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變「長草路」,扶貧資金為何被蠶食?

2021-01-19 東方網

  「剛修的水泥路,居然長出了雜草!」在國家級貧困村——重慶市萬州區長灘鎮紅石村,一條長有雜草的水泥路使調查組大吃一驚。檢測結果顯示:這條長達10多公裡的生產生活道路,僅400多米達到質量要求,大部分路段嚴重破損,無論是長度還是厚度都未達到建設標準。萬州區財政局、區扶貧辦文件顯示,該項目獲得市財政給予的獎補資金高達80萬元。(9月2日新華網)

  80萬元扶貧資金就修出了這麼一條長有雜草的水泥路,是誰動了扶貧「奶酪」?答案讓人觸目驚心:承建人同時也是某村書記的陳代林獲利30萬,分給了將工程交給他做的紅石村書記15萬,對工程沒有提出反對意見的紅石村村主任陳方祥也領了5000塊「好處費」,負責扶貧工程驗收的區財政局鄉財科科長張小平、主任科員劉祥祝各自領了1000元「封口費」。不用說,在這一過程中對「長草路」視而不見,還幫著糊弄驗收人員的鎮長楊本齊、副鎮長魏政權、鎮經發辦主任李永平等一干人等也必定在明裡暗裡得了不少好處。有了這樣一幫「碩鼠」,扶貧路能不修成長草的「渣渣路」嗎?

  儘管在事情敗露後這一眾貪官均各自領罰,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嚴肅處理,也是咎由自取,然而這件事中反映出來的諸多問題更值得深思。

  首先,一個財政獎補資金近百萬的扶貧工程,為何沒有公開招標?也沒有聘請監理?而是一個村書記說給誰幹就給誰幹?當地扶貧資金的使用有沒有規範的程序和嚴格的監督?

  其次,扶貧項目的驗收看似嚴密,從村到鎮再到區實行三級驗收,但實際上全是「走過場」。三級官員都沒發現這段「渣渣路」上的「一根草」,這說明了什麼?除了因為區、鎮相關官員均被買通外,這種不經專業檢測,全憑官員主觀「盲測」的所謂「驗收」,是不是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和漏洞?

  再則,在官員們互相勾結,蠶食瓜分扶貧「奶酪」後對「工程長草」全部保持沉默的情況下,為何與這條扶貧路利益密切相關的村民們也沒有及時站出來踴躍舉報?導致其中的貓膩最後還是在審計中才被扒了出來?村民的維權意識和村委會這個自治機構的監督作用是不是都有待進一步引導和加強?

  如今,許多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尚未徹底脫貧,扶貧攻堅工作仍然在路上。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要繼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對貧困地區的「輸血」和「造血」工作以外,深刻吸取像上述「長草路」扶貧窩案等典型案例的教訓,有針對性地建立完善各項運行和監督制度,做好對扶貧資金調配使用的規範管理和長效監管,強化對扶貧工程項目的質量控制和檢測驗收,全環節、全方位加強審計審查和問效追責,切實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實際效益,及時堵住每一個腐敗黑洞,確保每一分錢用得其所,充分發揮其救濟效用,嚴防扶貧資金變成大小貪官們「人人爭而食之」的「餡餅肥肉」,扶貧工程淪為一些人發家致富的「牟利工程」,無疑更顯必要。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相關焦點

