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出沒:日本疫情中的現代理性與魑魅魍魎

2020-12-14 騰訊網

當地時間4月16日晚,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將緊急狀態的範圍從先前包括首都東京在內的七個行政體擴大到全國所有的都道府縣。時隔一天,日本國內的新冠確診總數也突破了一萬人的關卡。在疫情升級之下,社會對相關話題的探討也越發激烈。「增加核酸檢查」、「防止醫療崩潰」等關鍵詞幾乎每天都是報紙和網站的不動頭條。但與此同時,和這些「科學」討論相併行的看似不怎麼「理性」的話題也以社交網絡為媒介取得了巨大的聲量。這其中,一種在江戶時代末期曾經流行的妖怪成為了此次疫情中最大的明星。

來自海裡的預言家

從2月底開始,陸續有日本網友在推特上傳自己創作的妖怪主題圖畫。這些作品雖然風格各異、長短不一,但它們的原型都是一個名為「amabie」(日語:アマビエ)的不明生物。而給它們點讚或轉發的人則大多出於防止新冠感染的目的。帶話題「amabie」(#アマビエ)或「amabie挑戰」(#アマビエチャレンジ)的投稿從二月底平均一天十多條發展到了三月中一天上萬條的規模。

最早對於amabie的報導和描繪。來源:京都大學圖書館

那麼這個神奇的amabie到底是何方神聖呢?根據現存最早對該妖怪的瓦版(日本一種類似報紙的前現代媒體)記載:弘化3年4月中旬(約公曆1846年5月上旬),肥後國(現在的熊本縣)附近的海裡每天都有不明發光物出現。趕去勘查的官員發現這種生物披著等身高的長髮,長有喙嘴,全身覆蓋鱗片且還有三隻腳。妖怪不僅向官員介紹自己是住在海裡的amabie,還預言「從今年開始的6年間全國糧作都會豐收,但同時疫病也會流行。請把我的樣子畫下,快點給大家看吧。」

長期從事妖怪研究的學者長野榮俊表示,amabie應該屬於「預言獸」這個大類之下。事實上,和它體型類似的三腳生物1843年在名古屋、1844年在福井縣以及日本其他地方都有好幾次目擊傳聞。而它們名稱的讀音基本都是「amabiko」。由此,長野認為這次成為話題的amabie很可能是發音在傳播中變形後的一個結果。但無論如何,只要把它們的樣子進行複製和傳播就能避免時疫甚至獲得長壽的功效則是這些故事中的妖怪們相通的部分。

這一發源於社交網站的現象很快席捲了整個日本社會。有愛知縣的神社在自己的御朱印(一種融合了書法和繪畫的參拜紀念)中加入了amabie的元素,有秋田縣的和果子商店推出了以amabie為原型的點心,還有全國性的快遞公司在自己的卡車上都印上了amabie的圖像。甚至是主管疫情應對的厚生勞動省也於4月9日在自己的官方推特上傳了畫有該妖怪的宣傳海報來提醒大家避免不必要的外出。這一風潮很快也流行到了海外,包括英國《衛報》和美國《紐約客》雜誌在內的媒體都對這個現象進行了專題報導。

日本廠家推出的以amabie為原型的和果子。來源:秋田經濟新聞

日本現代化的另一個側面

其實,本次新冠疫情並不是amabie第一次在大眾傳媒中登場。包括知名漫畫家水木茂在上世紀60年代推出的國民作品《鬼太郎》還有近年來人氣頗高的動漫《夏目友人帳》系列中都有以它為原型的角色出現。更進一步說,支撐著包括amabie在內的妖怪形象經久不衰發展的是日本強大的「妖怪文化」。

雖然在早期受到中國和印度文化的影響,但和妖怪相關的敘事還是在日本確立了獨特的發展軌跡。籠統的說,日本文化中的妖怪並不一定具備需要被消除或避免的負面意涵。以萬物有靈為基礎思想的日本神道教從某種程度上賦予了妖怪們生活在人世間的「公民權」。但這種傳統的妖怪文化在從明治維新開始的日本現代化中受到了不小的衝擊。美國學者Gerald Figal在著作《文明與怪獸》(Civilization and Monsters)中就詳細分析了這一過程。

Figal的立意最創新的地方在於:相比其他學者把前現代的妖怪文化視作現代化需要揚棄的「剩餘部分」來說,他提出這些「非理性」的成分其實在現代人對理性的追求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並且左右了現代化在日本所採取的特有形式。

