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場館經濟學:城市為大賽量身打造體育場,值嗎?

2021-01-09 體育產業生態圈

中國在2019-2023年將迎來一波大賽潮,面對大賽,將會有不少體育場館得到興建。如今,的確有多座城市積極改造,以迎接亞洲杯、世俱杯,並瞄準未來的大賽,與此同時,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21座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城市,多個省市榜上有名。

面對大賽與政策,城市究竟該興建場館還是翻修?比賽結束要如何改造和使用?帶著大量的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為世界盃打造的相關體育場館,來看看這對於主辦國來說,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後續的改造和利用,又有哪些可以借鑑之處。

文 / 李和利

編輯 / 郭陽

從2019年開始到2023年的這五年,中國將迎來一波大型賽事的舉辦高潮,按照慣例,大型賽事的舉辦將催生一些體育場館的興建,而隨著近些年中國的發展,全國各地已經陸續建成很多具備一定規模和功能的體育場館了。

2019年國際籃聯男籃世界盃2019年世界警察和消防員運動會2019年世界軍人運動會2020年世界中學生運動會202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21年國際足聯世俱杯賽2022年京張冬奧會2022年杭州亞運會2023年亞足聯亞洲杯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一批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城市,分別是:河北省唐山市、秦皇島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漳州市、南安市,江西省九江市、定南縣,山東省煙臺市,河南省開封市,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廣東省珠海市、梅州市,廣西自治區北海市,海南省海口市,重慶市涪陵區,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貴州省都勻市,雲南省曲靖市,陝西省渭南市。

基礎設施尤為關鍵,而體育大賽也是不可忽視的因子,這對於體育文化與體育產業的提振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對於場館業來說,為大賽打造場館,畢竟不同於基礎設施建設,這背後也帶來了不少亟需解決的問題。為了大賽而做準備,究竟該如何搭建場館呢?今天,就讓我們從最頂級的世界盃說起。

國際足聯對舉辦世界盃的場館有很多硬性的要求,其中最直接的便是球場的容量。

查閱最新國際足聯關於2026年世界盃的申辦要求,舉辦開幕式和決賽的場館容量至少要達到8萬人,半決賽的容量至少達到6萬人。對於其他小組賽、16強賽、四分之一決賽和三四名決賽,則要求至少達到4萬人。1930年在烏拉圭舉行的首屆國際足聯男足世界盃上,有13支球隊參賽。

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賽隊伍的數量不斷增加,到1998年法國世界盃的時候,參賽國家的數量穩定在了32支。但參賽隊伍的增加並沒有導致更多的場館需求,無論是24支還是32支參賽隊,球場數量都維持在9-12座之間。

唯一的例外是2002年韓日世界盃,32支球隊一共使用了20座體育場。

而在世界盃新建場館方面,1994年美國世界盃沒有任何場館新建,均為利用現有場館或者只進行改建或者擴建。而與之相對應的是2002年的韓日世界盃,有17座場館因此而得到了新建。

01

2002年韓日世界盃

沒有哪屆世界盃像2002年韓日世界盃一樣,有那麼多場館獲得了使用,而完全因世界盃而新建的數量更是達到了17座之多,其中韓國10座,日本7座。需要如此眾多場館的主要原因是這兩個國家最初打算各自單獨申辦世界盃。然而,兩國後來卻改變策略,提出聯合申辦的請求,並於1996年成功獲得了舉辦權。

中途的這次申辦變化讓早已提上日程的場館建設無法說停就停,為了讓各方都能享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最好的辦法就變成了同時啟用這20座場館的方案了。根據我們對本屆世界盃的跟蹤,新建這17座場館,日韓兩國一共花費了將近40億美元,平均每座場館大概花費2.34億美元。

韓國新建的世界盃球場在賽後利用率方面並不如他們的國家隊在2002年世界盃取得的成績那樣令人印象深刻。因場館規模過大而無法吸引足夠多球迷到場的情況下,有些原本駐場的球隊也會選擇離開,因為空蕩的球場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球隊主場的氛圍。

