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6月21日,有人發現北京龍潭湖附近的一個養鴨場的歪脖樹上發現了容國團已經僵直的屍體,至此,這位為中國桌球乃至中國體育界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獎牌的英雄,就此隕落,死時年僅31歲。在他的上衣口袋裡,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句話:「我愛我的名譽勝過生命」。他究竟經歷了什麼?
容國團出生於1937年8月10日,當時正值抗日戰爭爆發時期,其父親容勉之希望這個兒子能夠有愛國、團結之心,便給他取名為容國團。在那個動蕩的時期,容國團的學習之路也非常坎坷。他一共讀了7年書,先後輾轉了4所學校。1941年底,容國團跟隨父母回到了珠海老家。
在這裡,容國團的生活才漸漸穩定下來,為了訓練容國團的身體素質,容勉之便教會了他打桌球。他將家裡不用的木板床搬到了院子裡,中間再架起一根竹竿,用作「攔網」。從此,父子倆一有時間,就會練上幾把。而容國團非但沒有反感這種運動形式,還漸漸喜歡上了打桌球。
之後,容國團去了父親任教的甄賢學校讀書,這所學校很重視體育教育,還專門放置著一張桌球桌,喜歡上打桌球的容國團一下課就會同小夥伴們衝到球檯旁,在日常的練習下,容國團逐漸成了學校裡最厲害的「球星」,很多同學見了他,都會拱手讓位。而這些經歷,也成為容國團登上冠軍寶座的開始。
1945年,日本投降後,容國團隨父母返回香港讀書。但在容國團讀到4年級時,家裡經濟狀況突然變得不好,容勉之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後找到一份船員的工作,才能勉強夠家裡開支。容國團的母親,則用這點微薄的薪水管理著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兩人平日裡節衣縮食,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容國團的身上,容國團因此並沒有忍飢挨餓。
這段時期內,容國團的桌球技術愈發精湛,還經常代表學校桌球隊參加各種校際比較。桌球這項運動逐漸融入他的骨子裡,他享受打桌球時汗流浹背的感覺,更享受桌球帶給他的快樂和榮譽。
但因家裡經濟情況每況愈下,到13歲時,容國團無奈輟學了。因生活所困,他便去當童工掙錢,經常吃不飽飯,還幹很多髒活累活。儘管如此,他依舊沒有放棄桌球,一有空閒,他就會和同伴們在收市後的豬肉臺上練球。
為了讓自己有更大的進步,容國團和一幫少年組建了球隊,開始報名參加各種比賽。1953年,16歲的容國團帶領團隊贏得了香港初級組比賽的團體賽亞軍。但由於在漁行的工作過於勞累,容國團的身體漸漸染上疾病。
後來,容國團得到了工聯會領導的賞識,為了培養他,便給他準備了專門練球的地方,每個月還會發給他工資,這令容國團很激動。之後,容國團帶領著公民隊拿下了香港的多個獎項,知名度也因此打響。
1957年年底,容國團在國家體委的邀請下,回到了內陸,並在廣州體院接受了專業訓練。1959年4月5日,這是容國團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他以3:1的成績,在第二十五屆世界桌球錦標賽中奪得了男子單打世界冠軍。這一天,容國團以他長久以來的堅持,成為全中國人的驕傲。在第二十六屆世乒賽上,他又和隊友奪得男子團體冠軍。
之後,他又奉命擔任了桌球女隊的教練,並幫助她們奪得了女隊團體的第一個世界冠軍。然而,這位集各種榮譽於一身的老將,還是沒能躲過那段特殊時期。這場風波波及到體育界,有國外經歷的容國團也遭到了審查、批鬥。
眼見其中有些頂不住壓力的運動員接連自殺,容國團的內心漸漸支撐不住,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容國團決心慷慨赴死。1968年6月20日,容國團慷慨赴死,年僅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