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在生物學上的重大突破,比肩DNA的發現,或徹底改變醫學

2020-12-23 老胡說科學

DeepMind可能剛剛攻克了生物學領域最大的挑戰之一。一個可以與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相媲美的發現。它可能永遠改變生物醫學、藥物發現和疫苗開發。

乍一看,遊戲的實際成就遠沒有那麼吸引人。DeepMind強大的人工智慧算法之一AlphaFold利用其深度學習能力預測蛋白質的三維形狀,精確到一個原子的寬度。這是一個讓生物學家困惑了50年的難題,以至於基於計算機的蛋白質結構預測已經變成了眾包遊戲,全球競賽。

我們正處在拐點上。AlphaFold在一項名為「結構預測關鍵評估(CASP)」的長期挑戰中,以驚人的表現擊敗了約100個其他團隊。CASP聯合創始人、馬裡蘭大學的約翰·莫爾特博士對《自然》雜誌說:「在某種意義上,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

哥倫比亞大學的穆罕默德博士也參加了CASP項目,他稱讚人工智慧具有變革意義。他對《自然》雜誌說:「這是一級突破,無疑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學成果之一。」

這也是DeepMind的一次勝利,該公司因一系列算法在圍棋等遊戲中的表現超過人類而聲名大揚。然而,蛋白質結構預測的勝利標誌著它在現實世界的閃亮登場。

DeepMind並不是蛋白質摺疊領域唯一的競爭者。AlphaFold依靠生物學數據和洞察力,通過策略性地改變一個複雜蛋白質組裝的基因並觀察結果,該團隊能夠建立一種算法,以極高的精度重建蛋白質。

我們一起走在範式轉變的快車道上。「這將改變醫學,」馬克斯·普朗克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安德烈·盧柏斯博士說。「它將改變研究。它將改變生物工程。它將改變一切。」

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生物學的中心原則是「結構解釋功能」。例如,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使人們對遺傳信息是如何複製和存儲的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果沒有結構,我們就不會有基因編輯、DNA計算機或存儲設備。

但要破譯它們要難得多。它們最初的生命是由線性成分組成的緞帶,稱為胺基酸,就像繩子上的珠子。基於極其複雜的生物物理學(其中許多仍是謎團)摺疊成精緻的形狀,比如一片片的扭曲和旋轉的線,或者相互纏繞的螺旋線。這些結構中的許多進一步耦合成為更大的結構。只有這樣,它們才能正常運作以維持生命。

如果我們知道一個蛋白質的結構,我們就可以對它的功能做出有根據的猜測。通過繪製數以千計的蛋白質結構,我們可以開始破譯生命的生物學原理,並找到操縱它的方法。

其中一項重大突破是繪製出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結構,而病毒正是依靠這種蛋白入侵我們的細胞。把蛋白質的三維結構想像成一把鎖。如果我們能繪製出鎖的形狀,那麼就有可能設計出「鑰匙」(藥物或疫苗)來破壞它。今年3月,正當新冠肺炎病例在全球範圍內激增時,DeepMind的AlphaFold瞄準了這些激增的蛋白質結構,這並不令人驚訝。

發現蛋白質結構的經典「黃金標準」依賴於極其繁瑣和困難的實驗室技術,被稱為x射線晶體學。科學家們基本上把蛋白質「冷凍」成精緻的晶體結構,並用x射線、高科技顯微鏡和數學計算出它們的形狀。但並不是所有的蛋白質都能被「快速冷凍」以供分析,這就為解碼生物學留下了一條大峽谷大小的鴻溝。其他一些方法,像「核磁共振光譜學」也同樣昂貴和繁瑣。

構建3D蛋白質的指令並嵌入到它的一維胺基酸序列中,這一發現贏得了諾貝爾獎。如果有一件事是人工智慧擅長的,那就是在複雜序列中找到超出我們人類能力的模式。

三維西洋棋

CASP挑戰賽是對蛋白質結構的預測,這些預測已經通過x射線晶體學得到,但還無法向公眾開放。DeepMind並不是這一挑戰的新來者,在2018年,它的表現震驚了許多長期在該領域工作的學術科學家。

