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15-16季的騎士,我們得知道什麼呢?
——首先,他們依然是東部冠軍的頭號熱門。沒有傷病的話,他們就還會進2016年總決賽;實際上,有傷病的話……2015年夏天的歷史已經證明:
只要倒下的不是勒布朗,他們還是有極大的機會,進到2016年總決賽。
——然後,2015年夏天的徵途,證明了:
A 勒布朗-詹姆斯依然是本星球最好的球員。
B 在A這個前提下……他已經不年輕了。他確實無法保持25歲時那樣的攻防緊張度,他在暫停時的喘息證明他依然是普通地球人,雖然這不妨礙他在2015年季後賽,繼續擔負當世獨一無二的負擔:季後賽場均打42分鐘投籃27發得到30分11籃板9助攻。
C 邁克-米勒說「勒布朗只需要能把球投中,外加防守強硬的傢伙,其他他可以包辦」。這個在2007年已被證明過的事實,在2015年依然有效。勒布朗帶著幾個防守悍將(香波特、莫茲科夫、德拉維多瓦),幾個射手(JR史密斯、瓊斯),藍領們(特裡斯坦-湯普森),就搞定了東部,還給了湯普森喊出9400萬合同的底氣。
D 然而總決賽證明,C這條法則,可能已經只在東部有效了。
——2015年總決賽,在彈盡糧絕之際敗給勇士,對騎士而言是有價值的。因為他們不像2000年的步行者那樣垂老一搏,有今生沒來世。相反,他們球隊的大多數人,除了勒布朗(和一直抱著勒布朗,刷出連續五年總決賽的詹姆斯-瓊斯)之外,包括以下這批人:
香波特,一直在尼克斯時起時伏的堅韌防守者……成了總決賽首發後衛。
JR史密斯,2009年西部決賽之後一直浪蕩著的瘋子射手……居然可以放肆在總決賽投出14記三分球!——總決賽記錄是庫裡剛創造的15次。
莫茲科夫,在掘金剛嘗到一點甜頭就被扔出來的長人,上賽季之前一直在打替補……居然可以在總決賽當首發中鋒,單場28分10籃板!
德拉維多瓦——承認吧,總決賽前,除了澳大利亞人和騎士球迷,沒有誰看到他的名字會立刻想到「哦對了他就是那個誰」。
凱裡-歐文,他一直很棒,但跟著勒布朗,他刷到了單場57分,而且終於嘗到了深入季後賽的味道。
特裡斯坦-湯普森……9400萬!9400萬!!差一分錢不行!!
加上瓦萊喬……您知道他背上刺著紋身「CHOSEN 2」吧?嗯,專門對應勒布朗的「CHOSEN 1」。
現在,他們每個人對勒布朗都死心塌地,鞍前馬後,奉若神明。他們跟著勒布朗嘗到了贏球的滋味,還遠遠聞到了總冠軍獎盃的味道。他們此前大多嘗個季後賽味道,但在總決賽成為民族英雄(德拉維多瓦在澳大利亞,莫茲科夫在俄羅斯)、話題中心,他們當然知道自己到底是如何時來運轉。
騎士經理大衛-格裡芬,如此解釋騎士夏天沒啥大動作的緣由:
「我們必須確認在勒布朗身邊打球的人們,不會因為得不到他們習慣的球權而不爽。」
這句話可以如下翻譯:「我們需要死心塌地,唯勒布朗馬首是瞻的人。」
為什麼詹姆斯-瓊斯、邁克-米勒、大Z這些勒布朗的隊友,會追著到處勒布朗跑呢?因為他們經歷過上面騎士這撥人的心態。他們在職業生涯晚期,都已沒有了「我要刷數據」的野心,他們知道「只要我做好勒布朗安排給我的那部分工作,剩下的就是等著贏球。」而現在,克裡夫蘭騎士全隊上下都是這樣的人:
除了上述這些已經被勒布朗洗腦的人,還有特意趕回騎士的莫-威廉士。
您一定記得:他有生以來僅有的一次全明星經歷——遠在2009年——是跟著勒布朗得來的。
——但是……上面這批人,只能保證騎士有極大把握衝出東部。勒布朗-詹姆斯的確已經強大到……哪怕他現在離開騎士,自己組一支「勒布朗-詹姆斯隊」,然後去自由人市場挑幾個射手、找幾個內線,也可能殺得進總決賽。
但我們已經知道:東部的世界和總決賽的世界,乃是不同的。
所以,又得回到歐文和勒夫的話題。
————————————————
歐文和勒布朗合作很愉快。實際上,上季歐文打出職業生涯最高的per21.5和58%的真實命中率,包括對馬刺的57分和對開拓者的55分。
雖然季後賽,他只有首輪打凱爾特人效率高,東部決賽缺陣一半,總決賽打了一場就倒了,但到底是一個副攻手。
一個我大概講過許多次的故事:
1992年,凱裡-歐文生在澳大利亞墨爾本,他爸爸德雷德裡克-歐文是職業籃球手。但澳大利亞沒給他帶來什麼偉大影響,2歲他就來到了美國。又兩年後,母親去世,他父親打著籃球,靠著四個姐妹——凱利的姑姑們——把他養大了。
「許多單身媽媽都沒再結婚。我也不想續弦。我得盡做父親的責任。」弗雷德裡克後來說。
德雷德裡克就像有著普通籃球手的樸實。他教兒子打籃球,教給他一些正確的籃球打法和態度。九歲時凱利還羞於說垃圾話。爸爸有一天去看了他打球,然後對他說:
「永遠不要害怕任何人,也別害怕失敗。」
十年後,19歲的歐文如此形容自己的性格:
「我也許是史上最好勝的人之一。我就想摧毀掉對手。我喜歡這事兒。我爸教我的。」
凱利說,他人生最偉大的時刻是在他16歲時。他和42歲的老爸單挑,他15比0贏了。再比一場,15比0。德雷德裡克最滿意的不是兒子贏了,而在於:
「他沒因為我是他爸就手軟。他摧毀了我,整場比賽都在說垃圾話。我知道,他準備好了。」
有點耳熟是嗎?《SLAM DUNK》漫畫裡,日本單挑第一人,澤北榮治故事的現實翻版。
只是,澤北那種傳奇,來自於藝術創作;歐文的故事,卻是真的。
所以,他如今可以毫不激動的,用嫻熟之極的手段,屠殺對手。一個早熟而老辣的殺手。2013年他拿到全明星MVP獎時,如此形容:我就是「對比賽投入一點個人感情」。
想像一下他父親曾經給予他的陰影,現在在勒布朗身邊打球得50+,他根本不在意。這也是勒布朗所需要的:當初他去到邁阿密與韋德在一起,尋找的也是這樣一個人:在常規賽場均22分,在季後賽場均19分的,弱側高效率殺手。
——簡直就像給牧紳一身邊,配上了高一的澤北榮治。
當然,德拉維多瓦可以是一之倉聰,特裡斯坦-湯普森可以是野邊將廣,香波特可以是池上,瓦萊喬可以是高砂一馬……等等,這樣下去就沒邊了。
勒夫的問題,稍微複雜一點。
2014-15季,勒夫完成背打295次,得了290分,聯盟第十四。
定點投籃298發,得到333分,聯盟第九。
——即,勒夫更多是作為一個定點投籃手存在的。
2014年11月,他有28%的分數來自於三分球,30%的分數來自內線。
2015年2月,他有49%的分數來自三分球。29%的分數來自內線。
3月,他有44%的分數來自三分球,33%的分數來自內線。
4月,他有58%的分數來自三分球,19%的分數來自內線。
作為一個投手,他是越來越專業了。
他的籃板數字下降了,場均9.7,但其實依然有場均7.9個後場籃板,後場籃板率26%並不算很糟糕,與他的2012年持平,依然是聯盟前十。實際上,勒夫上季的防守籃板,聯盟第四。
真正大滑坡的是?2010-11季,勒夫73場330個前場籃板,上季,75場142個。
勒夫前場籃板的消失,和兩件事有關。其一,他必須更多回防,以免衝搶籃板被刷快攻;其二,擔當射手,遠離籃筐,您會自然丟掉前場籃板機會。比如:德克從來就是個不錯的後場籃板手,以及一個不做數的前場籃板手。
某種情況下,勒夫的數據縮水,是與他的角色定位有關的。他被拉去擔當了更多的定點射手職責,沒事,在森林狼他投三分更多;但他的內線單打減少了,這讓他遠離籃筐,少了刷前場籃板的機會。
直到上季最後兩個月,騎士才逐漸找到了用他的方法:
擋拆外切的定點射手+兩腰背身單打軸,簡單分明,不摻雜別的。
於是季後賽前三場,他打出了場均18分9籃板3助攻。第三場對凱爾特人的16投8中23分,包括:
6記定點三分球(只有一個三分球有虛晃動作)。
腰位兩個背身後仰投籃。
就是說,經過一個賽季,他已經接受並習慣了自己的新角色:
高位策應機器+定點三分手+兩腰軸。
——然後就傷了。
沒關係了,現在的重點是:新賽季,騎士會繼續朝正確的方向用他嗎?要知道,歐文+勒布朗+香波特+莫茲科夫+勒夫的首發,是29勝4負。化學反應是在的。
勒布朗在前天訓練營的原話是:本季的勒夫,可以讓他多休息一下了。
這話可以讀出的意思是:
騎士會繼續開發勒夫。不只是個終極者,還可能是個中軸和進攻製造器。實際上,除了定點三分外,也讓勒夫回到腰位,這才是用勒夫的法子。
當然,騎士的最理想狀態,並不是「讓勒夫每晚刷26分15籃板,讓勒布朗每晚27分7籃板8助攻,讓歐文每晚23分,大家一起拼命刷」,不是的。
