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宮裡上新,最美的紫禁城日曆

2020-12-27 亞太時報網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國史。

紫禁城,即故宮的前身,建於1420年。至今,時光正好過去六百年。

因為紫禁城,我們可以瞬間穿越600年的歷史,去感受歲月更迭,去觸摸文化的經脈。

自從故宮博物院開放IP授權以來,國內外諸多品牌競相跟故宮展開合作,推出大量高顏值、高體驗值的產品,既宣傳了中華精粹文化,讓普通消費者得以近距離觸摸中華文化的經脈,又放大了自身的商業價值,可謂一舉兩得。

2020年,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更是湧現出大量深度展現故宮文化的優秀產品,這其中,表現尤為亮眼的當屬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特別呈現的「宮裡」系列。

為什麼這樣說呢?接下來給大家掰掰這個系列的特色,看看跟你的心理預期是否一致。

1

《傳家日曆》宮廷款

紫禁城內外的穿越生活

首先掰掰最近火遍全網的《傳家日曆》宮廷款。

整本日曆以插畫的形式,再現「宮裡」真實而典雅的生活情境。

377張細膩豐富的插畫,聽說由30人的設計團隊、歷時300多天創作而成。這可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

在跟「故宮」相關的日曆中,這應是唯一一款全以插畫演繹的日曆。

它搭配有專屬APP和小程序,你可以隨時隨地查閱日曆,可以打卡日籤、下載精美壁紙,還可以免費聽書。

可以說,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日曆,可又不僅僅是一本日曆。

2

《宮裡上新》年曆系列

給你一個從未見過的紫禁城

接下來說說《宮裡上新》年曆系列。

《宮裡上新》年曆系列,為你多角度呈現六百年宮廷生活美學,給你一個你可能從未見過的紫禁城。

《宮裡上新》年曆系列包含周曆和檯曆。

打開周曆,恍如漫步在黃瓦紅牆的宮中,你會遇見黃銅書籤中造型精巧的瑞獸和脊獸。

通過周曆,你可以窺見宮中一年十二個月的月令生活,可以覓見宮中最美的景觀,也可以聽文物講它的故事。

檯曆則直截了當,帶你一眼看盡紫禁城中軸線十二道標誌性景觀。

立體+異型,塑就屹立的紫禁城,同時也讓自己成為桌面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

《我在宮裡學字畫》

跟皇帝一起習字作畫抄經

於方寸之地,得筆墨詩意。實不相瞞,個人尤其喜歡這套產品。

《我在宮裡學字畫》是以故宮博物院館藏的傳世書畫、御筆經文為原本打造的宮廷習字、作畫、抄經全體驗套裝。

換言之,就是你在家也可以體驗皇上的日課。

你可以臨習神龍本《蘭亭序》、趙孟頫《洛神賦》等傳世書法珍品。

可以在以宋、清時期著名花鳥畫為摹本、經專業人士用白描的方式復刻為線稿的畫作上勾勒閒情。

如果你喜好修心養性,還可以跟皇上一起抄經。有康熙、乾隆的御筆《心經》全文、《金剛經》、《藥師經》選句供你體驗。

並且,無論是字畫,還是經書,都經過重新編輯,零基礎也可揮灑自如。

還有,除了字畫經文,這個套裝還提供有完備的文房用具,筆、墨、硯、香、鎮紙一應俱全,免卻你另購用具之麻煩。

怎麼樣?想不想體驗一下呢?

4

《宮裡有秘密》

跟著御貓遊故宮

這個套裝頗有意思。御貓化身導遊,帶你遊故宮。

《宮裡有秘密》趣味塗色套裝,是以宮廷文化為主題的塗色解壓產品。

御貓霜眉,帶著你以塗色的方式遊遍宮裡的網紅打卡點,告訴你宮中的大小秘密。

換句話說,就是你既可塗塗畫畫,休閒解壓,又可了解宮裡鮮為人知的秘密。

最重要的是,零基礎也能畫,因為太簡單了,簡直是寓教於樂、親子休閒的不二選擇。

好了,嘮嘮叨叨嘮了不少,以上就是「宮裡」系列的不同特色。其實,除了「宮裡」之外,這個系列還有個共同點,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系列隱藏著一個共同的內核:時光——要麼以時光為線索展開敘事,要麼領著你重溫歷史的美好時光?