1、大邱藍弧體育場

造價:2.65億美元

座席:66422

6萬餘座的大邱藍弧體育場絕對在韓國算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地標性建築,該場館位於大邱東南郊,背靠風景如畫的群山。

在藍弧體育場順利完成4場世界盃的比賽任務之後,如何利用它變成了大邱市的頭等大事。為此,大邱市特意成立了一支社區足球俱樂部:大邱FC,並於2003年正式加盟韓國職業足球聯賽K聯賽。

但職業聯賽十餘年的摸爬滾打並沒有吸引來能夠和這個體育場相匹配的球迷人數,因此,大邱FC決定前往一座相對較小的場館,這樣他們將獲得更好的現場氛圍。這座新球場將會位於大邱的市中心,而藍弧體育場則將面臨一個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

2、仁川文鶴競技場

造價:1.15億美元

座席:49084

仁川文鶴競技場是為2002年韓日世界盃而新建的球場之一。在2011年之前,韓國足球聯賽的仁川聯隊將這座球場作為了自己的主場,但後來他們搬到了一個專門建造的小場地。目前仁川文鶴競技場並沒有固定的租客,只有擁有5000個座位的二級訓練場被第二聯盟仁川Korail使用著。後來2014年仁川亞運會的舉辦也並沒有改變仁川文鶴競技場這樣慘澹的局面。體育場糟糕的表現讓人們對2002年的決定提出了質疑。

當然並不是所有因世界盃而新建的韓國體育場都沒有固定的租戶駐場,其他八座球場中除了釜山亞運會主體育場外都有K聯賽的球隊來長期使用,但受制於K聯賽每況愈下的上座率,即便有球隊駐場,也很難真正的把球場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日本提供的十座球場中並不是全部因世界盃而新建的,像大阪的長居陸上競技場就基本沒有進行大的改造,而橫濱市的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和神戶市的御崎公園競技場則是經過了翻修才滿足舉辦世界盃的要求的。餘下的七座場館均是為世界盃而量身打造的,因此日本至少在新建場館方面的投入將是比韓國少很多的。

3、宮城體育場

造價:2.25億美元

座席:49133

2002年世界盃之後,日本也像韓國一樣,一些球場在吸引觀眾方面遇到了困難,宮城體育場就是其中之一。該體育場可容納49133人,建設成本近2.25億美元,舉辦了2002年世界盃的兩場小組賽和一場16強比賽。

宮城體育場在2010年共舉辦了近80場比賽,但觀眾卻只有區區73,767人,對於宮城體育場的容量來說,這是一個可憐的數字。

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宮城縣的兩支大球隊—仙臺維加泰足球隊和樂天金鷹棒球隊—選擇在其他場館舉行主場比賽,這些場館在宮城體育場建成之前就存在了。這支名為仙臺維加泰的足球隊選擇在規模小得多的仙臺尤爾泰克體育場舉行主場比賽,那裡可以容納2萬名觀眾。而樂天金鷹棒球隊的主場比賽在宮城棒球場舉行,宮城棒球場可容納23026名觀眾,2010年的平均上座率可達15876人。如果宮城體育場想要增加它的上座率,它需要一個人氣十足的固定租戶。

由於當地的體育場館在2002年世界盃之前就已經能滿足當地的體育需求了,而宮城體育場這座新建的體育設施並沒有給該縣的體育帶來新的提振,因此宮城體育場在當地也備受質疑。

4、札幌圓頂體育場

造價:3.56億美元

座席:41484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為2002年世界盃而建的體育場都存在後期運營的難題。北海道的札幌圓頂體育場就是一個賽後運營的優秀案例。儘管該體育場的投資成本相對較高,但由於它充滿想像力的多功能性和那個可開合的屋頂設計,使得場館可以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

