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四爺與十四爺,雖然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但是兩個人一直都是面和心不和。逮到機會就是你坑我,我坑你,一點都不像是親生的兄弟。這不,四爺就又在暗戳戳的坑十四爺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件事,還要從西北突如其來的一場戰事開始說起。
西北地區,在古代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因為他們在冬天的時候,草木都枯了,再加上氣候多變,人們在那裡生活是很困難的。生活不下去了,就自然要找地方生活下去 那麼富庶的中原地區,就成為他們搶奪的對象。只要搶劫一番,他們就能平安的度過整個冬天。為了大部分人活下去,死傷一小部分人獲得資源,也是可以的。
所以幾乎每一年西北都會起戰事。這一年也是如此,西北戰事又起,朝廷派了6萬大軍前去平叛。
康熙帝本以為這6萬大軍,已經完完全全可以把叛軍打敗。所以他安然的帶著皇子,后妃和大臣們一起在看戲。但是卻沒想到,就在康熙裡看戲的時候,西北的軍報送達了。6萬大軍全軍覆沒,清朝敗了!
這時候康熙帝才從喜悅於蒙逼的狀態中,轉換過來。他冷靜下來仔細思考,為什麼朝廷派了6萬大軍過去,本來應該完完全全能夠打敗叛軍的,反而最後卻是朝廷敗了呢?康熙帝只要稍微一思考,就明白了這其中的關鍵,就是糧草!
其實在西北用兵一直靠的都不是誰派去的人多,考的一直都是糧草!只要糧草能跟得上,就能和那些遊牧民族死扛,看誰熬得過誰。大清國有整個國家作為後盾,肯定在這個上面能夠勝任的。只要清朝這邊沉得住氣,那麼敗的必定是西北那邊。而只要糧草跟不上,軍心就會不穩。再加上此時,康熙帝非常渴望這一仗能夠迅速大勝。所以才最終,造成了這6萬大軍全軍覆沒。
康熙帝想明白了這其中的關鍵之後,就肯定要採取對策。因為此時掌管戶部的是八爺黨的人。也就是說,如果朝廷要,再去向西北派兵的話,一定要從八爺黨的人中選擇。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在糧草上做手腳。但是應該選誰呢?
四爺在鄔思道的提點下,顯然也是清晰明白的看到了這一點。所以鄔思道就告訴四爺,他此時一定不要只想著自己。要以大局為重,讓康熙看到四爺的大局觀,一定要推舉十四爺。
但是四爺擔心,十四爺手中握有這10萬兵馬。以後一旦發生了什麼事情,軍隊是最基礎的,保證勝利的籌碼。所以給十四爺這麼多的兵馬,康熙帝現在又年歲已高,四爺擔心,十四爺手握兵權,會生出什麼不該有的心思,中間又突生變故。
鄔思道卻明明白白的告訴四爺,他還是沒有明白剛才他說的那一番話。在西北用兵,靠的不是軍隊,靠的是糧草。所以不管十四爺是有10萬人馬,還是有百萬人馬。只要節制住他的糧草,就等於扼住了他的喉嚨。
四爺一聽這話有理,他就決定舉薦十四爺做大將軍王。讓他的人,也就是年羹堯,做陝甘總督,控制供給十四爺的糧草。
但是陝甘總督,畢竟也是一個總管一方。也不是說四爺決定誰上,就能上的。這還需要別人的配合,於是四爺就決定,要坑十四爺了。
但是事情就是這麼湊巧,八爺黨這一方在得到消息之後。他們想的不是推舉十四爺,這個會打仗的人。想的卻是推舉八爺。八爺自從上次百官舉薦新太子那件事,惹到康熙帝厭棄之後,就一直沒有重新贏回聖心。所以他們想借著這個機會,讓八爺去抓住兵權,反敗為勝。
這時候十四爺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他之所以跟著八爺黨,就是希望能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 但是沒想到這個大將軍王之位,很明顯是要會行軍打仗的人,去才可以的。但是他沒有想到,八爺黨的人竟然糊塗至此,只是想要爭奪權位,卻從來不想想是不是,自己能擔當起這個責任。他也想得到這個位置,但是八爺黨的人,不僅不允許他自薦,還要求他必須舉薦八爺。所以此時十四爺的心中,是既委屈又心酸的。
就是在這個時候,德妃的生辰到了。十四爺到四爺府中,與他一起準備進宮為額娘祝壽。在這裡,四爺故意向十四爺展示了,年羹堯進獻的禮物。
他知道十四爺因為兵部的事情,並沒有給德妃準備生辰禮。於是他就故意說,這裡面還有十四爺的一份,是年羹堯孝敬十四爺的。十四爺一聽心中肯定是歡喜的,果然什麼事情還是要靠親兄弟,自己哥哥的奴才心裡還惦記著自己。
拜完壽後,四爺與十四爺在一起回家的途中。四爺就直接清楚明白的告訴十四爺,他要去舉薦他作為大將軍王。而十四爺也投桃報李,承諾四爺,如果他真的做上大將軍王的位置。就提拔年羹堯,做陝甘總督。
十四爺還是太嫩了。四爺只要稍微一示好。他就巴巴的趕了上去,並且還把自己的弱點交到別人手裡握著 。也怪不得最後會失敗。
不得不說,四爺真的是坑得一手好兄弟!十四爺被坑了還在為四爺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