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也將滅絕? - 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1-01-08 中國數字科技館

圖片來源:這是一隻幼年的墨累澳龜(Emydura macquarii),它們現在已經日益稀少。

40年前,動物學家麥可·湯普森(Michael Thompson)還在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大學任職。當時,他曾公布了一項驚人的發現:入侵的赤狐捕食了澳大利亞墨累河沿岸90%以上的烏龜蛋。這使當地成年龜的比例明顯失衡,因為赤狐的捕食行為使幼龜的數量大大減少。湯普森警告說,如果不採取措施,數量豐富的烏龜也可能走向滅絕。

然而,當地開展的保護措施卻微乎其微。如今,湯普森的預言很快就要成真了。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一些屬種的烏龜數量銳減,另一些則已經從墨累河的多片區域銷聲匿跡。生態學家瑞奇·斯賓塞(Ricky Spencer)表示,「問題在於烏龜的長壽給人們留下了一種錯覺,覺得它們一直都活得不錯。然而只有當意識到失去後,人類才會懂得珍惜。」斯賓塞在西雪梨大學任職,是這項研究的參與者之一。

寬甲長頸龜(broad-shelled turtle)、巨蛇頸龜(eastern long-necked turtle)和墨累澳龜(Murray River turtle)曾經十分常見。此前,斯賓塞和同事在墨累河南部的52個地點記錄過它們的數量,並根據在一定時間內可以捕獲的數量反推了種群的大小。

他們發現,很多烏龜都從原本的棲息地消失了,能夠捕獲的大部分樣本也都是年老的成年龜。斯賓塞和同事表示,烏龜銳減是因為狐狸不斷捕食烏龜蛋。2000年以後出現的環境惡化、嚴重乾旱等問題也是原因之一。

「我們幾十年前就知道(烏龜滅絕)這個問題了。儘管當地媒體大肆報導河流面臨的困境,卻很少有人採取措施逆轉這些問題。」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爬行動物學家裡克·夏因(Rick Shine,並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這篇論文給人類敲響了警鐘。除非我們及時開展保護烏龜的行動,否則很快就會失去本土動物群中非常迷人的一些成員。」

斯賓塞指出,如果我們採取行動保護烏龜巢穴免遭狐狸的侵襲,並且重建棲息地,或許可以很快恢復烏龜的種群數量。可惜澳大利亞政府通常要等它們變成瀕危物種以後才會作出響應。

目前生活在墨累河的烏龜還無法得到澳大利亞政府的保護。不過斯賓塞和同事有一套應急方案:「下一步,我們要為常見的龜類擬定公眾保護措施,」他解釋道,「這樣人們就不用等待政府資助,可以直接做事。」

撰文:拉謝爾·扭爾(Rachel Nuwer)

翻譯:胡佳怡

文章來源:環球科學

相關焦點

  • 問題碰碰車--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知行合一」給心靈加油--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是誰殺害了小飛俠--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 如果沒有太陽--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自製隱形墨水--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黃胸鵐是候鳥,分布於芬蘭、俄羅斯、中國、蒙古、日本等地。每年8月,它們從西伯利亞起飛,一路南下遷徙到我國的南方乃至東南亞地區越冬。2004年之前,有數據表明,僅歐洲就存在6萬~30萬隻黃胸鵐。到了2015年,歐洲成年黃胸鵐的數量急劇減少到120~600隻。
  • 那些四億年前的魚--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身懷絕技的巢鼠--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 《科學大眾》 - 百科資訊--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巨艦大炮主義的揭幕戰--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小小斑馬魚,全身透明立奇功--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胃不和,臥不安--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鍬形蟲:雙刀「武士」的多面「蟲」生--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鬼臉化學課」帶你重新學化學--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教育的失敗在於沒有教會孩子面對失敗--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愛跑步警惕5種病--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女士腰背痛,練腹式呼吸--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本內容為《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轉載、轉摘、複製、翻譯等方式使用該作品者,須徵得本司同意。
  • 反擊新型冠狀病毒的「巨人」--中國數字科技館
    正是通過呼吸,人體能獲得空氣中的氧氣,也將二氧化碳等排出。可以想像,許多微小之物趁著呼吸,溜進鼻腔,滑過咽喉,進入肺臟。新型冠狀病毒「進犯」人體,依靠的正是這條途徑。人體不是傻瓜,肯定會奮起反擊。一場激烈的戰鬥在所難免,過程又將如何呢?  要說清這個問題,首先得認識免疫系統。自然界中的一些微生物,能滲入你的身體,鑽進你的血液或五臟六腑,在那裡安營紮寨、大快朵頤、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