  • 泥水路變水泥路——嶽陽縣3年修路453.42公裡惠及161個村
    11月底,楊林街鎮王安村3.75公裡水泥路竣工驗收,麻洞林場原本「進出全靠腿」的狀況變成「門前有路,抬腳上車」的便利,黃紅文就成了村裡第一個開車迎親的幸運兒。這只是嶽陽縣自然村通水泥路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的縮影。
  • 秦始皇修的路,兩千多年為何都不長草?專家:挖開看看就知道了!
    秦始皇的秦直道,兩千多年為何仍不長草?專家:這才是良心工程!秦始皇修的路,兩千多年為何都不長草?專家:挖開看看就知道了! 相傳,秦始皇對這條路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寬闊平坦之外,還要求下雨天不能變軟,永遠不能長草。始皇會有這種要求,大約也和他希望秦朝一代一代的傳下去,直至千秋萬代的美好設想有關。
  • 秦始皇修的路,為何2千年來都不長草?專家:看看下面埋著什麼
    在秦始皇時期,還修建了一條交通要道,距今已經2千多年,為何都沒有長草? 在2千多年前,是沒有混泥土的,道路基本都是碎石和土修建而成的,為何這樣的土路,2千多年來都沒有長草呢?
  • 6億農民實現「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
    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交通領域加強交通扶貧規劃設計,持續加大投入力度,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堅決打贏交通扶貧脫貧攻堅戰。農村地區通公路、通客車、通郵政,讓6億農民「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
  • 基建扶貧為滇西山村鋪就小康路
    新華社南京10月16日電 題:基建扶貧為滇西山村鋪就小康路  新華社記者陳席元  正值松子採收期,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紅土坡鎮依黑麼村,路旁的松球堆了一米多高,67歲彝族脫貧戶胡永生這幾天忙著用機器給自家的松球脫粒。
  • ...初心點亮扶貧路——棗莊市薛城區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張大川
    「『第一書記』要真扶貧,撲下身子在村裡幹。」張大川時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他召集村「兩委」集思廣益定策略,積極聯絡相關單位籌措資金,用足用活專項資金,同時最大限度節省開支,依靠技術支持和村民力量實施照明線路和自來水管道改造以及生產路硬化工程。
  • 稅務扶貧故事薈 |山鄉路變
    通往紫荊社區的路是多年前留下的一條老路,路上荊棘叢生,山上落石滾滾,路邊千丈懸崖,說是「最近」,步行也得1個小時左右;從村委會到紫荊社區,垂直海拔有700米。  陽北村幅員面積13.8平方公裡,離縣城有近70公裡山路,硬化路裡程數為零。當地人形容「下雨一包糟」,村級道路大多無法通行車輛,山裡的東西只能「望山興嘆」。「修路是造福陽北的好事,可一旦動工,需要的是材料、是人工、是資金,我們本來就是貧困村,壓力大啊。」村主任胡厚宜說。
  • 一條路一群人 扶貧路上顯擔當 雲南省人大機關全力助推脫貧攻堅
    ,定點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2015年掛鈎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2018年掛鈎昭通市昭陽區,通過籌措資金落實項目、科學謀劃找準產業、選派幹部駐村幫扶……如今,定點幫扶的昭陽區大莊鎮尹代箐村、青崗嶺鄉沈家溝村和白沙村如期實現脫貧,省人大機關在脫貧攻堅中主動作為,盡顯擔當。
  • 這條土路能修成水泥路嗎
    自家的田地就在周集電管站東邊,現在還沒有修水泥路,每到下雨地裡的裝菜車就出不去,希望能早日修好這段路。周先生稱,這條500多米長的道路是生產路,周邊有一些村的生產路已經修成了水泥路。如果這條路也能修成水泥路,就能夠給附近田地裡的蔬菜運輸和農產品種植帶來不少方便。
  • 迪慶脫貧攻堅②|碧羅村:水泥路通到村裡了,糯山藥買到山外了
    左首是上海東西部扶貧資金資助改造的兩層小樓,換了天花板和欄杆,右首是新建的廚房。圖說:候李家通過上海東西部扶貧資金資助改造的兩層小樓房子改造了碧羅村村民以前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傳統的木楞房,木楞房雖然抗震效果好,但是居住空間小、不遮風、容易引發火災;或者是傳統土木結構的房屋,牆體由紅土舂砌而成、屋面蓋的是石板,不遮風、不避雨;還有就是鐵皮瓦
  • 這支扶貧工作隊做實精準幫扶