足球場作為一個單獨的模塊可以在場內場外任意移動,這就讓草坪能夠得到充分的日照,也讓空出來的場地可以同時進行其他的賽事活動。

2010年,這座體育場舉辦了118場比賽,其中大部分是體育賽事。當地棒球隊北海道日本火腿隊在這裡打了72場比賽。該體育場的另一個主要租戶是札幌北海道足球俱樂部,他們比賽不會與上面提到的棒球隊發生衝突。札幌北海道俱樂部在2010賽季在這裡參加了日本J聯賽的11場比賽。這兩支球隊的比賽使札幌圓頂體育場在2010賽季的總上座率接近了200萬。

世界盃在韓國和日本的舉行導致了場館的過度建設,造成了新場館和現有場館之間的競爭加劇。有些城市在世界盃之前就已經有體育場供當地運動隊使用。那些後來新建的體育場由於它們的上座率無法顯著提高,因此很難產生更多的收入。如果選擇不為2002年世界盃新建和使用那麼多的場館,日韓目前的場館過剩問題將很容易避免。

當然也有做的很好的案例,藉助著世界盃的機緣,留下了積極的體育遺產,如上所述的札幌圓頂體育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浦和紅鑽主場的專業足球場埼玉2002體育場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兩個場館都成功地在世界盃後為當地體育發揮了重要作用,並成功地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築。

02

2006年德國世界盃

為了舉辦2006年世界盃,德國為此準備了12座球場,其中僅有兩座足球場是新建的。但為了達到世界盃舉辦的要求而翻修的場館花銷卻並不小,像為了翻修著名的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就花去了將近2.17億歐元,要知道作為新建的萊比錫紅牛競技場的造價也才不過1.16億歐元,可見舉辦世界盃對場館要求之高。

但好在德國有著非常成熟的足球市場和良好的經濟環境,他們在上座率的表現以及球場冠名方面可以說冠絕所有目前的世界盃舉辦地。

1、安聯競技場

造價:3.28億歐元

座席:75000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德國足協開始對申辦2006年世界盃表現出興趣,人們開始考慮對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進行現代化改造。為了滿足國際足聯的要求,有必要對1972年奧運會的體育場進行升級。現代化的提議得到了拜仁慕尼黑的支持,他們想把奧林匹克體育場變成一個純粹的足球場。

然而,奧林匹克體育場的建築師之一岡瑟·貝尼希否決了體育場可能的改建,取而代之的是在慕尼黑建立一個新的足球場計劃。作為德國世界盃中最昂貴的場館,安聯競技場的造價高達3.28億歐元。拜仁慕尼黑俱樂部和慕尼黑的另一家主要俱樂部慕尼黑1860俱樂部承擔了體育場的建造費用,慕尼黑市政府則為周圍的基礎設施買單。

該體育場為德國安聯體育場有限公司所有,兩家俱樂部最初各持有該公司50%的股權。2006年4月,拜仁慕尼黑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慕尼黑1860俱樂部的股份。慕尼黑1860的行政主管Stefan Ziffer說,這筆交易將防止俱樂部資不抵債。

最初,協議規定俱樂部是有權在2010年6月之前以先前約定的交易價格加上相應的利息來回購他們賣掉的股份的。然而,在2007年慕尼黑1860俱樂部拒絕了這項權利,因此拜仁慕尼黑成了安聯競技場目前唯一的所有者。

後來,拜仁慕尼黑藉助其出色的商業運作能力,居然比原計劃提前15年還清了建設安聯球場欠下所有貸款,堪稱國際足壇在俱樂部健康運營方面的楷模。

2、萊比錫紅牛競技場

造價:1.16億歐元

座席:42146

萊比錫紅牛競技場的前身是1956年建造的中央球場,這座球場是當時全德國境內最大的運動場,可以容納100,000名觀眾。但年久失修,球場終於坍塌而遭廢棄。直到1997年萊比錫市政府決定在舊球場內建設一座只供足球比賽的現代化運動場。

新球場工程由2000年12月開始,直到2004年3月宣布完工,作為2006年世界盃的另一座新建場館,萊比錫紅牛競技場一共花費了1.16億歐元。2004年至2007年,效力於德國地區聯賽的薩克森萊比錫俱樂部曾是租客。

