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恥!大英帝國的330萬孩子竟然挨餓,還要靠聯合國援助!

2021-01-07 騰訊網

「這算什麼政府?我們自己的下一代,竟然淪落到要聯合國來救濟……」說這話的是英國是英國在野黨工黨,在英國歷史上第一次接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救助後,怒批執政的保守黨政府無能,是英國最恥辱的一天。

在21世紀的今天,你能想像在高度發達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英國,竟然還存在著330萬挨餓的兒童嗎?

看上去不可能的事,卻是英國正在發生著的事實。在疫情、脫歐以及臨近歲末「聖誕節危機」合力衝擊下,停課期間的英國竟然爆發「兒童貧困」難題,全國多達330萬兒童面臨「三餐難以為繼」。

據了解,英國之所以出現兒童飢餓問題,與疫情期間學校停課關係很大。在疫情發生之前,英國延續76年的營養午餐政策雖然因保守黨不斷縮減補助經費,而被各界廣泛批評營養午餐「垃圾化」,但至少可以保證學齡兒童在校期間飽腹。

如今疫情期間,英國自春天開始就紛紛停課,導致數百萬依賴「免費營養午餐」補充營養的英國兒童,陷入了營養失衡、三餐無著落的挨餓狀態。在聖誕節前,英國兒童的飢餓危機在多重壓力下愈發嚴峻。

為此,第一個做出反應的卻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該組織在本周三發出緊急援助,撥款25萬英鎊(約合220萬人民幣)給倫敦南方南華克當地多個非營利機構使用,用來資助1.8萬學童溫飽過冬。

聯合國兒基會的錢雖然不多,也無法起到真正的救助作用,但卻深深傷害了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大英帝國的面子,在野黨的反對黨工黨就批評執政的保守黨詹森政府,「這是英國歷史上最恥辱的一天。」

工黨副主席芮納表示,「英國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聯合國兒基會這筆錢根本就不該撥給我們,我們的兒童不應該依賴要用在戰爭地區以及應對天災的人道善款。」

其實,早在聯合國兒基會給予英國方面緊急援助之前,今年6月,英超曼聯隊的當家球星拉什福德就曾發起呼籲,並引發英國營養午餐爭議。當時,拉什福德呼籲,希望政府能針對英國130萬名貧困孩童,在暑假期間繼續提供每星期15英鎊的午餐券,一方面可替貧困家庭減輕生活負擔,另一方面確保孩童不在校期間也能攝取成長所需的營養。

面對影響力巨大的足球明星拉什福德倡議,英國詹森政府也是十分牴觸,並拒絕這項提議,在英國政府看來,已經向全民發放了疫情補助,不需要再次額外發放兒童午餐補助。不過,在國會施加壓力下,英國首相還是宣布撥款1.2億英鎊的「防疫暑假午餐基金」,專門用於貧困兒童救助,並專門通過電話向這一政策的倡議者拉什福德表示感謝,承諾這筆救助資金在聖誕節假期發放到位。

不過,詹森政府下發的午餐補助無法全部解決數百萬學童的挨餓問題。反而,聖誕假期臨近,英國疫情更加嚴重,基層學校、社區志願者也因放假導致人手不足,物資分配能力受到限制,學童飢餓問題愈加嚴峻。

本周三,聯合國旗下的兒基會接到來自英國一線的「求援信息」後,緊急下撥了資金。這是自從聯合國成立以來,自詡為「全球最先進國家」的英國歷史上第一次收到聯合國兒基會的救助,用來救濟本國兒童,讓英國上下都感到「顏面盡失」。

雖然感到顏面無光,但聯合國兒基會的救助可謂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解決英國330萬挨餓的學童。「我們可以救急,但不能救窮,英國政府應該出臺政策,才能解決兒童飢餓問題」,聯合國兒基會英國負責人說,「不是只有英國,全世界的孩子們,沒有人是應該生下來就挨餓的。」