也許,這就是向「紫禁城六百年」致敬的最佳方式吧。

也許,這也是「宮裡」系列走紅網絡、被眾多用戶爭相收藏的原因之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宮裡的福筒,點亮紫禁城
    賀歲慶新迎祥納福/2021宮裡上新福筒 全新首發要有光/2021宮裡上新福筒 宮燈款—宮裡的紅包長什麼樣?宮裡的孩子們過年玩什麼?不如帶上所有的好奇,開始尋找答案。2021《宮裡上新》福筒經典款,以「玩轉紫禁城」為創意打造,只需轉動福筒,便能看到皇帝賜福、嬪妃賀歲、孩童嬉戲等皇家新春生活場景。
  • 2021年南太湖最美旅遊日曆出爐!在最美的時光裡遇見最美的南太湖!
    2021年南太湖最美旅遊日曆出爐!在最美的時光裡遇見最美的南太湖!最美的風景其實就在你身邊。新的一年即將啟程,讓我們收拾好心情,整裝出發,在最美的時光裡遇見最美的南太湖,跟著日曆一起去旅遊!��一月·南太湖遊船
  • 2021絕美日曆設計出爐!又想騙我剁手了!
    今天圖圖就給大家搜羅了幾款獨具創意的新年日曆,美到心顫~《物種日曆2021》每年的日曆大隊必定少不了果殼果殼最近推出的《物種日曆2021 熄燈號》是「物種日曆系列」的最後一本郵戳形式的燙銀logo增加了日曆的質感也更有紀念儀式感了這本日曆的主題,也與往年不同日曆上的物種繪圖來自於博物館的各類標本
  • 2021年《故宮日曆》來了,五牛圖領銜「牛文物」登場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8月23日, 2021年《故宮日曆》線上發布暨讀書分享會,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在故宮書店舉行。2021年《故宮日曆》以「福牛賀新歲、豐年禾黍香」為主題,展現了365件不同朝代、不同類型、不同材質的珍貴文物藏品。
  • 紫禁城的黃昏:揭開末代皇帝「逃宮」之謎
    注意,在這起大家都知道的事件裡,溥儀是被迫離去的,他自己並不想走,也沒想到要走,以至於接收故宮博物院的時候,專家們還在儲秀宮的桌子上發現了一個剛咬了一口的蘋果。否則難道溥儀的汽車是擱房頂上的嗎?有了車就得用,溥儀曾經乘汽車前往他父親載灃的家中。逃宮,也是乘汽車。據溥任先生講,1924年的一天,溥儀忽發興致,帶了幾名侍衛、太監,躲過護軍,乘汽車從神武門離開紫禁城,向西而去。一行人出城而去,奔了西山。
  • 2021年的主題日曆書是時候買起來了
    其中,故宮日曆和丁香醫生的健康日曆,已成為比較知名的日曆書品牌。詩與藝術的主題也從未缺席,常換常新。 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之際,故宮出版社推出了《文明縮影·歲月留珍——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出了十二年的《故宮日曆》,也才「用到」了其中4300多件文物,不過千分之二三。家底極厚的故宮,每年拿出幾百件文物放上日曆,簡直綽綽有餘。
  • 紫禁城東西六宮那點事(上)——東六宮
    紫禁城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南為前朝,北為後廷,後廷的東西六宮,是明清兩代后妃的住處。
  • 交大人專屬2021日曆
    交大人專屬2021日曆 2021-01-01 0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紫禁城安裝座機後,溥儀主動打電話給胡適:有空到宮裡來叫我瞅瞅
    慈禧在世的時候雖然給紫禁城增添了電燈、鐘錶這些西洋玩意,甚至還修了一個小型的鐵路,但是直到溥儀十五歲時,紫禁城才有了第一部電話機。因為受到他那個西洋老師莊士敦的影響,溥儀得知這個世界上竟然還存在著不需要見面就能通話的東西,於是對電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怕是園子太小吧,來看看紫禁城裡的春景
    突然就在想,以前就算是個平民百姓,那至少踏春的自由還是有的,但深處紫禁城深宮高牆裡的女人們,雖然擁有著錦衣玉食的、富貴榮華的生活和高貴的身份,但恐怕踏春出遊這種普通的活動,對她們而言都是奢望。普通人家的院子小,天子家的院子可不小,皇帝家的女人不能隨便出門,那便把春天關住在紫禁城了就好。今天就帶大家來欣賞一下帝王家春景,承乾宮的梨花。
  • 北鬥拱照紫禁之巔《上新了·故宮》探尋紫禁城
    今晚21:20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二季,「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將與「新品助力開發員」林依輪、沈月,一起探尋紫禁城隱含的祈願,接受故宮最美好的祝福。「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紫禁之紫便來自紫微星,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北極星。古人觀測天象時,發現北鬥七星率領著天上所有的星星周而復始地圍繞北極星運轉,從而有了「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這個想像。