在此期間,球隊最好的賽季平均上座率為3926人。而在2008/09賽季之前,薩克森萊比錫俱樂部選擇搬到更合適他們的一個場地:阿爾弗雷德孔澤體育公園。

直到2010年,場地才有了另一個主要租戶,新成立的萊比錫紅牛俱樂部,紅牛公司是主要所有者和贊助商。紅牛還以55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座體育場的冠名權,直到2040年。

2016年,萊比錫紅牛俱樂部又從當時的場館所有者科爾梅爾手裡以7000萬歐元的價格獲得了球場的所有權。萊比錫紅牛在紅牛公司的財政支持下表現出色,在七年間連升四級,並在2016/2017賽季獲得了驚人的德甲亞軍的成績。

而球隊良好的成績也使得現在紅牛競技場的上座率有了很大的保障,18-19賽季在這座球場共舉辦了17場德甲聯賽,總觀眾人數達到了65萬人,平均每場3.8萬的上座率,俱樂部正在考慮提升球場的容量來滿足球隊日益增長的球迷數量。

3、費爾廷斯競技場

造價:1.91億歐元

座席:62271

在90年代早期,沙爾克04俱樂部希望有機會從老的公園球場搬到新球場。1997年歐洲聯盟杯的成功和即將到來的沙爾克百年慶典加快了建造新球場的進程。工期從1998年開始,直到了2001年結束。2001年8月13日,傲赴沙爾克球場正式對外開放。這一以全新標準建造、極具藝術氣息的競技場位於舊的公園體育場旁邊,耗資1.91億歐元。

從可移動的草皮到可開合的屋頂,再到最新設計的電子停車和交通控制系統,傲赴沙爾克球場成為新科技的試驗場。直到2005年,啤酒商費爾廷斯成為了球場的冠名商,費爾廷斯競技場就這麼應運而生。雖然費爾廷斯競技場並不是因為世界盃而特意新建的球場,但因為費爾廷斯競技場建造時間和上述兩座場館接近,因此也納入了我們的觀察範圍。

費爾廷斯競技場

費爾廷斯競技場屬於沙爾克04俱樂部旗下的場館,俱樂部擁有場館的所有權。這就使得球場並不存在很多場館建完之後給誰用的問題,更何況沙爾克04在德甲穩定的成績使得他們一直有著數量龐大的擁躉。

而球場本身設計上的多功能性也讓球場的利用率大增,像日本札幌的圓頂體育場一樣,費爾廷斯競技場也有一個可開合的屋頂和一個可移動的球場。

費爾廷斯的可開合屋頂由兩片屋蓋組成,屋頂完全關閉大概需要30分鐘的時間,而屋蓋合起來後將會留出60公分的空隙讓空氣自然流通並進行適量的採光。可移動的球場坐落在一個長118米,寬79米,重11000噸的混凝土託盤上。使球場滑進滑出球場總共要耗時6-8個小時的時間,而每一次這樣的操作將花費8000-13000歐元不等的費用。

2006年在德國舉辦的世界盃,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德國隊展示的青春風暴,還有那些現代化的球場。德國作為歐洲老牌足球強國,足球文化深入人心,這讓足球有了極高的市場影響力。

人口只有150萬的慕尼黑,可以同時共存像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和安聯競技場這樣兩大球場,這得益於德甲極高的上座率,讓安聯競技場專門舉辦足球比賽,而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則可以進行其他文化賽事活動。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情況,才不會讓安聯球場的新建工程變成一種浪費。

同時,德國球場每年能夠獲得可觀的冠名收入也讓球場投資能夠走在一個良性的道路上。據我們了解,德國舉辦2006年世界盃的場館中有9個都獲得了各類企業的贊助,贊助金額最高的是費爾廷斯競技場,每年有585萬歐元;安聯競技場排名第二,每年有540萬歐元入帳;排名第三的是多特蒙德的主場威斯伐倫球場,伊杜納信號公司將支付每年450萬歐元的費用。其他球場每年的冠名收入也都在100萬-200萬不等的水平。

