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將是不平凡的一年。從年初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帶來了嚴重影響。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經濟加速恢復,一大批新興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仍明確提出,2020年要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充分體現了我國對經濟社會發展潛力的信心。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中國福利彩票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1987年6月,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委員會成立,7月,新中國第一張福利彩票發行。33年來,中國福利彩票堅持「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發行宗旨,走出了一條因公益而生、秉公信而立、執公正而行的有中國特色的公益發展之路。
圖為6月9日福彩雙色球開獎現場。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供圖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社會福利工作有了很大發展。但由於資金不足等原因,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一直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各項事業突飛猛進,社會福利事業的短板更加突出。以1985年為例,當年國家預算支出民政事業費30億元,但能用於社會福利的經費僅約3億元,資金缺口巨大。
「不能因為沒錢我們的工作就不搞了。」時任民政部部長崔乃夫開始想方設法解決資金短缺這個社會福利領域的首要問題。一系列的調研、調查表明,世界上的國家,不論其意識形態如何,經濟發展水平如何,都不約而同地以發行彩票的方式籌集資金,彌補國家財政對福利事業撥款的不足。
彩票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一直被認為是資產階級的糟粕而遭禁止。面對福利事業資金捉襟見肘的局面和近40年來無人敢跨入的敏感區域,權衡利弊的結果是,彩票必須搞。為了不引起人們的反感,當時的「彩票」冠以「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券」之名。中國福利彩票因社會公益需求應運而生。
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主任馮亞平介紹,1987年7月,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券在河北石家莊上市,這是新中國第一張福利彩票。之後,彩票的各種玩法和產品越來越豐富,拓展的範圍也越來越大。1995年,全國彩票銷量達57.3億元,1996年一舉突破60億元。截止到2019年,我國累計發行福利彩票2.211萬億元,累計籌集彩票公益金6568億元。一直以來,福利彩票公益金在我國專項用於福利事業的資金中,都佔到非常大的比例。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執行院長何輝表示,福利彩票在發行之初就確定了「團結各界熱心社會福利事業的人士,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籌集社會福利資金,興辦殘疾人、老年人、孤兒福利事業和幫助有困難的人」的宗旨。可以說,福利彩票的發行是我國籌集社會福利事業發展資金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渠道,已成為我國社會福利和公益事業的重要支柱。
據介紹,近些年,隨著公益金數額的快速增長,使用範圍也逐步擴大到更廣泛的公益領域,通過公益金支持的公益創投、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等形式,支持各地的社會組織發展和社會公益的發展。同時,中央籌集的公益金的60%還注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中。
何輝說,福利彩票不僅是我國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的重要資金來源,更成為我國公益事業和社會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手。除此之外,福利彩票的設計、發行、銷售環節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間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在全社會引導社會公眾參與慈善公益,弘揚慈善精神。
隨著人們對彩票公信力和公益性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有獎募捐券」這一互不搭界甚至有著對立意義的特殊稱謂到了需要調整的時候,1995年1月,「中國福利彩票發行中心」正式命名。
作為以致力於解決社會公益為出發點的福利彩票,「取信於民」的公信力是福利彩票一開始籌劃時就確定的標準和方向。
1987年4月,在福利彩票發行之前的最後一次工作座談會上,時任民政部部長崔乃夫明確提出了彩票發行必須要取信於民,要在群眾中建立信譽。強調要堅持自願的原則,不能強迫、攤派,獎金如數派發不打折扣,並且要把募集的資金用到解決老人、殘疾人、孤兒、貧困戶的問題上面,扶貧濟困。
正是本著這樣的原則,1987年7月,由民政部一位副部長帶隊的一行五人考察組赴港澳地區考察彩票發行及如何防止作弊等情況。在香港,考察組從用紙到印製、保安、審核,以及如何開獎、兌獎等一系列環節作了詳細考察。在澳門,考察組主要考察了當地非常暢銷的澳門彩票有限公司發行的即開型彩票。經過兩周考察,考察組得出結論,我國首先要立足於發行傳統型獎券,同時可視情況實驗發行即開型獎券。
1999年10月,第一張通過計算機銷售的樂透型福利彩票在上海面市,開創了福利彩票樂透型彩票和高獎額的先河。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也在上海建成了全國電腦彩票系統監控中心,制定、出臺了一系列規範性文件,不斷增強新技術下福利彩票的公信力。
此後,各地以「風採」命名的電腦福利彩票紛紛出現,近5萬臺投注機投入運營,為電腦福利彩票的銷售奠定了物質基礎。經過不斷開拓、創新、調整、完善,從簡單設獎到複合設獎,從每周兩次開獎到每周多次開獎,從準熱線到全熱線,中國福利彩票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多樣化,也越來越貼近市場。福利彩票的發行方式也開始由以各省分散銷售為主轉變為以全國聯合銷售為主。
除了體制和技術保障之外,對於社會最為關心的公益金使用和分配情況,福利彩票中心也不斷推進其更加透明化。
據介紹,彩票公益金先在中央和地方之間按1∶1比例進行劃分。地方保留50%公益金,由地方財政和民政部門按照「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方向確定資金分配和項目使用。
何輝介紹,中央層面籌集的公益金,60%用於社保基金的注入,30%用於中央專項項目的支持,剩餘的10%,民政部和體育總局各獲得一半。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主要用於各類資金額較大的社會公益項目。民政部的彩票公益金,則用於老年人、殘疾人、兒童和社會公益類項目。資金的97%用於補助地方的項目。剩餘的3%,用於民政部部屬各事業單位開展的社會福利項目。