AlphaFold的策略與今年CASP的大多數參賽作品類似,因為它依賴於深度學習。胺基酸序列是蛋白質的組成部分,它包含了蛋白質最終三維形狀的數據,這對於深度學習方法來說似乎是完美的。

DeepMind則更進一步,將物理、幾何和進化歷史的數據添加到模型中。這個神經網絡經過了大約17萬個蛋白質結構的蛋白質資料庫的訓練,然後可以將蛋白質的結構解釋為「3D圖」,並分析任何隱藏的關係或模式。通過迭代這一過程,AlphaFold能夠在幾天內確定高度精確的結構。

這些並不是空洞的話語。在CASP,這種算法讓競爭對手相形見絀。近三分之二的預測與實驗數據在幾個原子的解析度上相當。在滿分100分的比賽中,它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90分,比其他競爭者高出了25分。

更多

更實際地說,AlphaFold的成功意味著我們可以獲得以前「無成藥性」的蛋白質,其中許多與癌症和其他嚴重疾病有關。

幾乎我們所有的藥物都設計成與蛋白質結合,就像鎖的鑰匙一樣。第一步是尋找蛋白質的結構易損點。擁有一種基於人工智慧的方法來解碼蛋白質結構,可以快速篩選成千上萬的新藥物靶點。

這裡還有改進的空間。與一些幾秒鐘就能得到結果的算法相比,AlphaFold的速度相對較慢。但更重要的是,它在解碼蛋白質複合體上遇到了困難,蛋白質複合體是由多個獨立的3D構建模塊組成的巨型結構,它們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功能實體。這在生物學中並不罕見。例如,我們腦細胞中的大多數化學受體都依賴於這些結構。它們也像巨大的魔方一樣可以變形,因為它們的3D結構可以根據身體的狀態而改變。例如,當它檢測到一種化學物質附著在其表面時,一個封閉隧道形狀的巨型蛋白質就會打開,這是我們大腦工作的核心過程。

本周,一個團隊採用了一種單獨的方法來分析活細胞中的蛋白質複合物。他們解決這個棘手問題的方法可以追溯到基因,基因是指導胺基酸鏈構建的藍圖,其中包含3D蛋白質摺疊的信息。

研究小組發現,他們可以快速篩選數千種突變,以找到在活細胞中製造蛋白質的基因。通過觀察產生的蛋白質複合物的結構,他們可以使用基於人工智慧的方法來繪製一個突變如何影響另一個,反過來,只需觀察它們的潛在遺傳指令,就可以解釋這些巨型結構形成背後的「規則」。

與AlphaFold類似,這項被稱為「綜合建模」的技術尚未準備好取代蛋白質製圖的黃金標準。但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目標。從單一蛋白質到蛋白質複合物,我們現在有更快、更簡單、更便宜的方法來精確地可視化一個生物隱形人。隨著人工智慧和生物學的協同工作,蛋白質摺疊可能成為我們這一代醫學的第一個重大突破。