    不僅是建起了特色水產養殖基地,在洪河村村兩委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全力謀劃下,2016年,村集體的216畝廢棄魚池進行了水、電、路等硬體基礎設施的全面提檔升級、改造,並在當年成功對外流轉。2017年,通過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支持以及自籌扶貧資金的投入,駐村扶貧工作隊將村集體原有的200平方米的廢棄糧庫改造成了一座冷庫,有效解決了村裡蔬菜基地的蔬菜、蝦蟹輪養基地的水
  • 石泉:水泥路和安置房 點亮群眾脫貧希望
    石泉:水泥路和安置房 點亮群眾脫貧希望時間:2016-09-19 15:56:53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郭健 陳尚勇編輯:肖昌希     西部網訊(通訊員 郭健 陳尚勇)九月,在石泉縣饒峰鎮新場村黃家莊,機器轟鳴,人們正在緊張的忙碌,一條蜿蜒曲折的新修水泥路即將完工,將與毗鄰的雲霧山鎮形成公路環線,徹底改善這裡群眾的出行條件
  • 江西會昌:「四好農村路」鋪就「小沙」致富路
    「山高、路陡、人窮!」江西省會昌縣富城鄉小沙村有14個村民小組,453戶1753人,儘管距鄉政府僅15公裡,但是由於交通不暢,小沙村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落後,村民們的生活十分貧困,被列為「十三五」貧困村。「以前賣蔬菜、山茶油等農產品要自己挑到圩鎮上去賣,現在水泥路都到了家門口,別人都會直接到家裡來收購了!」
  • FGO國服這麼長的長草期為何不趕進度?
    FGO國服現在進入長達一個月的長草期,雖然期間有一些小活動,但是基本都不用肝,玩家進入了無事可做的狀態,因此也常有玩家詢問為何這麼長的長草期,國服不趁機追一下進度,關於這個問題,秋田君自己猜想一下其中的原因。
  • 少兒作品/泥濘·採茶·水泥路·許博遠
    這條採茶路因反覆地走,所以我特別熟悉。一路上,姐姐總是會講許多她學校裡的趣事,什麼隔壁的小軍哥遲到被老師罰站門口,什麼鄰村的二妞姐穿著新皮鞋了……不知不覺要上山了,這一截山路可是異常難走。五年前,村子裡來了許多人,聽爺爺講,他們是進駐村裡的扶貧工作隊。
  • 群眾的貼心扶貧隊長——安徽省銅陵市公路局扶貧工作隊扶貧側記
    精準扶貧忙修路,明亮路燈暖人心何汝才,市公路局直屬分局書記,一位在公路系統工作30多年老黨員。2016年4月受市公路局黨委的委派,成為駐中心村第一任扶貧隊隊長,第一書記。何書記到村後,按照扶貧局的要求,對全村126戶建檔立卡戶進行走訪。走訪中,何書記發現,中心村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許多村民到田地勞作,還要走泥巴路。
  • [最美扶貧幹部]八年扶貧路百姓圓夢人——記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初到村裡時,方敏軍發現,雖說村裡已有幾條水泥路,但未打通所有通組路,村口自然村路段早在1993年時就動議硬化,因少數人阻撓,成了「卡脖子」路。方敏軍立即走訪排查,查找原因,對症下藥,經過多場屋場會,終於把村裡的路陸續連通。現在,村口村成為「六村通衢」之地。昔日無人問津的落後村,如今成了樣板村。是什麼讓村口村改變了舊模樣?答案可能有數個,但一定缺不了產業帶動。
  • 一封感謝信的背後:扶貧三人行,用愛鋪就脫貧路
    近日,在臨泉縣滑集鎮南楊小莊村採訪時,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虞尚元告訴記者。    「我們剛來時,村集體經濟收入為0,村民們壓根就不知道它為何物,」駐村扶貧專幹楊顯成告訴記者,「我們做了大量轉變村民思想的工作,承諾一定會讓他們嘗到甜頭,這才將流轉到的一部分土地,建起了大棚種植基地,讓村集體經濟發展了起來。」
  • 【「十三五」,我們這五年】山鄉巨變:出門水泥路 抬腳公交車
    搬出大山天地寬。近年來,雲南省怒江州陸續有10多萬名貧困群眾搬進易地扶貧安置點,為了方便他們的出行,怒江州開通了安置點公交車,平均15分鐘就有一趟。而在以前,這裡的鄉親們出行要徒步翻越大山,溜索過河或者走吊橋,十分危險,速度也極慢。  胡小英原來住在山上,搬到安置點以後,坐著公交車10多分鐘就能到瀘水市市區。
  • 扶貧踐初心 引領小康路——中國電信湖南公司扶貧工作紀實
    近年來,中國電信湖南公司以積極行動踐行初心與責任,在沒有信號的大山深處搭建通信網絡,派出扶貧工作隊,紮根貧困村,引進扶貧項目,發展扶貧產業,依託行業優勢,培育網絡電商,以央企的鐵肩擔當,為貧困百姓鋪就了一條雲端上的小康路。從2018年到2020年,在對口幫扶下,湖南公司及下屬單位所負責的128個貧困村26077人全部完成脫貧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