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新消息報、人民日報、寧夏交通廣播
轉載請註明全部來源
近年來,銀行卡盜刷案件高發,鑑於追償難度極大,部分受害人在報警立案的基礎上,也將發卡銀行告上法庭,通過民事訴訟途徑要求賠償。3月4日,銀川市興慶區法院發布了一起典型的借記卡糾紛案件。
網絡圖片
2017年12月23日19時許,杜某在下班途中接連收到某銀行客服向其發送的9條信息,提示杜某在該行辦理的借記卡發生了9筆境外刷卡消費,金額累計近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30多萬元)。杜某在震驚之餘,立即撥打銀行客服電話對該卡掛失,並撥打110報警。當日19時30分,銀行客服電話向杜某發送簡訊,告知其卡已掛失成功,卡上金額已凍結。
杜某本以為自己的及時掛失行為保住了卡上的資金,但沒料到的是,12月26日,他又收到銀行客服發來的信息,提示上述9筆境外消費交易成功。此時杜某才意識到,銀行卡雖已凍結,但卡上資金卻仍被劃轉到了境外。在與銀行溝通協商無果的情況下,杜某將銀行告上法院,要求賠償其損失。
杜某認為,自己與銀行之間形成了儲蓄合同關係,銀行有義務保證儲戶的存款安全,該安全保障義務包括銀行為儲戶提供的銀行卡具有唯一性,不可被複製。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時,其本人及卡片均在銀川,不存在本人或家屬在國外刷卡消費或取款的可能性,銀行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導致卡上存款被盜刷,應承擔賠償責任。
庭審時銀行辯稱,杜某應當對自己設定的密碼具有審慎保管義務,自2015年起銀行即建議杜某將安全等級較低的磁條卡更換為有動態密碼組成的高安全性晶片卡,但杜某未及時更換,導致卡內資金減損,應自負其責。
經開庭審理,法院認為杜某與銀行之間存在借記卡儲蓄合同關係,發卡行應履行保障儲戶存款安全的義務。涉案的借記卡在境外被使用消費時一直由杜某持有,杜某本人亦在銀川,表明他人冒用杜某名義使用該卡進行消費,進而造成了杜某的存款及利息損失,銀行對此未盡到必要的存款安全保障義務,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銀行未能舉證證明杜某對該卡及密碼未盡到謹慎保管義務,或杜某對該卡被他人冒用存在過錯,故對銀行的辯解意見不予採納。
最終,銀行依據法院判決向杜某賠償了其卡遭盜刷的存款及利息損失。
銀行卡若被盜刷首先要做什麼?如遇到銀行卡被盜刷等情況,一定要保持冷靜!
教你下面這四招,可讓銀行全賠!
▼
1、第一時間向發卡行電話掛失
作用:避免盜刷損失進一步擴大。
2、持銀行卡到本地的櫃員機操作(查詢、存取等)
作用:固定電子證據證明銀行卡與本人在一起,發生盜刷時銀行卡和本人均在本地,不可能同一時間在異地刷卡消費。
3、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詳述被盜刷情況,留好報警回執
作用:證明銀行卡仍由自己妥善保管,盜刷消費非本人所為。
4、迅速與涉事銀行聯繫,主動溝通後續賠償事宜,針對銀行不予全額賠償的強勢態度,儲戶要敢於拿起法律武器說「不」。
銀行卡盜刷頻發 為財產安全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