03

2010年南非世界盃

2010年南非世界盃是非洲大陸第一次舉辦世界盃足球賽,由於南非是大英國協國家,因此足球在當地也有著一定的群眾基礎。南非為迎接世界盃準備了10座球場,這個數字略低於前後幾屆世界盃,和1998年當時還只有24支球隊參賽的法國世界盃場館數量相當。

因為南非1995年主辦過橄欖球世界盃,實際上他們有了一些條件不錯的現成場館,比如位於布隆泉的自由邦體育場和普利托利亞的洛夫託斯球場,他們只需要進行簡單的翻新或者適當改造就能滿足世界盃比賽需要,而除此之外,南非則需要新建5座足球場專門服務於世界盃。

1、摩西·馬布海達體育場(又名:德班球場)

造價:4億美元

座席:56000

摩西·馬布海達體育場位於南非德班,當地政府在這座球場設計之初就想讓其成為一座像雪梨歌劇院一樣能夠代表城市的地標性建築。同時他們也寄希望這座球場能夠成為可以舉辦大型運動會和專業足球比賽的多功能場地。

著名建築公司GMP承接下了摩西-馬布海達體育場的設計工作,這座體育場最為人所矚目的便是它巨大的「拱」造型,這不免讓人聯想到了英國的溫布利球場,而膜結構的屋頂和細長柱的設計讓這個巨大的體育場看起來格外的輕盈。不得不說,在設計上,這個體育場確實容易它讓人印象深刻。

但這個歷時三年建造,耗費了4億美元的建築在世界盃結束之後一直沒能找到固定的租戶,儘管他們一度嘗試將旁邊位於國王公園的橄欖球隊請進來,但最終他們還是失敗了。因此,自從體育場開放以來,管理團隊都一直在擺脫場館財政赤字的不利局面。

2、開普敦體育場(又名:綠點球場)

造價:6億美元

座席:55000

開普敦是南非的立法首都,世界盃來到南非自然不能虧待了這座南非的第二大城市。世界盃期間,開普敦體育場一共承辦了八場比賽,其中五場小組賽、一場八分之一決賽、一場四分之一決賽和一場半決賽。我們都知道隨著承辦比賽級別的提高,場館容量的要求就越高,根據國際足聯的要求,承辦半決賽的場地要達到60000座的容量。但事實是,貴為南非首都之一的開普敦並不需要一座如此巨大的場館,很多人其實從一開始就表達出對於該體育場賽後運營能否成功的擔憂。

隨著世界盃的結束,情況並沒有出乎大家的預料,這座耗資6億美元的建築本應由法蘭西大劇院(Stade de France)牽頭的國際財團SAIL運營。

SAIL原本打算管理開普敦體育場十年,並有優先續約的權力。然而,幾個月後該公司就決定退出,因為他們承認自己高估了這座體育場的商業潛力。

世界盃結束的第三年,針對體育場表現不佳的財政情況,開普敦召開了一次面向市民的公眾會議,有約100多人參加。據會上介紹,世界盃結束後開普敦體育場的年均收入只有1300萬蘭特(合130萬美元/ 100萬歐元),而運營成本則高達5200萬蘭特(合520萬美元/ 380萬歐元)。

這意味著每年都會出現巨大的資金缺口,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會上有20%的市民提出並支持拆除體育場的想法,因為他們深知長痛不如短痛的真理。儘管大多數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這樣的方案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65%的與會人員選擇再給這座球場一個機會,直到找到一個適合這座體育場的發展模式。

2010年世界盃過去了將近10年,在此期間,南非國內並沒有因此而留下一堆所謂的體育遺產,10座體育場中除了約翰尼斯堡的足球城體育場獲得了每年45萬歐元的冠名贊助合同外,其他場館可謂過的十分捉襟見肘。

與此同時,圍繞體育場總承包方當年涉嫌串標而抬高體育場建設成本的官司則是消耗了開普敦市政府多年的精力。2010年即世界盃主辦當年,南非GDP增速為3.1%,2011年也為3.1%,2012年2.6%,2013年則跌至1.9%。