作者在書中聚焦了兩位日本學者井上圓了和柳田國男對於妖怪的論述。被稱為「妖怪博士」的前者可謂是現代日本研究「迷信」的第一人。在詳細梳理了從古至今的各種怪奇現象後,井上把世間所有的妖怪分為了「實怪」和「虛怪」兩大類別。而它們各自旗下又分別包括了「真怪」和「假怪」以及「偽怪」和「誤怪」四個小類。在他看來,除了真怪之外,其他三種類別的妖怪都可以用現代科學進行解釋並破除迷信。但他看似科學的分類學又不全然是中性的。Figal就指出了井上的「真怪」其實和對日本皇室的信仰緊密結合在了一起。簡而言之,戰前對天皇的絕對服從是即使在以理性為代表的現代也必要的一種迷信。

相比之下,常被認為是「日本民俗學之父」的柳田國男對妖怪採取了更為同情的立場。他不認為用現代理性把傳統妖怪文化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是合適的做法。從而,他盡其一世奔走於日本各地搜集民間傳說和風俗習慣,並致力保存在飛速推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逐漸消失的這些傳統。但Figal同樣評論道,柳田國男在不自覺間參與到了一種把日本文化「本質主義化」的操作中。換句話說,雖然柳田沒有以類似「東洋唯一現代國家」的稱號來論證日本人的優異性,但他卻陷入了日本人擁有「世界上最獨特的妖怪文化」這種民族主義的敘事之中。而這種思維模式在現實中又無疑和戰前的殖民主義及法西斯主義相兼容。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官方推特所發的帶有amabie形象的防疫海報

正是以這兩者為代表的對於妖怪的各種論說使得這一看似非理性的文化在經歷了快速現代化的衝擊後仍然頑強紮根在日本社會。它們也是在經歷了民主改革和經濟騰飛的戰後,各種妖怪仍能在日本大眾文化中保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視覺時代的眾聲喧譁

正如Figal所揭示的,日本妖怪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可能是它拒絕被一切「特徵」所框定。看似非理性的妖怪有著十分理性的權力算計,而具有反抗性的民間文化又同時在服務國家機器。那麼回到本次新冠疫情,日本社會的「amabie熱」又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可以打破既存認識的可能性呢?

在我看來,「視覺性」這一關鍵詞似乎可以串聯起一組跨越時空的反思性片段。

首先,如許多論者所說,「視覺」對於其他感官的壓勝是現代性的重要特徵之一。但日本的妖怪文化卻告訴我們視覺的這種重要性也許從前現代開始就已經被打下了鋪墊。在江戶時代的日本,用具體的形象來替代不可見的災難是妖怪們可以發揮功效的先決條件。在amabie的例子裡我們看到的是對「治療」這一抽象行為的具體化。而浮世繪裡一系列的「鯰魚圖」(因為民間把地震原因歸結到地下存在的巨大鯰魚)和「虎列刺退治圖」(把霍亂擬形為融合了老虎、狼和狸的怪獸)所呈現的則是災難「原因」的具像化。

其次,回到現代來說,本雅明關於「工業複製時代的藝術品因為缺少了一種『aura』(中文有翻譯為『靈暈』)從而無法發揮它們在前現代所具有的宗教效力」的犀利觀點成為了許多人的共識。但在對視覺的利用上相比大規模工業生產更進了一步的網絡社會裡,靠著「點讚」和「轉發」而壯大的amabie形象在疫情裡對人們心靈的治癒是不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又找回了屬於藝術品最原始的魅力?

另一方面,在他身處的那個納粹勢力不斷抬頭的時代,本雅明還警告了我們「除魅」後的現代圖像有著容易被政治利用的危險。在今天,雖然這種政治化確實也在發生,可它的實際走向卻難以預測。比如,此次日本網友轉發amabie並把它稱之為一種防疫手段無疑有對政府應對疫情不利的批判意味存在。但前述厚生勞動省只是發了一條有amabie圖像的推特就通過「徵用」(appropriate)而把妖怪形象的潛在顛覆性輕易化解了。而海外媒體對於日本官方這一親民舉動的報導則成為了上文柳田國男被批判的「妖怪民族主義」一個鮮活的當代例證。