AlphaFold是我們迄今為止最重要的進步之一。這讓我們進一步相信,人工智慧將成為人類在拓展科學知識前沿方面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我們期待著未來多年的艱苦工作和發現!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正在如何改變藥物發現|Nature 2018
    03 AI應用於藥物發現的條件是否成熟在過去的二十年中,計算機處理能力的持續快速增長,大數據集的可用性以及高級算法的發展推動了機器學習的重大改進。目前,許多使用人工智慧進行藥物發現的初創公司都使用機器學習來識別隱藏在大量數據中的模式。
  • 西湖大學教授遺傳學家許田:當生物醫學遇上人工智慧
    會上,遺傳學家、西湖大學教授、美國耶魯大學兼職教授許田發表了《生命科學與人工智慧》的主題演講。當生物醫學遇到人工智慧會發生什麼事情?許田教授認為,生物醫學+人工智慧,這將是人類歷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科技革命。這可能要徹底改變所有人的生活和命運,迴避不掉。許田表示非常榮幸代表西湖大學到貴陽參加這次啟動儀式。
  • 谷歌人工智慧創造奇蹟,生物學上最大的謎團之一基本被破解
    克雷什塔夫維奇表示,快速和準確地弄清蛋白質的形狀有著徹底改變生命科學的潛能。 而根據此新聞,人們不僅再度感受到人工智慧在應用上的價值和無比巨大的潛力,也可以舉一反三,思考未來的人類與人工智慧將怎樣共處一世…… 1,要了解疾病和找到新治療手段就要研究蛋白質,但人類以現有的科技,僅僅是破解一種蛋白質的形狀就需要數年的時間和昂貴的儀器設備 眾所周知,蛋白質存在於所有生物體中
  • 谷歌人工智慧再次創造奇蹟,生物學上最大的謎團之一基本被破解
    迄今為止,弱人工智慧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在諸如圖像識別、語言分析、棋類遊戲等單方面的能力達到甚至超越了人類的水平。而人工智慧的通用性,意味著能解決上述問題的是一樣的人工智慧程序,無須重新開發算法便可直接應用現有的人工智慧完成任務,與人類的處理能力相同,但是,開發出具備思考能力的強人工智慧還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 神秘的DNA鎖定:誰是兇手?發現生命秘密的70年帶來什麼改變
    南京市公安局對公眾介紹了案件的偵破過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現代科技的發展。先進的DNA檢測技術就是現代刑偵技術十分有效的應用,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南京公安局稱:現代科技的每一步發展,都會在第一時間應用到刑偵技術上。因此這28年,警方不斷在用新的技術進行突破。其實,在三年前的另一件白銀殺人案的兇犯也是因為DNA技術而落網的。
  • 「北大科技沙龍——化學生物學專題」舉行
    科研部重大項目辦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北京大學承擔的科技部重點專項領域分布情況,對「十四五」的科研方向和新形勢進行了分析研判,指出應充分依託北大多學科與交叉融合的優勢,以具體科學問題為牽引,凝鍊方向和隊伍,在前沿與交叉學科領域培育新的突破點,提升重大項目承接能力,孕育重大成果。
  • 39項「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名單發布
    2020年1月13日下午,「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評選結果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禮堂發布。據悉,「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研究依託於我國最權威的醫學科學學術機構——中國醫學科學院。
  • 解決生物學50年來重大挑戰!人工智慧預測蛋白結構能力堪比實驗室水平
    「它將改變醫學。它將改變研究。它將改變生物工程。它將改變一切。」馬克斯-普朗克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進化生物學家Andrei Lupas說[2]。 「我之前認為這個問題在我有生之年不會得到解決。
  • 做無創dna需要空腹嗎多久出結果,雙胞胎做無創dna準嗎
    核心提示:做無創dna需要空腹嗎多久出結果,雙胞胎做無創dna準嗎?許多女性不能理解,普通隱私親子鑑定只需要2000元就可以做兩個人,而無創產前親子鑑定費用為什麼這麼高?產前鑑定的技術同樣檢測的是兩個人的dna   做無創dna需要空腹嗎多久出結果,雙胞胎做無創dna準嗎?許多女性不能理解,普通隱私親子鑑定只需要2000元就可以做兩個人,而無創產前親子鑑定費用為什麼這麼高?
  • 擊敗李世石的AI公司,又研發出生物版「阿爾法狗」:破解50年生物學...
    當地時間11月30日,谷歌旗下的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宣布,其研發的AI系統AlphaFold成功解開了一個困擾人類長達50年之久的生物學難題——「蛋白質摺疊問題」。這一驚人的成果立刻引發了關注。
  • 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發布,含6大領域39項研究成果
    2020年1月13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首屆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發布會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禮堂舉行。會上發布了2019年我國在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與生物學、藥學、衛生健康與環境醫學、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六大醫學領域的39項重大進展,其中抗感染新藥可利黴素獲批上市、阿爾茨海默症治療藥物甘露特鈉膠囊獲批上市、國產「人工心臟」取得突破等上榜。
