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獸」們陸續返校啦
家長和老師們怎麼幫助孩子們應對心裡困惑
幫助孩子調整好狀態,回到「正軌」呢?
遂寧市民康醫院心理諮詢師李鳳幫你一一解答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返校後,與老師溝通出現問題怎麼辦?
「超長假期」終於結束了,回到學校,對於跟老師溝通不暢的兒童青少年,又要面對跟老師相處的問題。我們可以嘗試如下幾個方法,也許對改善與老師的溝通有幫助。
主動溝通,創造交流的機會。如果需要,可以找一點時間,主動和老師談談自己開心或苦惱的事,包括遇到的困難,與老師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學會傾聽。我們不單喜歡聽表揚的話,更要學會聽取老師或他人批評的意見,不要急著解釋或反駁,試著先聽完老師的想法,說不定會了解老師批評的背後原因。
及時道歉。如果做錯事或違反了紀律,不要逃避,要主動承認錯誤。及時道歉,一般不超過24小時,不僅可表現出自己的真誠和勇氣,更表現出知錯而改的願望和決心,往往會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原諒。
善於體諒與寬容。有時老師誤解了自己會感到很委屈,但不要急於去爭辯,也許老師當時情緒不好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煩。換個時間和地點,再與老師溝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駕馭情緒。當與老師溝通不良時,要學會覺察自己。不隨意發脾氣、頂嘴,避免不小心說出或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想動怒時,學會立即叫停,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可以離開現場或轉移汪息力去做別的事情,比如洗把臉。也可以做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
返校後,與同學相處時出現障礙怎麼辦?
自我為中心。我們在家裡經常是家庭的中心,時間久了也把習慣帶到學校裡。與同學交往時,總用「我覺得」「你應該」的思維來想事情,從自己角度出發,覺得自己很委屈,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孤僻。許久不聯繫,可能會讓本來就不太外向的同學更孤僻。經常孤僻是因為害怕自己被傷害,所以主動迴避社交,久而久之,朋友更少。
多疑。空間上的距離,減少了溝通,增加了誤解的可能。有時因為些小細節而生猜疑,擔心彼此之間是否疏遠了,可能會誤解同學的用意。
自卑。當別的同學大談這些天關於疫情的各種言論時,有時覺得自己不善言辭,在班級裡不夠出眾,不願意展示自己,自我評價低。
面對種種可能的困惑,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在與同學相處時,想成為理想的朋友要具備什麼特點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熱情交往。人際關係是互動的,不要總是等待別人來主動關心自己,而要主動地與周圍的同學交往溝通。
理解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質和性格特點,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習慣。所以在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要互相理解和尊重,希望別人尊重我們的前提是我們首先學會尊重對方。
真實坦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相處,需要真實坦誠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態度,這樣彼此會更加了解對方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也更容易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寬容諒解。俗話說:「人無完人。」大家都還處於成長階段。處理問題難免會有不妥之處,我們要學會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相互諒解,避免產生誤會甚至埋怨。
消除依賴。依賴感過強的人,總是希望別人像父母兄姐一樣關心自己,凡事都要別人替自己拿主意,這是缺乏獨立意識的表現。同學關係再好不代表什麼都要替你去做。
勇敢練習。擅長溝通並非是天生的,而是慢慢積累經驗的結果。如果我們希望自己更善於表達,那麼從現在起,開始克服自卑、克服顧慮,冒著出醜或者被傷害的可能,主動練習表達,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就越來越善於表達。經驗積累多了,自然能掌握溝通的技巧。
學會傾聽 主動溝通
學會堅強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神獸」歸籠,市精神衛生中心給你的心理攻略一:返校篇
「神獸」歸籠,市精神衛生中心給你的心理攻略三:學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