面對指責,英國首相官邸發言人回應稱,「英國政府已經開始投入,和過往對營養午餐的承諾一樣,政府會卻確保每個兒童不至於在聖誕節挨餓。」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330萬學生挨餓,英國立國以來首次被救濟,政府遭怒批:國恥!
    我們自己的下一代,竟然淪落到要聯合國來救濟……」說這話的是英國是英國在野黨工黨,在英國歷史上第一次接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救助後,怒批執政的保守黨政府無能,是英國最恥辱的一天。在21世紀的今天,你能想像在高度發達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英國,竟然還存在著330萬挨餓的兒童嗎?
  • 240萬兒童挨餓 聯合國首次啟動食品援助
    就在上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首次對一個國家啟動了緊急食品援助。 這個國家不在戰亂,不在饑荒,也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認為的第幾世界的落後國家...... 這個國家居然是英國。
  • 大英帝國是怎麼瓦解的?真相讓人想不到,大侄子太苛刻無情了
    」,但大英帝國數據上的巔峰時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之後,英國憑藉接受來的德國在非洲和南太平洋的殖民地,使大英帝國的領土面積達到了空前的3400萬平方公裡,臣民人口達到了4億8千萬,佔當時全球人口的1/4。
  • 大英帝國簡史
    大英帝國成為了世界的霸權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英帝國在北美十三個州的殖民地人民經過八年的革命戰爭最終打敗了英軍取得勝利。1782年11月30日英美籤署了《巴黎和約》,正式承認了美國獨立。這是大英帝國全球殖民地運動的首次挫敗,失去了一大片豐富的殖民地。
  • 240萬孩子沒飯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首次啟動緊急援助
    今年5月,慈善機構食品基金會委託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英國有240萬名兒童(約佔17%)生活在沒有糧食保障的家庭中。截至10月,新增多達90萬名兒童登記了免費學校餐。目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已經承諾向英國社區項目「學校食品問題」(School Food Matters)提供2.5萬英鎊的捐款,用於在為期兩周的聖誕假期及2月的期中假期,為倫敦南部的薩瑟克區的25所學校提供1.8萬份營養早餐。
  • 大英博物館:到底是大英帝國的光榮還是恥辱,看看藏品就知道了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的布魯姆斯伯裡區,收藏了大約八百萬件文物,是目前存在的規模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館。(不清楚800萬件是什麼概念,我告訴你,我國最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連地上的可以當文物的磚頭算上,也才180萬件文物。)
  • 「大英帝國」的臉,六十年前就已經打完了
    而這位英國公知的話也無疑是在狠狠地打自己的臉,哦,差點忘了,六十多年前「大英帝國」的臉面就在二戰後被美蘇兩國撕了下來,然後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了幾腳,沒有臉就無所謂打不打臉了。今天我就借這個機會來為大家講一下在第二次中東戰爭中英國人是如何徹底淪為笑柄,就連最後一絲體面都被剝的體無完膚的。
  • 史上疆土面積最大六大帝國,中國佔其三,第一竟然不是蒙古帝國!
    ,國臧土面積令人震師驚,我們就來凌了解一下,史嵇上疆土面積最宮大的六大帝國容,而中國在其陸中獨佔其三,松遺憾的是第一匡人竟然不是蒙索古帝國。1、查閱夏史料記載可知溥,疆土最大的康帝國竟然不是曾蒙古帝國,反宣而是大英帝國廖,截止20世紀20年代,英國解控制疆土面積郗達3400萬平方公裡扈,有一個十分卻響亮的稱號叫胥「日不落帝國焦」,英國作為幸第一個完成工嚴業革命的國家遊,率先進入資車本主義社會,蔚從此開始殖民司統治戰爭,在柳全世界有無數蔡殖民地,控制臧疆土遍布歐亞孫非三大洲。
  • 解碼大英帝國的衰落之戰,布爾人的民族驕傲——第二次布爾戰爭
    大英帝國一度佔據了近三千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和4億多人口,差不多佔當時全球陸地面積的1/3和總人口的1/4,然而英國本土只有區區24萬平方公裡。大英帝國(British Empire)的米字旗曾經在全球各地高高飄揚,向全世界炫耀著登峰造極的「日不落帝國」那不可一世的傲慢、自負和輝煌。自從有了殖民地,英國便開始喜歡使用「大英帝國」一詞,英國作為一個殖民帝國的歷史達350餘年之久。
  • 守著65萬隻羊卻挨餓,萬人大軍當俘虜