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由於南非經濟結構和治理的失誤,當初的基礎設施投資未能發揮預期功效,而場館空置這個財政包袱,卻已在不斷產生負效應。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沒有把2010年之後舉辦的大型賽事納入我們的觀察範圍,因為我們覺得需要一個時間間隔去讓場館洗盡鉛華,讓人們淡忘它們當初的大賽榮光,當它們回歸為一個普通的體育場所時,再看它們是否仍然能夠發揮足夠的價值。

在FIFA世界盃球場板塊我們為大家詳細介紹了三屆世界盃中9座球場的情況,它們有著相同的使命,但卻面臨著不同的境遇。

我們觀察到很多世界盃舉辦城市都熱衷於新建一座新的體育場而不是升級或改造原有舊場館,這很容易造成新體育場過高的標準無法真正滿足當地的體育需求,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了一座閒置的建築,因此舉辦城市甚至更高級別決策層應該慎重決定候選城市和球場使用方案,畢竟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取得像慕尼黑那樣的成就。

大型體育場館的發展需要理性的分析和研判,而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才是整個社會期待和歡迎的。

相關焦點

  • 場館記 | 「聖朱雀」陝西省體育場 ——強勢歸來!
    圖源:西安發布這座經改造後煥然一新的體育場,是為在2021年第十四屆全運會到來之際,迎四海八方賓客,展陝西昂揚精神。屆時,陝西省體育場將承擔足球項目的比賽,同時也是開幕式的備用場館。鳥瞰 「 朱雀 」陝西省體育場坐落在西安市南二環長安立交西北部,長安北路和朱雀大街之間,1952年開建,1954年12月落成,始稱&34;,1971年後改稱&34;(簡稱省體育場),其中田徑場和看臺(含足球場)是省體育場最早的設施。1996年,為迎接第四屆全國城市運動會,老省體育場在原基礎上被拆除重建。
  • 走近著名世界智慧場館——亞特蘭大奔馳體育場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場均觀眾人數為46613人,而在亞特蘭大奔馳體育場舉行的每場美國大聯盟足球比賽卻平均有近5萬名觀眾到場觀看。這座體育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因為其擁有著科幻感十足的外觀設計,頂尖的高科技設施設備,對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以及場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理,吸引了2019NFL超級碗、2020NCAA四強賽、2026年的美加墨世界盃等國際賽事。 如果說李維斯球場堪稱現代智慧場館的典範,那麼亞特蘭大奔馳體育場則代表著美國體育場館建設的未來。體育場簡史
  • 亞洲杯舉辦場地龍興足球場初見成型,重慶體育場為周邊帶來了什麼
    龍興體育場,作為重慶的第一座專業足球場地,是2023年亞洲杯的比賽場地之一,經過了70個日來月往,現在已經初見雛形。龍興足球場內部圖(圖源網絡) 足球場佔地約300畝,大約容納6萬觀眾,場內按照國際頂級賽事打造,能夠滿足承辦亞洲杯、世界盃等頂級國際足球比賽的要求。
  • 十四運場館巡禮之陝西省體育場 :沉澱經典 「聖」情歸來
    聚力追趕超越」十四運會媒體採風團來到陝西省體育場進行探訪。1999年落成投入使用,建築面積9.7萬平方米,佔地面積4.9萬平方米,為橢圓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場內建有符合世界田徑比賽要求的塑膠跑道及標準草地足球場,為多功能用途綜合場館。
  • 改建黃龍體育場等18個場館 亞運會場館規劃亮相
    該規劃的期限為2019年至2022年,與杭州亞運會舉辦時間一致。規劃對象包括了杭州市範圍內亞運會舉辦需要所確定的競賽場館(群)、獨立訓練場館(群)、非競賽場館。  依據《2022年第19屆亞運會主辦城市合同》和已確定的40個競賽項目安排,按照一流標準建設一流場館的要求,明確在場館設計、建設過程中,不僅要落實杭州亞運會的辦賽理念,充分體現「大國風範、江南特色、杭州韻味」,並同步推薦場館及設施周邊環境建設,實現傳播杭州文化,展現杭州的獨特韻味和別樣精彩的建設目標。
