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劍俠圖》中的江湖分為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門,為了解決門派之間的矛盾和江湖上的風波,各大門派共同推舉出了一位德才兼備又武功超凡之人來當八十一的總門掌,在很大程度上這個總門掌相當於是武林盟主,他有轄制各大門派「行為規範」和「清理門戶」之權。
歐陽修以三清教主之姿被武林名士推為八十一門的總門掌,三魚在以前的文章裡提到過,「歐陽修」這三個字並不是他的真名實姓,因為此人非常崇尚歷史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而借名仿賢。
01桃李滿天下的歐陽修
熟悉《三俠五義》的人一定會對包拯的「龍圖閣學士、開封府尹」這一身份印象深刻,其實歷史上的歐陽修同樣有過「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的殊榮。除此之外,歐陽修在文壇的成就非常高,他效仿先賢卻不盲目崇古,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歐陽修是一個帶有批判主義和務實主義的革新家。
在唐代開始就湧現出不少復古派的文論大家,譬如韓愈和柳宗元等人,雖然歐陽修也很喜歡韓愈柳宗元的詩文,但是他有著自己的取捨之道,歐陽修對詩文中堆砌「玄奧奇美」之詞的做法並不太認同。雖然歐陽修為了科考入仕也在駢儷美文上下過苦功,但是他更喜歡言之有物、直抒心意的文章。
歐陽修的《秋聲賦》和《醉翁亭記》用活潑輕快的方式將所思所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讀歐陽修的詩文會感覺到他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大賢,從而絲毫感覺不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種避世超凡之感和世濁我獨清之態。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歐陽修的一生是桃李滿天下,他像伯樂一樣發現了很多有真才實學的布衣寒士,我們常說的「唐宋八大家」中的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五位都是出自他的門下,後來的包拯、文彥博、司馬光也得到他的賞識和提攜,也難怪後世之人把歐陽修作為大賢來崇敬和效仿。
02精於棋道的武林老劍客
在《雍正劍俠圖》中,這位借用歐陽修之名的老劍客是非常博學的,他除了武功造詣超群之外,他對琴棋書畫、兵書戰略、銷器機關也可以說是樣樣精通。其中,歐陽修在這些雜學之中最喜歡的便是下棋,因為歐陽修的棋藝和棋品本身就是獨具一格的。
歐陽修通過與他人下棋可以品出這個人的人品、性格以及悟性來,就拿歐陽修傳授洪炳南左臂刀法這一段書來說吧,歐陽修通過與洪炳南對弈品出對方品性裡的「三長一短」來,洪炳南懂得禮賢下士是他的第一個長處,洪炳南天資聰明、悟性很高是他的第二個長處,第三個長處是洪炳南廢寢忘食、勤奮好學。
洪炳南在與歐陽修對弈時為了情分和面子捨去求勝之心,這便是他的最大的短處。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洪炳南有瞻前顧後之憂,在棋盤上缺乏殺伐決斷便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放在人生路上亦然。如果為了學藝或創事業而忽略了人情之道的話,這便會讓自己陷入孤軍奮鬥的境地。
洪炳南在與歐陽修學藝的八年多的時間裡與家中妻兒竟然毫無書信往來,洪炳南不是不想或者不能而是「不敢」,他生怕自己寫信會讓歐陽修認為自己學藝不夠專心,可這種基本的人情之禮都成為洪炳南的心理負擔,洪炳南未來闖蕩江湖時被其他俠劍客認為是「性情孤僻之人」就不是沒有道理的。
歐陽修雖然傳授給洪炳南一手天下絕倫的左臂刀,但終究沒有收下洪炳南這個徒弟,不難看出歐陽修真的如同歷史上的「醉翁」一樣,他喜歡天資聰慧有真才實學的人,但是他更喜歡有真性情的人。
洪炳南原本的棋藝是比歐陽修高,可是在這八年中歐陽修的棋力很快就超過了洪炳南,洪炳南從歐陽修這裡學到左臂刀法,而歐陽修從洪炳南這裡提升了棋藝。因為洪炳南性格優柔寡斷,所以他的左臂刀法可以獨步武林,但是洪炳南未來的成就卻非常有限,有劍客實力的他連俠客都算不上。
03歐陽修的棋品之境
在這部書中,除了歐陽修之外還有三位一流的劍客精通棋道,他們分別是江南大俠呂留良、漳州白泰官、閉目金睛佛姜達,但是三魚覺得這三位的棋藝都未能達到歐陽修的境界,因為他們的棋藝仍然停留在棋術布局之上,而歐陽修的棋藝已經達到「世事洞明皆學問」的棋理之境。
洪炳南一開始憑藉奇特的布局贏了歐陽修,可是歐陽修下棋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甚至不在乎一盤兩盤的輸贏,他下棋在於心境、心意、心理的「勢」。用動漫《聖鬥士星矢》的話來講,同樣的招數用第二次就不靈了,所以當洪炳南的奇招異式用盡後也就不是歐陽修的對手了。
呂留良和白泰官都是下了大半輩子棋的手談高手,可是他倆卻一直不是年輕後輩孫茂昌的對手。孫茂昌跟隨父親學棋短短三年的光景,他就能在棋盤讓白泰官心服口服,其原因一方面是孫茂昌天資聰慧,另一個原因便是孫茂昌家中有祖傳的棋譜,在三年之中除了孫茂昌除了學習棋譜上的殺伐招數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從父親那裡學到了棋藝的真諦「活學活用,出奇制勝」。
孫茂昌拜白泰官和呂留良為師後,他把祖傳的棋譜送給了這兩位棋痴,可是白泰官和呂留良仍然下不過年紀輕輕的孫茂昌,這便是下了一輩子棋卻永遠陷在套路和戰術的弊端,因為孫茂昌已經從下棋的戰略角度和心態角度來執子了。
王玥波在播講「孫茂昌傳棋拜師」這段書時,他把孫茂昌評為《雍正劍俠圖》這部書中的棋道第一高手,三魚覺得年紀輕輕的孫茂昌能讓白泰官這樣的武林老劍客對他的棋藝心悅誠服,他的確可以稱得上是這部書的棋道魁首。
白泰官常說自己的武功段位不如他的棋道段位高,在十三部劍俠圖的原文寫道:「董乾由出世那一天,按著闖蕩江湖,聽說的成名劍客,耳朵裡頭有幾位,類乎久居江南的呂留良,漳州城裡的白泰官,嵩山的雲龍九現周潯,英雄得路路民瞻」。
由此可以看出,大清四大名劍的首劍董乾入江湖時,白泰官早已在江湖上成名。按說白泰官對自己的段位評價,孫茂昌的棋道段位放在武功上來看也是頂級的。
八十一門總門掌歐陽修的武功與董乾在伯仲之間,從下棋的年數和棋力來講白泰官對手歐陽修的話誰輸誰贏很難預料。但是三魚覺得歐陽修下棋的特點是先熟悉對方套路來後發制人,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歐陽修對弈有著戰略觀,白泰官只是在精研戰術上的黑白子糾纏和短兵相接,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對弈時當大勢底定後輸贏自判,從這個角度來看,歐陽修的棋力應該超過了呂留良、白泰官、姜達等人。因為這部書孫茂昌是棋道世家出身的翹楚,深諳棋理、棋招、棋術的應該比歐陽修略高一點。
故此,我覺得八十一門總門掌歐陽修在棋道高手中排在第二位,但是歐陽修的棋品應該排在第一位,因為真正的棋品不僅僅是讓別人來感受自己的下棋的風格和魅力,更重要是自己去通過棋局去細品人情之態和萬物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