    結局大家都知道,英國遠徵艦隊最終取得了勝利,從此之後馬爾維納斯群島成為了大英帝國永久性領土。阿根廷人估計從來沒有想到過會在自己家門口600公裡的地方輸得一敗塗地,但歷史的確那樣戲劇性的發生了。馬爾維納斯群島,又被稱為福克蘭群島,這片群島是殖民時代英國在南美得到的一片殖民地。
  • 驚著了,六分之一美國人竟然要挨餓!
    文 | 海上客真是驚著了,這個冬天,竟然有六分之一的美國人要挨餓!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體,縱使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美國政府抗疫不力的情況下,竟然還要讓這麼多人面臨挨餓。六分之一美國人,大約得是5500萬人,真是不少啊!
  • 北大教授:大英帝國的精心撤退製造了人類史上最悲慘的自相殘殺
    相比之下,作為十九世紀「日不落」帝國,英國的衰落多少顯得有些沉悶。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兩個帝國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羅馬帝國作為一個大陸帝國,承載了古希臘文明、基督教文明與東方阿拉伯文明的三大文明,並塑造了西方現代文明,共和、主權、混合憲法、自然法、萬民法等等這些重要的現代政治概念都來源於羅馬。
  • 大英帝國為何重視印度而輕視埃及?
    那麼,有著諸多共同點的兩個國家,在殖民歷史中,大英帝國更「偏愛」誰呢? 孰輕孰重?這就要看日不落帝國將兩個國家放置在一個什麼位置上。 埃及「不是埃及人的埃及」 埃及,位於非洲北部,西鄰利比亞、北靠地中海、南接蘇丹、東處紅海沿線。
  • 2020還有人「挨餓」嗎?聯合國數據「嚇壞」眾人 6.9億人長期飢餓
    有人說,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袁隆平爺爺的雜交水稻產量這麼高,還有人「挨餓」嗎?聯合國的一則數據,「嚇壞」了世界各國。你以為人人都是胡吃海塞的生活,其實還有數億人連飯都吃不上,正處於「長期飢餓」中。此前外媒曾報導,過去十年裡,全球的飢餓人數明顯呈現下降趨勢。
  • 曾經無比強大的大英帝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英帝國的衰落並非發生在一朝一夕之間,這是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而英國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其實英國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本來就是有運氣成分,這其中最重要的優勢就是在於英國的地理位置太好了。
  • 大英帝國最後的機會——張伯倫與帝國聯邦運動(上)
    其實,邱吉爾是大英帝國衰落期裡的守成之主,而約瑟夫張伯倫則是帝國午陽時的「革命家」,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的失敗,標誌著大英帝國喪失了最後一個歷史機會。一、激進主義者張伯倫1897年是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六十周年,普天同慶,帝國儀式巍峨壯麗。倫敦大街上行進著四億屬民派來的代表。
  • 美國的第一戰:獨立戰爭|英國_歷史|美國_歷史|獨立戰爭|大英帝國|...
    隨後英軍翻越懸崖抵達亞伯拉罕平原,再次擊敗法軍,迫使法屬加拿大總督投降,這個省份落入大英帝國手中。英法雙方大打出手,削弱了各國列強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力。英國雖然打敗了法國,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區,但因長期的戰爭而導致財政困難。大英帝國不斷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稅收,實行高壓政策,大英帝國與北美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導致北美十三殖民地的獨立戰爭爆發。
  • 美英驅逐艦換基地,大英帝國怎能接受「不平等」協定?
    期間,沒落的大英帝國和強勢崛起的美國展開博弈,最終還是老老實實讓出了世界霸主寶座。回看二戰初期的進程,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面對德國人在歐洲不斷進攻,東邊的國家總是依靠西邊的國家,防禦戰線也不斷向西移動。從波蘭移到法國,又從法國移到海峽對岸的英國。
  • 無奈的順應:大英帝國的世紀遺產
    於是,如何維護大英帝國的優勢,不讓其他後來者奪取這種優勢,就成為本書要回答的重要問題。  坐看雲起雲落:大英帝國的世紀舞臺  挑戰、角力、結盟,縱橫捭闔,明爭暗鬥,整體動員,風雲際會。20世紀上半葉的歷史,就在這種背景下展開了。而大英帝國,顯然是上半場的主角,另一個實際上可以充當主角的美國,卻還在韜光養晦,靜等坐收漁利的大好時機。
  • 敢於和大英帝國兩次開戰的布爾人
    《全球使命》人物譜195敢於和大英帝國兩次開戰的布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