  • 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年科研成果彙編
    01邵志勇課題組發現CDC42和IQGAP響應膠質細胞促突觸發育信號的通路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邵志勇課題組在膠質細胞調控突觸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02邵志勇課題組發現 「肌肉-表皮-膠質」信號軸調控突觸空間特異性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邵志勇課題組在調控突觸空間特異性信號通路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召喚世界醫學人才|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向全球...
    改變世界,實現夢想!新時代 新舞臺百年厚積成就創新沃土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以下簡稱「院校」),歷經百年深厚積澱,群星璀璨,名家輩出,為中國現代醫學創新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擁有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臨床研究中心、12個其他國家級科研基地,總量居國內醫學高校之首;在原有6家醫院、18個研究所的基礎上,在全國建立了創新單元等91個院外研發機構,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初具規模;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下設六個學部,聘任219名學部委員,國家醫學科技諮詢機構和高端智庫初步建成;發布中國醫院科技量值(STEM)、中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發布中國年度重大醫學進展
  • DeepMind的蛋白質摺疊AI解決了50年來的生物學重大挑戰
    編·譯作者 | 王建民科學家們表示,谷歌用於預測蛋白質3D形狀的深度學習計劃有望改變生物學。前言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石,負責細胞內發生的大部分事情。DeepMind公司的John Jumper說,在沒有調用人工智慧的第二步中,AlphaFold使用這些信息來提出蛋白質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共識 "模型,他是該項目的領導者。該團隊試圖以這種方法為基礎,但最終還是碰壁了。因此,它改變了策略,並開發了一個人工智慧網絡,該網絡納入了關於決定蛋白質如何摺疊的物理和幾何約束的額外信息。
  • 重大突破:德國專家發現新冠剋星,速效新藥可望秋季上市
    「這顯然是一項重大突破,表明我們在開發針對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的藥物方面正處於正確的道路。」下薩克森州科技部部部長比約恩·圖姆勒(Bj rn Thümler)(基民盟)也對這個團隊和取得的成就讚不絕口:「我對下薩克森州研究機構取得的這一巨大成功感到非常高興。這一成果為更有效地治療新冠病毒肺炎帶來了希望。」
  • 《Science》合辦期刊發布中醫科學家張克鎮重要生命空間醫學發現...
    中醫研究在國際化道路上又有了新進展。另外,通過對人體空間的再認識,有助於更好地解決醫學理論中存在的一系列疑難問題,諸如為許多「病因不明」的疾病找到真正的病因是什麼;疾病是如何從無到有產生的及如何在早期發現並預防疾病;如何減少醫源性與藥源性疾病的形成等。
  • AI攻破50年生物學難題!《自然》:「這將會改變一切」
    DeepMind這次的新突破,其重要程度或許更甚於AlphaGo的誕生。在宣布AlphaFold解決了蛋白摺疊問題後,《自然》《科學》等著名雜誌相繼發文,在祝賀DeepMind之餘,也強調了這是人工智慧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 AI與醫學的碰撞:是什麼阻礙了人工智慧的發展?
    米切爾表示,至少在醫學領域,人工智慧還不足以和人類形成對立的態勢,還需要接受人類的監督和指導。舉一個典型的例子。Optum公司曾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稱美國黑人患慢性病的風險更低,這顯然是帶有偏見的結論。因為Optum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醫療帳單和醫療保險索賠數據為依託,但黑人獲得的醫療資源本身就不如白人多。
  • Science子刊:重大發現!在人體中發現第二種DNA傳感途徑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月24日的Science Immu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uman DNA-PK activates a STING-independent DNA sensing pathway」。在這篇論文中,他們描述了他們對一種蛋白激酶的研究以及所獲得的研究結果。
  • 顏寧等點評:AI精準預測蛋白質結構,結構生物學何去何從?
    (ITASSER創造者,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AlphaFold2顯然是蛋白質結構預測領域的重大突破。所以,最終可能還得學術界的同行共同努力,完善和推廣這一技術,讓其真正惠及生物醫學研究以及普通公眾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