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瑞沃德生命科學
背景
2020年10月29日是第15個「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醫體融合,預防卒中」,口號是「科學運動,健康生活」。
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的中風疾病,但至今為止,出血後血細胞的清除機制仍未研究透徹。過往研究表明,淋巴管系統具有回流大分子蛋白和免疫細胞的作用,但淋巴管系統是否參與血細胞的清除過程尚未揭曉。
近期,上海中醫藥大學王擁軍教授、梁倩倩研究員(通訊作者)帶領陳錦漫博士等團隊成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雜誌發表了題為「Meningeal lymphatics clear erythrocytes that arise fro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的研究文章。
該團隊在國內率先建立了ICG-NIR活體動態檢測淋巴回流、小動物超聲、全片掃描免疫螢光染色檢測淋巴管分布、雷射散斑血流灌注成像等技術,證明淋巴系統在出血性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首次提出,促進淋巴回流是治療出血性疾病的潛在靶點,揭示硬腦膜淋巴系統在清除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紅細胞過程,發揮重要作用。
通過體內實驗研究證實,在蛛網膜下腔出血4個小時後,頸部淋巴結和硬腦膜淋巴管聚集了大量紅細胞。
硬腦膜淋巴管破壞後,頸部淋巴結中的紅細胞聚集程度顯著降低,而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神經炎症和神經功能缺損則急劇惡化。
此外,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腦淋巴回流功能增強,但沒有明顯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管擴張。
同時,利用瑞沃德RFLSI 雷射散斑血流成像系統驗證淋巴消融與VEGFR3阻斷,不會改變顱腦皮層血管分布,進一步說明整個實驗的有效性。
總結
這項研究表明,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腦膜淋巴管將從腦脊液中的紅細胞回流到頸部淋巴結,可以減輕出血造成的腦部損傷。該研究不僅提示調控硬腦膜淋巴管功能可能有助於開發減輕蛛網膜下腔出血損傷的治療方法,而且提示淋巴管系統很可能參與了出血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調控淋巴管系統功能可能有助於治療出血性疾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