首相安倍試圖參與到藝人星野源發起的「在家跳舞」的網絡活動中。來源:安倍晉三官方推特截圖

與之相對的,安倍首相在網絡空間最新的一次「炎上」(日語漢字,多指公眾人物因不當言行而受到大眾抨擊)則成了一個反面的示範。日本知名藝人星野源於4月2日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上免費公開了為此次疫情錄製的新曲《在家跳舞吧》。他鼓勵大家對視頻進行轉發和再創作,以此提醒人們減少外出。從文體明星到普通大眾,參與到這個活動裡的人通過彼此影像的廣泛複製在虛擬空間創造出了一種「萬眾一心」的團結感。但當安倍可能是想要具像化他對民情的體察而在12日上傳了自己版本的「在家跳舞」時,卻反而被批充滿了傲慢而讓人「無法直視」。官房長官菅義偉舉出了「有前所未見的35萬人點讚」的觀點試圖從「量」的角度來為他辯解,但更多網民看到的卻是抱著寵物狗悠閒在家喝咖啡的總理和因為失去生計而被迫在家的人之間「質」的差別。

最後,在人們可以靠顯微鏡清晰看到新冠病毒但仍然找不到特效藥的當下,日本民眾把希望寄託到以妖怪為代表的實際上可能看不見的形象之上顯得十分理所當然。事實上,大到美國把3月15日定為「國家祈禱日」,小到身邊突然想去算命的朋友,這些現象看似都昭示了在疫情擴散下人們對「非科學」信仰的轉向。可如果我們就此回到「理性vs非理性」這種非此即彼和此消彼長的二分法認知中去的話可能又會錯過一個突破的機會。

確實,靠著禁止直接觀看或者只能從固定的幾個角度觀看天皇所塑造出的對權力的絕對信仰有其盲目的一面。但人們對現代醫學——這一基礎是對病理和病人的視覺確認的科學——不加警惕的依賴似乎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認識到「人為」和「自然」的「一體兩面」也許才是我們可以避免下一次疫情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Gerald A. Figal, Civilization and Monsters: Spirits of Modernity in Meiji Japa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0.01.

