反過來。就像本身你是說普通話的轉而去摒棄了去說粵語了。有個朋友也是北方的曾向我吐槽說粵語好難,在廣州呆了兩年別說會說了就連聽懂都是一個問題,而他的同事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廣州本地人,一再吐槽他這是不行的,來了這麼久最起碼也要能聽懂粵語啊。他曾聽粵語歌,看粵劇,有時同事也會教他兩句,但收效甚微。畢竟現在的粵語歌曲和粵劇沒有那麼流行針對他這個年紀。大陸劇現在也是流行起來了。大勢所趨。
他的同事說粵語很簡單啊,他心裡默默吐槽因為你從小就說啊,所以你覺得簡單啊。
這位朋友說粵語難學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大勢所趨推行普通話,加上現在交流那麼頻繁全球化趨勢需要一個大的標準,很多留學生覺得漢語都很難學更何況是方言,廣州也是一個一線城市,粵語中也有很多是英語音譯過來的方言就更難懂了:二是他本身應用的少,語言就是用來交流的,說得少聽得少當然難學。
古代所說的之乎者也現在還有人用嗎?除了古文學習學習研究,平常的交流是沒有的了,這是趨勢,我不敢說粵語在百年之後說的人沒有了,但肯定是會越來越少的,因為自從網際網路化,全球化,地球村開始,同一個民族的語言正在逐漸統一化。在這裡不說其他民族的語言,單說漢語傳承至今未中斷,因為民族傳承在,五千年的傳承,而英語屬於拉丁語戲其歷史是沒有漢語歷史悠久的。由此生出來一種自豪感。
寫此文主要的目的在於抒發對漢語的熱愛以及語言的趨勢進化,同時排解一下說語言難學的苦惱,語言的學習在於使用,不必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