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奪冠》大火
短短幾天,斬獲票房榜第一
很多看完電影的觀眾,都紛紛給予好評
並稱讚其為:
中國的第一部體育大片
在市場的一片讚揚聲中,影姐抱著期待的心情,前往影院觀看。
看完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喜憂參半。
《奪冠》
電影由導演:陳可辛執導,
改編自中國女排的真實事件。
故事以81年世界盃、08年奧運會和16年奧運會
三場比賽為節點,進行故事的講述。
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正值改革開放,
國家經濟科技水平,相對落後。
外界對於我國,普遍印象薄弱。
特殊時期下,國家和人民都憋著一股氣,希望向世界證明:
中國人,行!中國,行!
在這樣的背景下,袁偉民(吳剛飾)成為了女排的教練,
而郎平(白浪飾)便是其中的一員。
這時的女排,什麼也沒有,有的只是一股子拼勁和韌勁。
但敵人呢?不僅有技術,有場地,有資金,
甚至能用計算機來規劃比賽戰術。
面對高山,連攀爬都不敢,算什麼?
懦夫!
為了爭一口氣,為了贏得比賽。
袁偉民帶領女排的姑娘們,勇敢逆流,開始了魔鬼的訓練。
敵人能用計算機分析戰術,那麼我們就讓敵人預料不到。
袁偉民將球網調高15cm,以至每一次扣球,姑娘們都需要拼盡全力。
日復一日,這群20多歲的姑娘,拼盡全力,流盡汗水。
即使遍體鱗傷,即使痛到撕心裂肺,
依然堅持,她們用傳統的訓練方式,將身體練出肌肉記憶。
而一直支持她們的,便是不畏困難,不能輸,不服輸,努力證明自己的決心。
正是憑藉這種信念
中國女排,在1981年女排世界盃上,屢戰屢勝
橫掃原本需要仰望的對手,最終殺到決賽,對戰日本。
開始局勢大好,直接領先兩局,獲得冠軍的資格。
(當時的賽制中,連勝的女排,只要決賽獲得兩局勝利,就能拿到冠軍。)
也許因為冠軍在手有些懈怠,也許因為身體勞累。
從第三局開始,被日本反超兩局。
最終決勝局到來,袁偉民直接召集隊員,進行開會。
如今,全國人民都在關注這場比賽,我們輸給誰,也不能輸給日本!
即使拿到了冠軍,但輸給日本,仍舊丟人!
在袁偉民的訓導下,重燃必勝信念的女排姑娘。
最終以17:15拿下決勝局,成為當之無愧的冠軍。
1981年11月16日晚,全國人民因為女排奪冠而沸騰。
不服輸,不畏難,敢拼搏,敢挑戰的女排精神
不僅鼓舞了全國人民,更讓國際社會,看到了一個即將崛起的大國之魂。
寄託全國人民信念的女排,更是在之後,戰無不勝,成為了世界女排史上的第一個五冠王。
然後郎平退役,女排陣容大換血
新力量沒有成長起來的女排,一度淪為二流球隊。
直到陳忠和站出來,挑起大梁,才讓女排重回巔峰。拿到04雅典奧運會的冠軍。
但這些,卻在電影裡一筆帶過,電影主要講述的是:
08年北京奧運會:和平大戰
此時陳忠和(黃渤飾)是女排的教練。
而曾經女排的主力:郎平(鞏俐飾)則成了敵方美國隊的主力。
於是這次中美女排大戰,便被稱為:和平大戰。
但這次大戰中,中國女排卻惜敗
作為美國女排教練的郎平,更是被無數人痛罵:叛徒。
面對失敗,陳忠和更是遺憾不已,但她對郎平卻沒有抱怨。
因為體育競技,必須全力以赴。
2013年,在祖國的召喚下,郎平回歸,擔任女排主教練,霸氣十足。
面對陌生的隊員和環境,郎平沒有絲毫退縮。
直接對女排進行全面改革,並頂住各方的質疑,
廣招人才,大力推行,大國家隊的理念。
並採取吸取國外成功經驗,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幫助女排隊員,提升技巧。
不僅用新的方式訓練隊員,郎平更是對於隊員的理念和生活給予關注。
不僅通過提問溝通,讓隊員,明白,你是為自己打球,為自己拼搏。
「你不需要成為下一個郎平,你只需要成為你自己。」
只有自己熱愛,才能全心全意的付出。
我們在追求勝利的同時,更要享受體育本身。
不僅如此,她更是鼓勵隊員談戀愛,讓隊員體會生活。
在郎平的帶領下,這支有血有肉的新女排,
夜以繼日,用汗水鑄就成果。
在16年里約奧運會上,一鼓作氣,逆風翻盤。
最終戰勝對手,重回巔峰,拿到冠軍。
整個電影故事跨越近四十年,用三場賽事,幾代女排的興衰,映射中國的改革開放史。
這個過程中,有痛苦、感動、熱血、勵志、榮耀。
但唯一不變的是為國爭光的初心以及:
不服輸,不畏難,敢拼搏,敢挑戰的女排精神。
記得之前,父母經常說:中國女排,是他們這一代人內心的驕傲。
之前還不明白,看完才懂得他們信仰的女排精神,何嘗不就是中國精神。
我們曾經經歷挫折,困難,但因為不服輸,不認輸,終於從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穩步復興,變成了一個強大且充滿自信的強國。
而這種中國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去學習傳承,從而努力奮鬥,為國爭光。
對於這部電影,題材值得被歌頌,一些精彩之處更值得被稱讚。
比如:
1:電影中職業選手參與其中,專業程度,戰術走位等還原度很高,讓觀眾代入感很強。
2:賽事節奏處理不錯,尤明知結果的情況下,仍讓觀眾感到體育競技的刺激與驚喜性。
3:演員陣容強大,不僅擁有一線知名大咖,更是將女排隊員,直接請來演繹自己。
4:鞏俐的演技,真的給這部影片增色很多,完美的還原了鐵榔頭郎平的人物氣質,整個人出現,就讓影姐感覺,這就是郎平!不愧是鞏皇。
但在稱讚這部影片長處之時,我們也應看到其不足:
1:既然是講述中國女排,那麼其實對於很多人而言陳忠和,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因為是他,在女排低谷期,挑起大梁。在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帶領中國女排奪回了闊別17年的世界冠軍,很多人對於這場賽事,更是記憶猶新。但電影中劇情對此卻一筆帶過,以至於讓陳忠和這個角色變得重量不足。
2:因為受到各方面的壓力,電影前半段的關鍵人物,幾乎都沒有名字出現。
3:兩個小時,講述跨度近40年的故事,確實有點吃力,以至於割裂感很強。
4:很多地方口型對不上,這個讓影姐在看的時候真的有點尷尬。
正視不足,才能讓我們的電影更加進步!
雖然《奪冠》存在一些瑕疵,但它卻為觀眾呈現出了競技體育的激烈緊張,更讓我們看到了永不言棄的女排精神。
我們也需要這種電影,來傳承精神。
最後由衷祝願中國女排能夠再創佳績!
國家能夠更加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