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161位援鄂醫療隊隊員回到醫院。 殷立勤 攝
中新網上海4月20日電 (記者 殷立勤)「市一,我們回來啦!」4月20日下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分三批先後馳援武漢的161位援鄂醫療隊員悉數解除隔離觀察,正式完成援鄂任務。當日,他們回到市一醫院,整齊列隊,高喊「我們回家了」。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161位援鄂醫療隊隊員回到醫院。 殷立勤 攝
在上海市交警總隊鐵騎開道、警車護航之下,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援雷神山整建制醫療隊156位醫護人員回到了熟悉的醫院。虹口交警在沿途路口設立執勤崗位,當援鄂醫療隊大巴駛入虹口經過各個路口時,都能看到民警轉向車隊,莊嚴敬禮,以最高禮儀迎接英雄們凱旋。周邊市民也微笑揮手向逆行勇士致敬。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與孩子擁抱。 殷立勤 攝
自除夕夜首批上海援鄂醫療隊星夜奔赴武漢以來,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共派出3批次醫療隊奔赴武漢前線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金銀潭醫院、武漢三院和雷神山醫院都留下了市一醫院醫療隊專家、隊員的足跡。他們之中年齡最大的達66歲,年齡最小的僅24歲。有作為領隊攜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完成包括全國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病理解剖研究在內的多個前線新冠危重症救治「突破性成果」的鄭軍華教授;有帶領市一整建制醫療隊在雷神山前線留下一系列醫學創新發明的劉軍教授;有上海所有援鄂醫療隊隊員中最年長的周新教授;有曾獲「中國最美女醫師」、成功救治武漢103歲患者的市一急診危重病科「女帥」王瑞蘭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與同事擁抱。 殷立勤 攝
在今天舉行的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迎回三批161位援鄂醫療隊隊員活動上,市一醫院副院長鄭軍華、副院長劉軍代表市一援鄂醫療隊分別發言。上海交通大學授予三支醫療隊161位隊員「交大校長獎特別獎」,市一援鄂醫療隊則將籤有161位隊員名字的隊旗分別贈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迎接援鄂醫療隊隊員的歸來。 殷立勤 攝
會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鄭興東對所有161位如期歸來的市一援鄂醫療隊隊員由衷感言:「三批醫療隊員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始終銘記組織的信任、人民的重託、領導的教誨和自己的諾言,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鋼鐵防線,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壯美詩篇。醫療隊員在武漢發揮了四個精神:一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明知兇險卻義無反顧,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放在第一位的戰鬥精神;二是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竭盡全力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用大愛和絕技挽救了一個又一個患者的醫者精神;三是嚴謹求實、開拓創新,開展科學救治、開展臨床研究、總結救治經驗、發明防護器具的科學精神;四是團結合作、共克時艱、相互支持、相互關心,共同前行的集體主義精神。正是有了這四種精神,才能完成這次『戰疫』支援任務。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市一醫院將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發展,力爭實現疫情防控的『五零四亮』總體目標。」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的家屬等待家人的歸來。 殷立勤 攝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馮運對全體隊員表達致敬與感謝並寄語隊員「在抗擊這場戰「疫」中,你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形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書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這場抗擊疫情的嚴峻鬥爭中,在每一個日日夜夜裡,是你們衝在一線、連續奮戰,體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是你們勇於擔當,砥礪前行,彰顯了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捨己救人的責任擔當。你們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用堅守傳遞希望,用生命守護生命,以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過硬的作風,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疫『堤壩』,出色完成了黨和國家交付的任務,為奪取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上海保衛戰的壓倒性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左)為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右)頒發「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 殷立勤 攝
上周起,由市一醫院派出的前兩批共5位醫療隊專家鄭軍華副院長、周新主任、王瑞蘭主任、張明明護士、沈燕護士已陸續回歸工作崗位,投入到醫療、科研、管理工作中。今日正式解除隔離的第三批156位醫療隊員也將陸續復工。帶去「上海模式」,帶回「武漢精神」,這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三批醫療隊的共同特點。(完)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161位援鄂醫療隊隊員回到醫院,併合影留念。 殷立勤 攝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與同事、家人合影留念。 殷立勤 攝
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左)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上海市一醫院副院長劉軍(右)回到醫院。 殷立勤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