  • 全運場館介紹之大連金州新區體育場
    大連金州新區體育場  場館名稱:大連市金州新區體育場  承辦項目:男子青年足球、  女子成年足球  比賽時間:2013.9.1-10  地址:大連市金州區體育路一號  容納觀眾:30000人
  • 為什麼說廈門中心體育場,會是中國足球的裡程碑之作?
    內容是很簡單,但這條消息的公布對於中國足球、乃至中國體育產業改革的意義是巨大的。而這座廈門新體育中心體育場,將成為2023亞洲杯的承辦場館一旦落成,將會擁有一項「中國第一」:第一座可伸縮看臺的綜合體育場。
  • 上海體育場變身正宗"八萬人" 擴建改造只為世俱杯
    兩大改造核心,增人數專業化  上海體育場因申城舉辦1997年八運會而興建,至今仍是申城最出色的體育場之一,曾舉辦2008奧運足球賽、2007女足世界盃、亞冠、中超、足協杯等世界和國內頂級足球比賽,也曾舉辦上海國際馬拉松、斯諾克上海大師賽、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上海站等國內、國際體育大賽。
  • 八一體育場打造「體育綜合體」,江西首家CBA籃球公園落戶青雲譜
    南昌八一體育場將成「體育綜合體」12月24日,南昌八一體育場綜合體與單項協會(俱樂部)集中簽約儀式在八一體育場舉行。首批18家入駐單項協會(俱樂部)代表進行了集中簽約。南昌市體育局以開展國家體育消費城市試點為契機,創新實踐,推動八一體育場由單一的體育場館向多元化跨界化體育綜合體轉變,為南昌體育產業謀求一條集創新、多元、高效的發展之路,帶動產值增加的同時,形成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模式。
  • 兩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主場館的體育場、南加州大學主場——洛杉磯紀念體育場
    場館現時最多可以容納92516名觀眾,為南加大特洛伊隊的主場,而南加州大學大部分的運動比賽,尤其與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及聖母大學的對賽,都會在此場館舉行。場館亦會出租舉辦大型國際足球比賽、音樂會及其他大型戶外活動。2008年3月29日,115300名觀眾入場觀看洛杉磯道奇與波士頓紅襪的表演賽,突破了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入場紀錄。
  • 杭州江幹區體育中心體育場亞運會場館改造提升項目正式復工
    城市建設動起來了大家最關心的江幹區體育中心體育場亞運場館改造提升項目也正式復工啦!該項目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足球比賽項目的場館之一,主要涉及對體育場的改造提升,改造提升內容包括對競賽場地、觀眾區域設施、賽事功能用房、賽事專用系統及室內外配套設施等工程的改造提升。作為江幹區五大重點工程之一,亞運場館改造提升項目人員構成複雜、管控難度大,那麼江幹該如何確保項目有序復工?跟隨小微一起來看!
  • 【軍運會】場館介紹:東西湖體育中心
    東西湖體育中心:位於武漢市東西湖區金山大道45號,包括體育場、體育館、遊泳館等部分,體育場設觀眾席位30000座,體育館設觀眾席位8000座,遊泳館設觀眾席位1081座。該中心主要承擔武漢軍運會足球、桌球和遊泳(水上救生)項目比賽。
  • 2023亞洲杯十大球場正式公布 成都鳳凰山體育場榜上有名
    第18屆亞足聯亞洲杯將於2023年在中國的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10個城市舉辦。亞足聯官網昨天公布這10個舉辦城市的承辦球場,正在建設中的成都鳳凰山體育場也赫然在列。在成都參與亞洲杯申辦的相關人士看來,除了成都在足球辦賽方面的經驗十分豐富之外,成都能取得亞洲杯承辦資格,鳳凰山體育公園也是決定性的因素之一。
  • 陝西省體育場