相關焦點

  • 魑魅魍魎怎麼讀?魑魅魍魎是什麼意思?
    魑魅魍魎這幾個字生活中見的是不少,特別是喜歡看西遊記的朋友,主題曲裡面都會唱到,但是魑魅魍魎到底是指什麼呢?4個小鬼還是有別的什麼意思,他們又是怎麼讀的,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魑魅魍魎怎麼讀魑魅魍魎[chī mèi wǎng liǎng] :比喻形形色色的壞人。是古代傳說中害人的鬼怪的統稱。《文選·張衡》:「魑魅魍魎,莫能逢旃」,魑魅魍魎和「牛鬼蛇神」,都比喻形形色色的壞人。但魑魅魍魎僅用於書面語,比喻的壞人很少有所指;「牛鬼蛇神」常用於口語,比喻的壞人是有所指的。
  • 魑魅魍魎到底是幾個妖怪?不是一隻也不是四隻,很多人不知道!
    不知道怎麼讀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以為」魑魅魍魎「指的是四隻妖怪呢。那麼,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說的是,魑魅魍魎到底是幾個妖怪?不是一隻也不是四隻,很多人不知道! 魑魅魍魎在古代特指,傳說中害人的鬼怪的統稱,在現在其實代表了形形色色的壞人。而魑魅魍魎在《左傳·宣公三年》中有說道:「螭魅罔兩,莫能逢之。」
  • 《陰陽師》妖怪趣談之百鬼夜行:魑魅魍魎,莫能逢之(五)
    這一期的《魑魅魍魎,莫能逢之》就專門來聊聊荒川之主好了。畢竟《陰陽師》裡大大小小144個式神,能有機會被安排在劇情裡出場的也不多。更不用說直接在劇情裡去世。荒川之主這一次可謂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先來捋一捋《陰陽師》的故事劇情:鎮守在荒川一隅的主宰,傳說荒川之主性燥暴烈,是一個獨愛鎮此一方水土的神明。正是因為荒川之主的庇佑,荒川才得以倖存至今。
  • 日本傳說中的14種妖怪 靈異出沒百鬼夜行
    日本民間有著大量關於妖怪的傳說
  • 臺中松林町妖怪出沒
    臺中松林町妖怪出沒 2012年10月17日 15:37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妖怪村,有一個正式的名字叫做「松林町」,名字帶點日本味道。事實上,它被打造成一個日式小市集,遊客一下車,就會被這裡的日本風情吸引著,甚至流連忘返。  創辦人將此區營造成一個商圈,有枯麻喀面、賣飯的「黑心店」,更有特色手信,有一種叫「塞嘴裡就涼」的糖和「咬人貓麵包」,還有小玩偶等,既有食品,也有文創產品,各適其適,任君選擇。
  • 為了終結疫情,全世界都在轉發這個「妖怪」
    點擊播放 GIF 0.8M遠古的妖怪文化,是現代的定心丸妖怪是日本人民歷史記憶的載體。雖然早期受中國和印度文化影響深厚(70% 的妖怪形象來自中國,20% 來自印度),但日本依然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經久不衰的「妖怪文化」,現在已有上千種妖怪傳說。▲ 圖片來自:AllAbout-Japan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妖怪仍然廣受歡迎的原因,不只是它的神秘與新奇、跌宕起伏的背景故事,更在於它背後所承載的民俗精神。
  • 魑魅魍魎到底是什麼鬼,它們又是從哪兒來的呢
    在很多影視劇中、仙佛遍地的玄幻小說裡頭,我們都或多或少都見過:魑魅魍魎!魑魅魍魎這四個字熟悉是熟悉,可是鬼頭鬼腦的都很難寫,筆畫也很多,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個魑魅魍魎不是什麼好詞,指的是妖魔鬼怪,但我們卻都不知道魑魅魍魎分別都代表的是什麼?是從怎麼得來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魑魅魍魎的故事。
  • 魑魅魍魎都是什麼東西?很多人理解錯了
    這個上聯羞辱的含義太明顯了,把八國聯軍比喻成八大王,騎在中國人頭上,一時間,現場的清朝官員們感到十分尷尬,好在還是有能人的,當即回應了一副下聯: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觸魑魅魍魎(chi mei wang liang)這個詞,感嘆漢字真是博大精深的同時,也對魑魅魍魎的含義產生了興趣,傳說蚩尤與黃帝大戰的時候,就召集了天下的魑魅魍魎,協助自己作戰,魑魅魍魎的首領就是神荼鬱壘,後來成為了門神,專門幫人抵擋魑魅魍魎的入侵。
  • 魑魅魍魎,皆出人性——日本動漫《巷說百物語》中的世情人心
    人類:這兇殺禍害,都是妖怪所為!妖怪:飛來橫「鍋」,我們不背!妖魔鬼怪,向來是民間的娛樂談資,是魯迅先生小時夏夜故事裡的「美女蛇」,也是聊齋中驚悚的美女畫皮,這些故事又恐怖又刺激,因此總是盤踞在人們口中。
  • 淺談日本動漫中的「妖怪」文化——「妖怪」的起源(一)
    淺談日本動漫中的「妖怪」文化——「妖怪」的起源(一)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20-07-15 16:47:15
  • 日本民間流甚廣的妖怪傳說
