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4月23日,南京六合區召開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建設動員會,動員全區上下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上來,強化科學組織,加強有序調度,狠抓推進落實,真正把這項民生實事辦成民心工程。六合區委書記、區長李萬平講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彭家龍、區政協主席楚琢玉出席,區委副書記孟凡有主持。
據悉,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體量和人口規模的不斷增加,六合區生活廢棄物處置填埋場庫容已趨飽和,相關設施長期處於超負荷運行狀態,加上現有政策條件下新建垃圾填埋場已無可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已成為必然的民生選擇。垃圾焚燒發電作為一項高科技垃圾處理技術,已在全球廣泛採用,成為當今全球處理生活垃圾方式比選中最科學、最合理、最環保的方式。目前南京市已建成運行三座垃圾焚燒發電廠,還有兩座擬在建設。六合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用於處理六合區自己產生的生活垃圾,將採用目前國內外最成熟、最先進的焚燒處理工藝 ,煙氣排放指標優於國家《生活垃圾焚燒汙染控制標準》和歐盟標準,廠區也將按照現代化「園林景觀式」設計建設,與自然和諧共生。
會議強調,解決好生活垃圾處置問題,既是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城市治理難題的民生需要。六合全區上下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高站位、統一認識,壓實責任、抓好落實,全力以赴把這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要堅持依法合規,各項手續、各項工作都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並主動向社會公開,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充分保障市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接受群眾監督。要針對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給予回應,耐心細緻答疑解惑,切實做好政策宣傳、科普教育和參觀組織工作,真正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會上,六合區委常委、副區長王春江解讀了項目建設方案;區人大、區政協和相關專項工作組牽頭區領導分別發言。六合區委常委,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府、區政協領導同志,以及區法院院長、區檢察院檢察長、各街鎮部門有關負責同志等參加會議。
24日,《六合區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建設動員會召開,要求把民生實事辦成民心工程》發布!公眾意見徵詢也掛出!
時隔多年
六合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又被搬出
據意見資料顯示
1、規劃範圍
六合全區(不含江北新區直管區三個街道),面積1295平方公裡。
2、規劃期限
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
3、規劃目標
以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為宗旨,建設城鄉人居環境和諧優美,資源保護與開發協調有序,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得到全面提升,完善「組保潔、社區收集、街道及鎮轉運、區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逐步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擴大綜合處置能力,發展建築垃圾、餐廚垃圾、大件垃圾等專項垃圾的綜合利用,以及垃圾發電能源多級利用;完善日常保潔系統、提高日常保潔能力和環境衛生公共服務運營能力和服務水平,建設和完善城鄉環境衛生管理體系。
4、處理模式
可回收垃圾資源化利用,有害垃圾作為危廢處理,其他垃圾焚燒發電。
5、收運模式
集中轉運為主、分散轉運為輔的模式
中心城區及新城,分散收集至中型轉運站,集中轉運至處理廠
新市鎮及農村,分散轉運至處理廠。
6、垃圾分類
分類模式:
「大分流」:農貿市場有機易腐垃圾、餐廚廢棄物、裝修垃圾、大件垃圾。
「小分類」
四分類:餐廚廢棄物、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
三分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分類要求
近期鞏固現有分類示範小區「四分類」成果,其餘居民小區採用「三分類」即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遠期適時擴大四分類比例,即將家庭廚餘垃圾進一步分出。
7、垃圾量預測
近期、遠期需焚燒處理量分別為620t/d、1100t/d。
8、處理系統
集中設置一座環境園,一座六合垃圾焚燒發電廠及飛灰填埋場。
六合環境園位於現狀馬鞍填埋場周邊,包含六合餐廚垃圾處理廠(20000平方米)、六合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廠(30000平方米)、六合應急填埋場(34000平方米)、六合大件垃圾處理廠(2000平方米),面積總計約86000平方米,避開基本農田、公益林、生態紅線。
六合垃圾焚燒發電廠及飛灰填埋場位於寧連高速西側、長深高速東側,小盤山西側,揚滁公路北側,垃圾焚燒發電廠佔地面積約60000平方米,飛灰填埋場佔地面積約53000平方米。
9、垃圾收集轉運
中心城區設置馬鞍垃圾轉運站,規模800t/d;龍袍新城設置龍袍轉運站,規模200t/d;新市鎮及農村共設置15座小型垃圾轉運站。
中心城區設置收集站,服務面積約3平方千米,共設置收集站19處。
10、分期建設計劃
近期建設六合垃圾焚燒發電廠、飛灰填埋場、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場等,遠期新建餐廚垃圾處理場、大件垃圾拆解中心等項目。
11、六合垃圾焚燒發電廠地塊區位
位於城市集中建設區外,寧連高速西側、長深高速東側,小盤山西側,揚滁公路北側,通過專用道路進出。
12、六合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環境影響預評價
根據《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本項目未涉及生態紅線區域。
經初步分析,其主要環境影響如下:
聲環境影響:本項目運行後,在採取有效降噪、隔聲措施的條件下,廠界晝、夜間噪聲值可達《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相應標準要求。
地表水環境影響:本項目所產生的廢水由廠內汙水處理站深度處理可達到回用水質標準後在廠內回用。
地下水環境影響:採取環保措施後,對地下水環境影響較小。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本項目產生的各類固體廢物均可得到有效處置。
大氣環境影響:根據預測,本項目排放的大氣汙染物可滿足《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等標準的要求。
根據《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質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條件(試行)》,本項目廠界外須設置300m環境防護距離。預測結果表明,在落實相關環保措施的情況下,從環保角度分析,項目的選址是可行的。
1.本材料僅用於供公眾了解相關規劃成果,在公示期間徵求公眾意見,不作為法律文件使用。
2.請在公告期間及時反饋意見。個人反饋意見的,請籤署真實姓名、地址和聯繫方式;部門或單位反饋意見的,請加蓋公章,明確單位地址、聯繫人和聯繫方式,便於公示部門及時準確進行聯繫。
3.本材料由南京市六合區城市管理局、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六合分局、南京市六合生態環境局負責解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