  • 舊貌換新顏 文創日曆將創意寫進日子裡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天津1月1日電 題:舊貌換新顏 文創日曆將創意寫進日子裡新華社記者慄雅婷、宋瑞這是天津一家書店擺放的新年日曆(2019年12月29日攝)。「如果顧客只是想購買日曆看日期的話,智慧型手機完全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現在的日曆更多是包含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顧客購買日曆為的是展現個性,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惜福閱歷》的產品經理周曉微說。「老黃曆」漸漸淡出人們視線,卻成為「新日曆」的靈感源泉。由單向空間推出的《單向歷》,被稱為「新青年的老黃曆」。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帶你探訪紫禁城的秘密
    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
  • 企鵝日曆2021:來一場文藝之旅吧
    企鵝日曆2021:來一場文藝之旅吧 2020-09-07 1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新了·故宮》鄧倫魏晨聶遠尋找紫禁城最神奇的色彩
    從揭秘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記,到探尋紫禁城中的鏡像傳奇、數字密碼、傳世文物……在這兩個多月的故宮探索中,各種令人大開眼界的故宮元素化成了一份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上新」。本周六20:30,《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迎來精彩的收官盛宴。
  • 2019年最美的日曆
    不提所謂的「儀式感」,日居月渚,歲月如流,日曆的再流行,也許也暗含著一種對時光敬畏的回歸:我們重視時間,又生怕不小心忽視了時間,最後,在日曆上,銘記時間。在2018年還剩20天的今天,小編特別推薦市面上十餘款日曆,獻給行走在時光中的你,願2019年,有美一路相伴。
  • 2021「新版」日曆來了!365件「牛文物」盡顯農耕文明,牛氣沖天
    而今天,我們也用《故宮日曆》將中國文明的精髓向外傳遞,重拾文化自信!1925年的10月10日,紫禁城正式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向公眾開放,可惜很多尋常百姓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見到。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1933年《故宮日曆》應運而生。
  • 2021年日曆,送給愛古詩詞、企鵝經典或野生動物的你!
    為了讓讀者更好得理解,日曆裡的每首詩都有古典學者陸蓓容活潑有趣的點評。五月十三日的《狂題十八首·其十》中,陸蓓容博士針對詩人司空圖「故園雖恨風荷膩,新句閒題亦滿池」的彆扭小心思打趣道:「荷葉雖然不比芭蕉可愛,總也要好好珍惜」。
  • 2020年日曆來了,裡面藏著百科全書
    記者 | 趙曉嬌12019的餘額已不足20%,2020年日曆已經來了。2020年日曆除了上市時間早之外,功能上也增加了很多趣味性和互動性,並且還有許多新晉品牌加入了這場日曆大戰,比如最近很紅的敦煌研究院,以及公眾號 「十點讀書」,今年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日曆,而像故宮日曆、知乎日曆等老牌常青日曆今年也繼續知識普及的路數。
  • 用耐撕的日曆打開2021年(上)
    我們馬上就要和2020年告別了,某種意義上,百感交集。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意外和驚嚇一個接一個。在2019年年底許下的願望與計劃,在這些突然的轉折面前,可能都夭折了。人類的情感並不互通,但千言萬語凝成一句話——混蛋吧,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