以2018年為例,當年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168億元,用於支持包括「教育助學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扶貧事業」、「殘疾人事業」、「醫療救助」、「農村貧困母親『兩癌』救助」、「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等共計16個項目。這些項目具體由多個政府部委、人民團體和基金會實施。
福利彩票發行的初衷是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因此彩民對福利彩票公益性的認知和體驗非常重要。公信力是福彩發展的源泉,而這種公信力則源於公正的制度設計和管理落實。
馮亞平坦言,人們不知道的是,作為發行部門,福彩中心並不是希望彩票銷售越多越好,在一些方面甚至會出臺措施限制彩票銷售額的增加。中國福利彩票自創辦之初就強調要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強調中國福利彩票的群眾性,強調主要通過參與者規模的擴大而非單人購彩額的提升來擴大發行量,強調理性投注。
1987年10月召開的擴大獎券發行試點工作會議上,民政部就明確了「票面價值應相當於零花錢的水平,介於『有所謂』和『無所謂』之間」的標準。這一思想在福彩系統一直保持傳承。2005年,福彩中心提出,中國福利彩票誠信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營造寓募於樂、多人少買、重玩輕博、安定有序的彩票市場氛圍。
正是這一理念,使中國福利彩票的宣傳工作一直儘量避免直截了當的產品推銷,避免過分渲染中大獎的遊戲性,並在遊戲的設計上加強風險控制,設置對投注的限制,有意識地把購彩者的幸運心理控制在娛樂、遊戲的範圍之內。
不僅是遊戲規則,福彩中心還一直在制度和管理上加大力度,保障福彩工作公正、公開。馮亞平表示,隨著彩票形態由簡單走向多樣,發行方式由分散走向聯合,社會對中國福利彩票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深入,福利彩票自身的運行管理風險也有所增加。不僅包括彩票發行運作中的技術安全、營銷安全、資金安全等微觀方面,更包括防範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的社會風險。福彩中心一直十分注重完善制度建設,積極探索適合事業發展需要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福彩制度體系建設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使福利彩票始終保持在公平、公正、公開的範疇內前行,不斷提升福利彩票的公信力。
「對福利彩票這種靠政府公信力維持運行的特殊產品,誠信不僅是其立業之本,也是其最核心的內涵和價值之一,喪失了誠信也就斷送了生命。為此,中國福利彩票一貫重視誠信建設。」馮亞平說,多年來,福彩中心將強化制度建設、推動規範管理作為重點工作之一,組織力量以制度建設為中心,不斷規範各項管理制度工作和工作秩序。例如,建立了合同法律審核和法律諮詢制度,制定了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計算機類設備採購管理辦法、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規定等多項管理制度。
省級福彩中心也普遍加強了制度建設和機制建設。有的建立了省、市、縣三級人財物利益共享機制,以及目標責任管理與適度激勵相結合的獎懲機制;有的制定了目標考核和獎勵機制、督察機制、隊伍建設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有的通過建章立制規範了決策程序、執行程序、監督程序和監督機制,強化了財務管理和監督檢查等基礎工作。
隨著《彩票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彩票發行銷售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規定陸續出臺,進一步明確了管理體制,構建了較為完備的彩票管理政策制度體系,彩票發行銷售各項工作的規範化、法治化水平持續提高。
何輝表示,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多種形式的彩票用於公益目的,大體上分為三種運營模式。第一種是政府直營模式,第二種是企業或社會組織與政府進行協作,第三種是特許經營權招投標。在公益金的使用方面,一些國家直接將公益金固定用於某項公益事業,例如教育、體育等;一些國家則相對靈活,基於社會需求進行資金分配;還有一些國家則將彩票收入直接納入財政預算進行使用。
「並不存在一種最優的選擇。每個國家或者地區都是基於自己的歷史、文化和現實情況進行的制度設計。我國自1987年開始發行彩票,在公益金使用上定向用於福利和公益事業。」何輝說,相比國外一些彩票發展較好的國家和地區,我國彩票在彩民的數量佔人口比重、購彩資金佔人均收入比重、相關彩票法律制度等方面還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福彩和體彩的產業競爭關係、在公益金使用的方向和使用效率、在發行費佔比等方面,也還有改善的空間。
1986年12月20日國務院第128次常務會議原則同意民政部《關於開展社會福利有獎募捐活動的請示》。
1987年6月3日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委員會(簡稱「中募委」)在人民大會堂成立。
1987年7月27日中募委發行中心首次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試點發行傳統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券。
1993年2月25日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券更名為「中國社會福利獎券」。
1994年12月2日中國社會福利獎券更名為「中國福利彩票」。
1995年4月28日深圳市首次試點發行銷售計算機管理的傳統型福利彩票。
1998年11月6日民政部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全面啟動50億元福利彩票賑災專項募集活動。
1998年11月15日原社會福利資金改稱「社會福利基金」,全額納入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1999年12月11日中國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召開「風採系列」座談會,要求全國一半省市發行電腦票。
2003年2月16日第一個統一遊戲規則、統一開獎、共享獎池的全國聯銷電腦彩票遊戲「雙色球」上市。
2003年6月28日「中福在線」即開型福利彩票在廣東省廣州市試點銷售。
2005年5月1日全國電腦福利彩票骨幹通信網絡正式開通運行,實現了原始數據的集中收集。
2009年5月4日《彩票管理條例》頒布,並於當年7月1日起實施。
2011年12月12日民政部批轉《中國福利彩票「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
2012年1月18日《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頒布,並於當年3月1日起實施。
2014年11月13日中福彩中心首次編制並發布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國福利彩票2013年社會責任報告》。
2016年11月29日福彩開獎演播廳綜合服務通過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評審。
2019年7月中國福利彩票正式獲得世界彩票協會授予的「責任彩票」三級認證資格。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