    「妖怪」一詞在傳統中國的語境下常常為貶義詞,妖怪通常會吃人或者吸人陽氣。偶爾有一些幫助人類的妖怪也是受了人類的道德影響,可以說妖怪本身就是邪惡的。但是在日本這個詞的意義就發生了變化,「妖怪」這個詞本身是個中性詞,它通常指人類不了解的神秘生物或者是遊歷在人間的天神。
  • 魑魅魍魎到底指的是什麼
    說起生僻字,魑魅魍魎就是代表,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靈精怪,現指各種各樣的壞人,小人。魑魅魍魎最早現於《左傳·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夏朝時期,國王命令將各種動物精怪都鑄造在鼎上以便百姓認知,這樣他們在捕獵和打魚的過程中看到怪物就不會害怕,也不會遇上那些魑魅魍魎等精怪,魑魅魍魎四字成了各種鬼神妖怪的統稱。「魑」指山神,《山海經》、《左傳》、《周禮》等經典都對「魑」著有註解,魑」通「螭」,「螭、山神,獸形」。
  • 日本這些妖怪居然是從中國進口?個個家喻戶曉,法力高強
    歷史上,日本對中國的學習是方方面面的,包括他們的鬼文化,日本素有「妖怪列島」之稱,傳說大約是在平安時代,京都是個怨靈出沒、妖怪橫行的世界。一旦黑暗降臨,蟄伏於各個角落的鬼怪,就在京都的大道上成群結隊的遊行起來。它們毫不掩藏,恣意狂歡。於是便有了「百鬼夜行」的奇觀。然而這浩浩蕩蕩遊行的百鬼中,原產自日本的卻並不多,他們大多是從中國東渡而來的。
  • 【成語故事】魑魅魍魎
    【成語】: 魑魅魍魎【拼音】: chī mèi wǎng liǎng【解釋】: 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現指各種各樣的壞人。王孫滿了解莊王用心,當下回道:鼎的表面鑄滿妖魔鬼怪的圖樣,好讓百姓們都能認清妖怪的樣子。如此一來,百姓們在山林水澤之間,一旦碰見了「魑魅魍魎」,便能加以辨別,好立刻躲避。王孫滿繼續說道:王位的取得與保有,不在於有沒有鼎,而在於是否有崇高的道德威望足以服人。楚莊王一聽,覺得也有道理,又念及自己的實力與才德威望還不夠服眾,於是就撤兵離開洛陽。
  • 日本的這些妖怪居然都是從中國進口?個個法力高強,最後一個還差點搞垮日本!
    歷史上,日本一直是中國的鐵粉,對中國的學習是方方面面的,包括他們的鬼文化,日本素有「妖怪列島」之稱,傳說大約是在平安時代,京都是個怨靈出沒、妖怪橫行的世界。一旦黑暗降臨,蟄伏於各個角落的鬼怪,就在京都的大道上成群結隊的遊行起來。它們毫不掩藏,恣意狂歡。於是便有了「百鬼夜行」的奇觀。然而這浩浩蕩蕩遊行的百鬼中,原產自日本的卻並不多,他們大多是從中國東渡而來的。
  • 魑魅魍魎分別指的是什麼,他們為何會成為妖魔鬼怪的代名詞?
    魑魅魍魎出自這句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宣公三年》,原文如下: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意思是說:國王為了讓民眾認識萬物,將遠方的東西畫在圖上,在九牧用金屬鑄成大鼎,並在其上鑄造各種物事形象,這樣,人民就知道了川澤山林中萬物的善惡及形象,區分神明和禍害的不同。以後人們行走天下,遇到沒見過的東西就可以一眼認出,就算遇到妖邪鬼怪,也不會被其迷惑。魑魅魍魎其實指的是三個妖怪,並非四個。
  • 關於《山海經》與日本 「妖怪文化」的對照研究
    在日本境內有六七百種妖怪,這些形形色色的妖怪在一起構成了日本「妖怪文化」的豐富內涵。 有學者研究表示「日本70%的妖怪原型來自於中國,20%來自印度,僅有10%是屬於 本土妖怪。」在日本大部分的妖怪的幻化是來自於道家「物久成精」的理念,還有一部分則是從中國神話傳說或是文學作品中的妖怪演化而來。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中國志怪書籍的開山鼻祖——《山海經》。
  • 《異物日誌》4月29日 魑魅魍魎
    不過在這裡突然喊出這句臺詞,不是因為我今天突然想介紹綠燈俠,當然也不是扇區666的我被綠燈戒選中了(再說我估計被黑燈戒盯上的概率還大一些……),而是因為這段臺詞中提到了今天我想要介紹的魑魅魍魎。  現在我們經常會用魑魅魍魎來形容形形色色的壞人,不過通常都指那些沒幹出什麼大事的雜兵嘍囉。基本上大家也都默認了魑魅魍魎就是各種各樣叫不上名字的小鬼小妖。
  • 十二星座都是傳說中的哪個妖怪?摩羯座是夜叉,天秤座是狐妖!
    不管是人還是妖怪,只要心靈想通就沒有區別,孤單一人會感到寂寞,最初的一步會害怕,都是如此。,妥妥的畫皮妖怪。 巨蟹座——七郎 七郎本是楊家將中排行第七的一個將領,與潘仁美結下梁子是為了給家中五哥打抱不平,最後戰死沙場落得個被潘仁美剝皮的下場,死後成為陰界專管孤魂野鬼的妖怪
  • 淺析影視動漫中,那些讓人心驚膽戰又忍不住去看一看的妖怪
    人都有獵奇的心裡,在各種類型的影視中,那些出現在影片中的妖魔鬼怪總是驚豔全場,讓人大呼刺激,大飽眼福。不過,由於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全球各行業的影響已經遠非「暴擊」這麼簡單了。電影院也」涼了「,成了最大的「背鍋俠」,全國影院票房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