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上邪》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在人海茫茫之中,有幸遇見可相知相伴一生之人實屬不易,特別是帝王深宮之中,埋葬了多少佳人求而不得的哀怨,皇宮風水養人,比不會不將你香消玉損,只是此生再無緣得遇良緣而已。正因如此,明朝皇帝明孝宗與其張皇后之間一夫一妻的愛情才更加讓人羨慕驚嘆。
明孝宗雖生在皇家,可童年卻極其悲慘,他的父皇朱見深迷戀上長他十八歲的萬貴妃,萬貴妃雖無所出卻寵冠六宮,她長子夭折之後,無時無刻不在提防宮中嬪妃,生怕她們生下皇子,導致朱見深而立之年也膝下無子。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宮女紀氏與皇帝一夜風流之後竟懷上了龍嗣,此事自然瞞不過統領六國的萬貴妃,於是她派人給紀氏墮胎,也虧得紀氏在宮中人緣極好,那宮女實在不忍心,便回報萬貴妃謊稱紀氏是肚內長瘤不是懷孕,而萬貴妃仍舊不放心,下令將紀氏貶入冷宮,終身不得出。
後朱佑樘便在冷宮之中降生,萬貴妃得知之後派門監張敏小皇子溺死,張敏見襁褓中啼哭不止的小皇子實在下不去手,於是冒著生命危險將皇子藏了下來,為了不被萬貴妃發現,小皇子童年時期在暗無天日的冷宮之中躲躲藏藏,實在可憐至極,出生帝王之家的皇子,本來錦衣玉食,奈何生不逢時,猶如一隻見不得光的老鼠,撿殘羹冷炙,唯唯諾諾。
一日張敏為皇帝梳頭時,明憲宗看著銅鏡中容顏蒼老的自己不禁感嘆:「日薄西山了,可膝下還無子嗣,王位不知傳於何人,實在有愧列祖列宗。」張敏連忙跪地言說萬歲早有皇子,在明憲宗追問之下,張敏說出了當年冷宮之中的驚天秘密。
明憲宗立即派人去接小皇子,長期被幽閉起來的皇子營養不良,骨瘦如柴,明憲宗見後淚流滿面,深覺愧疚,次日便昭告天下將他朱佑樘封為大明皇太子,母妃紀氏俄日淑妃。朱佑樘終於得見天日,成為了堂堂正正的大明皇子,剛剛體驗過父愛母愛不久,紀氏卻在宮中突然暴斃,張敏也吞金吞金自盡,不用多說也知道必然是萬貴妃所為。皇帝雖對他們母子二人心有愧疚,可敵不過對萬貴妃的情深義重。
周太后怕萬貴妃會對太子下毒手,便將他接到了自己的仁壽宮內,小心照顧,可憐她不能為母報仇還要每日擔驚受怕,小心翼翼。也是這時,他遇見了此生最愛的張氏,她出生名門,知書達理,琴棋書畫無一不精,詩詞歌賦無一不通,且性格開朗,猶如空中暖陽,溫暖了半生悲涼的朱佑樘。
朱佑樘同他父親朱見深一樣,是一位痴情種,他對張氏情深不已,周太后也就成全了二人,將張氏封為太子妃。鳳冠霞帔,華麗紅妝,張氏與朱佑樘成婚之後恩愛不疑,琴瑟和鳴,她給予了朱佑樘從未體驗過的溫柔和關愛,二人猶如一對神仙眷侶,羨煞旁人。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9年),得了明憲宗半生寵愛的萬貴妃病逝,明憲宗悲傷不已,終日鬱鬱寡歡,過了幾月之後也因太過思念貴妃而去,拋開萬貴妃的為人來說,他與朱見深之間的感情也確實堅不可摧,他許她一生長安,包容她的任性狠辣,對她愛護有加,就連她去世之後也不願獨活,在生命結束的幾個月裡依舊心心念念著他的萬貴妃。
明憲宗去世之後朱佑樘順理成章坐上皇位,將張氏封為皇后。出身名門的張氏心中知曉,就算朱佑樘再寵愛自己,自古皇帝誰無三宮六院,她規勸自己要有國母大度的胸懷,不曾想明孝宗繼位之後竟然下旨力排眾議廢除六宮,後宮之中唯有張皇后一人。
說起一夫一妻的帝王,大家不由得想起隋朝楊堅與獨孤伽羅,朱佑樘與隋文帝楊堅不同,楊堅是在獨孤伽羅的逼迫之下發誓:「此生白首不離,海枯石爛。」且獨孤伽羅是位極有手段的女性,楊堅成為皇帝之後也無緣接近女色,更少有接近六宮佳麗的機會,以至於獨孤皇后一死,楊堅便開始縱情聲色,一下冊封了兩位寵妃。而明孝宗對於髮妻張皇后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想要和她從一而終,只想與她做一世平凡夫妻。
皇宮志宏規矩森嚴,皇后雖為皇帝妻子,但也不可能同住一屋,皇帝自由乾清宮,皇后居住坤寧宮,若是皇帝想要召見寵信也不能通宵留宿,朱佑樘為了張皇后廢除了寫繁文縟節如民間夫妻一般居住在一起,並且對於愛妻極其照顧,相傳有一次張皇后身體不適,朱佑樘親自為她端茶倒水,甚至喉嚨發癢也不敢大聲咳嗽,唯恐打擾皇后休息。
朱佑樘不僅是位好丈夫也是位好皇帝,他十八歲繼位時,父親給他留下了一個朝政混亂,國力凋敝的王朝,為了挽救大明的頹敗之勢,他親政愛民,絲毫不敢懈怠,為人更是寬厚仁慈,對大臣的們諫言也悉心採納調整,在他的努力之下明朝得到了中興,史稱「弘治中興」。可自幼生活的艱難使朱佑樘一直體弱多病,加上為朝政費盡費心,太過操勞,三十六歲便英年早逝。
他與張皇后一世情長卻難白頭到老,他怎捨得離開那天真爛漫的女子,將她一人留在冰冷悽涼的皇宮深牆之中。自古有情難長守,這樣的結局實在太過悽美,以至於讓後人記憶更加深刻,希望來世朱佑樘還可以遇見他生命中的太陽,執手相伴,雲遊四海。
參考資料:
《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