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正在上海集訓的國足集體觀看了最近正在熱映的中國女排題材電影《奪冠》。
據相關媒體報導國足全體隊員都認真看完了這場電影,有的球員甚至不流下了眼淚,國門顏駿凌表示國足隊員都應該好好學習女排精神。
馬上國足的壞名聲就產生了生產力。網絡上一片嘲諷。
首先被藤條伺候的就是四位歸化球員,被直接的批評看不懂。
其實看不懂就對了。因為這批球員包括歸化球員在內都沒經歷過女排奪冠全國沸騰的場景,要讓他們理解當時的女排精神不真有點難。
某些網友的說法是文化水平和教育環境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理解力。這個也有欠公平,總體來說我們的英雄主義完全正確,而且通俗易懂。
這基本上就是在汙辱國腳的智商。其實對於現在的體育明星來說,類似的電影觀看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中國開放四十年,基本上娛樂業和體育產業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作為體育界的最高收入階層,中國男足引起非議的原因是低水平基礎上的超高價值溢價,就是說嚴重的價格背離價值。
這個其實取決於足球這個世界第一運動的特殊性,所有批評中國足球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儘管把中國足球罵得一無是處,可但凡中國男足有什麼象樣的比賽,基本上罵人的都乖乖坐在顯示器前。
基本上在中國,沒有一項運動具有如此而已的魅力,基本上它已經化身臭豆腐和榴槤,以自己的另類風味奇葩般的有了自己吸引人的另類的美。
所以說,如果中國男足真的臭的話,你就儘管開罵就是了,因為臭而挨罵,即使是男足自己都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至於看了一場子女排的電影而去開罵,連我這們習慣性的國足噴手都覺得不太公平。
男籃國手郭艾倫看完電影流了淚,說覺得男籃世界盃的失利對不起中國球迷。
這就是《奪冠》這部電影的最大魅力,能夠觸及你靈魂的讓你設身處地的想到你自己。
所以男足和郭艾倫們一直在承受。
放過他們吧,說來說去,不過就是看了一場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