如果說上賽季總決賽之旅有什麼參考價值的話,那就是:
騎士可以打「內線高位擋拆,射手環伺,勒布朗突破分球」的小球套路。也不介意打「內線們在弱側清空,勒布朗吸引夾擊,內線們衝前場籃板肉搏」的大個子套路。湯普森和莫茲科夫倆都沒有三分球,射程一般,但勒布朗跟他倆的表現說明:
勒布朗已經不介意,跟不會投三分的內線搭檔了。
「你們去內線吧,我也可以的。」
所以,很可能的新套路是:
勒夫依然會投定點三分,但他到罰球線和腰位的攻擊頻率會大為增加。他會有更多背身單打(他是個效率不低的背打手);他可以更多渾水摸魚撿前場籃板(而不是專業純射手);他會打得更高興。
但最關鍵的是:騎士可以多一個策應軸。
因為,騎士的最終目標,並非「勒布朗、歐文和勒夫任何一個人發揮,然後騎士贏球。」
2010年三巨頭初聚邁阿密時,斯波厄斯特拉教練不知道該怎麼打,所以改了許多套路。一會兒勒布朗持球+韋德無球走+波什中投,一會兒勒布朗+韋德輪流持球強攻,終於2011年總決賽,大家都矛盾住了。
2012年,勒布朗開發出背身,韋德開發出無球走位,波什射程越來越遠後,球權問題解決。到2013年,熱已經行雲流水了。
因為勒布朗除了「大家站開我突破分球給你們」這一面外,還有天生指揮官的一面。上季,他已經找到了與歐文的相處模式:無論他與歐文各一側牽制,還是與歐文在同側啟動進攻後轉移弱側,都已經行雲流水;他現在需要一個支點:比如,勒夫。
最理想的狀況是:勒布朗、歐文和勒夫誰都不必拿下單場50分或者25個籃板或者20次助攻之類的駭人數據,只需要作為支點,用大量默契的轉移球,讓香波特、莫、JR史密斯們射中底角空位籃,讓莫茲科夫、湯普森、瓦萊喬們無人防守地上籃——這才是騎士希望在2016年春天達到的境界。
————————————————
此外,至少通過一次漫長的季後賽徵途,勒布朗和布拉特應該找到了一個平衡的相處模式。在此之前,他倆的關係很微妙——當代最成功、經常凌駕於主帥權威之上的巨星VS在歐洲取得巨大成功的美國教練。但2015年夏天過去了,他倆應該彼此明了了:他倆度過了彼此的第一年考試。對球隊更衣室而言,這很重要。
所以,2015年的騎士招來了莫-威廉士,這是勒布朗的舊隊友;所以,2015年的騎士招來了考恩:這個30歲的俄羅斯大漢,是布拉特教練在俄羅斯國家隊時的愛將,很長時間,莫茲科夫得給他打替補。
(考恩年輕時,在俄羅斯以此聞名:「敢突破禁區我就讓你腦袋裡的東西曝曝光。」嗯,你們感受一下……)
他們都從對方那裡,獲得了類似於「私人部隊」的募集權,他們當然已經得到彼此的首肯了。
布拉特的魅力?嗯,JR史密斯如是說:
「教練真的很關心我們!我願意為他去撞磚牆!」
(當然,他也許會理解為「為了讓教練高興,讓我投籃時多磕幾磚……」)
簡單來說:2015-16季,克裡夫蘭一切都很好。他們找回了一批舊人,有了一批經過錘鍊的新人。在「圍繞勒布朗建隊」這個方面,梳理得很清晰。
當然,湯普森的破事(9400萬!一分不能少!!)、莫茲科夫的膝蓋、歐文和勒夫的恢復狀況、瓦萊喬身上某些發過病的所在,會或多或少跳出來,但他們在東部打常規賽,有足夠的時間給他們調整——話說,比起其他東部球隊,他們算是最不需要調整,「隨時可以開打」的球隊了。
至于勒布朗-詹姆斯自己……
9月下旬時,他又重複了一遍,說「總決賽失利,一次比一次難以下咽了。」
他一定也知道,要讓世界無話可說,他還得為克裡夫蘭騎士拿一個冠軍,一個就好。2015年夏天的敗北,因為球隊的傷病與他自己的不朽表現,沒有人責備他,但他快要31歲了。
2012年和2015年總決賽他的遠射不準,不是他忘了怎麼投籃,而是出於體能。2012年,他打了983分鐘季後賽(23場,每晚43分鐘),使用率usg達到33%。2015年夏天,他只打了844分鐘季後賽,但每晚還是42分鐘,使用率usg則是恐怖的38%。
他已經打了十三年NBA,打了178場季後賽(喬丹179場,嗯),累計超過四萬二千分鐘的NBA。
強大如2015年夏天的他,疲憊如2015年夏天的他,當然比任何人都敏感或有緊迫感,清楚自己該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