    省體育場於1999年落成投入使用,建築面積9.7萬平方米,佔地面積4.9萬平方米,為橢圓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場內建有符合世界田徑比賽要求的塑膠跑道及標準草地足球場,為多功能用途綜合場館。近年來,成功舉辦了全國「四城會」、中國足協各級聯賽陝西隊主場賽事、多屆省運會、亞洲杯和世界盃足球預選賽等國際性賽事及多場大型文藝演出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體育生活,是中國足協「中國之隊」主場之一。
  • 北京工人體育場近況
    北京市足球運動的主要承載地「工人體育場」將進行改造復建,在恢復原有歷史風貌的前提下,未來場館內部功能將大大優化,滿足國際一流專業足球場的要求。據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副主任施衛良介紹,工人體育場主體建築為混凝土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後進行了三次結構加固和一次設施改造。其中,為承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相關賽事,工人體育場按照7度抗震設防標準(北京地區為8度抗震設防地區)進行了全面的結構加固,使用年限為12年。目前,北京工人體育場主體結構已達到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隱患。
  • 2023亞洲杯十大球場公布:成都鳳凰山體育場榜上有名
    正在建設中的成都鳳凰山體育場赫然在列▲成都發布資料圖在成都參與亞洲杯申辦的相關人士看來,除了成都在足球辦賽方面的經驗十分豐富之外,成都能取得亞洲杯承辦資格,鳳凰山體育公園也是決定性的因素之一。成都市足協主席辜建明說:「首先是硬體方面,亞足聯對承辦城市的訓練場地也有很高要求,草皮必須和比賽場地完全一樣,目前我們已經規劃、設計了新增和改建的亞洲杯訓練場。今後成都將以這些訓練場為依託,大力發展足球青訓,打造更為系統的業餘足球賽事,服務廣大市民。」辜建明同時認為,作為中國足球發展試點城市,成都足球有著深厚的底蘊,承辦亞洲杯肯定會給成都足球的發展帶來推動作用。
  • 十四運場館全曝光
    體育場擁有6萬餘個座位,按照能舉辦全運會、亞運會和奧運會比賽場館要求設計,建設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標準化體育場館。主要設施有標準田徑(主、副)場、天然草坪足球(主、副)場以及體育競賽功能用房等。屬於甲級體育場,場館附近還有一個人工湖和一個觀光塔,湖塔相映成趣,適合觀光遊覽。
  • 場館資訊|浦東足球場打造「泛體育」概念,設計時預留電競接口
    「眾所周知,上海正在打造全球卓越的體育城市,同時也致力於培育城市電競基因。電競產業作為新興服務業,以其高參與感、高獲得感帶來強大吸引力、影響力。」王群介紹說,「在市委市府的關心指導下,浦東足球場作為一個專業足球場在前期場館規劃設計階段,就在籌劃未來科學運營,要提高場館的使用率,希望通過體育與科技融合發展理念,倡導『泛體育』的多元化經營思路,積極導入IP,提升觀賽體驗。」
  • 專門為太空人量身打造的航天服,一套值多少萬?答案沒有想到
    專門為太空人量身打造的航天服,一套值多少萬?答案沒有想到隨著人類對太空的不斷探索和發現,到目前為止我們人類已經實現了登月,發射了火星探測器,而同樣作為航天強國的中國,一直以為對太空探索的腳步就沒有停歇過,我們中國從2003年楊利偉成功登上太空以來,目前已經運送了11名太空人上了太空,其中我們還實現了首次出艙行走,為此我們也為他們感到驕傲,而且我們都知道,太空人上太空都必須穿太空衣,這不禁讓人們產生了疑問,一套太空衣能值多少萬呢?
  • 「聖朱雀」——陝西省體育場
    省體育場於1999年落成投入使用,建築面積9.7萬平方米,佔地面積4.9萬平方米,為橢圓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場內建有符合世界田徑比賽要求的塑膠跑道及標準草地足球場,為多功能用途綜合場館。近年來,成功舉辦了全國「四城會」、中國足協各級聯賽陝西隊主場賽事、多屆省運會、亞洲杯和世界盃足球預選賽等國際性賽事及多場大型文藝演出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體育生活,是中國足協「中國之隊」主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